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猛虎连的最强火力——重机枪班,却露出了疲态。
重机枪,无疑是猛虎连重火力中最强悍的存在,因此,重机枪班也成为了战斗任务最重的班组。
战鹰打到哪里,他们就必须扛着重量最重的重机枪,赶到那里。
每次一交火,只要重机枪火力能接上,战鹰就会陷入恶战,苦不堪言。
陆军战士们常常这样评价他们的枪械:
95式步枪:有本事你不找掩体!
95式轻机枪:有本事从掩体里出来!
89式重机枪:和狗屁掩体一起完蛋吧!
重机枪一出,别说什么掩体,就连钢板都给你打穿,如果是用实弹,能把战鹰的掩体全都轰平!
猛虎连最典型的打法,就是用89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网,将战鹰队员死死压制住,控制在固定的攻击位置,然后用爆炸物收人头——
60迫击炮,120火炮,狙击榴,40榴弹炮,轻重火力一起上,就算是钢铁战士都不得不冒红烟。
他们以步枪为眼,机枪为控,爆炸才是真正输出,一轰一大片。
各种火力之间的配合炉火纯青,进攻层次严密,一呼百应。
如此坚决强悍的打法,也就难怪战鹰在这片区域的战斗,举步维艰。
但是重机枪也有本身的限制,就是自重太重。
一台重机枪需要四名战士合力抬着在战场上移动,还需要一名战士背弹药箱,另一名战士背支架和瞄准器,缺一不可。
和战鹰这样机动性强,移动速度惊人的特战部队打仗,太考验重机枪班战士的体力和速度了。
更何况,这一带的地形险要而复杂,山地河流交错,斜坡,雨后形成的滚石冲沟比比皆是,山道泥泞,浅滩难行……
重机枪班战士冒着炎热的高温,到处追着自己部队跑,追着战鹰的踪迹紧咬,他们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
重机班班长是九年兵龄士官长,已经打红了眼。
班里有战士体力透支,他就用武装带将人绑住,再套在自己肩头,亲自拖着疲惫的战士,继续在这片战场上快速行军。
“大家一定要挺住!战鹰的兵是人不是神,他们的人均负重超过三十公斤。
我们不好过,他们也轻松不到哪儿去。
我们重机班绝对不能落后。
胜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再打几次遭遇战,战鹰的主力就得全交待,我们一定要挺住!
最后关头,就看谁的战斗意志更坚强,坚持!”
班长不停地鼓舞士气。
“狭路相逢勇者胜!”
也只有战鹰这样的部队,才能把熬得住雪域高原集训的钢铁重机班,累到透支……
攻击的矛,防守的盾,随着时间的推进,最后的决战,一触爆发。
就在那根紧张的弦快要崩断的时候,蓝军侦察部队斯巴达了。
战鹰不见了!
……
☆、第二百零四章 仙女,飞渡
从中午十二点开始,蓝军侦察部队就发现,战鹰突然开始偏离惯性的行动路线,突然向浅滩方向靠拢。
他们的负重注定不可能选择水路长途泅渡,那他们的作战意图是什么?
并且,在他们就要靠近河边的时候,蓝军的监测系统里彻底地失去了他们的踪迹。
战鹰部队凭空消失了。
叶绍钧接到情报后,马上查看地图,在水系图上,标出了一片狭长的浅滩,“这帮家伙,难道是想要武装抢滩?”
越过这片浅滩,再渡过一条小河,穿越林区,总指挥部近在咫尺!
作战参谋的眼珠都快要凸出来,“他们不要命了吗?
那条河流现在水位暴涨,水流湍急,武装泅渡是要出人命的!
会不会是佯攻,想要调虎离山?”
叶绍钧想起战鹰的一贯作风,脑仁生疼,“怕死就不是战鹰。
和他们打交道,一定要用逆向思维。
我们越觉得不可能的方案,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突破点。
我的预感是,他们会走水路抢滩,至于他们怎么是做到的,那就天知道了!
去,通知猛虎连,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阻击在浅滩之外。”
作战参谋们马上进行图上作业,请示道:“这片浅滩过于狭长,适合登陆的只有两个点。
按猛虎现有的兵力,只能重点防御其中一个。”
叶绍钧沉吟片刻,在浅滩南端处做出标记。
“在南段建立伪装防御工事,混淆战鹰视线;猛虎死守地形复杂的北段,守滩待鹰。
这场战斗,也该做个了结了!”
……
在河边集结的战鹰队员,终于等来了“神仙姐姐”。
当一个瘦小的身影,带着战鹰二队和几个菜鸟,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时,蜘蛛终于相信,黑背说的仙女,下凡了。
那个瘦小的女军官,虽然脸上涂着战斗迷彩,看不清面容,可是那一笑起来,就会弯弯的眼睛,还有俏皮的小虎牙,一看就是指导员袁慧琳。
“指导员,你怎么来了?”叶羽晨开心极了。
袁慧琳意气风发,“我把机动部队和冲锋舟都带来了,怎么样,是不是该我们展开全面反击了?”
冲锋舟?
有了冲锋舟,战鹰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走水路,从而避开陆地上蓝军的地毯式搜索。
黑背终于露出了爽朗的笑容,“玉兔,你们是怎么弄到冲锋舟的?”
袁慧琳有点不好意思,“当然是从蓝军那里……弄……来的。
来,我们商量一下武装抢滩的战术和人员分配。”
随着中坚力量的加入,有了正确的交通工具,战鹰士气大振。
袁慧琳不愧是特种驾驶王,临时教导菜鸟们掌握划舟要领,也是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刚下水适应的时候,菜鸟们没当一回事,不就是划船吗?
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他们上了八人舟,一人前位警戒,一人后位警戒,中间六人划桨。
叶羽晨在右前方担任主力浆,按照袁慧琳教的技术动作,奋力划桨。
不仅是她,所有的菜鸟都全力以赴。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用力,冲锋舟根本不往前进,而是在激流中不停打转,完全控制不住。
袁慧琳反复耐心地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强调大家必须节奏一致,力道统一,不能有一人打乱节奏,冲锋舟才会“老老实实”地前进。
她亲自和老鸟们做示范,将团队协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菜鸟们的斗志被激发,接受能力在临战前超水平发挥,不到四十分钟,就掌握了划舟技巧。
战鹰官兵再次分配兵员,冲锋舟在激流中浮浮沉沉,破浪前进。
在转过一个急弯之后,顺流而下的冲锋舟,速度飞快地直奔浅滩……
……
☆、第二百零五章 难以捉摸的战鹰
浅滩北段蓝军阵地,快速反应的猛虎连正在抢筑防御工事。
连长看着周围的地形直摇头,脾气火爆极了。
“战鹰还真会选,居然挑了这么个地,想要登陆!”
因为洪水尚未完全退去,这一带的水位早已溢出河床,岸边浅滩上泥泞一片。
战士们下去,深一脚低一脚地陷进泥里,防御工事根本搭不稳,也别想挖单兵坑。
最重要的是重武器没法稳固设置,步兵迫击炮,40榴弹炮,120火,总不能架设在淤泥里。
更别提重机班,还扛着沉重装备,正在山道上赶。
“呼叫工兵部队支援。”连长下令。
没有工事,他们怎么在浅滩上接敌?
总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打法,和特战部队硬拼单兵素质吧!
这不是兵种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由始至终,两支部队训练和进攻的方式就不一样。
必须扬长避短。
浅滩一公里外的冲沟底部,重机班短暂休整十分钟,准备爬坡。
冲沟与普通山坡不同,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v字形陡峭沟槽。
冲沟在丘陵和山区很普遍,但是他们面前的这道冲沟,深度竟然达到了百米,且沟体表面陡峭,地势复杂,因为强降雨灾害的关系,覆盖着断树和巨大的滚石。
刚刚从坡面下到沟底时,扛枪体的一名战士,就被石块砸伤了肩膀。
现在,他们要上坡了。
坡上几乎没有落脚点,全是松动的石块,战士们小心又急切地在爬坡,呼吸沉重,脚步迟缓。
班长看着手表心急如焚,但是他没有催促任何人,因为——
如果这个时候,他还在追求速度,就是对他的兵不负责。
班长走在最后,关注着前方的安全,不时有松动的石块飞速滚下,险些砸中他。
他不催促,战士们反而更着急,卯足劲往坡上赶,只苦于肩膀上扛着重机枪部件,不能手脚并用。
结果大家都磨破了膝盖,血肉模糊来不及处理。
体力最差的弹药手,今天背了三个弹药箱,能够腾出双手的他,甚至还帮肩膀受伤的战士扛下装备。
他入伍刚刚半年,常因为跟不上班里的训练强度而哭鼻子。
这一次,他爬上了坡顶,虽然气喘如牛却没有掉队,终于憨厚地露出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