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颖刚开始还挺烦躁的,但俞和光却很开心。
“无端被冤,你还嫌不够啊?”
“颖颖,你不是一直希望我们国家,有个清明廉洁的政府吗?现在,国家正在一步一步往那个方面努力,我们不应该高兴吗?”
“可是,你却被人误会,出力那么大,晋升却没戏了,我为你不平。”
“清者自清,再说,我昔日学的那些科学知识,早都过时了,我想,这届任满,就退二线,把岗位让出来,给更有能力的年轻人。”
颖颖闷了两天,情绪终于好了:“老俞,等你闲了,咱们周游世界去,杨森和黄玉屏也去,再叫上胡赟兰两口子,给咱们做翻译兼导游。”
“哈哈哈,你想得可真好,大概好过头了,杨森的公司不开了?”
“嗯,不开了。”
俞和光笑不出来了:“怎么回事?”
原来,杨森不仅因为和颖颖走得近,被纪委盯上,他在大西省开发的几个楼盘,因为早期拿地不是公开拍卖的,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也没少被纪委调查,还好,他每次送礼,都是被迫的,最后,被警告了一通,罚款了事,没有获刑。
杨森意兴阑珊,这些天,正和一个大型地产公司接洽,打算把公司都转让了。
“杨森怎么能因噎废食?我去和他谈谈。”
“还是不要了吧?”颖颖阻拦了一下,解释了杨森不想干了的原因。
京城地价,越来越贵,土地几乎都让国营大公司拍走了,杨森把手里的三期工程做完之后,因为拿不到地,已经处于半停业状态,不止这样,他的建筑公司,还因为给别人垫资建楼,收不回本钱,现在,弄了一堆卖不出去的楼房。
“老俞,我的钱投在杨森公司里,有利润时,我分了不少,现在,他手头压了一大堆卖不出去的楼房,我想和他平分。”
“嗯,颖颖,我认为你做得对,做人,就得这样有担当。”
得到丈夫的肯定,颖颖很高兴。
“那些房子怎么办?”俞和光不是没有担忧。
人口比较多的城市,我打算让杨森派人装修一下,用来出租,人口少的城市,就捐给当地政府,做廉租房吧,这部分房子也不多,不值多少钱的。”
“也好,我还当你想弄个什么福利基金呢。”
“嗯,这个也不是不能考虑,老俞,可是我还想周游世界呢。”
“嗯,嗯,我知道了。”
这天,杨森终于把手里的地产公司,让了出去,他请俞和光和颖颖去吃饭。
黄玉屏见了颖颖,非常不好意思:“我都没脸见你了,杨森怎么会做那么丢人的事情。”
“玉屏,你要是当我是朋友,就不要说这样的话,有福共享,有难,我就躲一边?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黄玉屏当然知道颖颖是什么人,若是只沾光不能吃亏,她早就拦住老公,不和颖颖打交道了。
“玉屏,我现在危机感非常强,总觉得杨森给人垫资做建设非常危险,若是到时房子卖不出去,地产那边用房子抵债,你的亿万资产,岂不就成了不能吃也不能喝的冰冷建筑?”
“可是,不垫资,就接不到工程。”黄玉屏也是非常郁闷。
“哪怕接不到工程,也不能冒险啊!”
“可是工程队的那些人怎么办?都是跟着杨森打拼十几年二十年的老人,杨家圪崂的几个,跟着杨森都有三十年了。”
“……”颖颖也没辙了。
杨森其实听见颖颖和老婆的话了,整个吃饭时间,他都有些魂不守舍,最后分别时,他下定决心道:“建筑公司,我也转出去吧,那些老乡,现在也都是有能力的人了,或许,不跟着我,他们还能拿更高的待遇。”
转眼一年匆匆而过,杨森手里,除了还有几套房子,就只剩下钱了。
因为俞和光一时半刻退不下来,颖颖周游世界的心意,也没能实现。
这天,颖颖、胡赟兰和黄玉屏去逛街,杨森不惜给他们提包、开车。
“杨森真的打算什么都不干,做个寓公?”颖颖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黄玉屏。
黄玉屏苦笑:“哪能?杨森是闲得住的人吗?他这些天,迷上了搞养殖。”
“养殖?家财万贯,有嘴的不算,那个风险,可比房地产还大呢。”
黄玉屏摇摇头:“我只打算给他五千万,随他折腾,大多的钱肯定要留给孩子。”
“哦,对了,杨森打算养什么?就要五千万?”
“养鱼。”
颖颖非常诧异:“他,他还会养鱼?”
“颖颖,我们公司大厅以前不是有个小鱼池吗?”
“嗯,嗯,养了好些个锦鲤,非常漂亮。”
“嗯,他就要去养锦鲤。”
“啊?”
“算了,随便他怎么玩吧。”
“在哪儿养?”
“就在京郊。”
杨森是个做什么都特别投入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做出成绩,比如他当时在部队,若不是有人使坏,那肯定会被保送上军校的。后来,他和万里做水泥制品,也小有成就,最后从事建筑业,做房地产开发,真是越做越顺手,越做成就越大。
这养鱼,哪怕是玩一把,说不定也能玩出名堂来。
颖颖看杨森清闲了,俞和光反而更忙,有些过意不去,想劝丈夫退下来。
这一年,纪委再也没找过他们,日子过得非常安宁,俞和光完全忘了他要退二线的事儿,工作十分忘我。
第463章 周游
大概也对自己食言而肥有些歉意,俞和光解释说:“颖颖,这两年,国家政治清明,但经济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有点下滑,我怎么能歇下来呢?农业科技,可是农民致富的必由途径!”
“老俞,你觉得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那就好好干,我看好你哦!”
“哦?你不是一直希望我退下来,咱们去周游世界吗?”
颖颖不好意思了:“我是怕你总让纪委请去,心里不舒服,你既然觉得自己还有为国为民做点什么,上班上的有价值,那就好好干吧”
“原来你支持我?”
“那是当然了!”
黄玉屏和杨森去周游世界了,孩子都大了,上大学的上大学,工作的工作,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颖颖一个人在家里百无聊赖。
“颖颖,我虽然不能陪你周游世界,可我能带你玩遍中国,你去不去?”
颖颖很奇怪:“你不是要去检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吗?带上我可以吗?”
“可以啊,反正,车里坐我一个人是那么开,加上一个你,也那么开,不会多花多少油,你还能当我的生活秘书,还为国家省了一个人的工资呢。”
“国家现在要求很严格,你这是不是违反纪律了?”
“不会,坐高铁的时候,就咱们自己买票。”
“你——呵呵”
“我怎么了?我很好的。”
“哼!”但颖颖很快憋不住,“嘻嘻”笑了。
“哈哈”俞和光也仰头大笑。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多数的风景都非常美,而且,很多基层技术人员,也有些非常令人惊讶的“绝招”,驱虫、保肥、保水,保证农产品不受农药化肥的影响。
俞和光每次下基层检查工作,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这回颖颖跟着,他便多走了几个地方。
“和光,我觉得你的工作,很有意思,不光是替基层农技人解决了问题,也让自己身心愉快。”
颖颖这话,不是恭维讨好,没有一丝的违心,就在前一天,有个农技站的技术员,他只是中职毕业,却对胡峰治茶虫很有研究,但因为他的职称太低,没人看得上他的经验,技术推广不开。
俞和光却沙里澄金,发现了宝贝,他带着这位中职毕业的技术员,到那个市的农业技术部门,让他给大家介绍经验,还拍板让划出一块地,作为技术推广的试验田。
俞和光听着颖颖的夸赞,十分受用:“明白我为何不想退休了吗?”
“嗯,嗯,老俞,我理解,我也支持,这比我计划的周游世界,更有意思。”
在外面走了两个月,俞和光和颖颖回到京城,张帅却给俞和光打来电话:“农校,现在已经升级为睿城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五十周年校庆,你俩参加不?”
“参加,我今年的年假还没休,刚好有时间!”
“还休什么年假,你最好以副部长的身份去,说不定还能为学校争取一笔拨款。”张帅在电话上调侃道。
“哈哈哈,这个可不在我的职权范围。”
放下电话,俞和光转告给颖颖。
“张帅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张帅也去纪委喝茶了。
“他只是连带责任,没受多大冲击。”
“还是省办主任吗?”
“哦,不,退居二线了,他还是有点问题的,在京城,给某些人送礼,也算是行贿,他前一阵特别害怕进监狱,大概纪委考虑他当时也是被逼无奈吧,批评教育一顿完事。”
“别人被罢官,都躲家里不见人,他倒好,四处蹦达。”
“张帅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能平安着陆,已经是万幸,哪里还有什么怨尤?他想得开着呢,人生,有**就有低谷,相比平平淡淡一辈子做教师,还是精彩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