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平在老领导面前,把俞和光夸了又夸,老领导便误会了,觉得把俞和光放到丰城那样的小地方,有点屈才,老头亲自点兵,俞和光的工作,便从丰城,到了农业部,主管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
调令下到俞和光手里,全家都很高兴。
俞爸爸和俞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俞和光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一直特别内疚,现在回到京城工作,自然是欣喜的。
俞爸爸和俞妈妈年纪大了,自然希望儿子都守在身边,对儿子调回京城工作,也是巴不得的好事。
唯一让俞和光遗憾的,就是大哥申请到地方挂职锻炼,上级已经同意,只是,考虑俞曙光身体不佳,他挂职的地方,就在北京的郊区县,周末,就能坐汽车回来。
九月份,阳阳就要上学了,何况,自从他重回自己身边,颖颖的父母还没见过孩子,俞和光在报道上班之前,便带着妻子孩子,去一趟郭镇。
看到外孙的第一眼,冯桂枝的眼圈就红了,郭连弟拉着阳阳的手,上上下下看了又看,确定外孙没有少一根手指头,这才略为放心,他又背着颖颖问俞和光,确定女儿的失忆也好了,这才长长出了口气。
颖颖病了的事情,郭镇上的人并不知道,九婶和郭安安,还在颖颖面前,念叨她好几年不回来,大家都想得发慌呢。
颖颖那年,建议郭老四种香椿,刚开始还不断打电话过来指导,后来却毫无消息,郭老四打过几个电话,都是郭连弟接的,推说颖颖不在家,郭安安当时猜想颖颖病了,还想去丰城看看去,是冯桂枝给挡住了。
现在看到颖颖带着小女儿回来,郭安安自认为懂了那段时间的怪异情况:“颖颖姐也当了两年超生游击队?”
颖颖还能怎么解释?岔开话题:“四伯的香椿种得怎么样?”
“哎哟,好极了。颖颖姐,我爸爸后来找到一个农大毕业的技术员小张,这小伙可真好,把你给的资料研究再三,然后指点着我们种植,当年就大丰收了呢。”
“真的?”
“可不是?那一年,我们的香椿就卖了好几万,嘻嘻,整个村子都轰动了,这不,现在全村人都跟着我们种香椿,颖颖姐,你要是早回来几个月,就能闻见全村都是香椿的味儿。”
“没有因为种的人多了,价格跌下来吧?”
“没有,姐姐,现在也就是咱们睿城这一片种香椿,别的地方的人,还没学去呢,这又不像种黄瓜西红柿,全国会种的地方多了。”
颖颖松口气:“那就好,我最担心你们承包珍珠泉,赔钱了。”
“没有,没有。”
“九叔那边,我还想去看看。”颖颖看着怀里抱着的小女儿,叹口气。
郭镇这边,常年大卡车拉菜,来回跑,公路损害严重,现在,睿城市政府投资好几百万,把路面扒掉重修,郭镇外面,根本没法开车,郭九江承包的荒山,距离郭镇还有三十多里路,颖颖又带两个小孩子,这个心意,是没法实现了。
“颖颖姐,九叔那边,弄得可好了,他专门请了个农校毕业的学生帮着管理,苹果树、梨子树都还没挂果,可枣树、核桃、桃子却有了收益,去年,听九婶说的,卖了五万多块。”
颖颖知道,苹果和梨树,才是郭九江的大头,那些什么时候有了收益,郭九江才算是睡到钞票上,只要管理得当,想不发财都难。
振兴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暑假回不来,颖颖只见到了大弟弟郭振先。
振先的专升本已经毕业了,却被学校留了下来,成为高校实验室里,一名指导实验的教师。
在高校,振先的本科学历,还真不够看的,再说,越是知识多的人,越是觉得自己不懂的地方多,振先又想读研究生了,回家时还背了一书包的课本,有空便拿出来看。
郭镇别的家长,都羡慕郭连弟教子有方,儿子女儿都有出息,只有冯桂枝,看到儿子浓密的黑发,变得稀疏,暗自神伤,在颖颖跟前抹眼泪:“你弟弟还要学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读书实在太折磨人了,你看,振先比你看着都老。”
“妈妈,弟弟上进是好事儿,再说,他现在调到安西的大学里,只有本科文凭怎么行?你没听说学校里的博士都一大把呢?你能忍心看着弟弟在人前抬不起头啊?”
“早知道我当年就不让他去参军了,和你一样在高中补习,直接考大学,也少受罪。”
颖颖安慰妈妈:“振先爱学习,他觉得这样好,你就别难过了。”
其实,颖颖也觉得弟弟参军,却做了教师,是有些走弯路了。
可是,有钱难买早知道呀,这些年,郭镇最懊悔的人,就是王长贵了。
第334章 笑脸
颖颖这次回来,还碰上了一次魏先娃和王长贵,两人尴尬地对着颖颖笑了一下,往日的嚣张,早已消失殆尽,他们和郭九江年纪差不多,原来两家人谁也不服谁,现在,郭九江别说在五队,就是在郭镇,也是数得着的富裕人儿,王长贵的身家,却掉到五队的中游,比郭老四都差了好大一截,更别说和郭九江比了。
颖颖带着郭九江在珍珠泉种菜那几年,王长贵家是亦步亦趋,有样学样,虽然挣钱不如郭九江,但差距却没有那么大,至少五队其他居民赶不上,后来,王长贵觉得跟着郭家人学,挣不上钱,不如自己闯出一条新路子,结果,只因为心思不正,被骗了一把,然后,承包珍珠泉,又因为树苗卖的不好,赔了钱,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退了珍珠泉的地。
现在,郭老四在珍珠泉种香椿,发了财,郭镇其他村民都跟着种香椿,王长贵家里的地,都种了果树,葡萄虽然挣钱,可比不过香椿,何况,他家多半土地,种了富士苹果,这一时半会儿不挂果,也只能耐心等待,眼巴巴看着别人家挣钱。
郭老四那样的棒’槌,都能发了大财,在自己面前洋洋得意,王长贵也只能叹一声“天不助我”,心里虽然不舒服,但却毫无办法,一点儿和郭老四较劲的心思都没有——他已经被屡次的失败,打击了心气,再也没有当年那股子干劲了。
王跃武现在也猖狂不起来了,他家地里栽的苹果,五年还没挂果,郭家栽的树,却三年就有了出息,他问科协派下来的技术员,技术员研究再三,结论是:“你家的果园管理不如郭家做得好。”
王跃武也是无语了,他就什么都不如人呢?
这几年,村里有人买大卡车跑运输,也发了大财,比种菜效益还好,王跃武也买了个车,这家伙只想着投机取巧,空手套白狼,买车也买个二手的,头两次还赚了钱,第三次拉了一车自己家的葡萄,偏偏半路车子抛锚,修了一天才好,大热天,葡萄没能及时卖出,多半坏掉,一车六千多斤葡萄,本来批发能卖一万二,零售的话,一万五六都有希望,他最后才卖了四千多,还不够修车和油钱,这损失把前面两次赚的钱,全都赔了进去,王长贵气得一扁担敲在王跃武的腿上,逼着他把汽车卖了。
如今,郭镇的人都知道,王长贵家走背字,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都能整出来,跟着他家跑的人,一个也没有不说,五队那些王家人,还有意躲着他们家,唯恐跟着倒了霉。
颖颖见王长贵一副倒霉鬼模样,也只一笑了之。
说起来,王长贵只是心态不好,毕竟苹果今年开始挂果,他家十亩地,至少收入两三万,而后几年,管理跟上了,那收入是翻番地增长,而香椿种植,价格肯定是步步走低,他家接下来几年,在郭镇的第五居民组中,再次崛起也不无可能。
只是,王长贵当年退出珍珠泉的承包,让郭老四捡了个便宜,现在,郭老四成了郭镇唯一一家没有买汽车,年收入过十万的人家。
王长贵都不敢听到郭老四的名字,每次都会挖心挖肝的后悔,暗自认定他就是个没财运的,人,就怕灰心丧气,一旦认了输,气势一下子就泄了,没有冲劲,即便有机会崛起,也抓不住。
不过一次偶遇,令颖颖感触颇多,是的,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她和俞和光,虽然不在乎官职权势和金钱,但也不能让人欺负了,不然,今后谁都想踩着他们往上爬。
虽然俞和光为了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巴不得留在京城,但他想是他想,被金成男算计,被迫留在京城,这个仇却不能不报。
晚上,两个孩子都睡了,颖颖拐着弯儿问丈夫:“这次留京,你有什么想法不?”
“有啊,我在基层,虽然工作时间不算长,但经历的事情却不少,经验教训的,也足够多,我想,上班之余,把过去的工作好好总结一下。”
“你不会是想出书吧?”颖颖问得一点底气都没有。
“呵呵”俞和光笑起来,“出书谁看呀?我也就写几篇豆腐块,在报纸杂志上刊登刊登。”
他虽然说得简单,但内心,肯定对这件事特别郑重,所谓的“豆腐块”,或许是别人眼里的“重量级”。
“丰城的事儿,你也总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