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凤开口就是表扬:“盛夏、周兰兰同志,你们在新年汇演上的表现非常突兀,我代表我们文工团所有人向你们表示感谢。”
盛夏听到梁云凤这开场白,心里直犯嘀咕:团长这是怎么了?莫不是陆春花的处理结果出来了?
周兰兰没想到这茬,她欢欢喜喜地接受了梁云凤的表扬,眼巴巴地等着梁云凤继续往下说。
梁云凤看了看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周兰兰,再看沉稳如山的盛夏,她不再犹豫了。
她沉着脸说道:“我把你们叫来是有件事要同你们说,先前故意破坏演出服,差点害得我们演出搞砸的陆春花怎么都不肯说出是谁指使她干的。她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和你们严教官等领导们讨论决定,只要陆春花不再掺和我们文工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追究她的责任。”
她这话说的很明白了,她们选择退一步,但是陆春花必须要离开营区!
盛夏听出了梁云凤话外之意,很淡定地点了点头,她倒是没想到陆春花的嘴巴能这么严实,那个人到底给了她多少好处啊?
以致于陆春花能为了保住那个人,不惜离开她视为安全港的营区?
这么一想,盛夏不禁后背升起一股股冷汗,那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周兰兰皱了皱眉头,她心里不服,倒是没说什么。
她是单纯了些,但不代表她傻。
梁云凤把话说得这么清楚了,她要是再闹腾,那就太不懂事了。
梁云凤见她们俩没闹腾,轻轻地松口气说道:“我把你们俩叫过来,还有件事,我决定让林宁当你们的队长。”
周兰兰皱了皱眉,没反对。
盛夏更是一脸无所谓,她不争名。
因着新年汇演上的优异表现,盛夏她们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梁云凤等团领导给她们发了些奖励,尤其是表现尤为突出的盛夏和周兰兰,私下给了她们额外的奖励。
周兰兰这次不用谁提醒,很自觉地管好自己的嘴巴,只私底下跟盛夏说说内心的激动和额外奖励的处置。
看着周兰兰兴高采烈地说她将钱寄回家去,盛夏心中一动,她这些时日悄悄地注意着营区内的动向,还看了不少军报,从军报上的内容分析琢磨局势的变化。
根据盛夏的观察发现,军和政两方势力受各项运动的影响不大相同,外头乱得不行,在营区里相对平静些。
盛夏不由得想到了胡宗玉,很好奇他是从哪个途径得知这些情况。
以盛夏对胡宗玉的了解,她这位胡叔叔是谨小慎微的性子,一向不打没把握的仗。
如果他没有一定的把握是不会提前为她铺路,极力要将她送进来的。
这么想着,盛夏在家信里特地给她哥写了几句暗语,让他找机会去探探胡宗玉的口风,要是能打探到胡宗玉的消息来源最好不过,不能打探到也能给他传递一些必要的信息。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盛夏和周兰兰一起收拾东西寄回家,她前些日子领到了两套军大衣,只留一套自己穿,另一套则是寄回去给她妈李香香穿。
至于她哥,等下次再发新的军大衣,再给他寄回去。
当远在向阳村的盛家人收到盛夏寄回家的包裹时,盛夏她们已然奔赴在汇演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会停留个几天,为广大军人或者是群众们表演节目。
盛夏她们表演的《太阳红》获得了领导、军人和广大群众们的喜爱,声名大噪,后来还登上了多个地方的军报。
第352章 第一批知青
向阳村
徐广田老爷子照旧蹲在地头抽旱烟,他愁眉苦脸地不知道在愁什么,好些个村民路过瞧见了老爷子这模样,悄悄地溜走当没来过。
自从盛夏进了文工团之后,徐广田的脾气变得更坏了,他那几个儿子天天被骂得跟孙子似的,偏偏他们几个还不能反驳,只得顺着老爷子的脾气。
徐铁柱没少听人抱怨老爷子脾气坏透了,他也觉得老爷子的脾气跟炮仗似的,一言不合就能骂你个狗血淋头。
盛夏寄回来的包裹送到了,徐铁柱得了消息赶忙回家跟老爷子报告这一好消息,能让他们这些个子侄辈过几天安生的日子。
徐铁柱跟买彩票中五百万大奖似的,乐颠颠地跑过来:“老叔!夏夏给家里寄信啦!”
老爷子见他手上空空的,脸立刻拉下来,“啥?你咋不把我的信带过来?”
得,老爷子的坏脾气又冒上来了。
徐铁柱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解释道:“老叔,这寄到邮局的东西,得盛利自己去拿回来。”
“哦。”徐广田不冷不热地回了句,蹲下去接着抽旱烟。
徐铁柱见状,心里一咯噔:“老叔,你这是咋了?是不是有人让你不高兴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徐广田在老徐家的地位堪比封建社会的家主,大家长地位岿然不动,谁那么不长眼敢惹到老爷子头上啊?
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找死么?
徐广田招了招手,让徐铁柱靠近点:“你过来,我有个事儿要问你。”
“老叔,你想问啥?”
徐铁柱的心提起来了,看这架势事情不小啊。
徐广田抓着烟枪杆子,神情非常严肃地问道:“我听说过些日子有那个叫啥知青的城里人,要来咱们村插队?”
听到这问题,徐铁柱这心咻地放下来了,他还以为出了啥天塌地陷的大事儿咧,不就是来几个知青嘛?
他们向阳村粮食年年保持高产丰收,多几个吃饭的人又咋样?
不是他吹牛,再多来几十号人都能管饱!
徐铁柱胸脯拍得梆梆响,自信能控制住局面:“是啊,我收到文件了。大后天会有十个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要来我们向阳村。他们个个都是高中毕业生,都是文化人,应该闹不出什么事儿。”
这时候的知青下乡基本上都是受到党的号召,自愿下乡的积极分子,思想素质过硬,文化素质也相对好。
至少比后面的那几年的知青,第一届下乡的知青有比较好的环境念书,所学的知识也比较多。
要不是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徐广田能跳起来胖揍徐铁柱这傻逼侄子一顿!
“瞧你这傻样,嘚瑟个什么劲儿?真当天上掉馅饼啊?这事没你想得这么简单。”
徐铁柱傻眼了。
老爷子从不会无的放矢,见他横眉竖眼的,徐铁柱脸上的得意全没了,战战兢兢地问道:“老叔,你是不是听到啥风声了?”
徐广田眯了眯眼睛,他总觉得这风头不对。
向群是燕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着心结回了村里当老师。
徐广田那时候就觉得向群这么做是不对的,向群念了那么多年的书,脑子里装了那么多知识,仅仅是用来教导小学生,大材小用啊。
徐广田不想让向群的一身才华白白浪费掉,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逼得他不得不正视自己,面对现实。
那些个学生娃娃念了那么多书,咋要跑来乡下种地呢?他们跑来山旮旯能用得上所学的知识吗?
用不上,那岂不是浪费了吗?
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那么多学生,不就是指望着能把他们培养好,日后投入到生产和工作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吗?
即将要来到向阳村的十个知青是高中毕业生。
这意味着他们从六岁开始念书,一直念到十七八岁高中毕业。
前后念了十年十多年的书,到头来竟然是跑来乡下种地?
徐广田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这哪需要听到啥风声?你好好想想,换做是你在城里吃好喝好睡好,你乐意来咱们乡下种地吗?那些个娃娃好好的城里不待,跑来咱们乡下干啥?只是来帮我们种地?单说是种地,咱们的人手足够了。”
徐铁柱细细地琢磨了下老爷子说的话,理的确是这么个理,但这不是响应党的号召吗?
这是第一批来他们向阳村的知青,日后还会有更多知青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不过这些话呢,徐铁柱没敢跟老爷子说,他稍稍地拐了个弯说道:“老叔,这些个学生娃娃都是高中毕业生,让他们过来教教我们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挺好的。”
他没说让这十个知青下地干活,那些个城里娃娃哪里是干农活的料?
徐广田白了这避重就轻的侄子一眼,而后抽了口旱烟,一口气说完:“你刚刚不是说了,那十个城里娃是来帮我们干活的吗?人家是响应最高领导人的号召,要干重活的,你让他们去学校教书?他们能乐意?
我不怕那些个城里娃偷懒不干活,就怕他们明明干不动,还硬要干。伺候庄稼是个精细活,可不能让这些个城里娃来糟蹋了庄稼!”
得,老爷子这最后一句话才是他要表达的重点,这是要求他看好知青们,别让他们满腔热情地要干出一番事业,到头来却连地里的庄稼都伺候不好。
相似小说推荐
-
偏执的甜 完结+番外 (赵十余) 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12-11完结5186 19764 营养液数:2653 文章积分:351,278,816 北城的霍家三少是圈子...
-
你的爱似谋杀 (红袖) 知心阅读VIP2018-04-16完结字数:5.1万字点击:7.7万大火中,她咬牙生下一对生死不明的龙凤胎,窒息时,她发誓:下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