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你收获不错。”
高疏含蓄的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又变了,大概是锻炼了一个暑假的原因,他给人的感觉更加成熟了些,“怎么说呢,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做试试看,看到的和感觉到不一样,我对通过沃顿商学院的面试更有把握一点。”
他对每个部门怎么运转,公司基层如何,现在说出来,头头是道,并且言之有物。
“是不是要提前恭喜你?”
“等我收到offer再恭喜也不迟。”比暑假前,高疏还“平易近人”了许多,放在暑假前,他是绝对不会如此说的,“对了,你的论文怎么样了?”
这投稿两个月了,也该有动静了吧?
洛叶忙着做实验,分析材料,直接把这件事给忘了,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电子邮件了。
“我回去看看。”
……
美国《美国数学会通报》编辑部。
作为一个全球发行的权威数学期刊,编辑部都是相当忙碌了,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投稿投向他们的邮箱,常驻编辑是看不懂这些纯粹的数学论文的,他们要做的就是筛选这些论文,确定没有基本的错误,确定论文属于哪一个数学分支,再把这些稿子分到不同的专业审稿编辑手中——这些编辑由各大学校的数学教授担任。
同时把一篇稿子发给三名在这个数学分支内的权威教授,如果这三名教授确定论文没有错误,并且觉得论文质量可以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常驻编辑会收到确认,并且把稿子再发给主编或者副主编进行最后的确认,确定是否刊登,具体刊登在哪一期。
而因为各大教授平常工作非常忙碌,并且往往不止在同一个期刊担任编辑,审稿时间相对来说较长,越权威的教授,越忙碌,而这些常驻编辑在筛选的时候,就往往会只把一些已经小有名气或者是已经展露头角数学家写的论文发给这些权威审稿人士审核。
毕竟这样的数学家写出来的质量较高,一般水平的教授往往找不出来错误,只有这样的教授才可以。
这也说明了这些常驻编辑的重要性,一篇论文最初的生死存亡,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而他们工作时间长了,这份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都有了自己的小窍门。
“啊,又是这个阿德尔!他每半个月都要发来一篇,他都不觉得烦吗?”
一个编辑痛苦的捂住了眼睛,在海量的论文中筛选已经很痛苦了,再碰到这样的冥顽不灵的投稿人,简直是噩梦!
阿德尔就是一名“民科”,没有经过正统的数学教育,但和其他民科一样,特别自信,今天说自己解决了霍奇猜想,明天说自己解决了黎曼猜想,论文一篇篇的写,不但写,还要投稿!
他们编辑部最初对他是很陌生的,一开始不明所以把他的论文发给了专业审稿编辑,然后三个教授同时给了三个不同的评语。
——狗屁不通。通篇错误。一堆狗屎。
这三个评价让他们对阿德尔有了初步认识,再然后就是对方锲而不舍的投稿行为了,一边骂他们水平低,看不懂他的大作,一边扬言一定要让他们看懂。
编辑部的人看到他就头疼,匆匆看了眼,丢到了垃圾文件里,“又是上个月的那篇!”
过了半响,又又有人道,“是唐纳德教授的论文,丢番图方程相关,这个月还有哪位教授没有收到过论文?”
唐纳德教授在他们期刊上成功发表过一篇论文,算是“熟人”,看到他的名字,就可以开始考虑把的论文发给哪三位教授审核比较好。
遇到“熟人”,算是他们最高兴的事了。
又过了一会儿,“是罗伯特教授的论文。”
这位罗伯特教授虽然没有在他们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但是之前投过稿子,没有在他们期刊上顺利刊登,可却成功在其他几家期刊上刊登,水平得到了认可,这也可以直接发给专业审稿教授了。
毕竟数学圈真的不大,来来往往,总能看到眼熟的。
又过了许久,一个迟疑的声音响起,“哎,你们谁看过这篇论文?”
“哪一篇?”
“谁的?”
“哪个领域的?”
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久久没有得到回答,他们纷纷抬头看向说话的人。
“怎么了?”怎么忽然不说话了?他们的问题很难回答吗?
而那个编辑推了推眼镜,刚刚他是在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论文题目是《单位球上的星行映射在极点处的偏差定理》。”
“投稿人来自于华夏。”
来自于华夏的论文有什么奇怪的?他们每个月都能看到来自于华夏的投稿啊。
在同事疑惑的视线中,他嘴角抽了抽,“——单位是华夏S市一中。”
后面是要写单位的,而他们看的论文,几乎每一篇都是XX大学,OO大学,第一次看到单位后面跟着中学。
他刚刚都想联系对方,是不是写错了?
而一个同事在他提醒下想起来了,“我记得这篇论文,我当时也觉得奇怪,如果对方没有写错的话,一个中学教师写高端数学论文?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暂时放到了一边,后来忘了。”
虽然是中学教师,不是那些“民科”,可对于数学家来说,教中学的老师,和民科估计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当时迟疑了下,准备再看看,再决定要不要给专业审稿教授。
他们碰到这拿不准的情况时,就凑在一起商量,商量了一会儿,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发。
看看阿德尔,他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他们还不是发了?
看论文格式什么的没有问题,内容他们看不出来对错,人也名不见经传,可符合他们投稿的规定,也符合他们筛选的规定。
第138章
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他们就要按照规定发给审稿教授。
再然后就是洛叶这个名字第一次见, 单位也是个中学, 从他们内部的评价等级来看, 这篇论文的质量水平应该不会太高, 他们商量了一番后,决定把这篇论文发给了今年刚刚成为他们期刊兼职编辑的三位教授,等待他们的审核结果。
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投稿的人会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高中生,一个中学教师给他们期刊投稿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如果知道了,对待这篇论文他们会更慎重的讨论要不要给过初审这一关。
而现在他们就把这当成了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投稿发给了专审教授。
同时, 在洛叶提交论文的页面, 那个提交成功也变成了等待审核, 有了这四个字,最迟一个月就会有结果了,洛叶看到这个四个字,又点开了另一篇, 也显示审核中, 确定暂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洛叶又把电脑给关了。
她同时想起来该翻一翻手机了,在她忙着做实验的一个多月,手机就随手丢在那了,直到余电耗尽自动关机了,乍一打开, 几十条未读短信和未接来电跳了出来。
这些短信和未接来电几乎全都是来自于李教授。
短信最后一条就是,“看到了立刻给我回电话!”
——李教授在埃及忘了看洛叶给他的什么,等回到家他太太给他收拾衣服,从他外套口袋里掏出了洛叶给他的盒子,还以为是什么,随手打开了居然是一颗宝石,李太太一看就喜欢上了,还以为这是李教授终于开窍了。
等他回来,就喜滋滋的把宝石拿出来,埋怨他怎么不早点告诉他。
而李教授当时还莫名其妙,心道他买了什么啊?他不是给她买来了一个挂毯吗?他怎么可能去买珠宝?
等李太太把那个盒子拿出来后,还没有老年痴呆的李教授终于想起了洛叶给他的盒子,想起来后差点被口水呛死。
这孩子怎么能随手送宝石!
洛叶送的时候轻描淡写,之后也没有再问过一句,实在是让李教授想不到对方居然随手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接着就是想打电话给洛叶,让她把宝石收回去,可是洛叶当时已经自动关机了,他打了个几十个电话都没人接,最后发短信。一个暑假下来,他都没脾气了,接到洛叶的电话后,“你总算打电话了。”
洛叶,“之前在忙一件事,没看手机和电脑。什么事?”
李教授提到那颗宝石,洛叶不以为意,“送给你就是你的了,我这里还有许多。”
感觉自己被炫富了一把的李教授:“……”他其实特意去做了鉴定,说并不是多名贵的宝石,而且克拉也不大,没有经过切割,市场价一万块内搞定。确定了这个价值,他心里就踏实了,而且媳妇难得喜欢上一颗宝石,说带着舒服,他也没有再非要让洛叶拿回去的心了。
可是听到洛叶那仿佛说“我还有很多糖果”一样的口气,李教授就觉得受到了重创。
——他看出来了洛叶家境良好,她的衣服什么的全都是名牌,价值不菲。而且那偶尔流露出来的气度骗不了人,只是没想到对方的家境比他想的还要好,宝石都是论打的。
“清贫”的数学教授李教授,“……”确定这对洛叶真的不值一提,对方压根没有放在心上,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你不是写了两篇论文吗?现在怎么样了?需要我看看吗?”
相似小说推荐
-
情逢对手 (宁简言) 17K小说网VIP2018-03-23完结 从我第一眼见到顾少卿那时起,就知道这家伙不是个好人。二十一岁他强迫我成了他...
-
总裁大人,火辣辣 (陌浅阳) 云起VIP2017-10-01完结“去叫人吩咐暗夜帮代号十七的过来暗杀我。”霍煜炎勾唇道。“总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