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咋办?”杨小英在原地跺脚,着急。
杨小娥笑了笑,“没事,吃过早饭我去县城一趟,顺便把毛鞋都拿过去。”
说话的时候,杨小娥眼睛瞅中搁在万年青树下的红酒瓶子,看一眼,顿时眼前一亮,“有了,我知道哪里可以缝了!”
“哪里?”杨小英不解。
杨小娥俏脸难掩兴奋,拽着三妹的肩膀问,“菜呢,做好了没?”
杨小英点点头,“好了,就差起锅了。”
杨小娥小跑上厨屋,杨小英跟上来,“二姐,你想到什么了?”
杨小娥把布袋往厨屋门口搁,走到破柜子边拿出一只掉漆严重但是能用的白瓷缸,去炤台那里,掀开锅盖,那锅铲铲出两勺白菜炒肉放进去。
杨小娥给白瓷缸盖盖子时,回头对三妹交代,“锅里还有很多,等会爷回来了一起三个吃,我就不吃了。”说着,她去提布袋往走出厨屋。
杨小英跟上去,“二姐,那你上哪呀。”
杨小娥回头,笑了笑,“照顾好小弟哦,我晚上再回来。”
这句话一说,令杨小英更加迷糊了。
杨小娥抄小路走,远地便看到钟家烟囱正在冒烟,她加快了步子。
钟先生添了最后一根干柴,拍了拍手,缓慢地起身欲去后院抱新的干柴。
刚出厨屋门,便听到院门外边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这声响钟先生再耳熟不过了,停下脚步,望向院门方向。
果然院门咯吱一声从外推开,杨小娥探出个小脑往院里瞧,伴随着像鸟儿般婉转清脆的声音,“钟先生,我来了!”
钟先生褶皱的老脸上满是笑意,“小娥,过来了。”
“嗯!”杨小娥进院门后反手关上,笑呵呵的说:“钟先生,这两天你过得怎麽样?”
钟先生笑,“好,很好。”
杨小娥很自然地把白瓷缸提到厨屋,放在灶台上面,见炤跟前没柴了,搁下布袋哒哒的往后院跑。
钟先生一瘸一瘸地跟上去,“我来就行,我来。”
“钟先生,你歇着吧,我来。”杨小娥说着,已经麻利的抱了四五跟干柴返回前院。
钟先生无奈,跟上杨小娥脚步回到厨屋,看到炤台上的白瓷缸,呵斥道:“又送东西,你这丫头,再这样,我就不许你过来了。”
杨小娥把柴火往地上搁,随后拿起一根丢进炤里,仰头笑着说:“钟先生你放心,这次跟上回一样,都是不亏欠的。”
钟先生皱眉,一副不解的样子。
杨小娥指着院里的布袋,“上次打扫里屋旁边的那间房,我记得看到过一个缝纫机,我今天想用。”
钟先生恍然了,可心里还是过意不去,呵斥道:“要用缝纫机,你说一声就行了,划不着送这些东西,以后不许这样了。”
杨小娥笑,嘴上敷衍的说:“行,以后都不送。”
“你去做衣服吧,我来做饭。”说着,钟先生便一瘸一瘸的走向炤台。
杨小娥没起身,知道钟先生老好人,便捡着话说:“钟先生,让我来,我做饭可麻利了,而且我做菜可好吃,今天你得好好尝一下我的手艺呢!”
钟先生犹豫了下,果然同意了,“那行,我给你拿菜来。”
钟先生步伐蹒跚的走向柜子,打开,杨小娥见里面装的白菜,豆腐等蔬菜。
“钟先生,你这两天上县城了吗?”杨小娥问。
钟先生摇摇头,“没有,昨天女儿女婿过来,送来的。”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我们家大恩人
钟先生一个菜一个菜的拿出来,搁在炤台上边,等他出去后,杨小娥看到锅里的米粥煮好了,舀出来,挑出一块豆腐和青蒜,余下的一一放回柜子。
她带来了白菜炒肉,所以炒一个青蒜豆腐就行了,热锅放入豆腐翻炒,再放入青蒜翻炒,出锅前撒上盐巴和酱油就成。
过程简单,但味道一级棒。
吃饭时,钟先生心里暖乎乎的,不断地给杨小娥夹菜,嘴里也没忍住呵斥,“那么多菜,说要给我尝手艺呢,就炒一个。”
钟先生心里晓得,其实是杨小娥想帮他做饭的借口罢了。
杨小娥笑了笑,接着夹了一块肉给钟先生,“别光顾着说我呀,你也吃啊。”
“好。”钟先生又给杨小娥夹了一块。
饭后,杨小娥收拾碗筷,钟先生非得抢过去,杨小娥笑笑,就不跟他抢了,去院里舀水了洗洗手,擦擦提着布袋便上里屋去。
钟家的缝纫机是蝴蝶飞人牌子的,因为是新买不久的,用起来比老婶家那个更利索。
杨小娥先拿出画好的稿子,先过目一遍,然后坐在缝纫机钱,脚放在踏板上面,先空踩了几下,目的是预热,再拿红线穿过细小的针孔,把扯的红布塞在针孔底下,脚踩踏板蹬蹬瞪的声响,杨小娥专心投入缝起来。
钟先生搁院里编箩筐,杨小娥踩累了,就出来跟他讲讲话,活动活动筋骨,喝口热茶,再进里屋继续赶工。
多活了一辈子,杨小娥经验老道,到下午五点多太阳下山那会,婚礼那天穿的红色包臀连衣长裙和两件的确良,两条裤子都做完了。
钟先生在四点那会就去做饭了,等杨小娥完成走出里屋时,饭菜刚好端上桌,杨小娥也没客气的陪钟先生吃了起来。
饭后洗碗那会,钟先生同杨小娥谈及高中课本和试卷的事宜。
钟先生搬来椅子,坐在洗碗的杨小娥跟前。
昨天女儿女婿来了,钟先生把杨小娥想读书的心愿说,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女婿还说过两天他弟就放月假回家,到时跟他说下,拿到试卷和课本就送过来。
女婿说复习半年,来年就能参加高考,只是杨小娥现在嫁给张家,钟先生担心她还能不能继续念书。
“小娥,你是怎么打算了?”钟先生问,“以我对村人的了解,一结婚,就会催促要娃娃,到时怕你考不了,也读不了。”
杨小娥笑了笑,“钟先生,虽然张家人跟我说过,一年内必须有娃娃,但经过几次相处,我发现张家人其实也不是太固执,我想,如果好好商量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真的吗?”钟先生纳罕了,有次上县城时碰到张红军,面色枯黄,咳嗽不停,看样子病得不轻,当时还开玩笑的说,身体不行了,怕是要死了,最大的心愿是多活几年,抱上孙子。
杨小娥点头,“我想,在我把他们家人都照顾好的份上,应该可以说通。”
钟先生点了点头,“那就好。”
“时间不早了,我得离开了。”杨小娥提着缝好的衣服和余下的布料,起身时笑着说:“钟先生,这几天我怕是没空来看你了,你自个多保重。”
钟先生摆摆手,“没事,我这身体虽然看着差,但二十几年了都这个样子,没啥大问题了。”
“那你也要注意,天冷了别出门了,就搁院里烤火。”杨小娥不放心的督促。
钟先生心里暖暖的,“成,我知道。”
把杨小娥送出院门,钟先生跟以往一样,手扶着门框,杨长脖子张望着,嘴里交代着,“天快黑了,慢点走,别摔着。”
杨小娥回头,笑着挥舞手臂,“放心吧,我看着路呢。”
走了老长一节,杨小娥回头时,还看到钟先生再门框边张望,她心里暖和,停下步子又冲他挥舞手臂。
如果不是旁边人家传来说话声,杨小娥非得再跟钟先生喊一声让回去,等她收回手,回头的时候,就听刚才说话声没了。
正迟疑着是不是耳朵听茬了,李美伢就慌里慌张的从那家人里跑出来了。
杨小娥看她模样慌张,刚想开口问,李美伢就跑去另一家人门,先是敲门,待有人打开后,杨小娥听着他们的对话,像是在借钱。
老实说,就先走这种情况,家家户户都没几个钱,除非张家那种万元户。
李美伢应该是被拒绝了,红着眼眶返回。
看情况不对劲,杨小娥朝她那边走去,“美伢,怎么回事了?”
李美伢抬头,看到杨小娥,嘴巴瘪了瘪,“小娥,是你啊。”
“究竟怎么回事?”杨小娥又问。
李美伢低着头,眼泪没忍住从眼眶滑出,“我外婆肚子疼得不行,我爹手里就二十块,上次去县里检查,医生怀疑是结石,让去市区再检查,要做手术,可是手术费是五十,我爹跟我妈拿着二十半小时前就送我外婆去市里了,让我跟邻居借三十块再随后,可是我敲了几家的门,他们都说没钱……”
杨小娥平时出门就有赚钱的习惯,今天正好揣着昨天没花完的十五块,李美伢是自个好朋友,村长也帮过自个,杨小娥一股脑儿把钱掏出来都塞给她了。
“这……小娥,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啊?”李美伢惊喜又疑惑。
“我自个挣的,你先拿着,明天上午八点钟你在县城供销社等我,我再把余下的十五块给你。你快走吧,天快黑了。”说着,杨小娥手推李美伢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