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战红楼 (一只炮灰女)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一只炮灰女
- 入库:04.09
从抱夏往小观庄正殿,由庄子的北侧门而入没几步路。假石头想到省亲那会的苦等,刻意拖时间,劳动下仆三催四请。
如此这般,当某只至地头,中门早摆上了香案,贵妇贵女们不见影,只有今天的寿星黛玉并荣府主子们,包括拄着拐杖的政老爷、靠仆人搀扶的赦老爷。
假石头不由暗骂万恶的封建社会,特么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爬起来接旨,感沐来自皇帝小妾的浩荡恩典。
他这头胡思乱想,那边探春急奔上前:“老太太唤你们过去。”
两人忙跑过去,贾母取出一对精致的荷包:“拿着,请宣旨的公公喝茶。”
假石头微愕,家主在此,怎么轮到两个青头小子上前?再一想:是了,不能失仪,假大伯假爸爸都行动不便,上前必失仪。
但为何要两只荷包?宣旨公公不可能有两位,莫非两只都是给那位的,一只代表林家,一只代表林妹妹的外家……MD真繁琐!
贾母也有些郁闷,领旨规矩何其大,今儿在场的贾家人,惟一懂规矩的只有半截入土的她老太婆!从国公爷的长媳走到今天,竟后继无人。两个儿子别提了,一个比一个拙,大姑娘封妃那会,老大蠢到不能看!
就因贾赦学什么都不成,当年她和伯爵爷特地替长子求娶巧媳妇,可惜没了。
斜看一眼上不了高台盘的邢氏,老太太更是郁气,邢氏出自小门小户尚有情可原,老二媳妇王氏一样蠢,大姑娘封妃至今一年余,仍是半通不通。琏儿凤姐儿倒还算伶俐,可小夫妻恁地事多,没怎么学,也不知几时回府。
她想看来得栽培宝玉,倒头来竟是二房嫡次子撑门面,让人看笑话啊!
时间在各怀曲肠中过去,大约贤德妃体谅娘家人,没似省亲那回劳人久等。
假石头到后约摸一柱香时间,红衣太监持仪仗唰唰入门。捧诏太监紧随其后,南面而立宣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假石头发怔,不是娘娘是皇帝?不会是把林妹妹召进宫做嫔妃吧?那边正选秀,你说你不走正途乱封嫔妃,后宫不提,文武百官也会炸毛吧?
好在这不是他头回听圣旨,外加古文根底深厚不少,没听完后不知所以然。
呃,皇上这回没抽风,此旨并非封嫔妃,而是赐婚,将“德贤淑贞,恭言慎行”的林氏女赐与忠敬郡王世子为夫人。说起来这也不大合适,郡王世子的正室侧室都该出自秀女。不过例外时有,今上又是时不时乱来的,连祖制四妃他都能弄出五妃,何况一个世子夫人。
圣旨最后是赏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若干、金玉环若干、帑银若干,末了一声“林监生接旨”。
就这一声“林监生接旨”,贾母心一沉:林家要开府了,黛玉不会从荣府出阁!
愚妇王氏则想:林家开府要银子,我可没钱……林家在京城有府宅,还有小姑贾敏的陪嫁别院,别提多体面,只需翻新一下。没错,林侯爷没了,无需按侯府规格翻修,拿皇上赏的帤银翻修就够了,不够老娘也没钱补贴!
假石头对此全无反应,领旨的规矩他自是在师兄那里学了,但请宣旨太监“喝茶”乃旁门左道,又是头一回,难免紧张,只顾偷瞄国子监监生怎么做。
林监生不负重望,语调沉稳地恭请宣旨太监往侧殿喝茶,只是手有点打颤,依稀不大会塞荷包。假石头认为这事儿自己比他老道,众人三呼万岁平身后,他快步上前,麻溜将荷包塞到宣旨太监的手中。某公公一捏,笑眯眯随他们到侧殿。
香茗上,林兴咬牙将荷包搁在茶盘中。别笑话人家,没干过的,将荷包“自然而然”塞到对方手中绝对是高难度。
某太监没嫌他莽撞,借着端茶,轻巧地将荷包塞入袖中。
抿了口茶,该太监意味深长道:“林侯爷忠君报国,林氏女自当一世安乐。”
两个青头小子恭恭敬敬起身致谢,宣旨太监又问林兴几时成亲。
林兴原定出孝便成亲,但年前甄太妃欠安,百官跟后宫之风不摆宴,史家向来谨慎,打算等过了风头再说。于是他回答要听义父的意思。
宣旨太监眯了下眼,玩笑般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你妹妹及笄成亲,你不会是想考上举人再成家吧?”
假石头心一跳,恭送太监们后,他悄对林兴道:“赶紧成亲,越快越好!”
林兴不解,以目相询,心的话我只是监生(学生),就算太上皇过世,也不过三个月内不能娶妻,用得着这么急?
假石头移开目光,他只是随口提醒一句,要他解释,他可说不清楚,这是第六感……好吧,人尽皆知宣旨太监不会顺便说话,他估计很快进入多事之秋,史家为武将,林小子成了家便可携妻脱离史家,躲入林如海的余荫中。
却说贵客们先前避入贾母院,由尤氏婆媳款待。当贾母等进来,众人一叠声恭贺。
忠敬郡王妃从头上拨下一枝金叉,插在黛玉的头上。此乃订亲时必为,以示婆婆满意这个儿媳。
众人又是一连串恭贺,黛玉心中一片茫然,她早知道自己必定嫁入高门,但在出孝后的第一个生辰宴上便被赐婚,令她颇有些意外无措,心中竟是无喜无悲,面对未来的婆婆,很荒唐的无怯无欣,惟一的感觉就是累。
这时南安太妃、北静郡王妃等纷纷随礼,无非金玉戒指钗环等。
安和公主脱下腕上一串香珠套在黛玉的手腕上,笑道:“光禄寺开过光的。我最喜仲春时节跪经礼佛,偏殿悄静,从正殿隐隐传来吟颂声,胜过新茶一杯焚香听琴。来日约你上山礼佛,且观草绿雾轻。”
黛玉心一定,暗道人生漫长,今天这样的场面不可能太多,宗室妇的日子大半应是安闲适意。于是款款施礼:“如诗画卷,极之期盼。”
贾母王夫人没她这么天真,王夫人想的是:可惜!宗室不入朝堂,原本盼黛玉的亲事给宝玉以助力,如今这助力有限之极。
贾母则想:要给外孙女请王府教养嬷嬷了。这不是难事,只可叹二孙女三孙女的亲事不如人意,琏二夫妻将迎春嫁入薛家是为银子,王氏糟蹋探春图什么?
不过某种程度上她老人家也能理解,哪个主母不嫌弃庶女,她自己的三个庶女都是嫁给面上光的公子哥。但那好歹有面子光,王氏公然将庶女嫁给一贫如洗的孤子,太不堪了!宁府尤氏夫妻也是混账的,惜春可不能被他们糟蹋。嗯,让惜春跟黛玉一块学规矩。
☆、第115章、春到夏:多少弯绕在其中
天恩浩荡,赦老爷接旨时跪了那么一跪,病体不支亵~衣湿透,尔后心情大坏,迁怒伺病的贾琮,喝令下仆甩了琮童鞋几击大耳光。
琮童鞋孝顺无怨言,马上命下仆请来王太医。名医不是神医,看罢无非殷殷告诫身虚体亏的赦老爷修身养性,务必静养。
宝玉知道赦老爷必定要请正经太医,巴巴跑去候着,美名“探视大老爷”,不料变成慰问顶着烧饼脸的琮三弟。话说贾琮原本今年也想去考县试玩玩,赦老爷卧榻不起,他只能天天敬领父亲大人的肆意海骂,时不时挨顿胖揍。
待到王太医看罢赦老爷,假石头请他去给他的假爸爸看腿。
政老爷恢复的尚算好,又因天恩浩荡老怀大慰,正手拄拐杖、临窗面对院子里的残雪新绿抚须吟哦,于是也被王太医告诫一通“务必静养”:真不妥,伤势未愈跪恩,年轻人也会加重伤势。天气犹寒,他竟作死的开窗抒怀,肯定要多躺一两个月。
假石头心疼他的假爸爸,是夜赖着伺病。
他心情不错,本朝宗室不入朝堂,林妹妹嫁了宗室子,来自林家的隐患彻底没了。你说还有林兴?他将要娶的是阵亡将士的孤女谭瑛,自己举人都还没考上,哪怕他三年后一考就中,还得熬官路,到他能带来威胁,假石头早过了二十岁大劫。
长夜静寂,宝玉和衣卧躺政老爷榻边脚踏上,细细回忆今天这一幕。
皇上赐婚也不是瞎赐,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亲长不会不知情。忠敬郡王家肯定知情,否则素日了无交往,忠敬郡王妃怎么会跑来贺寿?
贾母也应知情,他注意到谢恩后,老太太虽开心,却无大喜过望之色。哼,难怪假妈妈一说自己的亲事有师门过问,老太太便顺水推舟不撮合宝黛婚。向来爱慕虚荣的老太太这回居然口风如此紧,特么自己一点不知道!这是哪时的事?
当然是政老爷在家里“被庶子撞伤”后的事。今上认定是奸臣下的手,这么个迂笨的忠臣都不放过,今上恼火之余想起了住在荣府的林如海遗孤,扒拉一下,忠敬郡王的世子尚未婚配,年纪相若,就他了。
因荣府命妇难得入宫,赦老爷政老爷卧病,皇上又不爱见到编制外的贤德妃,外兼后妃不够资格掺和宗室子的婚配,他便嘱皇后给北静郡王妃递话。北静郡王妃与贾母来往不密,递话给南安郡王太妃,两个老太太是闺中手帕交。
贾母瞒的密不透风,是深知宗室妇不易为,宗室降等袭爵,黛玉将来也是国公夫人,家里家外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外孙女的性子有些天真烂漫,自己年迈,得指着王氏打磨黛玉一番。而王氏最是眼皮子浅,一旦知道黛玉婚配宗室子,哪会用心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