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人由于工作的性质属于金麦城官方,他们对于自我道德的荣誉感,属于一个群体的使命感,他们可以做比薪水更多的事情,当然,身为公务人员,他们已经基本上脱离了住宅和吃饭的需求。
他们的住屋有官方分配,如果他们住的地方住超过了二十年,也就是说他们在金麦城管理局服务了二十年之后,他们就能够取得这个房子的所有权。
在金麦城刚成立的时候,房子并不是太有价值,即使这些房子拥有其他民宅所没有的设备,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方便,还有新鲜而已。
随着金麦城城市的发展,金麦城管理局分配的房子几乎都在各个市区最好的地点,附近拥有最多的公设,公社的办事人员,基本上就是官方住宅的人员,他们住的地方一般离他们工作的地点不会太远,相对的,他们住宅的地点因为有非常多的公设,居住在这里的人,于是公教人员拥有固定的薪水,往往也是商业发展最好的地点,因为这里的人人人都有消费的能力,又由于他们没有买房子的压力,消费能力比薪水跟他们一样的私人来的多,附近属于民生消费的消费系统,向来能够很好的成立。
生活技能的方便性,又让金麦城公教住宅区附近成为更多人居住的良好选择。
结果这些免费的房子却成为最昂贵的住宅,最好的地段,他们恨不得工作二十年能拿到这些房子,轻易不愿意离开金麦城的岗位。
这世界上虽然有许多敢拼敢冲的人,但是最大的一群人还是追求稳定。
而这一群人往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这方面,金麦城已经有稳固的工作人员基础,领导者是奋勇向前的人,而实际做事的人是稳定的人。
对于贪污**是零容忍,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保持这份好工作,一般的人即使有强大的诱因,也会拒绝这份庞大的利益,因为守着眼前这份正当的工作,已经让他足以吃饱穿暖,并且救济一些贫穷的亲戚,如果他的贫穷的亲戚知道积极向上,他甚至能够把他们接来金麦城。
对他来说,只要出得起路费就可以了,而他贫穷的亲戚,只要肯做事,就能够在金麦城立足,他在金麦城以后也多一个帮手,以及可以彼此照顾的对象。
事实上,金麦城的人口很多,就是这些工作人员去吸引来的,因为一个人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虽然认识非常多的朋友,但人总是不自觉的认为亲戚会比较值得信赖。
而他带领进来的人,当然不能够形成他的负担,在他眼中看起来,至少这些人会老老实实的工作,只要这些人肯老老实实的工作,就会在金麦城立足。
金麦城像一个巨大的怪兽,随时都有新工作产生,而来到金麦城的人,由于第一阶段就会去认识字,所以学习能力也不是其他地方的人可以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认识字不需要他们花钱,即使是之后的学习,几乎也花不到他们的钱,工厂一般会免费教学,只不过一些具有保密的工作手段,必须在你进去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交给你,并且在交给你之后,会要求你签署一些保密协议。
一个有机会签署保密协议的工人,已经算是金麦城的高阶工人,虽然不能够跟别人说,但这些人在外面走路都有风。
具体来说,金麦城是有一群聪明的领导,带领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所建构而成的。
老百姓虽然普通,但是只要肯学习,都能够掌握生活以及基本的工作技能,成为各个作坊,或者是个工作单位,基本的用工。
人们也在这个城市里不断的发掘新的需求,并把新的需求演变成一种生意的手段。
原本人们要满足这些需求,都必须自己亲力亲为,但后来在金麦城,他们发现这些需求,只要他们肯花一些钱,就可以节省自己的大量时间在金麦城的店铺买到。
这些可以购买的东西,除了物质的东西,也有精神层面的服务,各种服务业逐渐在金麦城发达起来。
也有一些人,他们专门做杂工,杂工的工资不见得会比较低,但是他们必须能够应付各种工作需求。基本上在金麦城,杂工空闲的时间不多,在别的地方杂工会让人家看不起,在金麦城能够成为各家聘用的杂工,反而是一种高阶的工作。
这些公司专门贩卖人力,抽取一些佣金。可以满足各种临时的工作需求。
在金麦城也形成一种火热的行业。
至少家里请客,吃饭的时候去这些公司去雇用人来,就能够把问题解决。
住在金麦城的人更习惯各种商业服务,因为他们付得起,而且不影响到他们的吃饭。
金麦城的人逐渐形成一种概念,赚来的钱就是拿来花的,反正很快的,新赚的钱就会到你的口袋。
只要把钱花出去,就会对金麦城构成商品流通,他们的老板就会赚到钱,他们也就能够领到钱。
本来他们这种一般人是不会体会到这么深奥的道理,但是他们来到金麦城必须经过基本学习,不管原本是不识字,学习的时候除了教数学之外,还会教他们一些经济学概念,在学习的当时,他们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不过当他们在金麦城逐渐的展开生活的时候,对以前学到的一些经济学概念,会渐渐有了一股认同。
分红之后,他们就更愿意花钱了,因为在金麦城花的钱是最后,总是会回到他们身上,不是朝廷收去当税收最后来做他们公共服务的事业,就是他们老板多赚的钱,分给他们红利。
事实上,在金麦城的工作的人领固定薪水的人不多,这样会找不到员工,因为员工更喜欢老板,会把红利分给他们,虽然分的算是比较少的比例,但是当他们的工作能够多赚钱,他们就能够多获益的时候他们在工作的精气神上就会跟别的不同。
在金麦城土生土长的老板几乎都懂得这些道理,反而是从外地来到金麦城的老板,一开始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也请不到好员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失败,去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后,他们就会反过来,只是责任制,当员工能够替店铺,赚到更多的钱的时候,他们也会更愿意把钱返还给员工。
于是老板赚到更多的钱,员工能够领到更多的钱,员工也就更愿意消费了,所以在金麦城这个地方,物资是极大的丰富化。
因为生产的人也更愿意生产。
第九三〇章 眼光
相对于金麦城自成一体,尽然有序的样子,长安中央水塔区,却是附属于长安生活圈负数愚蠢安生活圈的一区。
区域内外的人,每天自由来去,他们属于长安区的居,但是他们却不受中央水塔区的管辖,有些人虽然很想禁止他进入中央水塔区,但却非常的困难。
除非这个人在长安城附近有劣迹,让整个长安都鄙弃这个人,要不然这个地方的工作人员很难对这个人加以限制。
虽然中央水塔区属于钱汝君的私人领地,但是大汉人对于领地意识非常微薄,大汉人看到一片荒地,方便开垦,他不会想着去问这块地是谁的,他认为土地既然荒在那里,它加以利用,朝廷会支持他。
所以只要到一个地方,没有人禁止他进入,他就会非常自然的进入,即使这个地方是别人的地盘。
你也必须派一个人跳出来跟他说,这是你的地盘。
而且即使说了,人们也不一定相信,质疑是这个地方的人的天性,你必须费时费力的告诉对方,这是你的地,并且提出证明。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块地围起来。
但是中央水塔区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土地,要围起来不是不可以,但是钱汝君不愿意把这个地方围起来,幸好权贵的土地还不是每个人都会侵犯的,何况中央水塔区是属于商业地带,人进人出的,原本会认为他有权利进来。
相对起来,这里的人,更难控制和整顿。
更何况这里成为长安货物的转运站,许多要供应到长安以及附近的城市商业行为,逐渐转移到这个地方来。
如果没有金麦城的存在,这地方的商业行为会是占了整个大汉九成的商业行为,也因为商业的热闹,很多有钱人非常愿意到长安城居住,来享受商业的服务。
这些有钱人包含许多的勋贵,他们往往不愿意前往自己的封地,想在长安滞留。
金麦城成立之后,他们多了一个选择,但勋贵总是认为到别人的封地,有串通的嫌疑。
所以他们更愿意到长安的中央水塔区。
在长安,他们还能够随时观察皇帝的动向,以作出反应。
可惜这些达官显要,虽然消费力强,这不是受欢迎的对象,因为他们引发的纠纷也会比较多。
很多勋贵会认为大汉帝国的建立是他们的功劳,在他们开始享受福利的时候,他们不能够允许没有建国功劳的人享有跟他们同样的地位。
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或者是他们的祖先父辈的努力没有受到大汉皇室的承认。
然而中央水塔区却是讲究平等的地方,他们住在这里,虽然觉得生活非常的畅快,但是只要走出去,跟人家交际往来,多多少少会觉得不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