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事万物都还蓬勃生长的年代,连致病的细菌,也欢快的长在土里,水里。
看似洁净的草原,其实处处都是牛羊的粪便,还有牛氓在草原上无所不在的飞翔。
大自然,原本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
洁净的水,同样对人类暗暗的隐藏危机。
钱汝君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现在对皇帝刘恒提出这么多建议,其实,已经超越能力的限度了。
但是钱汝君知道,她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而身边最适合做这样的事的,或许只有皇帝。
虽然看不起古代人,但是古代人的确有一套自己的做事方法,如果皇帝要做一件事,他就会往成功的路上想方法。
钱汝君没有想到皇帝会把方法想到她的学生里。
这适合吗?
其实,钱汝君站在皇帝的立场替皇帝刘恒想,的确,她的学堂里的普通学生,的确是最适合的人了。
因为,人数够多。
学堂岛学生,更适合。但是人数不够多。
钱汝君也没有让皇帝看到所有的学堂岛学生。
而且,皇帝能给的起的待遇,学堂岛学生可能也看不上。
她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她希望这些学生,不要那么快变质,在一个群体,想要保持原本的状态,除非在人数上有压倒性的优势。
钱汝君这几年叫出来的学生,大概放下去,大概比现在的大汉官员多那么一点。
但是有些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在社会上混过,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学生,以女性居多。
大汉要出现女性官员吗?
女性当官,大汉不缺乏,但是她们多半拥有的是虚位官职。
但是这一次,皇帝要的是实权的官职,等事情稳定下来之后,钱汝君可以猜测到,这些学生,将前往交通建设的道路。
这些人倒是知道如何建设道路,但是建设道路本身从来就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土地取得的问题。
当政府侵犯到私有财产的时候,从来不会是简单的事情。
人民看似和善,但是如果很多地,尤其是很多有钱人,强势者的地一起被征收了,就会引发反抗。
何况,钱汝君可以想象到,皇帝刘恒本身不会有这么多的钱,估计征收了,就不还了,或者征收了,就把人集中起来,分到一块荒地里去做开发。
这样虽然拿到地,但是一切要重新开始,这些人肯定不愿意。
钱汝君能做什么呢?
她只能改变计划,帮这些人,开辟一个方便灌溉的荒地,帮他们把一切都建设好。
这件事,不能钱汝君想怎么样来,就怎么样来,钱汝君必须跟皇帝做配合。
而且,如果你不是皇帝本身,要施恩于百姓,那么你就要防备被别人告状。
不如把盖圳道的事情,名义放在皇帝身上,钱汝君对这点名利真的不看重,但是她不喜欢让朝廷官员比手划脚。
幸好,这次派出的官员,大致上都是钱汝君学堂的新官员,钱汝君还说的上话,合作还是有可能进行。
于是,钱汝君再次进了皇宫,这一次,她在皇宫里没有多做逗留。很快就离开皇宫,但是钱汝君并没有离开长安。
交通建设的起步,最开始的点一定是长安。
所以钱汝君必须从长安开始做规划。
钱汝君对地图绘制还算擅长,但是对于水圳的规划,就没有那么擅长。
她知道,有了水圳,学堂岛学生还会帮人民百姓做防洪设施,排水设施,最重要的是把水车建设起来。
所有的事情,千头万绪的,毕竟牵涉到整个大汉,钱汝君必须回金麦城,把所有人调动起来,而且她很担心,皇帝调动学堂学生的行为会让整个金麦城乱套了。
钱汝君是不能够让文盲当一个领导人的,所以钱汝君金麦城几乎所有领导阶层都是钱汝君学堂的学生。
甚至金麦城的百姓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学堂教出来的学生。
如果皇帝要釜底抽薪,抽她封地的人,那么钱汝君估计就不能够在旁边凉凉的观望。
看起来钱汝君还必须回金麦城一趟才行,长安这个地方的水圳图,必须等钱汝君把金麦城的事情解决掉,才能够回过头来做。
学堂岛学生还在各地忙碌,一时之间想要把他们调动回来,就会破坏当地的工程。
“我每次都觉得这一千个人不够用……而且似乎有非常多人想要抢我的人才。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人对他们不会忠心耿耿吗?”
钱汝君有点头痛,其实不只是皇帝本身,连丞相那一边都很暗示钱汝君朝廷需要人才,能够多给一些人才,他用得上。
钱汝君能够说什么呢?朝廷要这些人才,倒不是要他们当官员,而是要当胥吏,朝廷里所有的业务,这些官员不是主要的工作者,这些胥吏才是真正跑业务的。
其实朝廷本身很早就,注意到钱汝君开设的学堂能够训练出合用的人才。
也用了不少的人,不过这些人大部分是出身比较好的,皇帝这次大概不会用这些人。
第八八五章 偶遇
钱汝君要回金麦城,还不能悄无声息的回去。
得大张旗鼓的回去,必定回金麦城,这件事必须给皇帝看。所以钱汝君必须搭乘轨道交通,幸好长安到金麦城的轨道,交通异常发达。
而且也算顺畅。
毕竟长安到洛阳这一段是大汉国的基石,即使馆陶长公主,也不敢上下其手,是馆陶长公主负责的轨道交通里面最为先进,运转最为良好的一部分。
公主要出行,也有一定的仪仗,只不过钱汝君把所有的仪仗丢在电纸书空间里。
每次要出行的时候,就利用几个脸生的学堂岛学生。那么行走的时候,就有威严,也有气势。
何况搭乘轨道交通,大部分时间是在轨道车子里,钱汝君根本让学堂岛学生,进到空间里面去做事了。
也不知道这些仪仗到底是要给谁看的,钱汝君觉得,时至今日,她已经不用仪仗,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如果半路遇到敢挑战她的,一巴掌拍过去就好了。
钱汝君不知道这些礼仪的东西,本来就是塑造一种气氛。
钱汝君不喜欢这种束缚的感觉,但是她尊重大汉皇室的规矩,所以她安安稳稳的出发,进了车厢里之后,她就跑到荒野去了。
反正她只要维持跟车子同样的进度,就不会有人说东道西。
毕竟偷窥钱汝君这些人还办不到。
钱汝君出行身边总会有一些信任的人守候在旁边。
帐篷支起来,四面留出空隙,让热风带走帐篷的湿气。
大地上仍然是一片绿意盎然。
陇中森林的消失,是唐朝以后的事。原本大汉并没有这么多人。
钱汝君的到来,倒是加剧这个地方的开发。
人民自己盖房子,还是以木头为主。幸好用木头最多的略微有钱人家,现在已经逐渐接受水泥盖的房子,因为速度能够更快。
也不需要花时间去砍伐木头运输过来。
在这个时代,运输是个大问题。
木头不是这么好运输的东西。
若是在后代,要不是树木,已经很稀少,以人们运输的速度,估计能够非常快速的,砍下木头运到工程建地。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穷人是住木头房子,有钱人反而是最后水泥的房子。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省钱的建材倒是不同。
钱汝君,比别人更清楚,这满眼的绿色有多珍贵。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看来孟子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抹绿有多么重要,并且警告人们要注意用度了。
估计古时候的人,也没有少用残土地。
空气是纯净的,景色是美丽的,就连身边的野鸡也是善良的,此刻正瑟瑟的躲在阴影里,不时的想透过对话从钱汝君身上取到吃食。
哗哗的溪水带走殷红的血渍,烤肉的香味,逐渐在大地散开来。
你们躲了那么久,既然没有胆子进攻,那么久出来吃吧!
这附近没有大人,你们几个小孩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我……没有发出声音。”
“不是你,而是你们,总共有六个小家伙。你算是最大的一个了,算是有担当的人。家里人呢?听说轨道交通建立起来之后,这附近已经没有山贼土匪了。你们不会是山贼土匪的小孩。”
少年感到非常惊恐,钱汝君说对了,他们有六个人。他以为他把他们隐藏的很好。没有想到会被钱汝君看破。
“过来吧!这几只鸡是为你们烤的。”
钱汝君没有看少年,而是看着另外几个小孩躲的方向。
少年终于确信钱汝君没有欺骗他,他们真的曝露了。
少年却松了一口气,他可以确信,钱汝君烧烤的技术不好,野鸡也只加了一点盐巴。
“把野鸡给我,我来烤,如果能够的话,你帮忙多捕捉几只野鸡。”
“你们六个小孩,吃的了这么多野鸡?”
“我们很饿,而且还要储存粮食。你很了不起,能够这么轻易抓到这么多野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