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汝君知道,这个时代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不贪,如果找到一个清明廉洁的官员,那么这估计是少数人。
对于大汉时代的官员来说,贪才是正常的,不贪人家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
朝廷给的钱太少了,如果他们不另外找钱他们的生活,根本不至于支付自己的生活经费,如果一个人当官还必须依靠家族,那么就太差劲的,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替家族找靠山,让家族可以绵延,并且生活得更好。
有了家族的关系,大汉官员就没有一个是廉洁的,也没有一个是专注于国家,他之所以替国家付出,是因为想替家族赢得更大的利益。
钱汝君的做法等于是把更多的钱用于正规,并且不准人们乱伸手,至少对商人是不能够伸手的。
商人必须跟朝廷交保护费,所以朝廷也就必须保护商人,跟保护农民一样。
但是在未来,如果商人缴的钱比较多,超过了粮食的重要性,那么农民的生活或许不是朝廷最重要的地方,那么朝廷和地方官员未来一定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身为一个皇帝,他知道这种改变一定是好的,至少对皇帝来说是好的,但是对百官来说,却不一定了,当人们的生活越好,他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就产生了更多的**。
人只要有**,就不会满足,要满足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从这些做官的读书人就可以知道一个人读书了,他就想从读书上面得到更多的好处,每一个人多学了一点东西,都希望这个多学的东西能够给他好处,如果没有人愿意给好处还愿意学习或的人,就会被当成一个疯子,傻子。
“除非你把金麦的官员借给我,金麦城的官员是我见过最为实际的官员,他们办事能力也最强,并且几乎也没有见到几个贪婪的。”
皇帝为了挽回钱汝君,终于把不能做的事情开始想着要怎么做,当皇帝想着要怎么做,很多的困难在他眼前就会一一解决当。
皇帝想着他不愿意做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会有如山高的困难,慢慢的堆积在他的眼前。
第八八一章 思考
其实对于我们一般人也是一样,要面对这些困难。
只不过在我们眼前,困难本来就非常的多,想要减少也要花更大的力气,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想要把困境帮你变成可以进行的方式,根本不是他需要花力气去想的。
当皇帝有一个好处,他只要把工作丢给别人就好了。
皇帝也不是没有工作,最重要的是皇帝必须找到工作人员。
合适的人,比其他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困难,其实是他们必须解决的,至于皇帝只要知道有什么困难就可以了,等问题解决了,他知道对方是怎么解决的,论功行赏,就是皇帝的职务。
对皇帝来说,即使把朝廷搞得衰败无比,只要他刘家的政权,没有发生问题,那么他们随时都能够重新再来。
皇帝刘恒思前想后,发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手不足的问题。
想要推动这么大的事,他就必须扩充朝廷这个组织。而他所要用的人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人。
估计只有钱汝君学堂的人,才是适用者,难道钱汝君在替她学堂的人争取出路?
但是根据皇帝刘恒的调查,钱汝君学堂的人,根本不愁出路,只是不能够当官而已。
而且钱汝君学堂里,女生比男生多,女生的学习成绩也比男生好。
出社会的状况,倒是跟家庭的支持力度有关,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大抵来说比大汉一般百姓都来的好很多。
甚至有些人,开始回去教人种田。从中获取功劳,刚上地方的辅助小吏。
根据调查,钱汝君学堂,所教出来的小吏,可比其他人好用多了。
难道大汉还必须插手学堂?
要知道,大汉至今是没有学校的,地方所设的官学,也只不过,收集一些本来就读书的人,让他们有一个晋升之阶,解决朝廷用人的困难。
在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对刘式皇朝,还是有非常深的戒心,所以不愿意出仕。
在以前,读书人原本就是官方的代表,现在这些读书人身后的王朝,都被大汉打倒,没有复兴的希望。
于是这些读书人,也不愿意出仕,在大汉捞取功劳。
或许他们认为替大汉做事是一种罪恶,所以各个地方的精英人才几乎都沉默下来。
只是皇帝认为,如果读书人不把知识贩售给皇家,他们又有何出路?
他又想到钱汝君的学堂,似乎钱汝君学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皇家而设定的,因为他跟皇家的考核一点都没有关系,而是实际上的生产。
不过钱汝君把他的大汉皇朝说的像漏风的破洞,让皇帝认为很不开心。
但是钱汝君所描述的前景,有如亲眼所见。
但是皇帝真的必须把人民照顾到这种地步吗?
说得好像朝廷还有皇帝,才是人民最大的残害者,而商人才是税收最大的生产者,但是朝廷却放过他们了。
但是商人怎么收税?
钱汝君虽然提出不同的税率,但是对于怎么收税,却没有提出说法。
似乎钱汝君对这个收税的方法,也感到很困扰。
皇帝抓到了一点,钱汝君提的所有的改变,是收税才是核心。
如果让朝廷从收税开始,官方的反弹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商人的反弹估计会非常的大。
有些官商勾结的官员,可能会替他们出力。
但是大汉从来不怕商人,如果商人对朝廷有任何不满。
朝廷可以随时把它们打压下来。
皇帝刘恒总算找到一条着手的地方。
但是想要着手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
而且最好是钱汝君锻炼出来的人才。
“你可能把你训练出来的人才全部交给大汉朝廷?”
“你说的是我学堂里的那些学生?”
“是已经毕业的学生……”
“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本不受我管控……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控制他们?”
钱汝君根本不知道那些人是谁。也没有关心过,她只关心学校有没有正常的运转。
“也就是说我要怎么使用它们?你们金麦城不会管?要知道,最大的毕业生群是来自于金麦城?”
“父皇也不能够强迫他们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大汉的百姓都应该有为国效忠的理念,并且透过为国效忠来获得高官厚禄。”
“百姓大部分根本想不到国家,他们只想吃饱穿暖,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有国家被欺负威胁到国家的时候,他们才会放弃这样的生活,替国家着想。
或者国家的荣誉跟他们的荣誉是一起的,当国家越强盛,对他们来说有越大的好处的时候,他们也会替国家出一口气。”
这些话钱汝君没有说出来。
钱汝君知道,这是她内心的想法,深受后世影响。
来自于后世的理念,而这个时代或许,由于人民的资讯有限,当它从别人的口中或脑中获得一个理念,就听着这个理念长大的时候,或许他就会认为这个理念就代表着他自己,并且就贯彻始终。
在这个时代,尊敬皇上,爱护大汉,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如果脑袋中存旧有混乱的人,大部分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
大汉到现在五十年了,在这个人民寿命普遍非常短的时代,还记得前面那一个朝代的人已经不多。除非家里的族老还在念念不忘的叨念着。
对于年轻的一代,如果他们有对外接触,没有完全受家族掌控的话,他们多多少少都能够知道,大汉才是他们现在存在的国家。
而秦这个国家虽然是一个荣誉,但是对于人民百姓来说,却不是一个太好过的朝代。
而更早之前的朝代,农民百姓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的概念,如果一个平民百姓能够获得田地,那也是要一个大商人,他必须能够保障自己的田地,不被别人侵夺。他们出出入入有非常多的护卫。
大汉,这是几千年来,人们终于认知到,自己有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会被更大的国家,依照一定的规则守护着,只要他不违反这个国家的规则,它就能够拥有这个土地,除非,他把这个土地卖掉。
别人就算想侵夺他的土地,也不能够看中了就直接拿走,他们必须用符合这个朝廷的方法,才能够拿走这块土地。
其实爱国也是需要教学的,教学之后,虽然他们的理念有些扭曲,是说到国家,倒是没有一个人敢不爱的,虽然他们在爱国的同时也会卖国,也会离开这个国家,不想留在这个国家。
但是即使是移民到国外的人,也会说他是爱国的。
不管这些人是真是假,但是最后爱国会形成一种气氛。
当然,脑袋越简单的人,想把这些概念书送到他们的脑海里面,最简单也最困难。
但是一旦接受了,或许就是这个人一辈子的理念。
关于这个问题,钱汝君就不想跟皇帝刘恒讨论了,因为他发现皇帝刘恒今天被它冲击得太严重,如果再多给他一些东西,他估计就会抓狂,因为,事情用他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