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他犯了什么毛病,还是她注定不是那个人?
向雪曼抬起头,学着他那样遥望天际。
或者是后者,但是,她不甘心。她花了几年时间去挽留,放下自尊地求复合,催他结婚,为他生女儿,过去的十数年,她的人生全围着他转,假若放弃了他,好比放弃了昔日的自己,否定了自己。
她不。
许久。
她用平静的口吻说:“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和廖洁儿那些事。”
霍泉听不见似的,向雪曼也没指望他会回话。她继续缓缓道:“这事挺有趣的,如果程心知道了,她会有什么反应?”
她望着天,余光观察着霍泉。
他动了,从沙发坐起来,手摸向藤几上的烟与打火机,点着一根边抽边说:“你不喜欢她,就直接炒掉。”
向雪曼低头看他:“呵,把她炒了,我怕她向你告我状。”
霍泉抬眼,迎上她的视线,笑笑道:“我肯定站老婆大人的,你放心。”
向雪曼:“……”
她握紧拳头,讥笑:“你知道吗,跟你比起来,程心的喜怒哀乐要直接得多,明摆得多。”
霍泉没出声,看她的眼色晦暗不明。
向雪曼:“还有一样,你俩明显不同。”
霍泉说:“讲来听听。”
向雪曼无声冷笑:“她抱过清清,喜欢清清,知道清清是谁,而你远不如她。”
第232章 第 232 章
2008年是不寻常的年。
北京奥运即将来临,全国都处于□□似的状态暂且不提,单单程心本人就有不少值得她嗨的事。
一是郭宰与关峰合办的达扬家具厂,过完年不久就接到了新客户新订单。
买家是香港某贸易公司,主打小户型家具产品,两人位的布艺小沙发,单人位的高脚老虎椅,要求手工精致,卖相小资,主销欧洲。
这贸易公司的老板是嘉华酒楼李培先生的朋友。过年时在香港,郭宰特意去嘉华酒楼拜访李先生,将自己开办小工厂的事详细跟他说了,一来想听听他的意见,讨些经验,二想承接他更多的酒楼订单。
李培很肯定郭宰的勇气与尝试,不过他坦道自己的连锁酒楼所需的家具其实并不多,毕竟每次更新,产品至少要顶用三五年,而维持工厂最根本的是源源不断的订单。
郭宰明白个中的道理,没有强求。
李培询问郭宰有没有时间一起吃午饭。那日大年初四,郭宰原订离开嘉华酒楼就直奔罗湖的,可长辈这么有心,他又刚刚请教过人,不好拒绝,便应下来了,且想这顿饭该由他来买单才是。
后来他才知道,这顿饭除了他与李培,还有几位李培相熟的朋友,他们在香港各有各的事业,其中包括贸易公司。
李培将郭宰的情况介绍给他们,直言有机会的话,要多多关照后生。
郭宰受宠若惊。
那天回到乡下的家,他搂着程心小声说,自己当时感动得差点要哭了,死忍着才没有在饭桌上出丑。这种雪中送炭的援手,他会记一辈子。
程心也感叹:“不愧为心念家乡的奖学金赞助人,真是活雷锋。”
郭宰:“他跟我讲,他很明白我目前的难处,因为他当初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当初他也遇到贵人,拉了他一把。”
李培还跟他说:“人脉我帮你搭,至于怎样维护就看你自己了。我们做酒楼的,一讲口味二讲服务,如果口味不对服务很差,再好的朋友也扶不起你。做产品同样道理。”
郭宰洗耳恭听。
那天的午饭自是也没准他结账。
除了有李培的提携,那位意大利老客户收到货柜的三个月后,回来返单了。款式不变,订量增多,对达扬来说是一份利润可观的大订单。双方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谈妥了单价与交期,将第三次合作提上日程。
才开业的达扬家具能有这样的成绩,关峰很知足。郭宰比他想得远,老研究如何自我开发更多的新客户。
程心将上辈子的开发经验一一传授给他。2008年的B2B网站平台正处高速发展阶段,GOOGLE亦未退出中国市场,她建议郭宰为达扬家具做一个漂亮的英文网站,然后在B2B平台以及GOOGLE上投放广告。如此操作一年半载,用心的话绝对能开发出新客户。资金宽裕之后可以带展品参加专业的展会,国内的国外的,向世界出发。
另外,东澳城新样板房所需的家具,程心签给了达扬家具承包。她“假公济私”,却脸不红耳不赤,任谁来质询她都淡定应付。
怎了,帮自己的男人天经地义。况且她亲临过小作坊与新厂房数次,比其他人要了解他们的出品,相信他们的品质。
假如未来东澳城推出带装修带家具的楼盘,她也会第一时间将达扬家具列为第一供应商。
就是这么明目张胆。
第二件令她嗨的事,是外婆的健康暂无大碍。这归功于阿妈阿姨每年带她体检至少两次,以及在饮食上的各种叮嘱。
这辈子阿爸阿妈比上辈子过得风光,没有出现白头人送黑头人的虐事,外婆心宽体胖,有时间又有闲钱,时常跟老友记随旅行团出游,日子过得精神爽利。
不过外婆也有烦恼。
她的孻仔即程心的小舅,如今是桂江的项目总监之一,过年时听讲又谈了个新女朋友,可偏偏就是不打算结婚。
而外孙女程心这边,年过27眼将30了,却仍未有伴。外孙女在省城打拼忙事业,外婆不好打扰她,便追问自己女儿。女儿三番四次说程心没有男朋友。外婆说,既然这样,那要不做长辈的替她找找,见有般配的就撮合撮合?
女儿说:“不用管她,有她后悔的。”
外婆:“……”
时下的年轻人都怎么了?外婆又愁又不解。
程心也是无奈,阿妈一直不接受郭宰,不准她在娘家那边提及,态度强硬。像大年初二的家庭大聚会,为了保持和谐气氛,她多半选择屈服。她考虑过私下告诉外婆,让外婆增援自己。可转念一想,不妥,万一阿妈的阿妈意见跟阿妈一致,她岂不是给自己挖坑?不不不,她得再缓缓。
她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自己怀孕,等生米煮成熟饭时,看她们还反对不反对。方法狗血混蛋落后迂回,但胜在她乐意。
可惜事与愿违,她和郭宰自过年那次就没再做措施,但她的肚皮没有任何动静。
每一次她都紧张期待,每一次又都失望至极。
郭宰也时不时追问她有没有结果。程心每次都拿安全期去忽悠他。他很懵,安全期到底是什么孽障?月头是,月尾是,连月中都是?
那段日子忙着开发客户与协调生产,还有执大繁重的学习任务,累加起来压力山大,他便没有分心去细究。
所以程心瞒着他去香港做检查,他也不知道。
程心约诊了早几年帮阿妈执刀手术的黄教授。
黄教授安排她做了几项相关检查,检查结果过几天才出报告。程心躺病床缓了缓,感觉不难受了才离开诊所。
去香港必定去姨妈家,途经楼下某家茶餐厅,她进去点了一份清炆牛腩打包,给姨妈他们的午饭加菜。
她下腹仍有不适感,等待期间索性坐下来,爬枕在餐台上休息。
她坐在卡座,面朝墙壁,后脑对门口。
有新食客进来,门口老板娘说“欢迎光临”。新食客应该坐在她后面的卡座,她听到一把很近的男声说:“这里的清炆牛腩很出名。”
另一把同样很近的男声说:“我也听讲过,不过今日第一次来。”
两把截然不同的男声,听得程心愕然地抬抬头。
后面卡座的两个男人,一个点了杯咖啡,一个点了杯红茶。
点咖啡的男人说:“在那边住久了,咖啡当茶饮。”
话里有笑腔。
点茶的说:“我饮过,苦过廿四味,加糖又不三不四,接受不了。”
点咖啡的笑了出声。
点茶的问:“你在美国过得怎样?”
对方说:“挺好的。”静了两秒,唉声说:“一般般吧。”
点茶的说:“看过旅游节目,美国应该很大很靓。有机会我也带阿秀去旅行。”
点咖啡的说:“去旅游当然可以,长住的话……白人嫌你不够白,黑人嫌你不够黑,是个问题。”
这话听上去,就像吃了许多亏,受过许多苦一样。
点茶的沉默了。
点咖啡的说:“桂江现在这么好,我很欣慰,当年……如果桂江不好你不好,我都不敢回来找你了。”
点茶的笑了笑:“陈年旧事,都过去了。”
听到这里,程心已经猜出那个点咖啡的人是谁。
服务员过来,将一份打包好的清炆牛腩递给她。她本想再坐一回,听听身后卡座两人的对话,但有新食客进来,除了她这里其余餐位满座,服务员有意无意地扫了她几眼。
她不好意思,起身走了。
后面卡座的两个男人没有关注到她。
程心去了姨妈家,呆到第二天才离开。回到乡下后,她特意回了趟北苑。
家里阿爸阿妈一切如常,吃饭的时候程心故意问:“姨妈问你们几时去香港,帮她从乡下带些东西过去。”
阿妈说:“无问题,随时可以去。”转头问阿爸:“你通行证还有一次签吧?”
阿爸低头吃饭,说:“无了,要再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