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有活儿您只管叫我!”正跟杨梅打着招呼的杨清彪一扭头就见拖着京竹过来的杨老倌,忙挽了袖子上前两步,伸手就接过杨老倌手里的竹子,“梅儿,要怎么干你只管安排。”
“她会安排个啥?还不都是技术员同志说的。”杨老倌斜了杨梅一眼。
杨梅原本还以为老爷子还有一段时间的别扭闹,没料到现在就已经主动上阵了,运回来的京竹又长又直,便咧着嘴笑。“爷爷你心里知道就行了,干啥要说出来,让我多得意一会儿不好吗?”
杨梅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梅儿有得意的本钱,大伯您应该好好的夸夸她。”杨传贵正带着人整泥砖,直起腰来歇了口气,“小小年纪就能办这样的大事呢,看看,热火朝天的,大家伙儿多有干劲。”他环视了一下井然有序的工地,吐口唾沫搓了搓手。
老爷子便笑了笑,看到杨梅仰着头,一副求表扬的样子,心里忍不住嘀咕起来,自家这个小孙女儿真是不一般。这样就算了不起了啊?那是别人还不知道呢,这种蘑菇的主意根本就是她弄出来的!
“大家那是热心帮忙,她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大家别把她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嘴上打着哈哈,内心却变得不平静起来。
上县城、找医生、卖鳝鱼,赚钱给老婆子看病,种蘑菇租铺子,让杨珍秀远离流言蜚语。细想起来,不知不觉间,这孩子已经做了好多事,而且每一件单拎出来,都很了不得!
现在硬是从自己掌家的手里分出了一亩地盖什么蘑菇棚子,而他竟然已经习以为常!
这孩子!杨老倌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是摇了摇头,或许听她的没错,还真能挣到钱?
人多力量大,杨梅的蘑菇大棚修建得很快,三天不到,外面的基础部分已经全部弄好了。
接下来消毒进菌种的工作,进行得出奇的顺利。
杨老倌似乎一下变了个人似的,把种蘑菇的事全盘接了过去。杨梅很快又被打回到原型,每天开始正常的上学、放学的小学生生涯。
相比杨梅在村里折腾得轰轰烈烈的新鲜事业,独自奔赴县城的杨珍秀就显得低调、平淡多了。
上县城之初的种种担心、畏惧,在经过十多天没日没夜的实践之后,已经被抛诸脑后,当她再次登上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对将来充满了动力和信心。
可现实永远都不可能与想像对等,虽然‘珍秀时装店’的招牌在纺织厂那一带打出了点名气,年底罩衣抢购浪潮让人记忆犹新,但新年刚过,人们对新衣服的需求并不大。除了偶尔有人拿了工作服来缝补,并没什么生意可做。
这让她的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与她一样陷入低潮的还有刘爱英。
过年前市民们已经把对豆腐的需求开发到了极致,新鲜豆腐、烟熏豆腐干,就是豆腐乳,每家都备了不少存货。过年后,人们对豆腐的需求一下降到了谷底,而新的豆腐作坊却如雨后春笋,一家接一家的开,就在她作坊对面又刚新开了一家,简直是让刘爱英的豆腐生意雪上加霜。
看着屋里一桶桶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刘爱英的眉头紧蹙。
照今天这个架式,这些豆腐脑又剩下来了。
“刘姐,这些,怎么办?”帮工的人搓着双手,不安的扫视着面前的剩下来的豆腐脑问道。
随着年后作坊里生意的变差,三个帮工已经辞退了两个,这最后的一人最提心吊胆的。
“压豆腐吧。”刘爱英叹了口气,这情况下,她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
“可……”那工人嗫嗫了一声,但没再说什么,点头应了后快手快脚的收拾模具去了。
做豆腐脑下的石膏轻,改压出来的豆腐太嫩,做菜切块都成问题,这显然不是个好主意。工人最后没说出来,当然是知道刘姐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么大几桶剩下的豆腐脑,总不能白白浪费了吧。
可这些豆腐即使是降价处理,最后能卖出去的也越来越少,工人嘴里发苦,看来今天的伙食又是要吃这些嫩得不像话的豆腐了。天知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食物,他现在吃得已经腻得快吐了。
做作坊里出来,刘爱英迎着风站在外面,初春春寒料峭,风吹在身上一阵阵的发冷,让她整个人如坠冰窟。
看着面前的豆腐作坊,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当初实在是走投无路之后,才在杨梅的建议下做起了豆腐脑的生意,后面一发不可收拾,着实尝到了甜头。
但现在竞争一激烈,她就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做豆腐生意的门槛是低,但要想做好做大,技术的力量就至关重要,可惜她对这个一窍不通,无论是豆腐脑还是做豆腐,还都靠的是于婆婆传授的那点经验,现在看来已经明显过时了。
相对自己作坊里的冷清,对面那家却是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家新开发出来的油泡豆腐、千张都是新鲜产品,刘爱英完全生不出与之竞争的心思。
正文 第141章新的认识
“珍秀你这是?”看到堆积如小山般的布料,以及差点埋没在布堆里的杨珍秀,刚一脚踏进‘珍秀时装店’的刘爱英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
她把脚收回来退出门口,站在门外又看了一眼店铺的招牌,那块招牌还是她跟杨珍秀一起找人做出来的,黑底红漆,确实是自己要来的地方没错啊。
杨珍秀从布堆里费力的抬起头,就看到刘爱英那一张吃惊的脸。
“爱英姐,你来得正好,帮我买两个馒头来吧,饿死了。”她的声音带着哀怨,有气无力的。
“你……这是?你晚上就准备吃两个馒头啊?”刘爱英不可置信的望了望门外已经褪却的晚霞,这时候吃晚饭可是有点晚了。
“晚饭?就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吗?我可是早饭、午饭都还没吃呢,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杨珍秀这才吃惊的叫了一声,“怪不得我感觉这么饿呢。”
“你!这可是一天没吃东西?你……”刘爱英瞠目结舌的看着她摇了摇头,一时找不到可以说出来的词汇了,“真是不要命了!”
说完这句话,她干脆门也不进了,直接转头就走,现做是来不及了,希望街上还有馄饨摊没收工,先买一碗来给杨珍秀垫垫肚子。
看着杨珍秀狼吞虎咽的吃着馄饨,刘爱英什么话都不敢说,生怕让她分了心,把自己给噎着,“你慢点吃啊,又没有人跟你抢!”
“嘿嘿,还真是饿了,还好爱英姐你过来了,不然我还不知道这么快天就黑了呢。”杨珍秀被人这么看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刘爱英看了看杨珍秀,虽然她眼睛通红,头发凌乱,但人的精神却还不错,“昨晚打夜工了?你这是忙了几天了?”
“两天,才两天,王主任介绍的生意,社区要举行运动会,所有的运动服都包给我做了。”杨珍秀兴奋的言语中,透着急躁,“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不知道做不做得完!”边说着,抹了下嘴又准备扑到案板上去。
“喂,你这是不要命了吧,好歹也休息一下啊!有活做是好事,可别把身体熬垮了。”刘爱英不赞成的蹙起了眉头。
“没办法啊,时间紧,两百多套运动服呢,眼看着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可不能耽搁在我这里赶不出来。”杨珍秀吃了东西,似乎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力气。
相较于前几天的清闲,她更享受这样的忙碌。店铺开起来了,没生意上门才叫急人呢。
这单生意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纯属意外。
原本县运动会的服装是委托给百货公司代为采购的,只是这事临时出了岔子,市里的服装工厂嫌订单数量太小一直束之高阁,把他们的订单给忘记了,等去取货时才发现,可再现赶已经赶制不出来了,工厂的货期排得太满,根本抽不出空来。
最后由社区的王主任牵线搭桥,这批衣服就落到了‘珍秀时装店’来完成。所幸市里的服装厂自知理亏,抽空把面料裁制成了裁片,杨珍秀要做的就是把裁片缝制起来,做成成衣就好。
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给出的时间实在紧凑,运动会就在六天之后,而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服不可能等开幕了还没完工。所以留给杨珍秀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天了。
眼看着过去了两天,铺子里却还有大半的运动服还是裁片,杨珍秀拼命的劲头可想而知了。
刘爱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再劝她休息的话就没法说了。她在心里暗暗计算了一下,照杨珍秀这个进度,三天之后能完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到时候拿不拿得到工钱不好说,就是造成的后果,她也承担不起。
二话没说,她挽了衣袖就坐到了缝纫机前。以前她就是在这间缝纫社里帮着打下手,在裁剪方面还很生疏,但锁边、车缝,以及熨烫都没有问题。
杨珍秀忙得昏天黑地,就怕交不了货,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她看到刘爱英的举动,也没有说客套话,只是感激的朝着刘爱英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