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孩子不但邋遢,而且还淘。就在前天,黑妹子的水果糖被他抢了还被推了一个跟头,脑袋上磕了一个大包,杨梅不过训了他两声,结果就把余桂芝给引来了,指桑骂槐的叫唤了一下午,闹得鸡犬不宁。
余莲这个人杨梅在前世就没有见过,只是一直有听到她的传说,那是个与齐昌兰不相上下的主儿,也是吃不得半点亏的。余桂芝的娘家侄女啊,就是不知道长得怎么样!杨梅有些坏心眼儿的想笑。
余家人到了,马上就是开席,众位乡邻以及杨家的亲戚们忙活了一上午,就是为了准备出几桌席面儿。这时候的席面儿有多讲究那还是不指望了,家家都不宽裕。除了余家来人,其他的人吃的饭都是从自家带来的米做的,不然杨传明家要提供那么多人的伙食根本吃不消。
菜倒是杨传明家出,一大盆的炒莴笋、一大盆的炒菜心,这是自家菜园子里面的出产,还有一大盆煮得粉粉的莲藕,和家常豆腐,这两样菜是提前买回来的。大桌子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盆青椒炒肉,远远的就闻到肉香,但近了看,除了青椒,肉都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余家人分开坐了两桌,菜色一样,只不过坐的人少,显得菜比较多,不过杨梅总感觉他们桌上的青椒炒肉里的肉放得多一些。
很不幸,这时候像杨梅这么大的孩子是没有席位坐的。捧了碗饭,得见机行事,手快有手慢了,桌上的好菜就抢光了,跟打仗一样,那阵仗很是吓人。
杨梅当然……什么也抢不到!
本来她看中的是那盆煮得粉粉的莲藕,可不等她的筷子伸过去,就见着杨清宝连着鼻涕的筷子拉着长长的丝伸进去了!伸进去了……吓得她赶紧把手收了回来。
她退出来的空隙立马被余桂芝填补上,见杨梅还算识相,余桂芝在狠狠的瞪了她一眼之后收回了目光,站起来把筷子伸到青椒炒肉的盆子里使劲的翻腾,好不容易捞了块肉,又顺手夹了几筷子青椒放到儿子的碗里,才算罢体。
其他小孩子差不多也都有家人帮忙,自己只负责胡吃海塞的吃一满嘴。看着菜盆子里的菜越来越少,看着数十双筷子不停的在里面翻拣,杨梅实在下不去手!
在她差不多已经感到绝望的时候,就见着王兰英在灶房门口冲她招手。“梅儿,梅儿!”
杨梅原以为两妯娌刚吵了架没多久,应该不会再来往才对,谁知这次席面的主勺人正是王兰英,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和解的。见到梅儿光光的没菜的碗,王兰英接了过去,在一个非常大的锑锅里捞了一勺莲藕倒了进去。
“呐,跟你六毛姐一块儿吃去。”她伸手朝灶间的柴坑指了指。
杨梅这才发现,六毛杨清玉正坐在柴坑边上埋头吃饭。她的头发已经掉光了,头上包了一块蓝花帕子,模样怪怪的。估计正是这个原因,她很少出来见人,见到杨梅也只是不自然的笑了笑,并不出声。
有了王兰英特意开的小灶,杨梅这一顿饭吃得还算不错,那种煮得粉粉的莲藕味道很好。
等吃过饭,杨梅想看余莲的好奇心也淡了下来。杨传明家到处是人,她实在没信心能穿过那些人墙,冲到时面去看新媳妇。不过最终她还是得偿所愿,只不过人不是在杨传明家见到的,而是在她家!
杨梅回到家里正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睡个午觉,就听到了余桂芝的声音。她尖细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引领着一大帮人进到了自家的院子里。
“……看看,看看,红砖大瓦,新起的屋子。门窗和大梁都是上好的杉木,当时可花了老钱了。”
“挑水檐多高,这么敞亮的屋子可是咱们队上头一份儿。”她照旧叉着腰分开两腿站立着,神气活现的对着屋子指指点点,相当熟练的做着现场导游。
在她身后,跟了十多个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最漂亮的一个女子穿着青裤大红夹衣,梳着两条又黑又直的大麻花辫子,长着一张圆圆的脸庞,狭长的丹凤眼,高鼻梁,薄嘴唇,此刻在旁人一声声‘有福气’的恭维中,显得有些害羞。
“她大姑,你办事咱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难不成你还害了你侄女儿不成?”有一个挽着老式妇人头的中年妇人笑着开了口。
“那当然,可看人家看人家,不得看看么!”余桂芝有些得色的也跟着笑。
杨梅着实有些不能忍了。当着她的面,人家就这么指手划脚的把她家给当成别人的啦?“桂芝婶子,你把大毛哥的新媳妇带到我家来看人家吗?”刻意睁大了眼,偏着头不解的问道。
那个挽了头的中年妇人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小声的对余桂芝道:“怎么回事?”
“嗨没事,没事!”余桂芝狠狠的瞪了杨梅一眼,“小孩子家家的,乱说的。”
“可不是乱说呢,上回我大舅娘就因为要借我家的房子跟我二舅娘吵架的事你没忘吧,小心她们知道了收拾你哦。”杨梅才不怕她瞪呢,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
现在齐昌兰的心思已经摆在明面上了,而仍由余桂芝把人带到了自己家里,不管齐昌兰用的是什么办法,总之于婆婆和杨老倌肯定是被说动了的。
若是放在几天前,就算是把房子送给大房,杨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要她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就好,但现在她改主意了。
这房子不管在乎不在乎,她都想留下来!只是杨梅人微言轻,说的话肯定不会管用,能利用的就只有王兰英了。
在话语权上,要求大房二房平起平坐,在财产分割方面,要求公平公正,这正是王兰英一直孜孜追求的理想,当然这也并不是过错。
说这两妯娌两虎相争也好,说杨梅坐山观虎斗也罢,总之杨梅只能在这两人相争的平衡中求生存。
当即呼啦一群人转身就走了,留下余桂芝跟在后面不停的“喂喂”的叫。
正文 第046章新生活在酝酿
杨梅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转身就回屋睡午觉去了。
不知道是怎么商量的,最终大毛媳妇看人家到底是没闹出什么热闹来,婚期定在了下半年农闲,这是杨梅最后从于婆婆的嘴里听到的。
其实杨梅很想问问于婆婆,是不是已经答应把她家借给大毛结婚用了,可这话实在不符合她一个七岁孩子的身份,想了想,还是没问,纸包不住火,早晚这事王兰英得知道,这是王兰英该操心的问题。
日子如水一般的无声流淌。齐昌兰也再没当着杨梅的面提房子的事,仿佛之前在老人面前的争吵只是一个错觉,来看望老太太的频率倒是勤了,关系又变得日益和谐起来。
春耕生产,指的是水田里种早稻,旱地里种棉花,这段日子大家伙儿都很忙,有时候连杨梅都会下地帮忙。比如种棉花的时候放种子啊、掩土啊、还有浇水,以及新苗长出来之后间苗,都是能够帮得上忙的。
干一天活还给记三分的工分,一个工分相当于五分钱,一天下来,累得背弓腰驮,可以为家里收获一角五分钱,当然也不仅仅是一角五分钱的事,还与家里分粮分油挂勾。
不知道为什么,杨梅竟然非常的享受那种劳作的氛围。只有体会到那种累,才能感觉到她还作为一个人活着。可见日子过得有多空虚了。
等田地全部都种上庄稼,高强度的劳动告一段落,已经过去差不多两个月了。
于婆婆的腿恢复得很好,现在不靠拐杖都能走几步了,不过还是不能做什么事。而分田到户的政策已经落实下来,只等收获早稻之后就开始分。
每家每户的人口花名册已经递交到村部,听说按人头分,每人一亩水田一亩旱地。只是轮到杨梅家里时,村干部们产生了一点分歧。以杨传明为首的一派自然是认定四口人,于婆婆、杨老倌、杨珍秀和杨梅,可另一派则认为杨珍秀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算不得一个人头了。
这让杨梅也有些好奇,那个被说成疯了的‘妈妈’到底现在怎么样了,还活着吗?
关心着这个问题的不仅仅只有杨梅,齐昌兰和杨传明也在嘀咕。
“你说珍秀到底是疯到哪里去了?还能回来吗?”齐昌兰边整理着衣物,边跟丈夫说着,“要是回不来分不了田地可有些吃亏。”
“不管怎样,田地都是要分给她的。”杨传明说得斩钉截铁。
齐昌兰使有些不喜了,“你也别跟其他的人硬杠着,听说村委会要重新选人了,不然到时候把你给落下。”
“妇道人家真是短见识!马上就要单干了,村会计当着还有什么好处?哪里及两亩好田好地来得实在。”杨传明白了齐昌兰一眼。
集体出工时,他当这个会计不用下田下地都有满工分,算工分的时候还能偷偷给自家加塞一点,多少也是个帮补,而且大毛能当上大队的拖拉机手,那也是他活动的结果。
可往后单干了,那都是自家的田地自己当家做主,谁还稀罕什么工分?自然是多田地收入多。谁家不是想着法的多报人头多收田地?九队的汪老头家,大孙子还在儿媳妇肚子里揣着呢,还天天去大队部吵着要记上一个人头。杨珍秀那么大一个活人怎么就不让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