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绕回初始主题:“哥,我的病已经好了, 最近几次检查,结果都正常。我不想再吃药了。”
陈一天莫名火大,但他耐住性子,想听于乔往下说。
车子晃了一下,于乔努力校正身子,没有靠到陈一天肩膀。“一直吃药,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病人,需要别人照顾,跟其他人不一样。”
原来是因为这个,青春期的觉醒吗?
陈一天好言相劝:“跟谁不一样?”他有点想笑。
小丫头在思考哲学问题。
跟孙灵君不一样,跟林小诗不一样。于乔低下头,车子驶出车站,新上来几个乘客,急三火四地往后排走,可惜已经没有座位了,于乔和陈一天并排,坐在地势较高的最后一排,她漠然地看着他们。
“要不哥,这次咱们只去看看王大夫,不拿药——让他看看我现在身体多好。”
“不行。作是吧?”
“……”
“就你这体格,再不赶紧调养,以后结婚、生孩子都成问题。”
“……”
“你爸那样,你妈顾不到你,你自己懂点事儿吧。”
于乔别过脸去,一言不发。
她眼里早就蓄满泪水,被窗外的风一次,辣辣的难受,她又不敢去擦。
是啊,爹不疼娘不爱,把自己扔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自己是够不懂事,把毫不相干的人拖累成那样。
陈一天只知道她在闹脾气,她努力向外扭着身子,肩胛骨的轮廓清晰可见,他有点后悔说最后那句话。
从北镇大药房出来,骄阳带着初夏的暑气,于乔拐进路边食杂店,买了两根冰棍儿出来。
纸包着的冰砣子,上印四个复古体大字:沈阳冰棍。
他们俩起初来拿药的时候,经常买这个来做临时冰箱。
偶尔也会一个吃一根。
寒来暑往,几年都过去了,又觉得像是昨天。
陈一天手上提着药袋子,腾不出手,于乔就帮他把纸剥开,递到他手上。
阳光下,沈阳冰棍儿反着白霜、冒着白气,这场景陈一天也很熟悉。
陈一天和于乔吃冰棍完全俩路子。
陈一天用牙嗑,一小块一小块地啃下来吃。
于乔用舌头舔,舔成楔形,再咬一大口。
陈一天眼看她咬下一大口,嚼半天皱起眉头,连忙用手扶脑门儿,逗她说:“吃猛了吧?脑门儿拔得疼吧?哈哈哈。”
于乔率先吃完,把冰棍手柄舔了个干净,故作随意地说:“哥,我欠了你很多钱,现在我长大了,钱会慢慢还给你,你不用再为我操心了,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吧。”
说完舔着冻红的嘴唇,目光真诚地看着他。
陈一天叨着冰棍,想要忽略,又很难忽略她这个目光和这几句话。
这个周末,于乔还办了一件事。
她给于香打了一个电话。
她很少主动给她妈打电话,都是于香打来,通常是陈奶奶接,奶奶再充当传声筒,报个平安,再把于香啰哩啰嗦的嘱咐拣要紧的转达给于乔。
所以于乔主动联系,于香心里就有点打鼓。
女儿处在生长发育期,声线有些微的不同,不再是孩子的声线,于香谨慎应付。
于乔先问爸爸的债还了多少,还剩多少,爸爸什么时候能出狱。
爸爸被判刑的事,于香始终没有告诉于乔实情。
她只跟女儿说,爸爸欠钱不还,被判了刑,要把债还清了再能释放。
这是于乔第一次开门见山地问钱的数额和出狱时间。
于香冷静地胡编乱造一通。
于乔没再质疑,她接着问,于香能不能多寄些生活费给她。
于乔用大人的口吻说:“陈家不欠咱们的,相反,人家帮了咱们很多。关系再好毕竟是邻里,也不能无止境地索取。”
她说:“妈,我住院的那些钱,你都还给人家了吗?后来我爸出事,你要全力补齐那边,我也不怪你,你寄来的生活费,又要给我交学杂费,又要供我吃穿行,你也知道,肯定是不够的。我这几年吃中药,花的都是陈家的钱。”
小姑娘心里的账太明白,说得于香哑口无言。
“妈,我也知道你难,但是你怪谁呢,我爸就是你惯出来的。我还没有生存能力,我在沈阳肯定要继续花奶奶的钱,要继续麻烦小天哥哥,你也替我想想,我的滋味也不好受。”
手到擒来,于香答应以后按期多寄些钱过来。
这通电话最后,于乔说:“妈,我有点想你。”
电话那头开始吸鼻子,于乔捂着电话,努力地听着,她需要确认妈妈的存在。
母女很久没有见面,仅凭声音,她老是有抓不紧、握不牢的飘乎感。
于乔又嘱咐道:“你自己对自己好点儿。”
电话里,于香呜呜地哭了。
挂电话之前,两个人都是又擤鼻涕又抹眼泪,说了很多胡话,一个说:“我不想留在沈阳了,我想跟你一起过。”
另一个说:“好,好!乔乔,咱们穷富都在一起……”
※※※※※※※
自大雨那天之后,陈一天再也没见过卢姗。
之后的一周,陈一天怀着复杂的心情,尽量如常去公司。
卢姗没有出现,财务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另一个同事打理。
卢姗很少加班,周末她也肯定不会去。
但是接下来,第二周,卢姗还是没有出现,陈一天心中惴惴。
眼看着周四了,这一周又要过去,卢姗身为海鹰机械的财务经理,请假、翘班都属正常,两周不上班的话,那就是有事。
周四一早,陈一天坐进工位,心里盘算着,要找个合适的机缘,给卢姗打个电话了。
陈一天很难给二人的关系定性,但他对卢姗的好感,他不想否认。
况且那场瓢泼大雨,给两个人开了光,特别是陈一天,对他而言,那个夜晚、那个体验都太难忘了。
刚上班,还没进入工作状态,他信马由疆地想了不少。然后,就听到有人在说话。
李健林带着个新员工,在跟大家介绍。
“这是咱们新招的财务总监,张琰。这是设计组,这边是项目组……”
在座的人,年轻的纷纷直立,资历深厚一些的点头致意,陈一天呆呆的,一时没做出任何反应。
李健林介绍完一圈,又想起个人来,对身边的财务总监说:“对了,还有个重要人物,他今天……”说着,目光巡视陈一天那片儿,隔空对陈一天喊话:“你师傅今天来吗?”
陈一天原本愣愣的,被问到陈哲,答:“他昨天走时说,今天中午就过来。”
关于陈哲,李健林也没再多介绍,叫了个机灵的小孩过来,让带着新来的总监去车间里转一圈,给大家介绍介绍。
说完,李健林径自回屋,机灵小孩凑过来,“张姐,我带您去车间看看。”
这位新来的总监,年纪介于叫姐和叫阿姨之间,短发烫了卷,戴了眼镜,一眼看上去,就是刻板、严谨又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
张总监走了,李经理还在,办公室里没有任何异动。
陈一天千算万算,没料到有这么一出儿。
短短两周,他一忽儿压抑着对再次见面的期待,一忽儿给自己打气,让事后第一句话不那么窘迫和尴尬,一忽儿又压下所有念想,决定什么都不想,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没想到,新的财务总监走马上任,意思是卢姗再也不会来了。
陈哲到公司后,另一个设计跟陈哲提了一嘴,说财务换了新人,陈哲没表示太惊讶。对方又问“姗姐咋走了?”陈哲撇撇嘴,没表态。
之后的两天,陈一天尝试着联系卢姗两次,两次都没接电话。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部分即将结束,第三部分原计划28章,这样就84章完结。
鉴于本文悠长而平淡,心疼大家跟我素了这么久,第三部分多多互动,女主开蒙虽晚,可她身体好、悟性强。
☆、摇摇摆摆摇向前-54
陈一天有点心烦,周末就没打算去公司。
奶奶在厨房喊他, 让他去门口鞋柜里拿个垃圾袋。
他去开鞋柜门时, 发现门口停了一辆崭新的折叠自行车。
轮胎上的胶柱都没磨损, 只沾了些泥印, 一看就是新的,顶多骑一两次。
他回想一下, 确认是周五于乔骑回来的。
垃圾袋递给奶奶, 往回走时, 他尽量不刻意地瞄了一眼于乔房间。
她正坐在床上,就着床头的书桌写作业。坐姿有点拧巴,显得右肩高一些, 肩胛骨轮廓分明。
周五回来到现在,她一直安安静静的,两人几乎没有交流。
陈一天默默回到自己房间, 听见奶奶喊于乔去喝药。
民间有个说法, 中药不能多喝,每年累计喝中药不能超过三个月, 不然会伤肾。
而且, 正月里不能喝中药, 三伏天、三九天都不能喝中药, 容易上火, 而且药效也补不进身体去。
可这些规矩,都只适用于想要调理身体的人。
对于乔而言,中药就是续命药, 从六年级开学到初一结束,她喝了两年中药,中间几乎没有断过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