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女神的逆袭 (刘瑾)


  再加上,这十几年来在赵姬的推动下,医家发展迅速,医馆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以前得病等死的百姓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很多人为了感谢赵姬,甚至私下里在自己家里为赵姬立下了长生牌。
  医馆里的医师和药材价格都极其的低廉,若哪家医馆敢擅自提价,若是遭到举报,定会严惩。
  在种种措施之下,相比其余六国,秦国百姓好似生活在天堂一般。
  再加上这十几年来,秦王每次征调民夫的回复,给他们报酬,民众忙时种田,闲时会去挖掘渠道,挣些零花钱,所以秦国百姓是七国中最富裕的。


第2135章 韩国

  而文院和武院则给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更让人拍手叫绝的则是科举制度。
  随着纸张的推行,书本的普及,秦国的识字率也是成倍的增长,识字才能明理,才懂得爱国,秦国内的百姓就算不识字,也知道他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他们的秦王和王后带给他们的,所以秦王和王后在秦国上下的威望极高。
  在历史上,赢异人只做了三年的秦王就死了,但是现在的秦王有了赵姬空间、灵泉水和各种丹药的滋补,自然能活得长长久久。
  不过,秦王并没有打算让嬴政当一辈子的太子,而是等国家准备好攻打六国之时,就把王位禅让给秦政,统一七国的大业还是让嬴政去完成吧!
  卫庄听了盖聂的话,嘴角微微勾起,没有再说话。
  内侍监急匆匆的从宫内跑出来,客气的对二人道,“王后有命,召见二位,请二位随我来。”
  卫庄想到即将要见到赵姬,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在他这一生中,最感激的人就是赵姬,若非赵姬,他恐怕此时已经饿死在韩国的王宫内,是赵姬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希望。
  秦王宫宏伟壮阔,却井然有序。
  二人随着内侍监,一路来到凤仪宫,进入大殿后,就看到了坐在上位的女人。
  卫庄看着赵姬,眼中少有的露出一点温情,坐在上位的女人一如十几年前那般年轻,那般的风华绝代。
  她容貌精致,身上更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好似神仙妃子,让人不敢亵渎。
  见到赵姬后,二人同时拱手,“拜见王后!”
  赵姬笑着站起身,来到两人身旁,亲自把两人扶起来,笑道,“能够见到你们,我真的很高兴。”
  随即赵姬感叹道,“真是好久不见了,你们都长大了!”
  卫庄难得动容道,“夫人,好久不见。”
  赵姬含笑看着卫庄,“如今小庄长得都比我高了,这些年过得可好?”
  卫庄点头道,“很好。”
  赵姬又看向盖聂,“盖聂先生,这些年可好?”
  盖聂客气道,“谢夫人关心,很好。”
  寒暄过后,赵姬亲自安排两人的住处,第二天,秦王的封赏就到了。
  盖聂成为秦军御林军统领,手中掌握着整个咸阳城内的安全,而卫庄则成为影密卫的头领。
  影密卫头领这个位置,是赵姬早早就为卫庄准备好的。
  影密卫和罗网是帝国的两把凶器,此时赵姬已经把赵高安排进了罗网。
  赵高的能力毋庸置疑,在罗网内如鱼得水,干得很不错,升职很快。
  而影密卫和罗网则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盖聂和卫庄也没想到,赵姬对他们竟如此重视,不过刚刚来投,就把他们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年轻人刚刚出师,正是意气风发,打算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赵姬的如此信任和重用,自然让二人心中欢喜。
  秦时明月才出现的章邯和韩信,此时已经出现了,不过此时他们的年纪尚小,于是赵姬就把他们安排进了武院学习。
  历史上章邯是秦国最后的支柱,若非赵高最后坑了一把章邯,秦国说不定还亡不了。
  章邯这样的人才呆在影密卫,有些屈才了,他应该在战场上绽放他的光芒。
  韩信被称为军神,他的军事领导能力自然也是毋庸置疑。
  除了这些人之外,赵姬还特意征召了不少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比如陈平,曹参,萧何,更重要的还有那个数学大家,九章算术的作者,张苍。
  从后世而来的赵姬自然知道数学的重要性,所以想要科举,数学必须要好,君子六艺样样不能缺,身为秦国大臣必须是一位文武全才。
  卫庄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接手影密卫后,很快就展现了自己非凡的能力。
  赵姬听闻韩非要回韩国,心中虽然遗憾,但也没有阻止,而是让卫庄密切关注韩非的行动。
  而此时的秦国,因为即将开始的科举而变得热闹起来,各国人才纷纷齐聚秦国,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十几年来,秦王在秦国境内不断设立学院,在各个大城市的中心都建立一座藏书楼,
  藏书楼内包含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书籍,每一个秦国读书人都有权利进入藏书楼内免费观看,甚至藏书楼还提供免费的纸张供士子抄写。
  而通过科举制渐入官场的士子们都要到基层锻炼三年,成绩优异者才会继续提拔,所以这十几年来秦国内的识字率远远超过六国。
  诺大的咸阳城,因为士子们而变得热闹起来,客栈酒馆家家爆满,
  很多咸阳城的百姓也非常的有生意头脑,把自家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租给那些士子,每个月也能挣不少钱。
  听说没有文院,最出色的弟子之一韩非竟然回韩国了!
  “听说了吗?这韩非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会离开势力庞大的秦国,回到弱小的韩国?”
  “是啊,这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比那韩国不知好了多少!”
  有人却是不服气道,“韩非可是韩国王孙,学业有成之后自然回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这倒也是。”众人议论纷纷。
  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三年的科举考试,文院中的士子都会大放光彩,十个至少有九个中的。
  这些士子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博览诸子百家经典,每一个都是栋梁之材,但秦王并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放到高位,而是让他们出去历练,从基层做起。
  在文院中,他们不但可以学到治世之才,还会学到机关术和农作物的种植,秦国律法更是倒背如流,还会学到一些判案的经验。
  这些年轻的士子还没有被官场上的腐败腐蚀掉自己的热血,来到基层后更是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帝国发光发热。
  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两个考试的时间是分开的,很多学子自持有才,考了文举还不算,还去考武举,能在两个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都会得到秦王的亲自接见。
  科举考试甚是严格,若是被人查出作弊,将会终身取消科举的资格,甚至还会连累子孙后世一起抬不起头来。
  徐清就是来咸阳科考的一名士子,本是楚国人,祖上还曾是楚国的贵族,这是后来家族没落,在楚国没有了出头之日,听说秦国有科举考试,就来碰碰运气,来到了咸阳城后,才感叹天下之大。
  此时的咸阳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各个学派的士子,可谓是热闹至极。
  很多茶楼酒馆都被这些士子占据,时常听到不同学派的士子在争论,有时候争论不过,还上演全武行,不过幸而秦王明智,早早的就派军队在大街上巡逻,谁若是敢闹事,就把谁给关起来,甚至还会取消科举的资格。
  每天听着这些士子争辩,徐清感觉自己的学识也在飞速的增长,时常感叹秦王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大才之人,秦国强盛可期。
  一场科举考试简直要了徐清半条命,只感觉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实在是太累了,主要是对精神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科举考试完,不管结果如何,徐清只感觉一身轻松,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就去大街上溜达。
  这咸阳城内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都是其余六国没有的,比如这纸张薄如蝉翼,洁白如雪,在上面书写,
  不但舒适而且还能书写更多的文字,这纸张在其余六国徐清也见过,只是价格贵的惊人,但是在这秦国这纸张却格外的便宜,所以秦国的读书人格外多。
  还有就是秦国咸阳的街道非常的整洁,大街上竟然还摆放着什么垃圾箱,
  在垃圾箱的不远处还有茅房,那茅房盖的简直比普通人家的房子还要漂亮高大,每天都派专人打扫,据说那些污秽之物还可以用来积肥,可以使冬作物产量增高。
  毕竟最近几年秦国人数增长迅猛,但是秦国的粮食生产量却也高得吓人,
  很多国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来秦国购买农作物的种子,但都被秦国给拒绝了,
  他们甚至花了高价从农民间购买,只是那些购买回去的种子却发不了芽,生不了根,就像是被人煮熟过一样,这让六国国君十分恼火。
  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秦王仁德,所以才能够得到上天的帮助,六国国君失德,所以六国的百姓生活困苦。
  再比如,天下著名的厨子庖丁,在秦国王后赵姬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美食院,每年都招收不少希望能够学到一门手艺的年轻人,然后再把它们分配到各个酒店,这些酒店据说还是什么连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