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价格上也许比Y县新市场批发的商品略高些,可是只要买过用过的人,自然成了商场最有力的宣传员。
酒香不怕巷子深,就算林氏商场只开了清溪镇,还是引来了来自各地的人潮。
这天身为林氏商场董事长的大舅林海生和总经理三表哥林轩宗陪着王秀英对商场上上下下做了一番巡视。
林海生边看边感叹:“秀英,咱幸亏听你的,要是咱真的在商场里卖大市场的那些货,咱这商场的信誉只怕给糟蹋了。”
王秀英只是笑了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是商场生存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回到三楼正要转进办公室,正好看到位于三楼的家电区,这里目前只有极少量的电子产品,显得分外冷清,不由驻足静默了片刻,之后看着林轩宗问道:“三表哥在G市待了几年,又替家里提了半年多的货,可有注意过有什么生产电视机之类的厂家?”
林轩宗与林海生相视一笑,对着办公室指了指,显然两人有话说。
等到三人在办公室坐下,林轩宗道:“这事吧,正要与你商量呢。我想年后去几个地方跑跑,看能不能与那几个厂家搭上线,如果能够搭上,再能说服厂家先铺货等售后再打款,咱商场可就不愁没货卖了,更不用发愁压着资金。”
王秀英欣喜地看着林轩宗,真没想到三表哥的经商意识居然还能如此超前,不过这件事办起来只怕难度不小,特别在这个普通老百姓连贷款不知何物的年代,操作起来实在不容易。
林家的底子到底还是薄了些,如果裴老没有去世,说不定还能走走裴老的那条线,毕竟裴老在商界还是很有声望的。
不过三表哥既然敢想,还准备这事付之行动,想必也有他的路子。
果然接下来林轩宗细细将自己选项的准备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一说与王秀英听。
虽然王秀英觉得成功的希望不大,不过既然有那样的路子,说不定真能被他跑成了也不一定,只要能跑成一家,再与跑别的厂家就简单多了。
这时王秀英不由想起回Y县之前明海曾经说过的话,在心里默了默最终还是没有把明海这条线暴露出来,总归还是要让林轩宗先跑跑试试再说。
自己跑成功的成就感,怎么也比她替他们预先铺好路要强烈得多,再说了,王秀英也希望能给林轩宗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当的失败和挫折才会让人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四百二十三章筹措资金再投资
“行,到时成与不成,表哥都要给我打个电话。一般情况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我都会在菜馆,就算我不在,他们也会想办法尽快告诉我的,只要不是什么秘密事,让他们转告就行。”王秀英十分干脆地说道。
虽然打定注意要让林轩宗自己先出去闯一闯,不过王秀英也没想就此当个甩手掌柜,因为这个商场是王秀英的创意,她和王秀诚在商场各占了一成股份。
商场的成败兴旺与否,同样与王秀英姐弟的利益息息相关。
就算没有他们姐弟的股份,王秀英也希望这个商场能够越来越红火,林家的日子越过越火红。
对王家,王秀英是真的只剩下面子情,压根对爷奶也好,对叔叔姑姑也好,早就已经没有了什么可期待的,王秀英是把林家当成她与王秀诚的大本营。
王秀英让林轩宗给她打电话就是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林轩宗跑厂家的情况,如果林轩宗顺利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一旦林轩宗不顺利,她自然会想尽办法给予支持。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反正林轩宗要跑的那几个厂家好巧不巧都是军工厂。
比如在N市的N市无线电厂,比如在川省的某机器厂,王秀英记得十分清楚,至少这两家百分百是军工企业。
王秀英决定按照林轩宗与厂方的接触情况区别对待,对于那种只差一把火就能达成合作的厂家,王秀英觉得完全可以找点关系在后面稍稍推一把,这个关系无疑只能是李家。
以李家在军中的地位,王秀英知道这事不是什么难事,也不会影响到李家的声誉,只不过真王秀英的心里略有点小纠结,或者说略有点侨情,特别是在明海有意无意总将她与李龙跃放在一起,总觉得如果为了这事去找李振海帮忙,有点“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感觉。
其实吧,王秀英这是小看了李龙跃和方超这帮官二代、三代的能量,这样的事又何需李振海亲自出手,以李家和方家在军界的地位,他们的儿孙辈在军界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不过小小的纠结过后,王秀英自己又说服了自己,觉得无论是生意场还是官场,人情关系该用的还是要用的。
事关林氏商场的兴旺,王秀英觉得该用的时候还是适当地用一用,只要不滥用,不让人家做违背原则违背军纪国法的事,也许人家还真等着她用呢。
至少明海就曾多次明确地告诉过王秀英,任何时间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告诉他,他会尽力替她解决,如果他解决不了,还有李龙跃、方超、曾光辉他们这帮哥儿们呢。
王秀英内心里虽然偶尔会觉得有些纠结,不过真正到了需要的时候,只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瞻前顾后,当然她一定会注意分寸,绝对不会让人觉得她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虽说打定了主意,王秀英在心里还是幽幽地叹了口气,林家还是底子太薄,如果林家有底子并且拥有雄厚的资金,又何之于为了铺货而发愁呢。
要不是当日果断将H市的那座房子出租出去,也许这座商场也不过只是普通的两层楼房罢了,哪里会有今天这般的气势,更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商品。
林氏商场因为多了那六万块年租金,林海生与大家商量,咬咬牙直接建成了五层的大楼,只不过现在还只是下面三层投用罢了。
这样一想,王秀英就想起了自己还需要一笔资金呢。
因为朝阳区那家西餐厅的成功,明海提议分别在在海淀区和东城区各开一家西餐厅,有了朝阳西餐厅的成功,自然全票通过。
新的投资自然就需要注入资金,这次可再没有现成的房子可用了。
门面需要租赁,需要装修,所需的资金就有些相当大的缺口,按照各人在朝阳西餐厅的比例进行投资,王秀英至少还需要投入出五万资金。
说起朝阳西餐厅,因为曾光辉的强势加入,最终的股比进行了重新调整。
五个人各占二成股份,除了王秀英依旧用房子入股以外,另外四个人每人各出二万。
别以为王秀英吃亏,王秀英除了拥有二成股份以外,每月还能拿到千元租金。
西餐厅由明海经营,每个月另付一笔工资给明海。
这几年王秀英倒是赚了不少钱,只可惜她是个不愿意把钱放在手上存在银行的人,几乎所有的钱都被她分别投资出去了。
买房子、买铺子、投资明溪农庄,手上除了这几个月西餐厅的租金,也就只有姐弟俩过日子的钱,离五万差得远呢!
等过了春节倒是可以收一笔清溪饭店的租金,可是这租金对五万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至于明溪农庄,只怕不好进行分红,等开了春又是新一轮的投入。
其实明溪农庄这一年经营下来也算不象牙了,基本已经将最初的投入给收了回来,如果一定要分,大概可以把大家投入的资金还给大家。
可是开春以后呢,再让大家按比例将钱交出来?
这又何必?!这种脱了裤子再放屁的事,别说王秀英不会做,张青杨他们同样不会这样做。
于是明溪农庄第一年暂时不分红成了大家一致的共识。
虽然明知自己在筹措资金时会遇到很大的难度,王秀英并不想失去与这几位的合作机会,能与这些本身都有能力又背后有强大势力的官二代军二代还有富二代合作可不是一般人能的机会,王秀英自然要牢牢抓住。因此在明海公布大家各自需要投资的数目时,表面上王秀英显得十分冷静,任谁都有一种她完全有能力拿得出这笔资金的感觉。
当然明海本身对王秀英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又早就得了李龙跃提醒,自然特地表示王秀英可以先缺着这笔资金,用以后朝阳西餐厅的租金和赢利来进行抵扣就行。
王秀英当然明白明海这代表所有人给予她的好意,心里十分感谢,却依然笑盈盈地表示,年后这笔资金一定如数到位。
只不过那天送走明海以后,王秀英的脸就垮了下来。
现在各处都需要钱,王秀英自己的投资压根就抽不出钱来,她总不能把裴老赠给她的金饰和玉饰当了吧。
别说现在没什么典当行,就算有,王秀英也舍不得当了裴老的馈赠。
舅舅家那里倒还有她一笔红利,偏偏这笔钱压根就不能动,林氏商场也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那天王秀英将自己所有的“存货”“老底”彻底盘了一次,最终发现她能动的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