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媳翻身:军长请走开 (呢喃燕语)


  赵玉成说:“月丽要是还想回幼儿园班,我给田家说说。”
  赵月丽一听,更劝妈不要去,“你走了,我一个人住这么大院子,吓死了!亲戚邻居来往、多少红白喜事,我可弄不了。”
  丁曼想了想,说:“月丽大了,也该说婆家了。妈,看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一年两年都不成,耽误了月丽这边的事儿,也不好。”
  玉成妈见都说不让自己去,又委屈又恼火,一下子眼红了,“不行!我非跟着去!”
  赵玉成皱着眉头,说:“你要非跟着去,可以,最多住三天。我出发走了,你得回来。要不,你俩住一间屋里,我在外面也不安心,你想让我出事儿吗?”
  玉成妈张了张嘴,气得拍了赵玉成一下,“大过年的胡说!”
  玉成爸其实也不是太想让她去。
  自己隔三差五地回家,老婆不在家,连个做饭的都没有,月丽是个屁都不会干的公主。
  看着赵玉成,玉成爸说:“要不,这样吧,我俩跟着去看看。要是那个保姆不错,我们早早回来,要是不行,让你妈留下,咋样?”
  赵玉成不同意,“你们去看可以,三天后必须回来。园园产假半年呢,三个人看着一个孩子,没必要。现在妈去了,把保姆赶了,等园园了班,还得请保姆。”
  “妈一个人看孩子做饭肯定弄不成,贴心的保姆可不好找。现在这个,还是顾原顾书记给介绍的,你们说,能好把人家赶走吗?”
  玉成爸妈听说是顾原给找的,先放心了一半,“哦,那应该靠谱。”
  于是,双方各退一步,说好玉成爸妈跟着去看看,住几天回来。
  要不,有了孙子,爷爷奶奶不在部队大院露一面,赵玉成脸也不好看。好像家里矛盾多大似的,脸面过不去。
  玉成妈气鼓鼓地,但是赵玉成已经转移了话题,跟家里又说起来办酒的事儿。
  玉成爸见赵玉成不是太想折腾,大手一挥,“这事儿听我的,赵家有了长孙,不办?别说我们家不好看,是你二叔三叔只怕都不答应。”
  “你出去早,知道啥?有了长孙,得抱去给祖宗看!哪能死的都看过了、却不让活人知道?”
  “家里的亲戚不少,你舅家、姨家、姑家,哪家不给说,都是我们不知礼。好像怕人家过来,丢我们赵家的脸似的。办!”
  “明天一大早,你跟玉辉分头去通知,去晚了,他们还生气,也不好准备东西。等会儿找人看个好日子!”

  ☆、1461 风俗

  1461 风俗 
  “玉成妈,你有空找点儿洋红去。 在家带着曼曼跟月丽,先煮鸡蛋蒸馒头,弄够这两天用的。到时候,再让她二婶、三婶都过来。”
  “你们在家煮红鸡蛋、蒸馒头点红点儿,多弄点儿,别小气吧啦地不够,让人家笑话赵家有钱还那么小气。”
  原地区乡下风俗,去亲戚家通知孩子满月宴,要带煮鸡蛋、白馒头。
  煮熟的鸡蛋要全染红色、白馒头正点红点儿。
  娘家或者亲戚挎着篮子来赴宴,酒宴结束,要给人家的篮子里最少放两个红鸡蛋,馒头可放可不放。
  其实主要是因为,看产妇的时候,亲戚邻居都是送鸡蛋,娘家不仅篮子里装鸡蛋,还有好多篮子的小麦。
  所以,鸡蛋、馒头吃不完,用这种办法给大家分分,也讨个吉利。而且,大红色看着也喜庆。
  赵玉成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了。
  乡下的风俗是这样,自己在东洲请的客人再多,也没有本家亲戚、邻居街坊。
  又不是啥坏事儿,那趁着过年,大家没事儿,聚到一起高兴高兴吧。
  说干干,下午玉成爸带着赵玉成,拿着好烟去找了风水仙儿。不是迷信,也是入乡随俗。
  孩子已经过了满月,是给亲戚们通知一声,挑个好日子行了。也没多费事儿,给定在了初六。顺呗!
  从风水仙儿家出来,得去找大厨。
  赵玉成说:“建叔跟大平吧。”
  玉成爸也倾向于找他俩,干脆便直接去了他们家。
  两家当然都很高兴,当即痛快答应。
  俩人不仅好久没见着赵玉成了,他也是田家的女婿呢。俩人在田家干得好,收入很高,家里也算是街的富户了。
  他们两个负责找几个小工,差桌椅了。
  现在乡下已经有了租赁红白喜事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的专业户。
  起初,赵玉成还提议在学校食堂办,父母都不同意,“田家的生意咱们不好用,田家没啥,还怕邻居说占娘家的便宜。”
  不到晚,啥事儿都定差不多了。说好了,等定下人数过来给建两个说一声,爷俩儿高高兴兴地回到家。
  田园园抱着孩子在堂屋跟妍妍逗着玩儿,见俩人回来了,忙招呼:“说好了?”
  “嗯,定在初六。”赵玉成抱起孩子,看着田园园说:“我跟建叔和大平哥说了,来咱们家院子里做。不麻烦田家了。”
  田园园无可无不可,“我没啥,在家里吧。咱家院子大,能坐下。不行两拨吃,没问题!”
  玉成妈也说:“咱家有地方,要不去学校食堂了。园园,你明儿回去给你妈说,别乱想啊。”
  其实亲家分清楚才不会有矛盾,田家两老的也不是小气的人。自然不会说啥。
  再说了,到时候,田家还得过来给孩子送东西,大家眼都盯着娘家呢!
  晚没啥好说的,早早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玉成开着车,把几个亲戚通知了个遍儿。因为还要去田家走亲戚,所以,远点儿的一个姨家让赵玉辉骑着车子带妍妍去了,顺带过年走亲戚。

  ☆、1462 回娘家

  1462 回娘家 
  等赵玉成转了一大圈回来,时间也差不多11点,该收拾收拾去田家了。虽然一个街住着,但是该回娘家也得回。
  梁玉梅没有回娘家,自打那年闹了不痛快,跟娘家生分了。
  再说,今天家里大姑子、小姑子三家呢,田富贵一个人忙不过来,梁玉梅干脆今天没回,等着在家做饭招待客人,也显得自己贤惠不是。
  花萍还不知道田园园来了,更不知道孩子都满月了,到家里听说了这事儿,高兴了半天,突然一拍手,“我没准备礼物,咋见孩子?”
  商店都不开门,想买也没地儿买去,花萍一边埋怨田富贵不去说一声,一边忙着准备红包。
  梁玉梅只得把光光的一张小毛毯拿了出来,还是满月时亲戚们送的。
  小孩子用不完,没动,留着送人情,也能省点儿钱。这会儿正好派用场。
  花萍要给钱,梁玉梅哪能要?笑着说了句,“别埋怨我们家富贵,我满足了!”
  花萍想到刚才自己嘀嘀咕咕地埋怨富贵不报信儿,也笑了,“好,抵过了哈!”
  几个人正在说笑,听门口小孩子们大喊大叫,“赵赢来了!”
  花萍第一个便蹿了出去,看见赵玉成要抱他怀里的孩子,“给我给我!”
  田园园跟赵玉成叫了“二姐、二姐夫”,把孩子递给花萍,赵玉成跟赵志远、张刚、田富贵、园园爸几个男人说话去了。
  花萍抱着孩子亲不够,跟妈妈一起,看着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儿。
  闺女回娘家不是客,女婿们才是贵客,所以,闺女们都在厨房帮着做饭,很正常。
  梁玉梅是女主人,手艺也不错,跟田园园、花枝三个,基本承包了饭菜。
  花枝家的丫头已经快10岁了,看着一帮小的,很快园园妈过来厨房烧地锅。
  家里人多,小孩子们又饿得快,多个火早点儿做好饭。
  田园园看着家里,问:“二哥、二嫂没来?”
  “没有!”园园妈说:“年年初二回亮亮姥姥家,雷打不动。你说,今天要是能来多好。一家子都齐了,差他四口子。”
  想到田福寿跟张萍两个又懒又馋又贪的家伙,田园园有些头疼,“二哥跟二嫂还那样啊?”
  “好多了。”园园妈往灶膛里塞了一把柴火,把风箱拉得“呱嗒”“呱嗒”响,“这几年我看他们俩也习惯了。这样过吧,挺好。愿意来,来;不愿意来,谁也不找他!”
  说着,不忘夸梁玉梅几句,“玉梅好,我们能搁到一块儿,只要能动跟着老大过,不能动了再说。”
  花枝忙说:“还有我呢,离得三步远。”
  “你公公婆婆一堆,别管我们的事儿。”园园妈哪能连累女儿?乡下人不让女儿养老的,“等他们都没了,兴许会去你家吃两顿饭,可不能跟儿子家似的住过去。”
  田园园微笑,“等老了,爸妈都去省城跟着我啊,有公园啥的,最适合养老。”
  “咦,我们才不去城里给你丢人。”玉成妈笑着说:“我是三湾公社都不出的。你爸去住几天,兴许还可以。他当过兵,跟那些人说得来。”

  ☆、1463 感慨

  1463 感慨 
  “嗯,也是。”田园园笑笑,“等你们有空了,让爸过去一趟,跟曹政委也见见。多少年没见过面儿,肯定有话说。还有公公,这次也说要跟着去呢。要不,干脆让爸也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