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明子家不再种那么多的地瓜了,因为地瓜的产量比别的作物高,附近种地瓜的越来越多,已经不好卖了,明子爹合计的一下,决定多种大蒜和白菜。他年年往县里卖筐扫帚还有大黄米啥的,已经很了解县城里的需求了,也有了一些固定的老客户儿,知道大蒜和白菜都能卖得出去。爷爷不在社了,空闲时间多了,伺候地的时间也有了,能种得过来了。
顾向北肯定还是种地瓜的,别的他也种不了。今年明子又添了十块钱,买了三千棵地瓜苗,差不多能种上七分地了,他家的前后院子加起来,差不多种完了,再在边边坎坎的地方种上些葱蒜,黄瓜茄子豆角啥的,足够他一年的吃用了。他十三岁了,比小文哥还大上一岁呢,在农村,正经半大小伙子,能当大半个大人用了,伺候一个园子,还是可以的。
而且,还有他叔爷爷和叔爷爷家的叔叔和兄弟们帮忙呢!顾向北会办事儿,去年的地瓜卖了七百斤,剩下的给屯子里帮过他的人家挨家挨户的送,一斤两斤的,是那么个意思,人家也不图他的几个地瓜,主要是知道了这孩子知恩图报。以后就越发的愿意帮他。以前他还小,顶多能帮着打打水,扫扫地啥的。
最终自己只剩下了一百多斤地瓜窖了起来。混着野菜做粥喝,这一年倒也能混个八分饱了。
小文哥已经跟顾向北的关系很好了,都调到一张桌成同桌儿了。顾向北总是很忙,忙着捡柴禾捡粪肥啥的,小文哥时不时的就带着他的那一群儿小跟班帮着忙活。顾向北在学习上对小文哥也多有督促,小文哥的成绩已经到了班里的中游十五名左右了。明子娘对顾向北是越发的认可,常叫小文哥多帮帮他。
明子跟老姐已经基本不去掺和男孩子的事业了,明子只提供了地瓜苗了事。别的不管。只等秋收之后分钱。
春耕忙完之后,明子爹到底借了生产队的马车,拉着一大家子去了大家家看小外甥。明子去之前,还特意跟老姐两个人到镇里的供销社给小外甥买了一块棉布留着以后做衣服。还一人花了两块钱给大姐买了两盒麦乳精,两袋葡萄糖。也不知道大姐能不能喝,反正供销社那售货员说是营养品,她俩就买了。
有钱了,就是不一样哈。
小文哥没给买东西,但是她给大外甥做了好几个玩具,都是他自己用木头刻的基本看不出来是啥,他自己非说是小猫小狗的木头嘎达。跟大哥那做得惟妙惟肖的完全没得比。
三姐给买了个拨浪鼓。二姐给做了虎头鞋。
反正人人都没空手儿,就尽自己的能力准备了礼物。
加上明子姥姥和二姨,满满当当一大车,做了十个人。只爷爷没去,在家看家了。说是等着孩子百天以后,天气也热起来了,大姐回娘家的时候再看重外孙,不着急。
大姐夫人逢喜事精神爽,再加上第一胎就是个大儿子,走路有发飘了。不过这时候的人,也是真怪,大姐夫明明都那么高兴了,却从来不帮着大姐照看一下孩子,也不抱一抱哄一哄啥的……
入秋的时候,大房身老屯明子一个同族的叔爷爷又给二姐介绍了一门亲事,是在镇里粮库上班的米家,吃红本儿的。家里条件好,就那一个儿子。就一点不好,米家儿子长得有些丑。
丑不丑的,明子娘是不太看中的,主要还是得看人,二姐也是那个意思。明子家这边儿就同意接触看看。
这一次去相亲,不光是明子娘和二姐去了,大房身明子的老姑奶也去了。
可能这就是二姐的命吧,老姑奶这一去,这门亲就没相成。据说,米家那儿子长得确实不怎么样,个子也不高。但是呢,人极齐的精明,也会说话,有眼色。就后世的话说,那就是个情商极的人物。明子娘就有些下不了绝对,这样的人,未来是不会差的,又是吃红本的,除了外表不好,别的真挑不出来啥毛病。
二姐也犹豫,她自己长得好看,反而对别人的长相没那么在意了。再一个,她也二十二了,跟大姐当初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再不订,就不好订了。就想着,差不多就行了,没啥挑的了。
但是呢,老姑奶说啥也不同意,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同意,就说凭得二姐这样的人品样貌,咋地也不能找个长得那样的啊。
因为老姑奶实在是坚决,明子娘原本就有些犹豫,二姐呢,也是五五开,有人支持,她也就同意了,这老姑奶明确的不支持,她也就算了。
就这样,这门亲事,又没成功。
后来,听说米家儿子娶了百十里外苇子沟镇的一个姑娘,比二姐长的还要好看,各方面条件都比二姐还要好。很多年之后,靠着对粮食行业的了解,辞了工作倒腾粮食,挣下千万身家……
可能,这就是二姐的命运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新鲜出炉,刚码出来还没有两分钟……
晚上见
第33章 一年又一年
这一学期结束,明子就小学毕业了。再开学,就上初一了,还是跟老姐一个班,十岁的初中生。
初中要到兴隆镇里去上了,高中也在兴隆镇上,两个学校离着没有半里地。家里的自行车平时明子爹不用的时候,就是大哥带着三姐上学时骑的。这下子明子上初中了,三姐就没有顺风车坐了,肯定得先可着明子。
初中是面向全兴隆镇的学生招生的,十二个大队呢。初一有三个班,每个班三十多学生。开学的那天,恨不得全学校的老师学生都来初一二班参观明子,明子坐在班里,真成了动物园的动物了。
二班的班主任严老师四十多岁,有点儿显老,带着眼镜,穿的衣服上打了好几块补丁,还稍稍有点驼背,看着比明子爹还要年长。老先生很和蔼,据说是兴隆镇中学教学的头把交椅,一见到明子就眉开眼笑的。等上了几天课,提问过几回明子之后,对明子就更满意了,明子平常总逃课去初二蹭课听,他也不说。
老师们都特别爱提问明子,好像明子回答问题的样子能让他们特别满足似的。
这一年,刚好有个教育回潮,学校里教学不再只是做个样子,糊弄糊弄,大部分时间都是搞各种运动啥的。终于开始教点儿真正的知识了。开了物理,化学课程。不过都是初二才开的。明子不记得这种制度能持续多久,□□还有两年多才能结束呢,估计也就是昙花一现的事儿。所以,她总是想办法去蹭初二的物理和化学课。老师们都很乐意教她,一个爱学习的小神童,谁不乐意教啊。
说起来,明子是真不擅长理科,前世她那物理化学就学得很让人崩溃了,好在,这时候教得粗浅,不然,她那神童的人设,真是分分钟就要崩塌。
之所以非要蹭着物理化学课学,是明子真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时候,都考啥。也没想好到时候,她要学哪一科,只能在自己的弱项上多做些准备了。
这时候的初中课程,真心是不难,都没有后世小学三年级的奥数题难。明子还可以应付。但是也不能像过去那么轻松了,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回家也得做作业了。
秋天的时候,生产队地里的收成越发的不好了。大地里的玉米苗,有的两棵中间能隔上一两米去,下粪肥也下得少,谁都不积极的干,那粪肥都故意的洒到外面去了,还有路上的。都被各家捡回去下到自家的自留地和开荒地里去了。
高官屯的大地产量相比于别的生产队来说,是特别的低,因为都顾自家了,自留地和开荒地的产量可是高呢,比产量最好的生产队都高。
高队长因为是粮食产量上不去的问题,被大队里批评了好几次了。他也没办法啊。这积极性的事儿,没法整。
实在是没招儿了。秋收结束之后,全屯子的老少爷们儿一合计,把地分了吧,分到各家各户,大家伙一样的干活儿,既不浪费地,也不浪费人工。
于是,屯子里的地,按人头平分,有一个算一个,不管大人孩子,一人一份儿。说是分地了,其实只是划分各家该负责的区域,种什么粮食还是生产队里统一安排,只是秋收的时候,各家的收成就算是自家分到那一片的。对外也是要绝对保密的。不管谁来问,肯定都是统一口径,就是大家的积极高了呗,上面的宣传做得好呗。
明子听爹回来说分地的事儿,都惊讶得不行不行的了。这才七四年哪。高官屯这也太牛,太敢干了。后世的人,谁不知道小岗村呢,那可是里程碑似的地方。她这种死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都知道包产到户。虽然说她不记得是哪一年,但肯定不是这么早就是了。
明子是越来越觉得,高官屯真的是开挂了。从她穿过来,这么多年,她一直就觉得高官屯是这时代的BUG,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一直就没减少过。
不管了,只当是穿越人士的福利吧。
明子娘入冬之后,咳嗽得越发严得了,到县医院看了,说是气管炎,肝也不好,要住院调理。那就住吧。二姐在医院护理了半个月。大姐抱着孩子回娘家,一边儿带孩子,一边儿照顾家里。一直到进了腊月,娘才出院回家。
相似小说推荐
-
每天都唯命是从 (八千丈) 2018-02-26完结向从真有肢体洁癖,最讨厌跟异性接触。一次意外,她被安装了“千依百顺唯命是从”系统...
-
影帝的圈宠喵妻 (封徊) 潇湘VIP2018-02-28正文完结人人称道“人不如猫”、“人不如狗”,在众人羡慕又嫉妒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