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她打定主意在这村里过日子,人际关系必须搞好,乡里乡亲,帮起忙来真心真意,海涛当兵走了,少不了会有求人的时候。
走到老李头面前时,宁海涛隆重介绍“淑芳,这是李大爷,人特好,德高望重。”
他这番评价可谓很高了,老李头听的受用,笑着把手里的烟袋锅磕在地上,特意站起来和刘淑芬说话。
“海涛媳妇,别听海涛瞎说,啥德高望重的,就是乡亲们给面子而已。“
“李大爷,您这是谦虚了呢!这几天我就听海涛提起过您,说您老在这村里那是人人敬重,以后我有不懂的还得和您老请教呢!”
刘淑芬会说话,嘴甜的很,直接把老李头说乐了“啥请教不请教的,有事你就来找我老李头,能帮的一定帮。”
本来老李头有点驼背,这会儿被刘淑芬夸得腰板也拔直了,浑浊的眼睛,也闪出亮光,看着精神抖擞。
“那是,少不了麻烦呢!”
刘淑芬笑着点头,唇畔的小酒窝跳跃着,旁边地上蹲着的汉子,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这水灵灵的小媳妇,可真漂亮,不比那村里一朵花的王红霞差,反倒比她多了份大气,很是惹眼。
“李大爷,我们先回去了。”
宁海涛觉得媳妇今天给他赚够了面子,心情豁然开朗,笑着和老李头告别,扶着媳妇的胳膊,往家里走。
身后传来小声的议论,大多都是夸赞刘淑芬的,这第一印象算是不错了。
“淑芳,你咋能答应在两个月时间还李桂珍的钱?那可是二百多块?拿什么还?你是不知道她的性格,到日子咱拿不出钱,她得满屯子讲咱家坏话。”
远离了人群,宁海涛显出忧色,话里就带着些埋怨口吻。
“海涛,你说娘知道李桂珍为人,她逼债,娘会不会同意咱们去卖田鸡?”
刘淑芳晶亮的黑眸闪动着睿智,笑眯眯的看着宁海涛。
“啊!我明白了,淑芳,你可真聪明。”
宁海涛大手一拍,顿时知道小媳妇心里想的是什么?兴奋的看着她。
“嗯,走吧!回家找娘。”
刘淑芳笑着点头,她的男人还不算太笨,一点就透。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她酝酿情绪,转眼脸上的笑容消失,换上一副愁容。
宁海涛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她又想起了家里的烦心事。
“淑芳,是不是还在担心你爹?”
“海涛,你说可怎么办啊?桂珍嫂子咄咄逼人,你又马上就要去当兵,剩下我们三个女人,咋凑她那二百多块钱?”
刘淑芳走到院门口的时候,看到婆婆坐在沙果树下,就故意用她能听到的声音和宁海涛诉苦。
“唉,没办法,实在不行,我就不去当兵了,去煤矿挖煤,赚钱还她。”
海涛很聪明,见媳妇话锋一转,顺着她的目光就看到娘的身影,于是他开始紧密配合,做出愁眉不展的样子。
俩人的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刚好能让张三花听到,又不出假。
“海涛,怎么回事?”
张三花一听李桂珍的名字,就头疼,刚刚儿媳妇的话说的,好像是找她要钱了,儿子又不想当兵,这哪行?
急的她拿着拐杖,挣扎着想站起来,偏偏腿用不上力气,鼻子一酸,顿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孩子。
“娘,就是在村口的时候碰到桂珍婶子了,她让两个月内把二百三十块钱还给她。”
宁海涛上前一步扶住娘,把李桂珍的话复述一遍,却没有提是刘淑芳主动说两个月还的事。
“哎呀,这是要逼死人那,打碎咱们娘们的骨头渣卖了,也换不来这些钱。”
张三花悲从心起,眼圈一红,眼泪就掉下来。
“娘,别急,我能赚钱,您放心,这点债咱不愁。”
刘淑芳一见婆婆急哭了,就有些后悔,忙过去安慰她。
“咋赚钱?地里的粮食要秋后才能收,还要交公粮,还得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能顶多少债?”
张三花并没有因为儿媳妇的劝说收住眼泪,反而越发绝望。
七七八八算下来,还要收成好,才能还几十块钱,剩下的钱咋办?
“娘,海涛当兵有津贴,一个月几十块钱,我再出去抓点哈什蚂卖,两个月能还上,放心吧!”
刘淑芳对婆婆拍胸脯,她没说都用哈什蚂的钱,这是留有余地,万一就几天新鲜,之后就没人买了呢?
“卖哈什蚂?那玩意谁买?”
张三花并不相信,这东西河沟里就有,谁会花那大头钱?
“娘,您看,这筐里的东西就是用哈什蚂换的,城里人可愿意吃呢!就是不知道去哪里抓?也不会抓。”
刘淑芳忙扯过丈夫背着的背篓,指着里面满满当当的东西对她说。
“咋?你们去城里了?”
张三花擦去脸上的泪花,脸色转暗,并不去看筐里的东西,冷冷的看了媳妇一眼,沉声问她。
第五十七章闷头赚钱就好
“是这样,娘,我听说县里有人爱吃,就拉着淑芳陪我去看看,没想到很多人买。”
宁海涛见娘对媳妇运气,忙把刘淑芳拉到自己身后,笑着和娘解释。
“我咋说的?你们咋就当成耳旁风?海涛当兵是要政审的,有了污点就过不去,这时候还去搞这些,被割了尾巴可怎么办?”
张三花不听儿子解释,双眼冷冷的瞪着媳妇,昨天就是她提议的,海涛不过是替她受过而已。
“娘,现在不抓了,县里做生意的很多,再说了,我没让海涛在跟前,就我自己卖的,以后更好,有个大姐收购,我们送去就行。”
刘淑芳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耐心解释,毕竟婆婆是吓怕了,她的担心也有情可原。
“哼,阳奉阴违,你们还撒谎骗我回娘家?真是拿我当三岁孩子糊弄。”
张三花心里愤怒,根本就听不进去媳妇的解释,拐杖在地上猛戳,脸色也铁青吓人,看着像是要打刘淑芳似的。
“娘,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您看您身子骨不好,小妹要念书,我就想多赚点钱,给您看病,供海凤上大学。”
刘淑芳没有犟嘴,而是捡张三花愿意听的话说。
张三花听完沉默了,对儿媳妇不听她的话是很生气,这是挑战她做婆婆的威严。
但是媳妇处处是为了她和这个家着想,又让她挑不出大错,心里不舒服,嘴上若是再不饶人,看着好像是她这个做婆婆的不讲理。
“淑芳啊!娘没有别的意思,眼下是有些松动,可谁知道啥时候来个运动?到时候割了你的尾巴,后悔都晚了。”
这番话说的倒是心平气和了许多,也是字字句句都为刘淑芳考虑。
“娘,您放心,我家的一个远房亲属是在大城市的,他说上面有政策,允许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现在还是保密阶段,咱先别往外说,闷头赚钱就好。”
刘淑芳撒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改革还要些日子,这番话不过是她借用领导人说的。
不这样说,张三花也不会放心,毕竟大城市在这小山沟来说,是遥不可及,又充满神秘的存在。
“那就好,咱不往外说,但是海涛不能跟着去卖,这几天老实在家里呆着,要政审,还要体检,别耽误了正经事。”
果然,一听说是刘淑芳大城市里亲戚说的话,张三花就相信了,可还是不放心儿子去。
“那好,我自己去。”
刘淑芳也没放在心上,最晚也就半个月左右,海涛也会离家去当兵,她还是尽早独立的好。
“娘,我和淑芳起大早走,反正也不远,我把她送到县里就回来。”
宁海涛哪里放心,几十斤的背篓他背着都重,别说瘦弱的淑芳了。
“不用,海涛,你还是听娘的话,老实呆在家里,当兵是正事,可不能耽误了。”
刘淑芳感动的看了丈夫一眼,却拒绝了他的好意。
别说几十斤了,几百斤她的空间也能装,犯不上卖一个搭一个。
“淑芳?”
宁海涛剑眉锁紧,他舍不得媳妇去挨累。
“就听淑芳的吧!你晚上陪她去抓哈什蚂。”
张三花见媳妇这么懂事,心情也好起来,说话的语气也缓和许多。
“行,听娘的。”
刘淑芳笑了,调皮的对丈夫眨眨眼,忽闪的长睫毛,像扇面一样,又浓又密,很是漂亮。
“娘,今晚我给您包饺子。”
刘淑芳上前扶住婆婆,声音温柔的跟她说着。
“吃啥饺子?不年不节的。”
张三花皱起眉,觉得媳妇不会过日子,有钱乱花。
“娘,你都瘦了,赚钱不是花的吗?给您好好补养一下。”
她这话说的有拍马屁的嫌疑,张三花以前什么样她又没看到过?咋知道胖了瘦了的?
“那也别乱花了,攒钱给李桂珍吧!就那娘们的嘴,我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