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从末世到1973 (万里飘香)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珊珊能拥有的私人时间并不多,她忙,许言森就更是忙得连轴转了,难得挤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推拒了集体活动,宁可骑着自行车带袁珊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或是到人少的景区待上小半日。
  京城的秋季太短,冬季来得太快,刚从常老那里回来的袁珊珊,还没进宿舍,就听到里面的惊呼声,似乎惊呼的内容还同许言森相关。
  刚推门进去,石诗慧看到是她回来了,忙招手叫她:“珊珊姐你快来,你看看这份报纸上的文章,下面有你对象的署名。”
  袁珊珊迅速反应过来,应该是言森暑假忙的那份实践调查报告,终于有了结果了?石诗慧将报纸摊在袁珊珊面前,指着下面的署名,袁珊珊上下分别扫了一眼,笑道:“是他,暑假里走了不少地方,我还以为这份报告会被压下去呢,没想到上面挺重视的。”
  看了署名,许言森不是第一个,不过既然将他的名字放上去了,表明上面清楚得很,有时候这种方式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前段时间她听言森提了一下,说报告被教授送上去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在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可见上面的重视,或者说这份报告正是目前上面需要的。
  庞建军插了不少年的队,对农村的情况熟悉得很,吕红梅本就是农村人,看了这篇文章尤其感触深,袁珊珊早看过完稿了,不过现在重新在报纸上读了一遍,心里竟也升起一股骄傲的情绪。这年代,不是没人看出广大农村的问题,而是少了敢于站出来说实话的人。
  当然她也知道,许家的背景也为许言森提供了护航。
  袁珊珊露出笑容:“你们都看过了吧,那这份报纸我给收藏起来了。”
  庞建军笑道:“应该好好珍藏,以后给你们孩子看,孩子他爸当年多厉害。”
  袁珊珊由她们打趣,这份报告出炉,可也有她一份功劳,没她一路护驾保航,许言森能深入那么些地方得到第一手资料?
  这文章的刊登引起了社会舆论多大的轰动不去说,许言森这三个字对于不认识他的人,也只是看一看而已,不会猜出他是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于认识他的人来说,又是另一番心境。
  许老爷子和许大伯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报纸,或者说在报纸出炉前,他们就看过了完整的报告,正式送出去的时候,许言森就先向长辈报备了,也是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可再看到报纸上正式发表的文章时,许大伯依旧感慨无限。
  曾经他的长子也很出色,却不知因何缘故,近几年变得有些庸碌了。
  三个孩子中,最出色的却是在京城外面长大的侄子,之前刚看到这报告的时候,他就认识到,侄子是最适合接下许家的担子的,只是,侄子似乎另有想法,并不想按照他们的意愿走。


第110章
  身在疗养院的老爷子,将这份报纸看了好几遍, 并将许言森这个孙子狠狠夸了好几回, 听得老太太心里都泛酸。
  老爷子完全没想到, 这个没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孙子,成长得如此出色,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得出,许言森做了多少工作, 这也和他一直深入农村和广大基层接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这些孩子确实需要扔到基层去锻炼锻炼,才能放开心胸, 而不是只知道盯着眼前三分地。
  “慈母多败儿,看看言森,成海跟他比相差得太远了, 就这思想境界也远不是成海能达到的, 言森这孩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想切实地为广大农民做些什么,这孩子,做得好!如今的人啊,最怕的就是忘本!”
  又来了, 老太太听得牙齿酸倒,让她想为外孙和女儿求情的想法又拍了回去,这时候提外孙,只会遭老爷子一顿臭骂。
  “你我老夫老妻的了, 你想法我明白,不过让成海去锻炼去我下的决定, 待上几年我会亲自验收,过了我的关才能回来,老大过来了你也别在他面前提成海的事。何况你以为把成海弄回来真是对他好?这京城里多少眼睛盯着他,虽然大家看在我的面子和他的年纪份上,放了他一马,可有这么个案底在这儿了,他就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当个普通人,将他放出去反而还有一线机会,就看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抓住,如果他能有言森这份能力和心胸,不是没有崛起的一天。”
  这还是事发后针对张成海这个外孙,老爷子第一次在老太太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了这么长的话,这是劝慰,也是通过老太太转达给外孙听,希望他将这些话听进去,而不是怨天尤人,到现在也没意识到自己真正错在哪里。
  只是心里叹了口气,女婿也就罢了,那到底不是许家人,可这外孙的做法真是让他寒透了心,他对外孙,甚至要比言州那孩子还要器重一些,他身上还流着许家的血,却转身狠狠踩了许家一脚,就冲着这点,京城的明眼人谁会真正愿意接纳他?
  这把刀插得真狠啊,老爷子心知,这外孙自小就被他爸教得从根子上歪了,虽然未必没有复起的机会,可他却不看好。
  老太太动了动嘴巴,到底没说什么,被老爷子一提醒,她也意识到外孙回到京城也不会有如意日子,她眼睛没有完全被糊住,所以能看清这一点,但看到的东西也有限,她始终认为外孙不过一时糊涂,还不是张援朝说什么他就做什么,那么大的孩子,离开了张援朝,再好好地教教,自然就能回到正轨上来。
  最后只得说:“都是张援朝害人不浅,可别轻易饶过他。”
  等到针灸的时间到了,老爷子晃晃脑袋,每回到这个时间的时候就想到那个牙尖嘴利的丫头了,现在看看言森这孙子哪里都好,可就担心性子有些软,拿捏不住一个丫头啊。
  ***
  一直等到周末,许言森才有时间跟袁珊珊碰面,两人都有些遗憾没能在第一时间分享这一次的成功。
  想想这几天的日子,许言森也怕了:“我推了不少事,反正有教授挡在我前面,许多事就由教授出面好了。”袁珊珊笑笑,心知以这人的性子,以及他这些年的经历,想要过度膨胀,很难。
  其他人都看了报纸,而且都知道他暑假做了什么,所以一见那文章就知道下面的署名不是同名同姓,纷纷赶来四合院,闹着要给他庆祝一下,袁珊珊大手一挥,吃大餐,这对他们来说最实惠了。
  这一年年底到第二年春注定是个多事之秋,许言森在看到十一月的一份报纸时,知道他和珊珊担心的事情终于要来了,特地出去买了报纸送到袁珊珊这边,反倒对他自己的事情丢在一边。
  那份报告刊登出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持赞同意见,就有人大批特批,不过这在他决定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可能的前景,所以并不是很在意,哪怕走在校园里突然被人拦下来,非要跟他辩认一番,他也只是谦虚地表示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袁珊珊扫了一眼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中苏关系恶化,这时候苏越走到了一起,对他们这个国家来说当然不是个好消息。
  “该来的总会来的。”这不是靠个人人力就能扭转的局势,袁珊珊能做的就是加快自己的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医学知识。
  国际形势的变化多少也转移了人们对之前那份报告的关注,不过十二月会议的召开,将许多人的目光又吸引到这份报告上面。这次会议决定了以后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提到了加快农业发展推动农村改革的问题,这也让许言森和他的教授走入了更多人的眼帘中。
  罗长树和郑常有一起写了封信从坡头村寄到京大,信里表达了坡头村村民对他的感谢,在那份报告刊登之前,坡头村就成了试点之地,只是当时大家心照不宣,一切都是在沉默中进行的,而现在,上面给坡头村一路开了绿灯,他们也可以放开手做出改变,将步子跨得再大一点,不用再担心引起不好的影响。
  年底一放寒假,袁珊珊带袁卫彬就匆匆赶回了家,这时候袁大哥已经没有信件寄回来了,袁父看到两个孩子担心的眼神,拍了拍他们的肩,没有说多余的话。
  在当初将长子送去军队的时候,就想到种种可能性,作为一名干部和父亲,他能做的便是支持孩子的选择和理想抱负,只是书房里的烟灰缸里,留下了许多烟头,比往年任何一年都多。
  “你们钟伯伯也不在这边了,今年春节咱家要冷清不少了,不过有你们钟伯伯看着,咱们也能安心一点,来,咱们三个来喝点小酒,彬彬今年可以多喝点,把酒量给锻炼起来。”袁父给儿女倒酒。
  “爸,你少喝点,我可是看着呢,彬彬也不能喝醉了。”袁珊珊故意提醒道。
  “看,你姐姐管着咱爷儿俩呢,下次等你姐去了省城,咱们偷着喝。”袁父笑道。
  “姐,这可不是我说的,是爸说的,你找爸去。”袁卫彬推卸责任。
  许言森这个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袁家度过的,他自己还没提,许父许母就早早把他赶过去了,不说许父,就是许母,对袁卫国的印象也深得很,以前跟她儿子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调皮起来许母也能逮着揍几下屁股,可现在却要上战场了,战场上的枪子可是不长眼睛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