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
没别的话要说,戚茹戴上手套准备离开,她跨上山地车,朝门口目送她的陆景行挥了挥手。
陆景行看着她□□的自行车,看着那被贴纸贴住的地方,突然笑了笑。幸好,幸好这车被偷后是到了她手里。
元宵前夕,高二开学。戚茹带着新买的历年地理真题去上晚自习。
高二下半年是学新知识的最后半年,高三一整年都要用来做高考复习。一般的学校都是三轮复习,一中格外多一轮,时间紧迫。
她在上一中之前还有考艺术生的想法,但经过两年的努力,程余透露出她可以被保送的消息后,她再也没了这种想法。
一中作为临安市第一重点高中,在整个G省排名都不低,保送的名额共有五个。理科三个,文科两个。戚茹一直在前三,偶尔因为作文扣分太多去第四,但因为英语开挂,拿了不少口语演讲和能力竞赛的国奖,加分项太多,比起其他同学更有优势。
陆景行高一成绩还不算明显,但上了高二就没有考过第二,像是联考这么有难度的考试依旧占据年级第一的宝座,谁都抢不走。保送的名额几乎是已经确定了。
但这不代表他们两能高枕无忧,因为最终确定要在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之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要参加第一轮和第二轮高考复习,并一直保持排名不变。
“你居然也会买题了?”陈霜见到戚茹手里的试题有些意外,“你不是只做学校布置的?”
戚茹叹气:“诶,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当然不能松懈。”
“哈?”黑色水笔在草稿纸上留下一条长长的痕迹,陈霜合上笔帽,“你说笑吗?我们学校比你优秀的,有人吗?”
戚茹一直稳定在前三,但其他人可不是。这一年来进前三的人很多,波动幅度也大,只有戚茹稳稳当当,不受考试难度和环境影响。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也没说是一中范围内。”再说,光是一个陆景行就比她优秀太多。
“学霸就是学霸,来来来,教我一道地理题。据说是曾经的高考题,你翻翻这本书里有没有。”
两人讨论起例题来,后排方芽面上犹豫的神色一闪而过,酝酿了一下拍了拍戚茹的肩膀,直接开口道:“戚茹,你做完可以借我看一阵子吗,我也想做做看。”她没钱买 ,只能借,哪怕是别人做过的也不要紧。
一个寒假过去,方芽变化极大,戚茹欣喜这样的变化,当然要继续拉她一把,“可以,我晚上不会带回家,只有白天做,你可以晚上带回宿舍看。”戚茹坚决不熬夜的原则,免得坏了皮肤。
黑眼圈一旦长了,很难消除,毛孔一旦粗大,就再也细腻不回去。她深有体会,绝不作死。
陈霜倒是关注了一下方芽的穿着,见她穿着黑色的半新羽绒服,搂着她的肩膀低声道:“这件衣服保暖吧,上次忘了和你说,我妈妈偷偷买了好几双靴子,一买回来又不喜欢,怕我爸说她败家,打算赶紧捐掉。她脚小,应该和你差不多,一会你去我宿舍试试。”
方芽先是愣了一秒,随即笑了起来:“谢谢。”虽然内心还藏有一丝丝的羡慕,可她已经不会去嫉妒,去猜疑这两个朋友的真心。
程余夹着讲义进教室,用英文给同学们送了一段新年祝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谚语。
方芽打开面前的新笔记本,在上面端端正正写下了第一行笔记。
她不笨,只要努力,她也可以。
第55章
学业上戚茹暂时不用担心,有陆景行在旁教导,她想退步都不行。
海选曲目练习毕竟要花去一定时间,陆景行参加完高二年度的化学和数学竞赛后,就开始替戚茹准备笔记。
高考文理分科,虽然数学是公共科目,但文科的数学难度比理科要少很多。
周怡身为他同桌兼戚茹好友,偶尔也会主动问陆景行需不需要帮忙。
比如现在,她看到一本摊开的全新笔记本和一本影印的笔记,她就发问了:“是要整理什么东西吗?需不需要我帮忙?你看我一直受你照顾,有什么用的到我的地方别客气。”
放眼全年级,几乎所有的女生都羡慕她的学神同桌。不是因为他的长相,而是因为陆景行的学习能力。有些人你不得不承认,他生来就是为了让旁人羡慕的。她旁边坐着的是个金大腿,且是不近人情的大腿,要不是有戚茹的面子,恐怕连根腿毛都揪不着。
“不用。”陆景行翻阅着影印本,正在思索如何整理笔记。
“这是戚茹的笔记吧。你要帮她重新做?”这位大佬自己从来不记笔记,只会在戚茹的试卷上给她写正确且简洁的解题方法。周怡见此,每次考试完都会把试卷留着,等老师讲解完还有不懂的地方就让陆景行在空白处写上解题思路,然后装订成册。
因为陆景行不愿意和旁人打交道,周怡的试卷册成了抢手货,总有男生请她吃东西,就为借去复印。
陆景行点头,因为暂时无从下手而突然有了陪周怡聊天的兴致,还把她的笔记本拿来参考了一番。
“笔记借我一下。戚茹要去参加比赛,我怕她落下学习。”
“哦。我听她说过,似乎到时候还能上电视。不过你为什么不去参加?”明明他自己也是学民乐的,之前眼巴巴跟着戚茹一块进民乐队,还把高一的班主任气了不轻。
“……没时间。”
周怡被这句话噎住了。她这位同桌明显睁着眼睛说瞎话——上课不记笔记,下课玩转笔,晚自习写乐谱,每晚都不带书——简直没有人比他更闲了。
一排三座位,陆景行左边的同桌,班长大人坐不住了。
他语带羡慕啧了一声,“你是从A78星云来的外星人吧,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果然不一样。”
没想到向来不搭理这类话的陆景行忽然转过头来,问了一句:“怎么了?”
班长挠挠头有些尴尬,但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还是一股脑把抱怨吐了出来。
“呃,主要是觉得你也太厉害了。长得帅家世好,学习好就算了,还有那么多兴趣爱好,远远甩我们一截。明明大家起点差不多,脑子也不见得比你差多少,却没有一项比得过你。我好歹从小被长辈们夸赞着长大,现在终于遇上滑铁卢,心里不太舒服。也许是嫉妒你吧。”
陆景行沉默,他没想到班长会说出嫉妒这两个字。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他不知道,前段日子戚茹和她的好朋友方芽也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相似的对话。
班长也不是非要纠结答案,只是把话说开以后心里才不会留疙瘩。他看陆景行不说话,以为自己伤了同桌的心,于是又自问自答道:“你不用多想,可能人天生就有差别吧,天赋上老天给的,我们也强求不来。万年第三就万年第三吧,总比前三都进不了的好。”说完便自己安慰自己,继续做笔记。
男子汉大丈夫,他才不要像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小心眼。
周怡在一旁捂着嘴,没想到会见到这一场面。她以为按陆景行这般不愿搭理旁人的个性,只会当做没听见。
但陆景行停了笔,侧身很认真地告诉他:“这不是天赋,是积累。我在国外学到的东西不是这样的。比如我们高一学历史,老师绝不会主动告诉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分别是几点,它对我们有哪几条历史意义,他会让你去看厚厚的战争史,去看那些上将的自传,去看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分析,甚至看纪录片,让你自己总结归纳写报告。比如化学,我们初中的实验室对每一个学生开放,我刚上初一就开始钻实验室,让实验室助理教我高年级的知识,化学课上老师演示的实验我不知独立做过多少遍。而在中国,你不需要思考,只要背答案。”
“为了一篇外国文学阅读报告,你可能要主动去学音乐,学建筑,我还选修过编程,因为你要去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年代背景,了解书中角色的生活,你才会知道作者所描述是否真实。我长期在那样的环境生活、学习,方法当然和你们不一样。我动脑筋的地方比你们多得多,所以你们也不必感到不平,能做到这样,你们已经很好了。”
“而在我眼里,学习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课堂是用来学习的没错,但课后呢,一定要学吗?法律规定寒暑假是用来补习的吗?我不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吗?只要功课完成,问心无愧胸有成竹,我可以去学别的,比如我喜欢音乐,喜欢书法,喜欢赛车。你要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也可以的。”
更为惊世骇俗的他还没说。他要是说他初中老师就鼓励早恋,怕是要被人揍。
这是陆景行第一次和他说这么长一段对话。他的出生注定他接受到的就是精英教育,和普通人不一样。然而起点再高,没有自己的努力都是白搭。
班长不是没察觉到班上同学对陆景行的排斥。男生没女生那般敏感小心眼,但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年纪能力越远超他们的男生总会不服气。可是他之前只知道陆景行是海归,之前在美国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