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回俏七零 (微微安心)



第258章 变化

人一旦懂得感恩,他的精神就是升华的。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所以谭京能有以后是成就是必然的,起码他不会像一些畜生一样,吃完就骂娘,毫无道德观。

错了,世间万物都有感恩之心,包括动物。那些祖国培养出来的所谓“精英”,在外大放厥词诋毁祖国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他们连畜生都不如呢?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胀,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卑鄙小人却总是忘恩负义,因为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人通过卖惨,让爱心人士捐款用来敛财,过上挥霍奢侈的生活,真是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道德败坏如斯,再看看因为一份工作就感恩戴德的谭家母子,杨小贝不知道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变成那样。也许是发展得太快,很多人都迷失了脚步,丢掉了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

她还是希望能够留一片净土,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之心,知道什么才是“真善美”。为此她萌发了一个念头,在小学开设一个“国学班”。让孩子从小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杨启泰的支持。老师是现成的,海老师本来就是教过私塾,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都是等闲,他也为自己能够再次教上古文而高兴——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丢了太可惜了。

也就是黄氏小学的特殊情况,才能让杨启泰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自由度。这只不过是大家的一个想法,先试验起来看看。没想到的是,后来这门国学课成为了黄氏小学的招牌,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别的不说,古文水平都有很深厚的功底,当别的孩子被文言文虐得欲仙欲死的时候,桃花村的孩子们表示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古文写作都不在话下,很难吗?

很多年以后,当黄氏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私立小学,重点中学升学率超高,大家都莫名而来的时候,才发现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尽管教学质量高,但是学校从不唯成绩论,学习范围很轻松,也有很多的课外、非考试项目。

已经是特级教师,却依然是小学校长的杨启泰说,“学校的目的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没有坏孩子,只有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和初衷一样,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和电影里说的那样——一个都不能少。

杨小贝回到白云县的第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除了多出来一个大胖小子,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她仍然坚持在诊所上班(虽然失去了动手能力),周品正也依旧做大他的农产品市场。如今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大,不说大股东周、杨、易三家,就是那些在合作社工作的员工,也早就提前成了“万元户”,叫嚷着步入小康社会了。

杨小贝对自己现在拥有的财富感到十分满意。要是再过一段时间,会浦海买上几栋楼坐等升值,连周至诚都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她最初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想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一些。

事实上,改革开放不过短短3年,韩家冲、徐店镇乃至白云县的面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颜色,以前放眼望去全部乡下全部都是黄色的土墙,灰色的草屋,现在却到处是一片新气象,崭新的大瓦房。甚至有很多小两层楼房正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白墙黑瓦,看着就精神。

如今就数砖瓦匠最吃香,简直供不应求,有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学这门手艺赚钱。除此只外,木匠、漆匠也很繁忙,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大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仅仅要求实用,还要美观,装饰,人们的要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大伯家里也起了新房,而且直接是二层楼房,住一大家子也不嫌拥挤。这两年大伯依托合作社可挣了不少,这回起新房都没有叫穷,看来手头很宽裕。一向争强好胜的大伯夫妻总算是扬眉吐气了,现在他家的房子可是最高哒!大伯挺着胸脯邀请大家今年到他家过年,那必须的!

其实杨小贝很不喜欢现在农村流行的楼房,没有卫生间,楼上也没有吊顶,天热热死,冬天冻死,基本不能住人。这时还没有流行预制板,也没有吊车,最多只能上一层楼板,第二层就无能为力了。大家一窝蜂的追求的,也不过“楼房”二字,其实实用性并不大,这也是她当年没有选择建楼房的原因——实在是技术限制啊!

当然了,农村人为了面子,这种楼房还是很得大家欢迎的。不管怎么说,大家开心就好。在大儿子家过年的时候,杨老汉感叹说,“当年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认为是一种幻想,哪曾想这么快就差不多达到了?”又例行赞叹,“还是政策好啊!”

“可不是!前些年二弟、幺弟家的瓦房都让人眼红,谁能想到如今咱家楼房都住上了呢?”大伯母志得意满的说,她今年可下了血本,难得没有抠抠搜搜的,桌上的饭菜都堆起来了。以前没有起新房,总觉得低人一头,如今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谁叫他们家是老大呢?被弟弟们压着的滋味可不好受。

大人们在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却没有想那么多。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的生活好了,过年好吃的多了,不仅家里会杀猪宰羊,还会去供销社买好吃的糖果和糕点,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能有自家种的红薯干和花生吃吃就不错了!

“哎呦你这个孩子!有好吃的就猛吃,要的撑坏了肚子可怎么办?”大伯母话说得大气,可到底习惯了算计着过日子的人,看着几个孩子在饭桌上“扫荡”还是心疼不已,忍不住就要说几句。这可都是很金贵的吃食,放在以前那都是端上来摆盘的,看看就好,哪有孩子们吃的份?怎么样端出来的还要怎么样端回去的。

第259章 美食

大伯母说的被孩子们抢这吃的这盘菜,是本地最出名的特色美食——鱼糕。老话有无鱼糕不成席的说法,但是前些年吃饭都成困难,就更别说鱼糕了。

鱼糕的选料,以鲜鱼、肥肉、蛋清等,拌以适量的葱、姜、胡椒和味精等佐料。鱼肉刮洗剔刺沥于,合肥肉剁成泥状,盛入大盆内,加蛋清,拌上佐料,再放入适量食盐清水,用力搅拌,制成糕料。然后将糕料平摊入蒸格内,厚约5厘米许,上笼蒸15分钟,揭开用于布沾去糕面汽水,将蛋黄匀涂于鱼糕面上,用食用红花点饰,再蒸10分钟,起笼冷却即成。吃时,切成长8至10厘米、宽5厘米、厚0.8至1.5厘米的条形糕块装碗成形,入笼回火再蒸至透,出笼返扣盘中,即可出菜上席。

这道菜用大原料都是上好的,最好是10斤以上的草鱼最为主料,一格鱼糕的制作就要花费好几十斤鱼、10来斤鸡蛋。还有上海的五指厚肥膘。它以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洁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点而著称,被本地人奉为上品,在最重要的场合都要做这道菜以示隆重庆祝。

如今日子红火了,很多条件好的人家过年的时候也请上大师傅到家制作鱼糕,那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别的不说,成堆的食材摆出来,那就是有钱象征,主家的脸上都有光的。因为鱼糕制作工艺复杂,往往是成席的时候才会由大师傅亲动手制作,平时孩子们吃到的也不多——席上一盘只有8片,每人都是有定数的,跟着吃席的孩子还没有呢!

这不今年为了庆祝新房落成,还有邀请大家过来吃年夜饭,大伯家也是下了血本做了鱼糕。大人们还好,到底矜持一些,小孩子就不管了,一筷子接着一筷子,三两下就把一大盘鱼糕个抢光了。

这下可把大伯母心疼得够呛,要知道一共也没有做多少,都要等客人来的时候拿出来充场面的,这……空着盘子也不好看啊!

“吃就吃了,大过年的还不兴孩子们吃个够?”大伯不高兴地说,这败家娘们,既然都端出来了,可不是让大家吃的?就是这么小家子气,让人看了笑话!

大伯家的孩子到底是主人,被母亲说了一句就收敛了一点。他们消停下来后,蓉姐和平哥也就不怎么起哄了。他们年纪还小,平时有有点怵这个看上去凶凶的大伯母,于是孩子们早早地就离席玩去了——吃饱喝足后,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现在可是鞭炮、其他玩意管够,可好玩了。

大人们喝上一点小酒,继续谈论着这一年的高兴事。杨老汉现在的酒总算不用藏起来了,儿子女人们打来的酒,买来的旱烟都堆满了他房间里的桌子。今天喝的是周品正孝敬的茅台,价格比起平时和的粮食酒贵出了好几倍,他端起杯子咪了一口,说道,“到底的国酒,的确的香!但就是喝起来没咱们这的酒带劲儿!”

二伯平时不声不响的,这会儿忽然说道,“您可拉倒吧,主席他们都喝的酒,您还嫌弃不好喝,这是想做皇帝啊!”一言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不是不好喝,这酒酱香浓郁,口感绵柔。爹喝惯了咱们这里的烧酒,肯定绝对太柔了!”还是杨启泰了解爹,笑着解释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