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家内掌柜/七零小娇妻 (秋味)


  “我爹让你们试探我的。”华珺瑶摇头失笑道。
  “叔爷也是担心你,语文、政治本身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数理化可不是靠背就能有好的分数的。”华卫东替老人家说话道。
  “没问题!”华珺瑶接过笔记本,拿起笔看了下去,看着上面的演算,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没能够解决啊?“都是‘难题’啊!”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大侄子学习刻苦啊?
  “是啊!求教的人太多,问不了几个问题,就被别人给见缝插针了。”华公社沮丧地说道,“而李先生我们不敢叨扰太久。”
  先生身体不好,来梨树沟休养是众所周知的,有风降龙这尊大佛镇着,上完课就把他们赶走了。
  这些习题对华珺瑶来说太简单了,只不过华公社的基础一般般,靠他自己琢磨的话,就是把本子瞪出个窟窿也理不清,脑子跟一团浆糊似的。
  在华珺瑶看来华公社的水平还算不错,她在补习班待了一天,有些学生也号称高中毕业,字都写不好,缺胳膊少腿。对于英文更是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幸好人家有招儿,考理科,不用学鸟语。
  华珺瑶不知道该笑话他们,还是该同情他们。
  华珺瑶重新拿了一个本,一道道习题做下来,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懂,简直是比教科书还范本。
  “好了,公社看看。”华珺瑶将笔记本递给了他道。
  “真的,不会是胡乱画……”华公社低着头,看向笔记本,话还没有说完,嘴巴都忘了合上,头却再也拔不出来了。
  “怎么样?对不对?你倒是说话啊?”华卫东凑过脸看了过去,刚才看华珺瑶认真的样子,真像那么回事。就是不知道……
  华卫东今年二十岁,是华家这批备考的学生中,中学知识学的最完整的,自然是最有判断说服力的孩子。
  “哥,姑姑算的对不对?”华公社眼巴巴地看着他问道。
  “看不懂!还摆什么架子,我以为你懂呢?”华卫东拍则他脑袋说道。
  “哥,算的到底对不对,你倒是说话啊?”华公社催促道。
  “这个吗?你等等,让我好好研究、研究。”华卫东说着掏出笔记本和纸笔当场抄录来了起来。
  华公社这下,在傻也看出来了,立马夺过笔记本,“哥,你也太不厚道了。”
  “哎!我还没抄完呢?你等一下。”华卫东眼巴巴地看着他道。
  “行了,你们抄抄就懂了。”华珺瑶看着他们两人道。
  “对呀!”两人相视一眼,看着现成的老师,干嘛不用,“姑姑!”
  “好,我一道道的讲给你们。”华珺瑶莞尔一笑道。
  讲完后,华珺瑶眉眼带笑地看着他们道,“服了吧!”
  “服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有一就有二,这么一来二去,三人加上华珺瑜他们经常来找华珺瑶指导他们的数理化。
  对于他们华珺瑶没有保留,更不吝啬,就当是自己多复习几遍了。
  为了不误人子弟,华珺瑶把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各种版本的教材都翻烂了。找了能找得到的复习材料,认认真真地做起了教学笔记,拿出了在组织苦学的劲头,刻苦学习。
  有对比才会有好赖,渐渐的华卫东他们三个学习成绩是突飞猛进,自然引起了注意。不过他们早就开始复习了,自然人们也说不出什么。
  不过华珺瑶给他们几个共组学习小组的事,就传了出去,也是为了给华珺瑶出一口气。
  不是因为你们的闲言碎语被气的不去的,而是人家学习好着呢!
  闹到最后华卫东贡献了在华珺瑶那里的学习笔记。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切还得靠自己。
  不过显然有些人不相信,以为他们只是维护自己的亲戚。华珺瑶闻言笑了笑不可置否,不相干的人她不会浪费一秒钟在他身上。(未完待续。)


第186章 复习
  十年没有高考,不光学生们两眼一抹黑,老师也没有重点,更没有考试的重点,连老师都不知道重点,还谈何重点。
  他们没有重点,但华珺瑶有,虽然具体的考题不知道,大致的范围画个重点还是可以的。
  因为回不去的她,人老了就喜欢关注那些老物件,她知道着两年的考题并不难,甚至在后人看来有些幼稚可笑,可就是这样还有不少人交了白卷。
  很难以想象吧!事实就如此,所以华珺瑶所出的“题海”并不是深奥的问题,所出的题都是基本的概念问题,这些基本知识点才是这些孩子们最需要掌握的。
  万变不离其宗嘛!
  考试有四门课,招生考试由各省单独命题。分文、理两大类,文科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各科满分1oo分。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考外语一科。
  语文,这个她不擅长,只知道题目简单,不难!不过对于作文的大方向还是有说话权的。虽不像后世那些“考试专家”那样神通广大,但是作文无非跟当前的时代特点有关,作文命题有其固有的习惯等等,为此押了不少作文题,比如“记某某某二三事”、“难忘的时刻”、“难忘的一天”,“他像雷锋同志那样”、“知识越多越反动吗”、“驳读书无用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喝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只当是给大家练练手。连李根生看了这些题目,都连连点头认为这些题目很有参考价值。
  历史,在“批林批孔”和“批水浒”中大家自学成材,在旁征博引中大家顺便学了历史,从小在夏天听家里老人讲古,讲起抗日、打老蒋,那是津津有味。
  加上有历史课本,死记硬背下来,总不会考出课本的范围外,它就是范围外,也只只占少数。所以历史以课本为主。
  地理,华珺瑶的足迹虽然没有踏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但不妨碍她看过中国地图啊!
  画下地图,挂在墙上,华珺瑶拿着地理书给他们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儿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当地的土特产,好吃的。尤其是大晚上的,都能听见吸溜口水的声音。
  “冬日里外面寒风萧瑟,要是能有一碗鸡蛋汤,酸辣的,一碗下肚那就太美了。”华公社砸吧着嘴道。
  “都出来,我做的鸡蛋汤。”华珺瑶站在中堂喊道。
  天冷了这厨房也搬进了堂屋,和她爹的房间就隔着一道墙,既烧了炕,又做了饭。
  “哎呀!姑姑您可真是太好了。”华公社跑出来道。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菜,尝尝吧!”华珺瑶眉眼含笑地说道。
  “浓浓的蒜苗、芫荽的味道,真是香。”华鹤年端着大碗道。
  “醋和辣椒酱自己放。”华珺瑶指着调料瓶道。
  “好嘞!”
  冬日的寒夜里喝上一碗,真是浑身都透着暖和,舒心。
  
  政治,这个恐怕是最好考了。无数次运动、批斗和学习会,让大家每次都能紧跟党中央的号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可谓是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无论批判别人,还是被别人批判,不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大家都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旁征博引,理论政策水平与活学活用两方面俱佳。更不要说有人能将语录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经典著作更是无数次诵读。
  大队广播的喇叭,每天听到的都是上级的指示,读的报纸,学习上级文件内容,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有人能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但是当前的政治大事说起来一套又一套。政治这一科更是可以押题的,规律也是有迹可循。这方面他们可谓是经验丰富,华珺瑶甚至要求教华卫东他们,无论是前热点,还是新热点,无论是“批林批孔”,还是“打倒‘三公一母’”,无论是“工业学大庆”还是“农业学大寨”,都可用理论去解释去论证去批判,做到讲得透彻证得信服批得见血,无论是理论深度,还是政策水平,虽达不到国家级媒体的高度,也能做到与省级党报一个水准。
  去补习班听课的人囊括了梨树沟所有想跳出农门的农民,有的甚至是夫妻,这十多年毕业的孩子们。用惯了镰刀锄头,用长满了老茧的手捧着书本,如小学生一般听课,无比虔诚无比热忱。外面风雪交加,屋里暖意融融。
  听说梨树沟补习班搞得不错,十里八乡有人“慕名而来”,听了一次课后,无论风雨前来报到。于是,更多的人坐着生产队的马车来到梨树沟的祠堂。寒冬里有人顶着风雪走了十几里路,就是为了不拉下一次课。
  华珺瑶本来是抱着兴趣和拉自家人一把心理给他们提供复习资料的。而华卫东他们更是慷慨,大方的出借。后来是受到这些朴实的人的感染,为大家总结、归纳找方法,看着他们抄写的那么认真,饥渴的如饿狼似的。像一个沙漠里断水的旅人见到了绿洲,经常直到深夜方才散去,当真让人感动。
  华珺瑶也曾经问过侄子们,这么大方,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啊!
  他们居然回答她,没想过这个问题。
  华珺瑶看着他们道,那么现在就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