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九千岁添千岁)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九千岁添千岁
- 入库:04.09
“父皇当年不也是先看了《韩非子》,知道了韩非的才,所以才会看中韩非的人。而换一种角度来说,若父皇见韩非之前没有看过《韩非子》一书,大约早就把韩非这个大结巴丢出去了吧?”胡亥笑咪咪的说道。
被宝贝儿子这么一损,嬴政干脆气得不说话,直接将头转到一边。
“所以儿臣觉得,我们可以弄一个考试,让有志于门客这个很有前途工作的人,无分贵贱国籍男女……咳咳,女的暂时不行,老幼都来参加,让他们以书面答题的方法畅所欲言,同样我们从考试中挖掘出我们想的人才。父皇,您看怎么样?”胡亥所说的方法,放在后世很普通,就是科举制度,但是放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人听过,不但没人听过,还没人放在心里,甚至连嬴政这么有远见的皇帝,都只是将它宝贝儿砸新想出来的游戏,并没有想到这次考试将会开启□□的考试文化。
“朕看?朕觉得……你喜欢就好喽。”嬴政无所谓的说道。
“那考试所需要的场地啊、维持秩序的人员啊、监考老师什么啊,都要靠父皇了喔。”胡亥笑意盈盈的说道。
“为什么还要场地?维持秩序的人员?监考老师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一个人上课,也没有人敢考自己试的嬴政,一脸狐疑的看着胡亥,朕刚才……是不是答应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呵呵……这个嘛……请容儿臣先卖个关子,到时候父皇就知道了。”胡亥继续“呵呵”笑着,不搭嬴政这个话,反而岔开话题说道:“儿臣以为,此次考试就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雄鹰展翅高飞前的一次考试,就叫……高考吧。”胡亥很恶趣的说道。
他已经开始期待,两千年后高考动员会老师们说“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始皇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你们这些小*…&¥6,竟然还不努力好好学习”,然后每年高考的时候,一群高考生齐刷刷站在天台之上痛斥王八蛋秦二世的情景了。
就算秦这次还是二世而亡,凭着“高考”这样的折磨人神器,估计自己也不用和蠢爸爸挤一个本纪了。
没过几天,皇帝陛下最疼爱的少公子、邽王殿下将要在半个月后,以一种叫“高考”的方式,挑选门客以及王府官吏,且此次考试无分男女老幼贵贱国籍,只要成功报名,皆可参加的消息,以光速一般传遍咸阳、关中,乃至整个雍州地区,一时之间人心动荡,大家都在讨论这个叫“高考”的东西。
而和一些还在讨论的人不同,不少住得远,而且眼光锐利的人,甚至开始早早向咸阳出发。
而伴随着“高考”一同传遍天下的,还有两首据说是邽王殿下亲笔所写的《劝学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百家勤向窗前读。
虽然这个年代不流行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写诗也毫无韵脚可言,天天“兮”来“兮”去,但这两首《劝学诗》依旧以其世俗、简单、直白,最重要的是其中□□裸的功利性——有车有房有美女,让百家学子们那颗不安份的心骚动起来。
当然,骂胡亥三俗的人也是不少的。
第104章 赚钱(地雷加更)
“三俗?三俗怎么了?这年头三俗的才火!那谁……红楼梦,他刚成书的时候不是三俗吗?还有那个金什么梅,不三俗吗?现在不都混成名著了嘛!骂本王三俗!哼!”胡亥傲娇的一抬头,在心里默默嘀咕道:“一群没眼光的家伙,安不知两千年后史书里还得写上……秦二世,中国绝句、律诗的奠基人。自他之后,绝句、律诗开始走上文坛,渐渐取代了自春秋战以来的四字诗经。”
“公子,您在说什么呢?”萧何看着坐在上首,一个人埋首嘀嘀咕吐的胡亥,开口问道。
因为不爱被人叫“大王”或者是“邽王”,所以萧何等人也好,宫中上下也罢,都按旧例称呼胡亥为“公子”或“少公子”。而对外公布……主要是说给嬴政听的理由则是,“公子”代表的身份是父皇萌萌哒的儿子,“邽王”代表的身份却是大秦臣子,孩儿只愿做“儿”不愿做“臣”,一番话哄得嬴政哈哈大笑,便再也没有追究胡亥的称呼问题。
其实呢,胡亥有时候想想,父子之间相处无非也就是互道早安、晚安,提醒对方平常多休息、生病要喝热水、天凉记得加衣什么的。只不过情到浓时,感情好的时候呢,自然觉得你千好万好随便说一句话都好,而感情不好的时候呢,你多说一句对方都会觉得你烦、控制欲太强。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无论自己拍什么样的马屁,有时候甚至自己都觉得假得不可思议,嬴政却依旧能眉头也不皱得吃下去的原因。
“没什么,只是有点事。你们几个,家可安置好了?”胡亥的目光依次在萧何、刘季、樊哙、曹参、夏侯婴五人脸上扫过,这就算是自己的小班底了吧,看着真是苦逼的很啊,文化水平普遍太低了,杀人放火还行,其他……呵呵……希望这次高考能给自己人才。
“多谢公子关心,我们几个的家都已经安置好了,请公子放心。”刘季冲着胡亥拱手行礼道。
“嗯,那这次高考你们就要辛苦了。因为……到时候人可能会有点多。”胡亥点点头,摸着下巴,笑意盈盈的说道。
事实上,何止是有点多啊?简直是非常多好嘛!多到住在章台宫里的嬴政都给惊动了,他看完暗卫送来的密报,沉默半晌,开口说道:“小高子,这回胡亥似乎又玩出了一个大热闹。”
“回陛下,少公子哪回弄出来的热闹不够大呢?奴婢说句不中听的话,少公子也幸亏有陛下这样的好父亲,才能为他挡住所有的明枪暗箭,让他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玩。”赵高一边为嬴政研墨,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虽然……其实赵高更想说,大秦第一花样作死小选手,不是有个好爹挡着,早把自己玩死了。
说高考之前,必须先为大家普及一个常识。
当时的秦国,是有秦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所以说高考就是公务员考试,这并不恰当,高考明明更像后世的科举制度——能通过考试的人,且有志于封侯拜相的人,还得再回去读一个庶吉士班学习秦法。
在秦国特色的公务员考试里,考题和考试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考察你对秦法的熟悉程度,通过秦法考试就可以当官。但是这种考试,录取之后很少会去中央当官,而大部份是在地方政府当官,基本上就升职无望了。
但是胡亥的这次高考,却注定百家内容皆可、有特殊才艺皆可、文武同样……皆可,让广大没有学过秦法的咸漂们……
是的,二十一世纪有京漂,公元前二世纪也是有咸漂的。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而秦国从东方六国挖墙角……并不,是招贤的人才又特别多。当时之人常称“唯楚有材”,但楚材的下场往往是秦用。
对百家中的大多数家来说,学而优则仕是大部分读书人的理想,而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这些草鸡变凤凰的事例,更如传奇小说一般,成为无数悻悻学子的梦想。
百多年来,无数学子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咸阳,或为理想或为梦想,为的就是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能过上体面、安逸、稳定的公务员生活。
经过数百年春秋战国的战火,到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天下太平,大秦统一中原,咸阳更是一举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天下之间除了那些心怀故国的死硬份子之外,基本上百家齐聚咸阳……虽然大部分人,过得不怎么好。
咸阳居、大不易、柴米贵,萧何等人要不是胡亥帮忙买单,现在也只能当裤子了。
现在听说少公子要通过考试的方法,来广招门客以及王府的官吏,对于广大饱读诗书的咸漂来说,简直就是一支强心剂。
少公子年纪尚小,没关系,皇帝陛下春秋正盛,再活个十几年完全没问题,秦人的传统又是爱小儿;只是门客,不是正式公务员,这个也没关系,现任廷尉李斯大人,昔年不也是吕不韦的门客吗?李斯做得,我不做不?更何况了,不是还有王府的官吏这个空缺吗?这可是正正式式的国家公务员,国家发俸禄和薪水的,虽然我大秦封王不封地,但只要王爷不逗逼,基本上都能安安稳稳干到老。
本来,按胡亥的预估,这次高举也就在咸漂里考考,没想到他那两首《劝学诗》抄得实在是太好了,再加上正式公务员的名额,不但咸漂们知道了,咸漂们还纷纷写信给他们外地的亲友,这样口口相传之下,咸漂的小伙伴以及小伙伴的小伙伴们也都知道了。
根据函谷关处,传来的最近一段时间的进关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新入关的人口中,五成以上是为高考而来;而根据咸阳中尉府、内吏处传来的消息,目前咸阳各客栈人满为患,不少学子在找不到住所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大街上打起了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