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 (核桃有壳)


  “妈妈快做,我们可以做好多好多个。”
  “做那么多做什么呀,天天换着戴也戴不完哦。”
  “戴不完可以卖啊,百货公司里不就有卖?我们的比他们的好看,一定会有很多人买。”
  “呀,我们囡囡还是小财迷啊,这可不行,做生意是没有工作的人才做的,我们可不能卖东西哦。”
  “为什么不能卖?囡囡想吃糖,街上有的卖;囡囡想写字,街上也有纸卖;囡囡想买头花,没有好看的卖。囡囡的头花有妈妈做,其他想买漂亮头花的小姐姐们怎么办?”
  “不怎么办,小丫头,你操得心真多。”
  第一次试探,失败。
  没关系,好歹收获了一堆漂亮头花,各种颜色、各种造型的蝴蝶结。恩,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种类的蝴蝶结放在一起,眼要花啦。
  收拾好东西,耿霜泠去做晚饭,顾毓铮还没有放弃拿头花赚钱的想法,扑到床上,脑子越想越清醒,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
  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矛盾的年代。计划经济已经松动,市场经济还未成型,想要做生意发财致富,又舍不得手上辛辛苦苦挣来的铁饭碗。物质条件还是缺乏,人们追求更美更好的生活愿景已经打开。这个时候,市场需求大,人力资源充足,只要胆子大、脑子活、肯吃苦,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
  赚钱不难,难的是改变人的观念啊。
  头花生意成本小,裁缝店里有很多废弃的边角料,完全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收购过来,连布票都省了。至于做出来的成品,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满大街那么多的宝贝小闺女,那么漂亮时髦的头花,还怕没人买
  作者有话要说:  没钱还是不行……生活就是这么世俗……

☆、第7章 耿大舅的野望

  一周的时间对于生活规律的人来说,那是过的极快,似乎也就眼睛一眨的功夫就过去了。
  在这一周里,顾毓铮一点都不敢浪费时间,她总觉得有种紧迫感驱使着她抓紧再抓紧。
  学习和赚钱,两手都要抓,当个没有内涵的暴发户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每天白天去华夏书店,晚上回来就认认真真练上两小时书法,那刻苦的劲头看得耿霜泠都有点心疼。
  除此以外,她还没有放弃对耿霜泠的引导,总是时不时撺掇着继续做头花。
  耿霜泠貌似真的对这门手工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着法的设计,不单是头绳,发夹和别针上也都扎上精致可爱的蝴蝶结和花朵,配上女儿粉雕玉琢的小脸蛋,别致可爱,直到把家里的库存边角料都做完还不愿意罢手。
  自蝴蝶结和花朵之后,她又从生活中得到了许多灵感,采用了很多更为中式的元素,碍于材料限制都只是画在了笔记本上。
  耿霜泠本来就有些绘画功底,审美也不错,有了女儿在旁不时提点几句后世的流行美学观点,虽然粗浅,也还是有很大启发,画出的图案都很有味道,如果换个时代,也许真就成了饰品设计师了。
  又到周日,母女两收拾东西,去找耿大舅“交作业”。
  一家人都没有睡懒觉的习惯,8点到的耿家,大舅已经在堂屋里等着了。
  耿外婆也没有出去,叫上耿霜泠娘两去屋子里说话,顾毓铮老老实实地跟着大舅去内屋。
  她已经酝酿好如何有所保留地展现自己了。
  “在家除了写字,还学了什么啊?”
  “背了几首诗,还看了孟子。”
  “哦,学得不少,喜欢吗?”
  “喜欢,可有意思了。常来书店的那个阿公说,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做人道理,一定要好好学。”
  “最喜欢哪一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一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去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也不用多说什么,铺好纸、摆好磨,顾毓铮规规矩矩站好写字。人小腿短,就找了个小凳子爬上去,姿势是像模像样。
  “恩,就把上周给你的那五个字写一遍。”
  “好的。”一笔一勾一划,下笔有力,表情沉稳。写完让到一边。
  耿大舅拿出上周收起来的纸张一对比,两张纸,十个字,进步不可谓不大。
  “好!好!”平时很少夸人的大舅忽然笑了起来,捏捏小家伙的胳膊,恩,才一星期,这小肉胳膊就结实不少啊,看来确实有下苦功了。
  大手一挥拿上两张纸出来见耿外婆。
  顾毓铮眼尖地看见耿霜泠从外婆屋里出来,手上还提了个小包裹,里面是刚讨来的碎布料,看来是真做上瘾了,心下偷乐,自己的计划又多了层把握。
  耿大舅把两张纸递给母亲看:“妈,我看咱们的想法可行。”
  “什么想法?”顾毓铮满脸问号,耿霜泠已经问出了疑惑。
  “都坐着说。”耿外婆接过纸打量两眼,又和耿大舅一起走回内屋,三大一小四人重新坐好,最后由耿大舅发言。
  “咱家的这个囡囡啊,是个好苗子,我怕自己教不好。”
  “大哥,是囡囡有什么不对吗?你只管说……”耿霜泠一下就急了,以为出了什么事,大哥在推辞。
  “你别急,听我说。”耿大舅安抚妹妹,“现在的孩子虽说3岁就上幼儿园,真正启蒙是在6岁的学前班,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耿家的孩子都算是可教之才,但没一个有囡囡这样的悟性和毅力。我考校过她的文化学识,已经超过了二年级的小学生,这说明她人聪明又肯学。这一周的时间,书法进步如此之快,毅力可嘉。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我看过那么多的孩子,这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几个眼神就能表达出来。我看囡囡就很有灵性,不是一般的孩子能比得上的,别说是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去蹲幼儿园,就是留在我手上,也可惜了。”
  “怎么会?大哥你可是一小的校长,教孩子还有比你好的?别说笑了。”
  “不是说笑。我虽管过一校的教育,但那些都不过是些普通孩子。国家说要普级义务教育,现在的程度说白了也不过是堪堪做到全民扫盲,如囡囡这样的,我不敢说和十二岁拜相的甘罗比,可要是把她和普通孩子放一起,却要担心伤仲永了。有了天赋,不单是孩子自己要刻苦上进,我们家长更要给她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耿大舅顿了顿,静待妹妹思索了一下才又道:“囡囡的未来绝对不会局限于我们这小小的余水市,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学习不单单是课本上的事儿,一个人的素质、眼界和视野将对她的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想为她求个名师,将来去外地求学也好,留在本地上完中学也罢,有个好的环境总不会错的。”
  这一席话说得耿霜泠这当妈的忐忑又兴奋,一时不知道大哥与母亲是个怎样的安排。
  这时耿外婆发话了:“你大哥年轻求学的时候,国家乱成那个样子,学业上终究是有所耽误,上个礼拜天,你大哥就来和我商量过,如果今天囡囡交出来的作业合格,就让我这老太婆舍把脸去求人,就算不姓耿,她流的也是咱们家的血。”
  “小妹,我们耿家的孩子不求光宗耀祖、成龙成凤,也都要走出自己的一条正道,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也相信我们家的孩子能做到。而囡囡,她可以做得比我们能想到的还要更好一些。”
  余水市,位于浙省东南部,一半靠山一半靠海。学风严谨,人才辈出。
  一千七百年前,唐都的一位学者来到这里办学,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厚的教育基础。
  耕读传家。耕,是做农事,以安身养家。读,是看圣贤书,学礼义廉耻。
  耿家、张家、秦家,是这里三个传承最久的家族。
  封建统治末期,耿、张、秦三家的族老有感于时局混乱,辞官回故里避居,一心调养后辈。战乱年代,健儿出征,死伤无数,但三家好歹都算还有后人存世。
  此地民风好,文/革里闹得凶,千年文化古城,注重教育修养,对待学问人总归保有内心的一分尊重,如耿大舅这般虽说也关了牛棚受了些罪,最终大多还是得以平安度过最难熬的那些年。
  三家人世代交好、几代联姻,最困难的时候也相互扶持着走过。
  耿外婆出身张家,家里的3个亲弟弟,其中两个当年还是扛枪回来的,建国后回家种田,普通农家翁的日子清苦,做人的脊梁骨还在。
  耿家一向子嗣单薄,到了耿外公这一代更是就剩一棵宝贵的独苗,年轻时留在当地和抓壮丁的打了不少游击,最后倒是真的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而秦家,秦老爷子是耿外婆的表弟,博闻强记、学识广博,性格也雅致,娶的一起留洋的大家小姐为妻,当初也是门楣显赫。为了报效祖国,两人耽误了婚期,最后只得了两个儿子。无奈这两儿子一个牺牲在鲜国战场上,一个因意外亡故,留下两个老人相伴度日。
  这些过去的事都是前世的顾毓铮所不知道的。
  百年时间,世道变得太快,多少坚持被冲击得面目全非。这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浮沉的老人们看得很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