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 (吃睡一条龙)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吃睡一条龙
- 入库:04.11
羊皮纸发出淡淡的荧光,两人看着纸卷一边发着光一边化成了灰,锻带飘落在地上,而那荧光轻盈一闪,飞入孙齐圣拿羊皮纸的右手掌心里。
“应该成了。”陶小霜道。
“是吗?”孙齐圣摊开手掌。
两人头凑头,发现他掌心靠近大拇指的位置上有一个绿豆大的灰色虚影,挑好角度去看,他俩发现那虚影是一个小小的羊皮卷。
“我也有,不过在手腕上”,陶小霜抬高右手示意孙齐圣去看她的右手腕,那里有一个红色钥匙状的虚影。
孙齐圣挑眉,很肯定的说:“睡前我没看到你手腕上有这个。”
陶小霜解释,“清醒时那就是一颗小红痣,只有芝麻大小。”
“是这样。”
“对了”,陶小霜笑着把雾灯递给孙齐圣,“现在很轻吧。”
孙齐圣的手指比陶小霜的粗一些,陶小霜本以为指环只能戴在他的小指上。结果他刚拿起指环,那指环就肉眼可见的大了一圈。
套上指环,孙齐圣问,“陶小霜,巡夜有地图吗?”
“啊!”陶小霜差点忘了,她拿出一张羊皮纸,上面用浓烈的彩色油墨画出了迷雾镇大致的分布。
孙齐圣拿着地图边看边记,陶小霜指着地图上遍布的金黄色小点,说道:“大圣,这些点是路牌,多拿点回来。”
“路牌?”孙齐圣在脑中建构的地图上点上小黄点。
“就是这个”,陶小霜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块青铜片放孙齐圣手里。
路牌很薄,规则的小方块,两面都刻有三组字母,孙齐圣猜测那是迷雾镇的文字,他诧异的问道:“那巡夜人的影像还能教你认字写信?”
陶小霜好笑地摇头,“怎么可能,写信靠这个。”她抬手一指石柜正中的一个扁抽屉。
“你看”,陶小霜打开它。抽屉里空无一物,只是在底部的中央有一道长长的细缝。
“你把路牌丢过去”,陶小霜指着那细缝说。
啪的一声,路牌就落在那细缝上。
无声的,细缝裂开一条口子,裂口向上突起,眨眼的功夫,一张上下长满三角形牙齿的大嘴就凸出在木板上。咔的一声,路牌被不停张合的三角形牙齿咬住,咀嚼几下后吞了下去。
咔嚓咔嚓,大嘴在蠕动,孙齐圣看得入神。
这吃相即使已经看过好几次,陶小霜还是感觉满恶心。
很快,咬合的牙齿张开来,就听噗的一声,路牌被大嘴吐了出来,随后那大嘴凹陷下去,又合拢成一条长长的细缝。
孙齐圣立刻伸手把路牌拿起来,路牌的两面都完好无损,只是在字母下面多出来一行中文:春和蜜的水池。
“这个抽屉,我叫它翻译柜,它中间的细缝能互译中文和迷雾镇的文字。”
陶小霜指着翻译柜上面的抽屉说,“这个就是邮箱。把翻译好的信放进去,第二天就能收到回信。”
孙齐圣心里好奇难耐,伸手想往翻译柜里探。陶小霜见他要去摸那条细缝,急得大叫:“不准摸!孙齐圣,你要摸了就别想再碰我!”
孙齐圣悻悻的收回手,“那我去巡夜了,你留在房间里休息。”
“好的呀,你小心点。”
陶小霜站在门口,看着孙齐圣冲进了灰雾里。
关上门,陶小霜手捂胸口吐了口气。她没有想到孙齐圣这么敏锐,一进屋就差点猜出这个巡夜人小屋的秘密。还好,运宝箱的惊喜是保住了。
迷雾镇上的灰雾只有雾灯能驱散,而灰雾进不了这个房间的原因很简单——这里是雾灯诞生的地方。
那个创造出雾灯的男巫曾居住在镇议会的一个房间里。男巫的性格孤僻嗜静,用各种机关和石柜代替仆人。后来,离开迷雾镇时,男巫把这个房间和雾灯一起留给了巡夜人。
从此,这个房间就被称为巡夜人小屋。
“差一点就前功尽弃了……”嘀咕一句后,陶小霜走到一个烛台旁,扭动蜡烛。细微的摩擦声中,她抬起头,看着屋顶的条石移动后露出的通道里十来个系着铁链的大木箱缓缓下降。
木箱无声的落在了地上。陶小霜上前一一打开它们,然后马不停蹄地填满了运宝箱。
开动机关后,铁链拉着木箱升回了屋顶。陶小霜才有空去擦额头上的汗,她不自觉地翘起嘴角,有些期待: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梦醒后给孙齐圣一个大惊喜了。
在民国时期,陶小霜仍是宋诗的时候,沪人请客吃饭,说到请吃大餐,指的就是吃西餐,如果是中式饭食,即使是最好的席面也不能叫做大餐;而对应的,沪人会把家里的买菜不计荤素和多少都统称为买小菜,由此可见那时沪上的西风之昌盛了。建国后,西餐吃的人少了,这些叫法却照旧延续下来。
想到吃大餐,陶小霜就不由伸手去摸肚皮,在迷雾镇里明明不会有的饥饿感似乎都被勾起来了。
然后,她又想到了孙齐圣失陷的事。虽然自两人会合后,孙齐圣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他一直在插科打诨,陶小霜也配合着故意给他脸色,其实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好在有运宝箱,它的神奇足以弥补一切。这样想着,陶小霜笑着走到圆桌旁。她把厚厚的镇民手册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旁边放上墨水瓶和鹅毛笔,羊皮纸叠放在下方,划刀也搁在右上角。然后,她坐下来开始写信。
陶小霜写信的速度不快。信的内容很好写,简单的陈述利害即可,陶小霜连成语和修饰语都没用,用了,翻译柜也‘吃’不出来——已被‘吃过’的镇民手册上字里行间不少的空白处足以证明那细缝可不是一个好翻译。既然这样,陶小霜也不费这个事了。
拖慢写信速度的元凶是陶小霜用不惯的鹅毛笔和羊皮纸。鹅毛笔握着轻飘飘的,写不了几个字还得蘸墨水;羊皮纸则比普通的纸要毛糙,在上面写字感觉很别扭。因为它俩,陶小霜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很慢很慢的写。
在一封信的末尾,写上‘鹿角·大板·米斯赫尔议员收’的落款后,陶小霜放下笔,准备休息一下。她一边转动僵硬的手腕,一边查看镇民手册上议员的名录。12名议员的名字在中国人看来都是极其古怪的,相比之下,镇长的名字长湖·白椴·夜空感觉还颇有诗意。
“还有五封”,一边感叹印刷术的伟大,陶小霜一边又拿起鹅毛笔。
突然,拱门打开了。
“大圣,你回来了!”陶小霜忙转身看向拱门。
“我回来了”孙齐圣在桌旁坐下,他把雾灯往桌上一扔。
雾灯里,原本指甲盖大小的荧光已变成核桃大小的白银般的光焰。
“辛苦了,你坐着休息,我写完信就‘引月’。”陶小霜笑着对孙齐圣说道。
“我不累”,感觉和打一场球消耗差不多的孙齐圣站起来,“一起写吧,能快些。”
见孙齐圣准备往石柜去,陶小霜忙叫住他,“我来拿笔,你别去把柜子翻乱了。”
“那这给你”,孙齐圣从内袋里掏出几块路牌递给陶小霜。
“6块!你巡出广场了。”陶小霜记得广场里只有5块路牌的。
“明天我可以拿到8块”,孙齐圣笑着直接定下目标。
“嗯”,陶小霜点点头,她相信孙齐圣的体力和执行力。
走到石柜处,陶小霜拉出杂物抽屉,作势找鹅毛笔,“大圣,你就先用桌上的那支写”,说着她悄悄的把路牌放进了邮箱。
木桌旁,两人面对面坐着一起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了剩余的信。
陶小霜把信放进邮箱后,坐回桌旁。
“引月吧。”异口同声的两人相视一笑。
第17章 亲密
陶小霜把左手伸给孙齐圣,孙齐圣伸手握住,两人并肩坐着,两只手十指交缠着紧握在一起。
陶小霜把右腕贴在雾灯上,轻声道:“引月”。
雾灯中心的光焰霎的散开,化作一捧银屑,穿过灯壁,飞入空中如水波般徜徉开来。小屋里无处不在的银屑散发出星星点点的荧光,仿佛月光的微粒。不久,这些银屑飞舞着在两人的头顶汇成了一道微型银河。
“很美吧”,陶小霜仰着头。
“很美”,孙齐圣也仰着头。
两人仰头看着那银河逆流而上穿过屋顶,他俩眼中的银光还未消逝,屋顶开始变得透明起来。
“呀!”
和前几次一样,陶小霜只觉身子一轻,整个人就飘飞起来,孙齐圣也随着她往上飘。
两人轻盈地穿过已经完全透明的屋顶,随后又接连穿过了议会的三层房间。
当两人飘飞到广场上空时,第一缕月光如银色的丝线般轻柔的穿过灰雾,落在一块白条石上。随后,丝丝缕缕的银色月光从天而降,浓雾如朝日露珠般见光消解。这时,在已升至半空中的两人眼中,迷雾镇上的灰霾渐去。
夜幕四垂,天地寂寥。
只见浓雾弥漫的辽阔森林里,有一处灰雾散去,露出了深绿浅葱的原色,那里座落着一座小镇。小镇白石为纬,黑岩为经,其上各式的彩色建筑绵延成一个略为竖长的十字;十字的顶端镶嵌着一片碧绿的湖泊,那湖岸椭圆,湖水无波,晶莹剔透如一块至绿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