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信 完结+番外 (蓝色的奥斯汀)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蓝色的奥斯汀
- 入库:04.11
天气又黑又冷,他蹲在帐篷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防雨外衣,帽檐低低压在头顶上,露出一对沉沉的黑眼睛,眉毛上还挂着水珠。她忽然觉得其实肚子是挺饿的,反正也睡不着,干脆翻出包里的饼干和棉花糖,叫他进来帐篷里一起吃。她一边啃饼干一边说网上不知哪里看来的冷笑话:“话说,孙子想教奶奶使用互联网,奶奶说什么也提不起兴致。好不容易两个人坐在电脑前,孙子说:‘奶奶,你就试一试,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不管你想问什么,我都能替你查到答案。’奶奶将信将疑,半天说:‘那好吧,你就帮我问问互联网,你二姑最近好不好?’”
他只微微笑了笑。她不屈不挠地又说:“话说,程序员他老婆叫程序员下了班去超市买水果,告诉他:‘买十个橙子,如果有西瓜,就买一个。’结果程序员下班回来,只买了一个橙子。老婆发飙:‘不是叫你买十个,你怎么只买了一个?’程序员特别委屈,说:‘因为超市有西瓜呀!’”
这回他抿了抿嘴角,忍俊不禁。其实他笑起来很好看,眉眼柔和,给人温润和煦的错觉。她忽然有种这个帅哥易调戏的感觉,做出感慨的样子:“看看,这么冷的笑话,只有你们程序员听得懂。”
“话说,”她继续说:“该程序员去洗澡,老婆给新买了洗发水。结果老婆在浴室门口等啊等,等了一整天还没见人出来。最后听里面有人喊,快来人啊,有人洗头洗太久晕过去了。”
她充满悬念地停下来,他微微笑了笑,问:“为什么?”
她得意地笑:“因为洗头水瓶子上的标签写:‘将少量洗头水置于头上,揉搓,冲洗,再重复。’没说什么时候停止,他当然重复停不下来啊。”
讲程序员的笑话大概都是这一类,嘲笑程序员们思维过于逻辑,不论常识,什么都讲究按照说明书按部就班,比如汤匙茶匙,必须辨个清楚。她等着他笑,没想到他绷着脸,略一思索,忽然说:“这不可能。”她问:“怎么不可能?”他说:“一瓶洗发水用完,程序就该出错,显示‘resource not found’(资源不存在),哪能洗上一整天。”
她也被逗乐,嘿嘿地笑,他才笑说:“这是计算机系大一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老师就会讲的笑话。这样黑我们程序员,也太没新意了。”
他说这话时目光闪烁,她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样的表情,不严肃认真,也不礼貌疏离,似乎带一点早识破她的小得意,笑得嘴角飞扬。帐篷里只有他手电的一柱灯光,照得人脸色惨白诡异。四周也没有别人,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压低了笑声。外面是苍莽群山,夜晚万籁俱寂,只有帐篷顶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声,还有他们两个低低的偷笑声。咳嗽糖浆似乎真有镇痛的作用,她的头疼去了大半。有那么一刻,嚼着甜得发腻的棉花糖,她很想问,他又没感冒,怎么会想到带咳嗽糖浆来?但想了想背后所有可能的答案,又想到他曾说Elle ne sera jamais (她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蛮无聊的,停了停,终于还是忍住没问。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Jane樱桃的地雷。明天继续。
第18章 车厢中的吻(3)
第二天风停雨歇,三人部队继续朝终点进发。
下了蓝天凹山势便一路向下,青山叠翠,悬崖峭立,很有渐入佳境的感觉。路过上雪堂,下雪堂,又穿过石阶重叠的江南第一关,古道另一端的出口很快就在眼前。
出口的伏岭镇坐落在群山之间,镇外是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地,镇里有连绵不断的青灰色屋顶。建筑皆是典型的徽式民舍,古朴清爽,镇边一条小河淌过,安静祥和。
他们在镇上短暂停留,吃了饭,坐乡村中巴去逛了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的族祠。A.J.仰望胡氏宗祠的灰色大牌楼无限神往:“颂颂家不是也有祖宅?不知有没有那么气派?”
颂颂也仰望:“肯定比不上吧,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做学问的读书人,没出过什么当官的。”
A.J.回头问:“Shane家是大家庭,来头挺大吧?”
说到家里人都引以为傲的家世,亦辰总有种莫名的抵触,所以只说:“能有什么来头?最起码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A.J.又说:“前几年听说你父亲参选议员,还是热门人物。可是后来怎么忽然又没了消息?”
他谈谈说:“他去了西非,继续做传染病防治工作。”
最后他们又坐乡村中巴辗转到了绩溪县城,登上回H城的火车。火车在晚间出发,窗外夜色深沉,车厢里却亮如白昼。一排面对面六个座位,他们三个占据了一排,对面的一排是三个旅游的女大学生。
A.J.很热心地用美式中文和对面的美眉聊旅游,聊理想,交流照片,颂颂给交流照片的美眉让座,然后离座不知去了哪里,剩陈亦辰和对面的另两个美眉微笑着互瞪。终于是他经不住尴尬的眼波攻势,仓皇找藉口站起来。
虽说是班午夜列车,但车厢里仍然满座。他越过过道上诸多障碍物来到车尾,看见颂颂趴在地上找东西。她抬头,看见他,对他说:“我的耳钉掉了一只。”
他也蹲下来帮她找。她没告诉他什么样子的耳钉,不过他记得,是一颗银色的星星,很小很亮。可惜车厢与车厢之间的过道里光线尤其不好,头顶只有昏黄的一盏灯,不知道有没有二十瓦,他们两个头碰头弯着腰,人影交叠,光线愈发暗淡。
最后还是他在角落里找到那只耳钉。他把耳钉放在她的掌心里,她笑了笑了然地问:“你来尿遁?”
他也笑了笑,算是默认。回头一看,乘务员正好从对面推了小车来卖零食,堵住了过道。既然暂时不方便回座位,他们干脆站在昏暗的过道里聊起天来。
不知为什么想到白天参观过的宗祠,他就说起小时候的事。他人生最初的记忆大概是站在曾祖父的大书桌前背祖训和《三字经》,背完了还要释义。有一次曾祖父考他“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是什么意思,他说狗只会晚上守夜,鸡天亮了会叫,狗要是学不会鸡叫,怎么能变成人。为此他被竹条打了手板,在祖宗牌位前跪了好几个钟头,还一整天没饭吃。那时候他大概还没书桌高。
颂颂听了大笑,然后说:“我也常被导师骂。”她说起考研究生时的事,那时候面试考生十几个,导师只有一个名额,面试时导师就出了一道题,给十分钟翻译时间。
她在手机上翻出过去的日志给他看,一首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诗:
It\'s all I have to bring today –
This, and my heart beside –
This, and my heart, and all the fields –
And all the meadows wide –
Some one the sum could tell –
This, and my heart, and all the Bees
Which in the Clover dwell.
他低眼看她的手机屏幕,自上而下,视线路过她的侧脸,看见她眼眸低垂,睫毛轻颤。也许是靠得太近,他仿佛又闻到那种玉兰花的清香,虽然玉兰早已过了季。难道那是颂颂的香水?虽然只有隐隐的一缕,但萦绕在空气里,一样闹心。
她问:“这是迪金森很有名的短诗,你一定读过吧?”
他回过神来。大学中庸他大概还能背得下来,和他谈西洋诗那完全是对牛弹琴。他迟疑着说:“……前几句耳熟,好象是在哪个朋友的婚礼上,听到过新娘的誓词这样写……”
她又指给他看她的译文:
我把一切带给你----
这一切,连同我的心----
这一切,我的心,和所有的旷野----
还有所有开花的草甸----
你要数一数 ---- 如果我忘掉
总数会有人知晓 ----
这一切,我的心,和所有居住在
三叶草丛中的蜜蜂。
说起愉快的事她总是眉飞色舞:“那时候我可乐坏了,十几个考生就我一个人被录取,让我得意了整整一暑假。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导师把我叫去骂了一顿,骂我根本就是乱翻,句子长短节奏不好,韵也压得乱七八糟,‘fields’译成旷野实在太牵强了好不好,还有什么‘开花的草甸’,原文哪有一个‘花’字?信达雅三个字,最重要的‘信’字根本被我无视是不是?这样的译文发表出去要误人子弟。真是当头给我一盆冷水,我委屈,问,那为什么就要了我,难道别人比我翻得更离谱?导师说,NO!从技术角度讲好几个人比我译得高端,只是他喜欢我的第一句。所有人都译成‘这是我今天带来的全部’。只有我一个人译成这样:‘我把一切带给你’。很任性,但最符合原诗的意境。”
“我把一切带给你”,让他想起其他地方看到过的句子:我所有的美丽与哀愁,都是属于你的,所以我挥一挥衣袖,什么也带不走。
他默然不语,她自顾自说得很高兴:“我小时候可是个过目不忘的学霸,一直以为将来可以坐联合国翻译室的头把交椅,只要够努力,做个同声传译那是必须的。我文学底子不好,做梦都没想过要改攻笔译,还是文学作品的笔译。”她眼神一闪,神色忽然淡下来,敛去眼中些许光芒:“这大概是我醒来后记得的第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之前,记得的只有医院里的消毒水味儿,茫然无尽的白天和晚上,整天整夜的头疼。记得我出院那年夏天,就自告奋勇去南湖音乐节帮忙,开始还好好的,结果台上灯光一亮,我头一晕,干脆直接晕倒。那时候觉得真绝望啊,学了那么多年的外语,付出那么多努力,结果理想就‘啪’的一声,象一个肥皂泡,破了,就没了。”她淡淡地笑:“现在虽然改了行,但偶尔接大会的翻译做,算是给自己一点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