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你坐吧。”
“大兄弟,去北京的吧?”
“是呢,我是华大的。”新来的那人把自己包袱放好之后,就跟大家搭起话来。
在座的四人都是这一届的大学生,说起话来共同话题也是很多。
那个叫陈新的跟柳安一个大学,都是京大的,不过他看起来大大咧咧的,读的还是中文系,而且文学功底还不错,还写过几首小诗。那个华大的叫许茂林,读的是数学系,以前当知青的时候就是当地的小学老师,教的就是数学,所以底子十分的好。
要真算起来的话,在座的都是学霸级别的,要不然也不能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人一多就热闹起来了,而且大家都还是校友,互相交换过名字之后,就开始侃天侃地了。
就在柳安在那里瞎吹自己的工作经历的时候,就听见了个熟悉的声音,“柳安,你也在这儿啊。”
“我们还真是有缘,每次坐火车就遇上你。”柳安看到来人也忍不住感叹。喊住柳安的就是之前在火车上遇到的谢听雨。
“我每天就在这几趟火车上晃悠,能不碰上我吗。你这次是准备去哪儿啊。”
“去北京读书呢。”
“恭喜你了,考上大学了,你这日子过得可真是越来越好了。上次我听你说了上海的事,我得来就会也跟着去了一次,确实比我们这儿好,等过两年去那边发展,想来也是不错呢。”谢听雨也没细说,但是柳安也猜到,这两年的上海还没有改革开放,有些东西管的还是有些严。
“那你下次也可以去北京看看,到时候可以去京大找我。”柳安昂起头对着她说道。
因为柳安坐在挨着窗子的位置,而地上又放满了各种东西,柳安出来也是实在费劲。所以谢听雨就直接站在走廊中间,两人隔空对话起来了,但是因为柳安坐着,谢听雨站着,柳安就不得不抬起头说话。
“等下次有机会,我也去北京看看。到站了,我得下车了,下次再见啊。”
眼看着火车又到了一个中转站,谢听雨就赶紧下车了,毕竟她熟的就这些地方,检票的流程也都知道,要是换了个别的地方,谢听雨也怕出问题。
“柳安你还去过上海吗?”陈新等谢听雨走了之后,就开始好奇的问道。
“就去过一次。”柳安笑了两声说道。
陈新听到柳安的回答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一直向柳安问着上海的事情。然后就由此开始对各个省市开始八卦,一会说这个省的什么水果全国都特别有名,一会又说哪个地方的政策特别好。
三天的车程,就算几人再能吹,也吹不了三天的牛。所以陈新就友情贡献了自己的扑克牌,这种扑克牌还很漂亮,内容是水浒的一百零八将,而且看得出来,这扑克牌的主人很爱惜,这牌看起来的还是新的一样。
因为各地的扑克牌玩法都不一样,所以就选了大家都会的来。就这样聊聊天,打打牌,时间也算是熬了过去。
等真的到了北京的时候,大家都是腰酸背痛的,坐了这么几天,大家的腿都是水肿的。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就坐在那么大个地方上,也不好到处走动。坐卧铺的人情况自然要好很多,但是卧铺票却不是那么好买的,必须得是干部,才能买卧铺的票。
一下了火车站,柳安就远远地看到了,各个大学迎接新生的招待点。虽说入学须知上面写了,大家该坐几路公交车到学校,但是学校还是有些担心,就派人来火车站接人了。不只火车站有学校的人,客车站也有,北京的几大学校都弄了个办事点。
每个学校都有个小牌子,外面还拉这个大横幅,看起来都十分的显眼,柳安几人就向着自己的大学走去。
柳安她们来的不算早,办事处那里已经有人在那里等着了,看样子也是新来的大学生。
“等多来点人我们再一起带着走,你们要是忙的话,也可以先去,学校里也有人接你们。”
看到这种情况,柳安也不知道是等一会好,还是先走的好。毕竟在这儿等,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时间也没个定数,等人到齐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我们的学校隔得不远,我送你去吧。”张孝正也不想多等,就带着几人自己坐公交车去了。
这里除了张孝正,其他人对现在的北京都不熟悉。后世的北京全部都是现代化建筑,但是现在的北京却是各种古老的建筑都在,很多地方也和以前的不一样,柳安也不想乱走,浪费时间,就跟着张孝正混了。
等张孝正把柳安和一起的陈新一起送到京大,就和许茂林一起往华大走去。这周围的大学隔得都不是很远,一片大学全部都挨在一起,联系也相当的紧密。
因为柳安和陈新的专业不一样,所以大家进校之后就分开了,说好了等忙完了再聚之后,柳安就跟着来接人的师姐走了。
来接人的师姐是76届的大学生,说起来算是最后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她们这一届的人员组成复杂得很,既有待在农场多年的老知青、各个工厂的技术骨干,也有一些高干子弟。
师姐的年纪看起来也不年轻了,但是对着柳安也很热情,就真的想一个大姐姐一样。一见着柳安,她就帮着柳安提着最重的棉被,带着柳安把各种手续都办了,把粮票都领了,才领着柳安王宿舍走去。
“你分的宿舍楼是32号,离教学楼还比较远,但是离食堂比较近。”这位师姐说着还给柳安指出了大概的方向。
“你的票可得收好了,食堂的东西虽说味道不怎么样但是量足,国家有补贴在里面呢。你们入学报告上写的生活费也别担心,只有第一个月是你们自己解决。等下个月,就会开始发人民助学金了。你是少数名族吗?”
柳安正听得起劲,忽然问个这么个问题,柳安就呆呆的回了句不是。
“按人民助学金的制度,师范、体育、民族学生都能补贴100%,其他的就只能享受75%的补贴。工龄5年以上的,由原来的单位负责,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这样的,我就不多说了。”
听到这儿,柳安倒是偷偷地替沈爱华松了口气,沈爱华担心的事都白担心了。也是因为两人周围都没什么读大学的人,对于这些大学的制度也不了解。看到入学通知书上说,要自己带够钱,很多人都还担心了一阵。
两人聊了一阵,柳安也知道这位师姐叫吴梅,是一个机械厂里的老职工,属于厂里的技术骨干,十几岁就是个正式工了,工龄早就满了五年,工资也都是由厂里继续发。吴师姐之前就已经是三级工了,工资一个月三十六块钱左右,就算在学校读书也领这么多工资。
但是吴梅家不是北京的,而且家里面还有个孩子要养,所以吴梅过得也很节约。
“313到了。”
这个时候宿舍门还开着,里面还有个和柳安差不多大的姑娘,正在收拾自己的床。她看到柳安进来,就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了,过来帮柳安拿着东西,热情的说道:“我还以为我来的太早了,会一个人呆两天呢,没想到还有人跟我一样。”
“你们先自己收拾着,我就先去接别的人了。我就住在20号楼的201,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
吴梅师姐看到寝室的这种情况,就把柳安的行李递给她,就先走了。
“我叫刘朵,H市的,你叫啥啊?”
“我叫柳安,兴华市的。”其实刘朵不说柳安就已经猜到她是哪儿的了,满口大碴子味儿的普通话,倒是听得柳安很怀念。
作者有话要说: 资料来源仅限于百度,毕竟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肯定会有一些bug,大家当半架空看吧。如果不喜欢这些设定的话,点叉×就行了,我们下本有缘再见。【鞠躬】
第45章
“我选了这边的下铺,其他的床铺都没人, 你自己选一个吧。”刘朵帮忙把棉絮放在宿舍的桌子上, 就对柳安嘱咐道。
“好的。”
柳安答应了一声, 也没忙着先铺床,而是巡视了这寝室两眼, 看看情况。
这刘朵应该是个比较勤快的, 这地上明显都是才扫过的,十分的干净。这个寝室看起来还比较宽敞, 和柳安在公安局分的房子差不多。但是这时候的寝室都是四人间, 两个床分别摆在寝室的两边, 都是上下两层的铁架子床,床头有着细细的楼梯。床底就几根钢条支撑着, 上面还垫着木板, 看起来也还算安全。
挨着右边的床的就是一个大柜子, 分了挺多格层的, 估计也是为了方便放东西, 不过现在各个角落都是空荡荡的。挨着左边床的位置也放了个方桌,就在进门的位置,柳安的行李现在就还放在上面。
除了门口的桌子, 两个床之间也有个方桌, 就抵在窗子下面。窗子也是带着铁栏杆的老式窗子,窗子是可以双开的,角落里有两个铁钩,要一直把窗子开着的时候, 就用那个铁钩支着。窗子外面就是一些高大的树干,现在大冬天的叶子都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树。不过到了夏天的时候,应该会很凉快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