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色的礼服样式,拖着长长的裙摆,裙摆上簇拥着一朵朵花朵,MEI公布的主题是梦想的后花园,这件演出服也真的很后花园。
苏蒂纳在演出的前三天都陪着她,定妆容、看舞台,反倒是演出的那一天空了下来,下午吃过饭,她就换上了演出服,开始做发型,化妆。
苏蒂纳举着DV,拍了一下后台,然后对准她,“劳拉,紧张吗?”
她正闭着眼睛让化妆师化眼线,“还好吧。这地方我熟悉,所以觉得分外亲切。还有,我以前面对的可是一万多人,现在只有一千个人,肯定没有以前那么紧张。”
“还有一个半小时就开始了,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劳拉,你觉得会有多少音乐人到场。”
个人演奏会都会给一些知名音乐人发一些免费票,对于他们来说,这属于试听会,音乐家的口碑除了靠媒体的宣传,也靠音乐人的口口相传,也许媒体上的大肆宣传,还比不上音乐人的一篇文章,这是专业上的影响力。
周璟然发了四十位音乐人,但并不是每一位音乐人都会到场。也许有些音乐人觉得没必要听,就不会来。但如果换成布鲁尔这样的大师人物,角色就换了,也许音乐人会专门为他买一张门票,追着去听他的演奏会。
而现在她的级别还是要请人家来听她的个人演奏会。
“不清楚,明确给出答复的有十来个,不过,音乐人来的多了,我都害怕,音乐人口味叼,我还真怕不能让他们满意。”周璟然莞尔,音乐人可不会笔下留情,如果你真的弹不好,音乐人会毫不犹豫地讨伐你。
“罗伯特先生,你也来听劳拉的个人演奏会,真巧。”科瑞兹看着身旁的男人,微微一笑。
罗伯特架起腿,颔首,“你好,科瑞兹女士。”
科瑞兹似乎根本看不到他倨傲的态度,依旧含着笑。
罗伯特余光瞥见她,心理不屑地哼了一声,科瑞兹这个女人最见不得年轻漂亮的女音乐家了,嘴里说着公平,但对女音乐家和男音乐家的评论可是两个极端。从心底上,罗伯特就不是很看得上这种人。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陆陆续续地这一片坐满了音乐人和媒体人,像罗伯特这样的,既是音乐人又是媒体人的不少,现在演奏会还未开始,都和周围轻声的絮语。
观众那一块,声音略大了一些。一些音乐会个人演奏会,总会出现那么几个不和谐的观众。
布鲁尔是在开始前十分钟到的,他的位置安排在音乐人这边的最前面,看到他,不光音乐人,媒体人也蠢蠢欲动。
随后,博格也出现了,他坐在布鲁尔的边上,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地移开了视线。
后面的人猜测,他们这是关系不好?
灯光一暗,这是即将开始的提醒,音乐厅内渐渐安静下来。
大概几分钟的样子,幕布缓缓拉开,舞台上的布置很梦幻,柔和的灯光,美丽的鲜花,周璟然缓缓从绿色的装饰墙后面走出来,淡蓝色的梦幻礼服跟随她缓缓移动,盘起来少女发髻显得更为灵动,她柔软的笑容让人看上去很舒服。
她缓缓走入灯光,她的全部模样终于显现在众人面前。
掌声响彻音乐厅。
科瑞兹稀稀拉拉地鼓掌,“这可不是演唱会,果然是小女孩。”
罗伯特装作什么都没有听到,这样的视觉盛宴也是一种享受,至少,对于罗伯特来说,是的。
周璟然朝下面鞠躬,然后掌声再度响起。
她缓缓地走到钢琴边上,坐下,打开钢琴盖子,第一首曲子,就是她发表在《Music》上的《幸运的劳拉》,以这首曲子开场,也是为这首曲子做个结尾,上次发表的时候,只有前半段,陆续有一些人寄信给她,希望她把后半段给完成了。
一束圆光照射在钢琴和她身上,舞台上点缀了几束昏暗的小灯光,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气氛。
她高高举起双手,弯曲的脊背,重重地落下第一串音。
噢,劳拉,你是如此的幸运
何必还这样努力?
不不不
幸运不能维持一辈子
而努力却是需要一生的坚持
当初这一首曲子面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从《Music》的官网听到的,听众群比较小众,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现在面对一千个人,这首曲子作为开场曲,自然是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第一首曲子,大家都会听得认真一点。
这首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曲子,再配上她这个年龄,毫无违和感,似乎这就应该是她的基调,一位初出茅庐、前途无量的音乐家的基调。
罗伯特闭着眼睛,听到满意之处时不时点点头,很显然,比之于今年年初,劳拉现在的指法更为成熟,而且这首曲子的精髓在后半段,高昂迸发的气势,编曲的水平也比之前上涨了,但整体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层次诧异,这也属于正常水平。
按照她的成长历程,属于正常的步伐。
博格满意地手指曲着打拍子,总有种想要抬起手随着曲调挥舞的想法,果然还是不习惯放下指挥棒。
布鲁尔敏感地感受到一个拍子,睁开眼睛,瞥见他不断点着大腿的手指,又闭上眼睛,这老小子,打扰我听音乐,真烦人。
一曲结束,已经是十五分钟之后了,在掌声中,帷幕慢慢落下。
博格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劳拉的编曲水平上升了,后半段感觉比前半段要好。”
“也不看看是谁教的。”布鲁尔傲娇地为自己揽功劳。
博格:“在去年一整年,都是我在培养她。”
“我教了她六年。”
“实战经验很重要。”
周围的音乐人面面相觑地看着两个当代音乐大师打起了嘴炮,再看看舞台上,真是有些羡慕,劳拉真的是比其他的音乐家要幸运得多,老师是布鲁尔,还被博格带了一年,这两个随便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现在却争一个徒弟。
这些音乐人多数也都是学音乐的出身的,觉得音乐梦想无望了,凭借着对音乐的了解,改作音乐评论员亦或者把音乐评论员作为副业。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一两个美梦,比如说,被某一位大师看上了,收做徒弟,当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也只能感叹一句人各有命。
一般个人演奏会的时间很短,周璟然准备的曲目有八首,弹了一个半小时,个人演奏会就结束了。毕竟不是交响乐,就一架钢琴在弹奏,不可能弹个四五个小时。
这一个半小时,周璟然没有歇息的时间,怕出错,神经的弦都是绷紧的,结束的时候,帷幕刚落下,她就瘫软地坐在舞台上,感受到咚咚咚的心跳,耳朵里是外面观众们走出去的熙攘声,她才感受到紧张。
第一次个人演奏会,就这样结束了???
但是,后续显然并没有这么结束,第二天,罗伯特是最早发表音乐评论的。
第96章 096
但是, 后续显然并没有这么结束, 第二天, 罗伯特是最早发表音乐评论的。
罗伯特的音乐评论发布在《M》主刊上,占了一整页。
【现代音乐界相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起来,显然有些衰弱, 人才链条的断裂, 层次的缺失, 至今已经少有天赋出众的音乐家了,如果要说没有, 那也是不可能的。算起来,布鲁尔的最后一位弟子,劳拉·周, 算得上是新生代中最出众的音乐家之一了。这位年仅十六周岁的天才钢琴家, 在昨日举办了她的第一次个人演奏会,很荣幸, 我得到了邀请。
曾经布鲁尔大师曾放出话再也不收徒弟,然而,之后, 他却收了劳拉, 当然这的确是他最后一位弟子, 当时年仅十岁的劳拉得到了布鲁尔的赏识,进入了大不列颠皇家艺术学院,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为她单独上课。很多人都奇怪,那个女孩有什么魔力, 可以让大师破格收下。
很显然,劳拉向世界证明了她的实力。在这里,我必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劳拉的音乐历程。从十岁加入大不列颠皇家艺术学院,跟随布鲁尔学习钢琴,十五岁那年,得到博格的赏识,加入大不列颠皇家交响乐团,成为乐团内最小的演奏者。一年中,跟随皇家交响乐团世界巡回演出,获得赞誉无数。就在去年圣诞节,我们《Music》发现了这位天赋出众的钢琴家,并邀请她为《M》做了一期特刊,获得巨大成功。
能够的到布鲁尔和博格一同的赏识,劳拉的起点比一般的音乐家都要高。但从昨天的个人演奏会来看,她的音乐造诣已经超越了同龄人,甚至可以这么说,她已经可以和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音乐家相比较了。熟练的技巧,充沛的情感,她让我看到了中世纪那些天才音乐家所具备的素质。
这场个人演奏会且不说听觉的盛宴,从视觉上也是一种盛宴。主题是理想的后花园,从理想的主题出发,大致应该就是对理想的幻想,劳拉初出茅庐,这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一场个人演奏会的总体基调是愉快而积极向上的,一种青春的热血澎湃好像让我看到了已经逝去的青春。舞台上的鲜花、礼服上的花朵,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