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朕称帝的第一个新年,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你夜以继日撰写的。你在文中写道,父王驾崩的那一年,你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有紫气金光弥漫,恍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之际还口吐纶音道:‘凤冠不久于尔。’这部经书替朕声言“君权天授”,为朕应得帝位大造声势……”
一阵冷冷的夜风吹过殿内,殿内经幡飘拂,仿佛徐皇后也听见了朱棣的倾诉,朱棣把身子紧紧的附在徐皇后的棺椁上,似乎想要感应一下那棺椁里的气息。
姚清华听他说到这儿,也立刻明白了这部经书,是徐皇后针对朝中诸如方孝孺之类的迂腐之士编造的,可是,它却成功的骗了很多人。
据历史记载,直到乾隆后期,这部经书才被学者证实是部伪经,这徐皇后在英武之外的慧黠可见一斑。
只听朱棣继续倾诉道:“皇后你为朕殚精竭虑,劳神费思,后来你又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为朕继续赢取民心。记得那年你突然要求朕召见大臣们的妻子……”
此时,朱棣的眼前浮现出徐皇后苦口婆心的告诫臣工妻子的情景——
记得那是永乐三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就在这凤藻宫的偏殿里,徐皇后一边和大臣们的妻子赏月,一边像拉家常一样娓娓的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皇后你果真是说到做到啊,临终前,你最后一次能开口说话,依然是让朕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自语到这儿,朱棣忽然泣不成声:“皇后啊,要不是你这样为朕劳神,怎会年寿不永,只做了四年皇后,就撒手人寰,朕无能啊。”
记得徐婉儿刚嫁进燕王府的时候,那一年,朱棣十六岁,徐婉儿小他两岁,只有十四岁。
都是豆蔻年华,青涩无比。然后岁月的历练,才使他们变成了各自生活所要求的样子。
此刻,朱棣的哭诉渐渐变小,终于没有声音,脸色忽然变得冷硬。
他起身给皇后敬了一炷香,一声不吭的朝殿外走去,那高大的身躯在夜色里移动,就像一尊向人群靠近的死神。
即使躲在他身后,看不见他那铁青的脸,但是凭着那声声沉重而魔性的脚步,姚清华已经知道,现在的永乐帝,心理已经严重变态了。
殿外的守灵宫人全都面如土色,不知道皇上今晚是不是又要怒杀一批宫人了。
此时,姚清华看着众人的脸色,也终于知道,王喜公公为什么那么害怕了,看来这朱棣最近只要一不高兴,就喜欢杀人。
这状态,需要看心理医生了。
可是,古代还没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呢。
就算有,谁又敢给皇帝当心理医生呢?
眼看这一批浑身颤抖的宫人们就要葬身于皇帝的一怒之间,她忽然决定,今天本姑娘就临时客串一把心理医生了。
看皇上这种乖戾暴躁的状态,应该属于心理学上的“创伤应急后遗症”中的一种表现吧。
谁能没有一些旧恨心魔?强大到皇帝,也有撑不下去的时候。
治疗这种病症,常规方法是疏导,但是姚清华觉得,对于像朱棣这种自我意识极强的心理患者,此法无异于隔靴搔痒,最以毒攻毒的疗法是心理学上的“系统脱敏疗法”。
此法,通俗点说,就是把患者伤口刨开给他看,让其直面伤痛,并对患者进行“抗过敏心理重建过程”,比如,怕水的人就偏把你带到水边,恐高的人偏把你带到高楼。
但此疗法凶险之处就在于,患者有可能不仅没有“脱敏”,反而还走火入魔,发疯发狂,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精准的找到患者伤痛的敏感点、切入点是什么,显得至关重要。
而纵观朱棣的一生,他并不是一个阳光下成长的幸福儿童,他心里的暗伤可多了,哪一个才是让他伤痛成疾的根本原因呢?
思忖良久,眼看朱棣的脚步即将要踏出凤藻宫最后一步了,姚清华决定赌一赌,她在身后大声道:“皇上,留步。”
朱棣回头一看,姚清华已经昂首挺胸的跑上前去,迎着朱棣那阴狠的目光道:“世人都说,皇上对皇后一片真情,在我看来,全是假意。”
朱棣万万没有想到,这凤藻宫竟然有人敢潜入,更难以置信的是,眼前的这个瘦小的八品掌记竟然敢对他说出如此大胆的话,一时间,竟然忘了表情,完全被姚清华震住了。
姚清华继续咄咄逼人道:“皇后死后两年,梓宫停于中宫,皇上‘舍不得’把她下葬,这里面固然有感情的因素,但也是皇上为实现迁都而走的一步大棋吧。”
“何以见得?”朱棣一脸讶异。
“皇上正在为皇后修建长陵,皇后若是他日归葬北京,皇上百年之后,世人都念皇上夫妻情深,能不将皇上与皇后合葬么?皇上停灵两年,并终身不再立后,这份情义早已感动天地,谁还忍心批驳你背弃祖宗龙脉烟火?这样,皇上就名正言顺的不用归葬在太祖孝陵了。既然把这个最棘手的叶落归根的伦理问题圆满解决了,那么就算解决了皇上迁都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亲们,心理建设在古代皇帝这一块就是有点缺失,特别是明朝,要是早日开设了这课程,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皇帝啦。呃,可是,谁来当这个老师呢?这样皇家就没有秘密啦,是个问题。呃,求推荐,亲们,喜欢你就推荐,票票,币币随意啦。))
☆、第十八章 今晚,多少人记住了我的名字......
朱棣听姚清华说到这儿,阴郁的脸色忽然变得开朗起来,不知道是姚清华说中了皇上的潜意识安排而惊喜,还是为二红姑娘这惊人的见地而感佩,他嘴角的胡须抽动了一下,竟然回转身来,微微一笑,朝姚清华伸出手去,“小丫头,坐下说话。”
然后,朱棣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拉着姚清华的小手,一起坐在徐皇后的棺椁前。
此时,姚清华仿佛又看到了当日北巡时,受万民敬仰的,温和而慈爱的皇帝。
姚清华语气也不由得变得轻柔起来:“皇上自知‘入土为安’的道理,很想快点把徐皇后归葬北京,进而实现迁都北京的梦想。可是最近很多事情都接连失败,让皇上以为迁都无望,信心丧失,深感愧对皇后,因此,每来凤藻宫一次,看到皇后棺椁尴尬的停在这里,心情便更加郁结,因此出宫便更加躁怒,用杀人来发泄。其实皇上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只要皇上静心筹谋,红儿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皇上有生之年,迁都大业定成。”
“真的?你敢保证?”尽管明知一个小孩子的话不可信,可是朱棣却忽然像已经得了什么大人物保证似的,眉开眼笑,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姚清华见皇帝这样高兴,便趁机说道:“皇上,这合宫里的人,见皇上每次去了凤藻宫就脾气暴躁,风传皇上是中邪了,这对你的迁都大业可不好。”
“这帮无知臣工,不如朕的八品掌记知心,只好乱传鬼神之说,真可笑。只是朕以后不发脾气了,皇后这也少来了,等她风光大葬北京的时候,朕再来好好告慰她吧。”朱棣牵着姚清华的手,笑眯眯的踏出凤藻宫。
此刻已经是亥时,跪伏在殿外,瑟瑟发抖的王喜和一帮守灵的宫人们,忽然见皇帝满面春风的拉着八品掌记吴二红,步出凤藻宫,全都惊呆了。
“赏,守灵宫女宮花两支,锦缎两匹,同时,和各值守公公一样,每人本月月银双倍。”
当夜,皇上出了凤藻宫竟然没有杀人,反而大赏凤藻宫守灵人和一帮公公们的消息传遍金陵皇城,所有人都记住一个名字:吴二红,那个9岁的八品掌记。
今晚,多少人记住了我的名字?
而更加该感念我吴二红的人,非贤妃莫属了吧。
那晚,姚清华扶着皇帝打道回府时,远远的,她看见权妍儿衣裳凌乱的坐在卿鸾宫外殿,朱棣也看见了,皱了皱眉头,脸色有点沉了下来。
姚清华眼珠骨碌碌一转,便假装叹了一口气,柔声道:“皇上,贤妃得知,皇后薨逝于七月,皇上每年七月便不入后宫,夜夜入凤藻宫陪伴皇后,以至于忧思成疾;贤妃娘娘感念皇上对皇后娘娘一片深情,不敢独享这夏夜安宁,也夜夜在此隔着一座王城默默的陪伴皇上。正所谓‘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皇上,你看,贤妃娘娘是不是越来越清瘦、憔悴了?”
朱棣听到这儿,神色变得温柔起来。当即对王喜公公吩咐道:“把这位二红姑娘好好的送回掌记房。朕今晚去贤妃娘娘那儿坐坐。”
到了子夜时分,权贤妃宫中又响起声声玉箫,灯影里可以看见皇上合着拍子陶醉似的微微颔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