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君,这几天就是贾家表少爷成亲的日子了。这贺礼要怎么备?”李嬷嬷对着发呆的黛玉问道。
黛玉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说说话,就又溜号了。不过,刚才李嬷嬷的问话,黛玉到是听到了。有些不解,这有什么好问的呀。正常备就是了。
黛玉哪里知道,这么多年,只要碰到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事情,或是贾家二房的事情,黛玉都是恨不得去参一脚的。黛玉身边的人也都知道,黛玉对贾家二房,及薛宝钗和贾宝玉的态度。那是挖坑陷害,落井下石惯了的。所以李嬷嬷才如此问。
“正常备呗,嗯,算了,还是比着二表姐出阁的礼送吧。也可以低一些。多低一些也无妨。”黛玉不加思索的回道。迎春成亲的时候,黛玉明面上送的并不多。所以,这时送宝玉成亲的贺礼自然也不会太多。
贾宝玉就算有一个皇妃的姐姐,那也只是一个五品官的嫡次子。人家迎春也是皇妃的堂妹,不但亲爹是一等将军,还有个五品官的哥哥,就算是庶女,身份上也比贾宝玉强些。所以,贺礼上比贾宝玉多些也是应该的。
这么一想,贾宝玉的身份还真不是一般的低呀。你说他都这样了,贾家的老太太和王夫人到底是哪来的底气给贾宝玉挑媳妇呀。
..........................................................................................
二月初九,宝钗几十抬的嫁妆就从贾府内院相连的门抬进了大观园。嫁妆很丰盛,种类齐全。让贾家人看的很是眼红。
二月初十,贾府中门大开,当然开的只是一等将军府旁边的贾府大门。因薛家人都住在府里,吃酒什么的自然只是从内院进出。所以,相比于内院的喜庆布置,并没有注意到贾府大门外只是象征地挂了红彩绸,连喜字都未张贴。
因古时风俗,除送嫁的兄弟,娘家人是不会在婚礼当天到婆家来吃酒席的。所以,薛蟠不知道,薛家女眷也并未发现,来吃酒席的都是贾家本家的爷们和王家再京城的少少几个人。
婚礼进行得很顺利,宝钗的嫁妆是早一天就送来了的,省去唱嫁妆这一项后,拜过堂再送进大观园内的新房也就分分钟的事情。新房里只贾家未出嫁的三姑娘,四姑娘及黛玉并几个本家媳妇。新人送进了新房,众人也在掀过盖头后,被凤姐儿请出去吃酒席了。
宝玉向来是个万事不管的,就算是没有了林黛玉,史湘云也离开了,但只要有人继续围着他转,他就能自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再加上宝钗大小也是个美人。又是年华最好的时节。所以,对于娶宝钗,并没有太大的抵触。
新婚小夫妻,二人自是柔情蜜意了一番,第二日去请安的时候脸上都是压不住的喜色。
磕头,敬茶,领红包都顺顺利利的完成了,因着婚事以成,宝钗自己也没注意其他细节,因此,谁也没有想到过要领宝钗进祠堂入家谱这回事。
宝钗虽然聪明,也知道这么嫁进来,做为婆婆的亲姨妈心里一定不会太高兴。但是这变脸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三朝回门后宝钗的苦日子才算是正经开始了。王夫人日日都让宝钗在她面前立规矩。纵然是满心委屈,宝钗也不敢多说什么。
必竟这年头,当媳妇的都是要立规矩的,媳妇都是这么熬过来的。没看见前几年,自已的亲姨妈好婆婆还要给老太太端茶递饭的。只是宝钗看着自己肿了的双脚,心里还是有些落差的。
这时的宝钗并不知道王夫人哪里是让她立规矩,分明就是在折腾人。
第六十六章
宝钗在贾家过着新媳妇的生活时,黛玉在林府也知道了这些消息。现在的黛玉非常庆幸自己在这个时空不成亲的想法。薛宝钗除了出身差一些,哪样不比三春强呢。性格,样貌,知识礼仪还是管家能力都是完胜三春及黛玉自己的。
说句实在话,黛玉因着自身的原因,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学的。必竟身边跟着嬷嬷及一些忠仆,这些东西,既然将来用不上,那何必费心思去学呢。但宝钗却是不一样的。宝钗学的东西,真的是这个时代女子都会学到的东西,不说什么琴棋书画,就只说管家理事这些,在加上宝钗的聪明伶俐,要是宝钗身份再高一些,前程自是不可限量。嫁给贾宝玉,黛玉都替薛宝钗觉得委屈,可人贾家愣是觉得是宝钗高攀了宝玉。就贾宝玉这样的,在黛玉眼里还没有薛蟠有能耐呢。这让宝钗上哪说理去呢。
黛玉一直想不明白,宝钗怎么就相中宝玉这颗歪脖树了呢?虽是荣国公的嫡孙,但现在已经分家了。宝玉不过是一京都五品官家的嫡次子罢了。论财产,将来再分家,贾兰都比宝玉得到的多。论人才,还不如宝钗自己呢。记得当初贾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宝玉做诗时,还要宝钗提点呢。诗不行,文不行。又不愿意科举。难道,宝钗是相中了宝玉的相貌了?白白胖胖的大圆脸,到真是跟她有几分相像。可也没出奇在哪里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宝钗都要受到婆婆的磨磋,那不如宝钗的还怎么活呀。虽然可能是因为宝钗倒霉的遇见了王夫人这种婆婆,但是必竟是亲姨妈呀。
幸好现代的婆婆不敢这样对儿媳妇,不然黛玉回到家里也不敢嫁人了。
黛玉现在是深刻地知道了,婚姻是结□□之好,门当户对很重要。为了自己好,也不能好高骛远。就算回到现代她有再多的钱,对于有底蕴的家庭来说,自己也不过是个暴发户。所以,‘不往枝头飞,安心做麻雀’,是黛玉给自己定下的生活准则。
..................................................................................
自从薛家催债宝玉的婚事,贾元春在宫里的生活更是烦闷。平日里出寝宫到外面走走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看她的眼光都有些异样。每当这时候,贾元春都会想着是不是宫里的人,或者是京城的人都知道贾家二房举债省亲建园子,无力还债后,用嫡次子抵押还债的这件事情。
其实,只能说贾元春多心了。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个场面,看到的人,都以为是贾宝玉纳妾呢。谁还有心思往这上面想呀。也不过是贾元春自己心里有事,总有些疑神疑鬼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元春本来就有些病症,还未好透。又遇到了薛家的事情。这里外里,两下一激。病的就更重了。不过数日,竟是连身都起不来了。太医诊脉后,也只摇了摇头。
元春得知后,心似一下子就空了,有种转瞬成空,万念俱灭之感。自己一生,不过三、四十年。想起年少时,闺阁女儿,任性恣意。何等快活。稍长成,举步入皇宫。幻想着芙蓉帐暖,君王盛宠。只恨造化弄人,生生虚耗豆蔻年华。封妃后,总以为苦尽甘来,只可惜事与愿违。后宫之中,步步机关,时时陷阱,本就让人不得片刻轻省。而皇宫之外,娘家势弱,又常常出现招人话柄之事。让本就没有多少底气的自己更是举步艰难。
元春双眼无神地看着帐顶。心中思绪飞转。眼中有着亮光,一闪一闪,只是不知多久,眼中的光一点一点暗淡,最后又被涌上的泪水重新点亮。
十二月二十这日,宝钗刚随着王夫人去给贾母请安。众人说道新年将至,如何宴席,如何备礼时,便有婆子来报,有宫里小太监上门传谕。因而宝钗又急忙忙地扶着王夫人往那府里赶去。
稍刻,见人到齐,小太监便传了谕旨,大声道:“贾娘娘已于十二月十九日薨逝。次日起,凡有品级者,按贵妃丧礼进内请安哭灵。”。语罢,不等众人反应便转身离去。除二房外,贾赦一家亦已得信,众人皆是悲戚不已。第二日起贾府一干男女,按制进宫哭灵。此处自不多赘。
元春病逝时,黛玉也得了信,只是并未进宫去。虽是亲表姐妹,但除宫宴时远远地看过几回外,平时并无太多的交情。既然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黛玉可不想去受那份罪。只有真实体会了你才知道进宫哭灵,实在是太遭罪了。一样一样按着规矩来,就算有十分的悲伤,到最后也不会剩下一两分的。更何况本来就没有呢。所以,黛玉自知道消息后,就告了病假。
黛玉不去,那是因着没有多少感情,血缘又远,悲伤不起来,自然懒的去。
宝钗不去,是因为其夫无爵无官,没资格去。其实,现在的宝钗,心里也是后悔的。当初让她下定决心嫁给宝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宝玉的亲姐姐是宫里的娘娘,将来宝玉就算是再没有什么出息,只要有皇妃娘娘在,宝玉的前程也是会有的。
可宝钗嫁给宝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对宝玉是真真的失望了。天天只知道摘花制粉,与小丫头嬉笑打闹。四书五经一概不读,无论宝钗深劝浅说,宝玉是一概不放在心上。说多了,竟是连房都不回。宝钗一边跟着宝玉上火着急,一边又要应付王夫人时不时的刁难。日子过得可想而知。
终于,宝钗对宝玉读书科举之事是死了心了。想着读书不成,总可以学习经济世事罢。可...,唉!不提也罢。最后,宝钗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元春身上。可元春既然就这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