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镯子,是给两位嬷嬷的。六副金锁,五副是给紫鹃五人的,另一副是给林二管家的小女儿的。小姑娘才四、五岁,长的很可爱。既然四个雪都给了,那像林二管家、李嬷嬷、赵嬷嬷这种铁杆忠仆,就更不能不给了。对自己人是一定要大方的。对敌人嘛,······,呵呵!
黛玉之所以要明天才回贾府去,除了要采买金锁这一重要道具外,另一个原因还是怕消息了走漏,看不到好戏。
晚饭前,林二管家带着东西回来了。因林二管家多花了钱的缘故,金锁上都给刻了字。把东西分了下去,各各开心不已。黛玉见大家开心,心中一高兴,给林府上下又发了一回赏赐。自己院中的人,又一人多发了一份。二、三等丫头一人一匹布。粗使嬷嬷们一人一块尺头。林二管家和两位嬷嬷又一人一份装了20两银子的荷包。
一夜无语。第二日吃过早餐,黛玉带着人回到了贾府。
第21章 遍地金锁
第二十一章 遍地金锁
黛玉一行人,到了贾母正院,就有小丫头一面打起帘栊一面向回里面说:“林姑娘回来了。”
黛玉进入房中,发现王夫人和刑氏都在这里。湘云及三春姐妹这会估计在休闲室,应该也快过来了。黛玉上前给贾母等人行礼问安。李嬷嬷和紫鹃也带着四个雪给贾家各位主子行礼。几人行礼时,脖子上的金锁闪闪发着金色的光。眼尖的人,都看着黛玉的丫头。这些目光中有羡慕、有嫉妒。而王夫人这时却特配合的问黛玉:“外甥女的丫头怎么都带着金锁呀?”
黛玉一笑,就怕你不问呢。你不问,让我怎么往下说呢。
“这两年,南边来了一对和尚道士,说是让小姐的贴身丫鬟常年佩戴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可保护小姐身体安康。我爹爹听说后,就让人给打了金锁。之前在南边时,就一直戴着了。只是刚回来时天还比较冷。就没让她们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这句到是真心话,黛玉从来不知道古代女人的首饰会那么重。上斤重的金银宝石都往头上戴。别说脑袋受不了,脖子也受不了呀。为了不让自己着罪,黛玉也是能简就简的。可再怎么不戴,为了发型,为了不失礼于人前(古代的毛病,现代人披头散发的多了去了),黛玉的头上至少也要二、三根簪子,还有一些代替搔头的头绳、绢花。虽然还有些重量,但至少在黛玉能接受的范围内。
回到眼前,黛玉这句刚一说完,贾便好奇的招来黛玉的一个丫鬟过来近细瞧,看见金锁正面是花朵的样式,而背面却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看罢便说道:“林姑爷倒也是一片疼惜之情”。又对丫头们说“你们几个可要把这金锁戴好了!好好给你们姑娘祈福。”
因没看见凤姐,又转头找凤姐。鸳鸯出来回道“二奶奶刚出去了”贾母对鸳鸯点头道:“你回头找你二奶奶,让她也给咱家这几个姑娘身边的大丫头都配上金锁。宝丫头既来了咱们家,也让你二奶奶给配上。”
正说着,湘云及三春也到了正房。大家互相见过后,坐在一旁有说有笑的。复又提起金锁。黛玉就又说了一遍。并让紫鹃上前给姐妹几个细看。众人都觉得惊奇,又低声讨论起来。复又听说,老太太给她们的丫头也配金锁了。全都起身向老太太行礼谢赏。此间便不一一而论了。
黛玉眼尖,发现宝玉即然没在这里。便问道:“宝哥哥,去上学了?”
探春快人快语道:“最近忽冷忽热的,老太太不让二哥哥去学堂呢。听说宝姐姐病了,二哥哥这会应该去看宝姐姐了”。
黛玉听此,装做刚知道一般。“薛姑娘病了?可请了大夫?”
探春道:“并不曾听说请了大夫,只知道是旧疾。既然林姐姐回来了,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宝姐姐吧。”
黛玉没有意见。本来就是要去的,这会儿自然是顺坡就下的。湘云几个见此,也道同去。
自那日黛玉单方面的跟宝钗吵了一架后,,便不肯再叫宝钗一声“宝姐姐”。众人相询时,黛玉就以嬷嬷的教导为托词。嬷嬷们说‘林家是列候之后,书香门第。薛姑娘是商贾之流,三代内不可科举之贱籍。既无亲戚关系,自是不该自轻身份与其姐妹相称。薛姑娘身份之低,就算是平民百姓家里的姑娘,也是不该和她相交的。’贾家姐妹虽因为亲戚关系,二太太的脸色还愿意叫她一声“宝姐姐”,但心里多少还是因为这句话而有些不自在的。不过,史湘云却和黛玉一般都叫起了“薛姑娘”。也许在史湘云看来,凡是能打压对手的事情,都应该去做吧。
话说宝玉来到梨香院中,先到薛姨妈房中,见过了薛姨妈后,不过两句话的功夫就让薛姨妈打发他到里间见薛宝钗去了。
一如原著中,宝钗以看宝玉的玉来引,引出了她的金锁。因话说的投入,戏演的认真,倒是忘记把之前解开的排扣系上。谁知两人正说笑,忽听外面人说:“姑娘们来了!”
话犹未了,就见探春带着湘云、黛玉再前,迎春惜春在后,及身后个人的丫头们摇摇的走进来了,一见了宝玉和宝钗的样子,黛玉便笑道:“哎哟,我们来的可真不巧!这姐姐弟弟的坐在一起,怎么连衣服扣子都解开了,这是干什么呢?” 黛玉兴奋极了!你薛宝钗天天满口大道理的讲着。和以经有通房的表弟坐在一张炕上,紧紧挨着。这会儿还解了衣服扣子。这要是传出去,看你怎么见人。
宝钗、宝玉一听黛玉的话,赶忙分开。宝钗满脸通红说道:“林姑娘来了,姐妹们怎么也来了。”想了想,又接着说:“我们不过是坐在一起说话而已,你一个女孩子家乱想什么呢!”一副要教训的嘴脸。
黛玉可不吃她那套,冷笑道:“呸,说话就说话,坐在一起就坐在一起,你脸红什么呀。你既解了衣服扣子,还怕别人乱想吗?解都解了,怎么这会就不敢认了呢。”黛玉一脸不解的看着她。
黛玉停了一停,又接着说道:“这么多人了,咱们还是把衣服扣子系上吧,成吗?”一副好好说话,好好商量的口气。这表情,这语气,这眼神,气的宝钗无法。只等背过身去把衣服扣子系上。
其实,对宝钗这人吧,黛玉虽然反感,但也不是非要找人别扭的。只是宝钗总是一副自己多好,多了不起。动不动就教训人的样子特招人烦,当自己是教导主任呢。总想着踩着别人成就自己,也不看看自己啥样。再加上王夫人在旁,这黛玉看宝钗是越看越烦。
宝玉见气氛冷凝,赶紧说到:“我听说宝姐姐有块金锁,正和宝姐姐看金锁呢!”
湘云这时也回过神来了,斜了一眼转身系扣的宝钗,对宝玉意味深长笑道:“林姐姐说什么了吗?爱哥哥解释什么呀。你们既没干什么坏事,那薛姑娘衣裳的排扣,怎么开了!这大白天的解了衣裳坐在一起是干什么呢?我们刚才可都不在!我们听说薛姑娘病了,特特来看她,要早知这样,我们就不来了!”
探春三人也是不知说什么好。谁也没想到一进屋会看见这样的场景。但来都来了,又不能就这样走了吧。探春只好硬着头皮问宝玉:“二哥哥,你刚才说什么金锁呀?”
宝玉就势拿起宝钗的金锁对探春等人说:“宝姐姐的金锁是在南边时一个癞头和尚送的一句话。他说必须凿在金器上。你们看,宝姐姐金锁上的字,和我玉上的字好像是一对。”
探春把金锁托在手上,说道:“今天这是怎么了,都跟金锁干上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随即一顿,然后不只探春拿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宝钗,就是湘云、黛玉、迎春惜春等人也奇怪的看着宝钗。
宝钗被众人看的发毛,紧张的问道:“姐妹们看我做什么?可是这句吉祥话有什么不对吗?”
探春不语,黛玉却问道:“薛姑娘,你这金锁什么时候有的?”
宝钗听罢,只以为大家是好奇,特别得意的说道:“也不记得是哪年的事了,家里来了一个癞头和尚,看着倒是有些道行的。既送的句吉祥话,还叫勒在金锁上,又叫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说完还得意地用手向上抿抿头发。
听了宝钗这句话,湘云心急的想要张嘴说些什么,但是被黛玉拦了下来。一时间,屋里倒有些安静。
宝玉的奶娘李嬷嬷见状,便过来解围道:“这都四月里了,好好的天,说下雪就下上了,姨娘那里摆茶果子呢。我叫人给各位姑娘、主子爷取斗篷来备上吧。”
待出了里屋,薛姨妈已在外间摆了几样细巧茶果,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宁府吃的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此后多与原著相似,并不一一复述。
·······················
因昨日跟去梨香院的的丫头婆子众多,所以第二日一早。关于宝钗当众解衣扣,黛玉的丫头和宝钗亲身戴金锁的消息也在一夜间传遍了贾府内外。
贾府众人奇怪,怎的同样一句话,一个是丫头戴另一个却是小姐戴。听林姑娘说,金锁是上等人家给姑娘贴身丫头带的。差一点的人家,戴不起金锁的都是给带银锁的。但无论怎么样,那意思都是给丫头戴的。怎么到了薛家这里却是要他们家的小姐自己戴呢。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是因为薛家祖上就算是皇商,也只是商人罢了,商人和奴才都是贱籍。所以,宝钗才和黛玉的丫头一样都戴金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