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路看着那铁盒子上两只和手里奶糖上一模一样的兔子,摇摇头:“我不要。”一盒子奶糖,这得多贵啊?就是在后世也不便宜好吗?
穆卿扬眉笑了,道:“路路,给你就拿着吧,那还是前段时间李穆姥姥给寄来的,李穆也不爱吃,就一直放在那儿,我也没想起来,你要不接着,可就要放化扔掉了。”
韩路抿抿嘴,接了过来,脸上绽放个大笑脸,道:“谢谢穆哥!”
李穆点头,一言不发。
送走韩路,穆卿一脸坏笑地看着李穆道:“那盒奶糖你都是自己放着的,也没吃多少,就这么送出去了,心不心疼?”她母亲心疼外孙,隔一段时间就会寄些东西过来,衣服、吃的,应有尽有,李穆看到喜欢的就会收到自己房间去,不爱吃的才会放到柜子里,家里来了小孩子好拿出来招待,反正这些东西也都是他一个人吃,穆卿也就随他去。
李穆板着张脸,让人看不出在想什么,穆卿以为他现在又后悔了,也不再逗他,过了一会儿,才听他说了一句:“妹妹喜欢!”
穆卿愣了愣,想想韩路那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笑骂了一句:“臭小子!”
作者有话要说:韩路:捧脸,弯眼笑,看我吃得这么饱,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李穆:嗯,留评论!
作者:233333333(这人疯了……)
25. 第二十五章 无题
小孩子喜欢玩是天性,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看着外面的大好天地,自己整天闷在屋里,特别是农家的,虽然没有各种各样新奇的玩具,但是野地里好玩的东西多了去了,漫山遍野的可以撒欢,一年四季都不带重样的。
所以,每年的暑假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比过年时的寒假要受欢迎。你说还有暑假作业?别闹了,开学都升班了,老师也换了,没人检查的好吗?
地里的玉米正一天一个样的往上窜着长,家里暂时也没什么活好干,家长们不再忙得焦头烂额,脾气也不再暴躁,看到整天不着家的泥猴时动辄打骂的举动就少了。
村头的路口是闲暇时候的村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地方宽敞,两边就是商店和诊所,刮风下雨了还能进去避避。树荫下三三两两坐着纳凉聊天的人,老年人围在一块打纸牌,年轻点的在诊所门口打麻将,每个人面前都堆着多多少少的糖块作为输赢的彩头,一毛钱五块的糖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拿出一块钱玩上一天也不成问题。
张英旁边放着针线箩,手指上戴着顶针正在纳手里的一双鞋底,时不时和旁边的人聊着天。
坐在这边的人都是些婶子大娘,手里没有一个闲着的,不是在做鞋面,就是在打样子,跟那些不时哄笑一声的大老爷们对比强烈。
“路路妈,你咋还纳鞋底?累手又不好穿,去街上买些泡沫底子回来上鞋,针好进穿上也轻便。”住在韩路奶家前面的三婶子扭头看到张英手里的鞋底,大惊小怪地道。
“都快纳好了,也不费事。这还是之前纳了一半剩下的,我想着放着也是放着,做好了不定谁还能穿呢。”张英把针尖在头发上抿抿,笑道。
“还是你能干啊,韩海在学校教书,这地里家里可不都得你一个人,还得带俩孩子。啧啧!”
张英闻言,只笑了笑,没有说话。
三婶子见没人接腔,不甘心地又道:“还是这分了家好啊,顾上自己就好,哪像我,老头老婆子都挤一块,虽说能帮着干活忙时还能看孩子,到底也不如自己一家人过得舒心。”|
张英没接话茬,只是低头纳了两针才道:“孩子都大了,地里活又不多,也还好。”
三婶子撇撇嘴,压低声音道:“你就是太好脾气了,韩路奶奶天天啥事也不干,你也不让她帮你干点活,要是我家那老婆子也这样,早就把她撵出去了。”
旁边的二大娘听不下去了,扬高声音道:“他婶子,说什么呢?人家韩海是读书人,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然后对张英道:“路路妈,咱可不能好的不学学坏的,让人给戳脊梁骨。”
“你这是什么话,什么叫学坏的?谁是坏的呀?你给我说清楚!”三婶子直起身子,瞪着眼睛道,一副不善罢甘休的样子。
“谁说的我就说谁,我指你名道你姓了?”二大娘低头“咔咔”地剪着布面,头也不抬地道。
“你……!”三婶子气结,正要破口大骂,被旁边的人拉了一把,示意她看看前面打纸牌的人,一口气噎了回去,把地上的针线胡乱塞进筐里,站起来提着嘴里不干不净说着什么,气冲冲地走了。
“你别搭理她。”二大娘看着三婶子走远的身影,不屑地道:“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过的好,不使着法子鼓捣点事就心里不舒服,看到别人家里要是三天两头的不安生,估计吃饭都能多吃两碗。”
听到她这么说,旁边正在唠着东家长西家短的人也逐渐噤了声,一时场面静了下来。
张英笑着应了声,二大娘说话直爽,再怎么泼辣的媳妇只要说得不中听都敢直接怼上去,这可不是她莽撞,而是人家有底气。她家的大儿子在镇上做生意,小儿子现在外地上大学,二大爷在大队里工作,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官,再加上平时也是个好说话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的人,村里的小媳妇们基本没人愿意得罪她。
“妈!”韩路带着韩栋从村前面的树园子里出来,手里还提着个铁罐子。
“路路,带着弟弟去哪玩了?”二大娘看到韩路,向她招招手道。
“去树园里挖知了猴了。”韩路乖乖走过去,站在她面前道,还递过去罐子让她看。
二大娘伸头一看,小半罐的知了猴在罐子里挨挨挤挤地乱爬,道:“挖这么多啊,真能干。”
韩路抿嘴笑笑,很是安静文气,旁边的韩栋不乐意了,挥着手里的小铲子,嚷嚷道:“二奶奶,我也挖了可多,都是我挖的,我姐都不敢伸手捏。”
“是,你也可能干,晚上让你妈给你炒了吃。”二大娘捏捏韩栋肉呼呼的脸,忍不住对张英道:“你这闺女是真听话,放假还知道带着弟弟玩,我家的文秀比路路还大呢,推开碗就往外跑,就怕我说出让她看弟弟的话。”
“小孩子哪有不贪玩的,她这是被黏上甩不掉了。”张英不客气地道。
“妈,我饿了。”韩栋挤到张英身上,撒娇道。
“别靠这么近,拿着针呢再扎着你。”张英赶紧把韩栋推开,听到他喊饿,也不纳了,针线什么的收起来,端着针线箩,跟二大娘说了声就带着姐弟俩走了。
“妈,咱晚上吃什么啊?”韩栋看着半罐的知了猴,直流口水道。
“回家把知了猴扔到盆里洗洗,我给你们炒着吃。”张英看着韩栋的馋样,也不卖关子,直接道。
“哇!”
韩路咽了口口水,觉得她也有些饿了。
民以食为天。这个时候的农家物资匮乏,想吃个鸡蛋都得是算着日子,肉就更别提了,两三个月看不到荤腥都是很正常的事,家里喂的鸡鸭不到生病了或是老得下不动蛋了,也没人会舍得杀了吃。
越没有越是馋,小孩子就千方百计地找吃的,春天树上的榆钱、槐花、地里的荠荠菜,夏天小泥坑里的泥鳅、树园子的知了猴,秋天还有满地乱蹦的蛐蛐,这些都不能逃过他们的手掌心,只有不喜欢吃的,没有不能吃的。
我大华夏吃货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
韩路记得有一年花大姐特别多,到处飞得都是,她就逮了一堆给当时正在烧火的张英看,张英随手就放在了灶门口烤熟给她吃了,味道她现在已经忘记了,只知道当时吃得挺香的。
后来,张英听说花大姐女孩子吃了会满脸长雀斑,还担心得不得了,再也没敢让她吃过。
晚饭时候,一大碗香酥焦脆的知了猴让韩栋吃得一脸满足,直嚷着明天还要再去捉。
———————
随着园子里的知了猴越来越少,树上扰人的蝉声也渐渐听不到,没了东西吃的韩栋盯上地里刚刚可以煮着吃的嫩玉米时,学校里开学的日子也快要来临了。
日子越来越近,韩路就觉得她越是焦躁,虽然面上一切如常,可是心底已经快要压抑不住了。
就在她想着,随便找个理由跟韩海说,然后,不管撒泼还是撒娇,都要让他答应时,就有个上好的杆子递到了她面前,让她顺着就能往上爬。
吃过早饭不久,太阳还没发挥出它的威力,张英把院子收拾好,然后对韩海说要去地里看看玉米长得怎么样了,顺便掰几穗回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