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谁能想象到,在现代文明的天空下,还有这样一片可怕的荒谬的,让人绝望的地方呢。
会有谁相信,一个大活人,一个年纪正好的女人,会被人当成货物一样贩卖,被人当成生育工具、当成干活工具一样奴役着。
没有见识过黑暗的人是幸福的,但却不能因此否认黑暗的存在。
顾晓晓紧紧抓着栏杆,随着客车一起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这里应该是鹿合县最繁华的地方,但街上环境很糟糕,小摊小贩所在之处,菜叶乱扔无水横流,街上走的人穿着打扮看起来也只是普通。
这的确是一个贫困县,车很快从城区驶了出去,又来到了山道上,但这次却是朝山外跑的。
顾晓晓估算着,整个鹿合县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地区都是山地,也难怪会有石头村和白河村这样贫困落后的地区了。
从鹿合县到省城景阳要四五个小时,车上的人在熟悉之后,开始聊起了天。
只有顾晓晓、阿秋和明玉三人,几乎是一声不吭的站在那里,看起来就格外打眼儿了。
有人试探着跟她们说话,问她们家在哪里去省城干什么,顾晓晓直接编了个故事搪塞了过去,说自己姐妹三人是来投靠亲戚的,但亲戚没找到只能回去了。
为了增加可信度,顾晓晓还特地将三人的身世编的凄惨了些,果然,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她的故事上,并由此展开了讨论,渐渐不再对她们好奇了。
顾晓晓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出她们来,不过就算认出来,如今车上她们有三个人,认出人也未必有手机,估计也不敢轻举妄动。
对明玉来说,时间是如此的漫长,当客车离开鹿合县的一刹那,她几乎要高兴的跳了起来。
自从被拐卖之后,多少次,她做梦都想从这里走出去,如今终于梦想成真。
直到此刻,明玉才意识到,她真的要逃出去了,想到今天的经历,明玉不由后怕,怕的牙齿直打颤。
如果不是身边人的仗义出手,她今天恐怕又要被抓回去了,想到上次被抓时遭到的毒打,明玉不敢想象,自己这次会经历了什么。
明玉也不知道,如果真的被抓回去,她会不会绝望,又究竟能否有勇气活下去。
她是她的救命恩人,可是她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明玉觉得羞愧,她决定到了省城之后,一定要问清楚她叫什么,一定要让父母报答她。
车一直在走,由于路途颠簸,车厢里人又多,司机又不愿让人开窗子。车里又闷又热,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后,大家渐渐都没精神说话,有位置的靠着位置睡了,没位置的也闭上了眼睛。
只有明玉还有阿秋越来越兴奋,完全没有半点儿困意。
顾晓晓则一手抓着车上吊环,另一边思考着等到了省城之后,她该干些什么。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赚钱!
顾晓晓发现,如果问她最想要什么金手指的话,那么应该是钱,随时随地花不完的钱。就算没有那么多,也至少要不为钱所困。
现在她浑身上下只有五块钱,之前只有一个阿秋要管,如何还添了一个明玉。
难道带着两个人去乞讨?顾晓晓想到那些拿根儿粉笔,在路上写字讨车费钱的,唯一的念头就是,她们的粉笔从哪儿找的。
不过,顾晓晓当然不会去要钱,哪怕找个地方暂时做个临时工,她也不会靠乞讨弄钱。
想到临时工,顾晓晓眼前一亮,景阳这里地处内陆工厂比较少,不好进厂打工,但如今正是网吧遍地开花的时候。
她可以凭着自己娴熟的网络技能,找一份网管的工作先干着,网管多包吃住,还能接触电脑,对现在的顾晓晓来说,这应该是最合适的工作了。
想到做网管,顾晓晓立马开始盘算,待会儿下了车后,她该如何找工作,又该怎么样解释自己的身份。
都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她现在穿成这个样子,应聘工作,估计会有点儿麻烦。
离省城越来越近了,明玉的眼泪无声无息的从眼眶了滑了出来,但想到恩人的嘱咐,她装作困倦的样子揉眼睛,悄悄低下了头将眼泪擦干。
(耶,胜利大逃亡,晓晓加油!陵子在这里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么么哒~)
☆、第六七二章 逃离12
客车在经过漫长的旅途后,终于进入省城了,繁华的省城,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高楼大厦,像是另一个世界。
道路的变得的平稳了许多,道旁的路灯,也不像之前路上那样一坏就是大半。
明玉抬头擦干了泪,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这一切,她终于重回文明世界,终于不再抬头就是大山,终于可以再听到熟悉的普通话了。
她抓着车内的栏杆,身子因激动而颤抖,脸上泛着不正常的红光。
在进入省城之后,阿秋一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在想什么,又像在发呆。
只有顾晓晓在心里冷静的计算着,等进城之后,她该如何以最快的方式赚钱安顿下来。
到了省城,车上人也精神了起来,车内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有第一次进省城的,向司机向身边打听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哪儿,也有人问哪里好找工作,也有来探亲的,骄傲的提起自己省城买房落户的亲戚。
在这个年代,能做一个城里人,不从土里刨食儿,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儿。
世间百态都在一辆小小的车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芒,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憨厚淳朴。
他们身上带着来自县城的局促和不安,还有对省城未知的害怕和惊惶。
入乡随俗,他们怕被城里人鄙视,也怕找不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科技飞速的发展,让这个世界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前进着,渐渐在城里和乡下之间拉出了一道鸿沟,而如果拒绝与外界沟通,鸿沟有时会变成天堑。
如果不是刚从鹿合县出来,刚见识过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们,在某种情况下,恶魔一样的行为。
无论是明玉还是阿秋,都不会相信,当初她们眼中善良的农民伯伯和阿姨们,会有这样的一面。
想起自己被拐时的场景,明玉仍会瑟瑟发抖,她只是好心给一个大婶儿指了个路,就不知怎么的被人塞到面包车上。
接下来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被拐卖过程,她被迫被人贩子从繁华都市拉到了贫穷落后的地方,省城市里县城一路辗转,最后到了石头村。
这一路上,他们看的很紧,明玉迄今都不知道她们到底喂她吃了什么,让她这一路上都昏昏沉沉的。
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她就要和那些黑暗的令人绝望的山里世界告别了。
“进站了,进站了,带好自己的东西下车了,带好东西下车了。”
车马上就要进站了,售票员站了起来,懒洋洋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提醒着。
“师傅,我的行李在车下。”
“行李在车后备箱的的,待会儿一起开门拿,都别急。”
售票员不太耐烦的提醒着,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先站起来了,还有人盯着窗外来往的人群,兴奋的议论着。
阿秋抓紧了顾晓晓的衣裳,目光落在了汽车站对面,火车站广场上的钟楼。
“钟楼,十二点。”
她说话时,大钟刚好在报时,顾晓晓感觉到阿秋的紧张,伸手拍了拍她的脑袋。
“别怕,待会儿下车跟紧我。”
车缓缓的停了,门一开,行李少的人已经提着大包小包,一脸兴奋的往车门处挤了。
“慢慢下,注意东西,别挤啊。”
售票员怕下车再挤出事儿来,在司机旁边嚷嚷着,她这一嚷嚷秩序果然好了些。
顾晓晓和阿秋还有明玉三人,从汽车上下来,随着拥挤的人流出站。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顾晓晓一下,她回头一看,是一个年约四五十的大婶儿,那大婶儿用狐疑的目光看着顾晓晓,用有些蹩脚的普通话说:“大妹子,你是不是从石头村儿来的啊。”
顾晓晓对这人完全没印象,她冷着脸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回到:“不是。”
说完话,顾晓晓就带着阿秋还有明玉走了。
零几年,手机还没完全普及,连家用电话都没普及,像石头村里电话根本没入户,想要打电话至少要到镇上去。
这也是许多女人被拐卖之后,求助无门的原因,通讯和道路不通畅,让深山与文明世界隔绝。
顾晓晓和阿秋还穿着从王家弄出来的衣服,又宽又大,由于走了几天山路还没洗,破破烂烂的散发着馊味儿。
还好天已经凉了,只要不凑近两人味道还没那么大,要是夏天,估计一车的人都要抗议两人身上的味道了。
下了车之后,到处都是拉客的中年妇女和大叔,有上来问转车不的,有问住不住宾馆的,还有问要不要找工作的。
这几天好不容易平静了些的阿秋,在被众人包围起来时,蹲在地上抱着脑袋尖叫,整个人瑟瑟发抖。明玉虽然害怕,但没到阿秋的程度,她这才意识到,阿秋的精神可能有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