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下,让我给大旺脸上擦点儿东西,别让人认出他来。”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顾晓晓将杨大旺叫到跟前,拿着锅底灰和面粉,将他脸涂了涂眉毛修了修。凭着她高超的手艺,一眼望过去,哪怕是桑二娘也有些认不出这是自己儿子来了。
杨大旺从娘亲眼中看出惊讶,对小婶娘感激不尽,在两人督促中,含着两眼泪头也不回的背着包袱走了。
这一走,山高水长杨大旺又怕又茫然,深深暮色里,高价雇了辆牛车,连夜往县城里去,再转道石楼县。
送走了杨大旺,细娘又宽慰了桑二娘几句,开始整理起她和花儿的行李来。
儿子走了,桑二娘心里正空落着,也没留下来打扰。
等到两人都走了,一直默默咬手指的花儿突然开口:“娘,我们要去找爹么,爹在哪儿呀?”
她的乳牙由于营养不良长的不太好,张嘴时一排歪歪扭扭的四环素牙漏了出来,花儿能主动发问,顾晓晓已经很欣慰了,她伸手摸了摸花儿的脑袋。
“乖,明儿个娘带你去县城,我们坐车去好不好?”
花儿印象里,有关爹爹最深刻的事儿就是别人指着她的鼻子骂,骂她是个赔钱货,她爹不要她了。门口的小孩子骂,她的爷爷奶奶也骂,花儿一直不太明白爹爹是什么。
好像人人有爹爹,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爹爹,比如小虎子好像就没爹爹,别人说他爹爹死了。
听娘说要去找爹爹,细娘有些怕但更多是高兴,她想问问爹爹,是不是真的不要她了。
“爹爹他会不会不要我。”
花儿抓着衣角,怯怯的问着,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
顾晓晓停下了手,捏了捏花儿的脸颊:“乖孩子,咱们花儿最可爱了,不稀罕谁要,娘带着你就好。”
这大半年来,在顾晓晓的悉心照顾下,花儿对她十分依赖,伸出小手抱着她的腿贴着脸说:“花儿要娘,不要爹爹,他不要我们了。”
“好孩子,娘带你去省城,我们坐电车坐火车,吃很多好吃的好不好,不去管爹爹。”
“好。”花儿笑着露出一口黄牙,小小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傍晚杨父杨母回来时,照常将两个儿媳妇儿唠叨了几句,也没听说杨大旺的事儿,只以为他还在外面野着,又开始数落起宝贝孙子。
桑二娘忍着泪,怕走路风声儿子在外面危险,只能装作没见过他的样子。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顾晓晓就背着花儿和小包裹,搭上了去县城的牛车。
杨父杨母以为她去城里做绣活,只叮嘱她一定要多赚钱铜元,和花儿在外面不要贪嘴,钱省下来寄给杨天籁。
就要离开了,顾晓晓也懒得和他们顶嘴,只嗯嗯啊啊的敷衍着。
等坐上牛车后,她抱着花儿心中好不宽敞明亮,风是清的天是蓝的,远处山上的白雪都是迷人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今日之后,她就要和花儿走上新的人生和征程了。顾晓晓胸中豪情万丈,将杨家抛到了九霄云外去。
(继续求票,过了12点票就没了)
☆、第五二零章 民国苦命童养媳10
天气微凉,顾晓晓用围巾将花儿小脸裹得严严实实的,将两人行李抱在怀里。她皮肤白皙了些,也比刚入任务时丰满,但总体来说还没脱离村妇的形象,行走在路上,容貌不会惹人觊觎。
这对顾晓晓来说是一桩好事,若她容貌生的昳丽些,一路还要费心遮掩。经历了那么多任务,美貌对她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必愁肠百结。
花儿熟悉了到县城的路,等到了以前下车的地方,娘亲牵着她又换了辆马车,高大的马儿打着响鼻,蹄子踢踏踢踏的踩着,发出闷闷的响声。
花儿坐惯了牛车,冷不丁挨着高头大马心里有些害怕,抓住顾晓晓的衣襟:“娘,我们去哪儿。”
顾晓晓轻轻蒙上花儿的眼睛,将她搂紧了些:“我们去很远的地方,那里有漂亮的大房子,还有会冒烟的车子,花儿喜欢么?“
花儿将脑袋歪到了娘亲怀里,嗯了一声:“喜欢,我们去看会叫的车。”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汽车、火车和飞机,但在玉和县里汽车还是西洋景,不是说买不起,是买了也开不进来。有时髦的年轻人已经蹬起了自行车,那种老式的笨重自行车,光一个横梁就叫人望而生畏。
年轻人当做潮流,西装革履的骑自行车,上了年纪的人则嫌不够体面,嫌这些年轻人脑壳坏掉了,才蹬外国卖来的“洋马儿”。
不过,玉和县虽然没有汽车,但坐过汽车和火车的人还是有的,这是很好的炫耀谈资。顾晓晓和花儿听到的都是转了几手的消息,所以格外夸张些。
比如,爱扯闲话的老妈子口中,飞机跟一个大铁鸟似的张开翅膀能飞十万八千里,汽车就是会冒烟的铁盒子,火车像蜈蚣一样有一节一节的身子和脚。
花儿很喜欢听这些,孩子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感兴趣的,由此记住了会叫的车和飞上天的铁鸟。
道路崎岖,好在最近天气晴好,只是颠簸了些没有滑溜溜的冰和泥泞,顾晓晓被颠的五脏六腑好像移了位,车上其它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花儿在她怀里坐着,受到颠簸稍小些,不过马车每次停靠时,车上人都会下去吐上一通。这大半年,顾晓晓都在忙着引气入体,拿灵气滋养经脉,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这个时候倒体现出了功用。
这一路走的好不辛苦,到了石楼县,顾晓晓顺利和神色凄惶的杨大旺碰面,他盯着两个黑眼圈,头发乱糟糟的挎着个小包袱,一直蹲在石楼县马车中转地不远处的巷子口。
从玉清镇到石楼县,杨大旺两天两夜没合过眼,精神紧绷已经快要撑不住了,见到顾晓晓他几乎是带着哭腔喊了声婶娘。
顾晓晓本来想直接赶路,见杨大旺这样子,再赶下去身子怕是要吃不消,花儿坐了这么久的车也倦的吃不下东西,于是道:“走吧,先找个地方歇歇脚,明儿在赶路。”
杨大旺在地上蹲了好一会儿,又猛然跑了几步,正要答应脚步踉跄急忙扶住了旁边的墙壁,摇了摇脑袋说:“好,婶儿,我们能在这儿歇脚么?家里那边儿——”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渴睡的时候,杨大旺倒头就能在地上睡个大觉,但又怕先前犯下的事儿曝光,心里总有一个弦绊着,让他安稳不下来。
“没事儿,家里一切都好,不打紧的。”
顾晓晓不好明说,隐晦的提了提,杨大旺这才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
石楼县跟玉和县挨着,但更穷些,玉和县里有玉石矿,老百姓能跟着沾点儿光,石楼县最多的就是石头了。他们这一晚住宿,也没花多少钱,说是穷家富路,但从这里到仙阳路途遥远,三个人要吃要喝,顾晓晓总要算计好才行。
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就上了路,杨大旺眼窝还是黑青一片,眼神里全是警惕,生怕从哪里跳出几个带大沿帽的将他带走。
这种事儿宽慰也没用,顾晓晓照顾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的吃喝,一直到出了石楼县,杨大旺神色才好了些。
再往前去,就离玉和县更远了,那些人就是想抓他,一时半会儿四面八方也找不到跟前来。杨大旺脸上有了笑模样,也开始瞧着一路的风景,时不时大惊小怪的问婶娘一通了。
杨大旺生来一个大块头看着有些吓人,其实没什么心眼子,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对顾晓晓说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
这一路上,顾晓晓不着痕迹的考验了杨大旺几次,评估出他胆子大、人听话、没有坏心思也不贪财,对她恭敬对花儿爱护,这才决定好好培养他一番。
捡日不如撞日,顾晓晓在当然休息时,开始指点杨大旺练武了,当然理由很充分,她在给人做绣活着,瞧着府中请的武师每天打拳练功记下的。
哪个年轻人没有个英雄梦,杨大旺对于身怀绝技的武师当做武林高手,当得知细娘教他的几手是跟武师学的后,高兴的几乎要满地打滚儿。
杨大旺能吃能睡更能吃苦,虽然悟性不太好,但顾晓晓交待的话,再辛苦他也会扛下来。比如扎马步,打拳,将石头抱起来再搁地上,要不是身体受不住他恨不得多做点儿。
三人碰面之后,杨大旺将娘亲塞给他的银元,全都交给了顾晓晓,一是怕爹二是他不会算账,怕被人坑骗。顾晓晓收下了他的钱,帮他记着,也没打算坑他。
又是赶路又是练功夫,杨大旺胃口好极了,花儿跟他一起吃饭,也能多吃小半碗了,两个孩子能吃,顾晓晓也不吝啬,粗粮饼管够时不时再加顿肉。
顾晓晓在营养搭配这方面,造诣绝对是专家级的,杨大旺和花儿被她养的极好,一个个窜了不少个头,这让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亲手将一个弱不禁风的小不点儿,养成萌萌的小萝莉,这成就感是满满的。
这一路上,顾晓晓他们遇到了很多人,有善良的也有奇葩的,形形色色的人,刚好能拿来给杨大旺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