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炮灰当自强 (夷陵)


  原主那么重视孩子,她要是一来孩子就断了气,岂不是伤了原主的心。
  那小人儿焦黄一张脸,不过三四岁的年纪,小小的嘴唇边一圈燎泡,叫人看一眼疼到心里去。顾晓晓忍着身上疼痛,将她搂到了半搂在怀里,沉心静气开始接受原主的记忆。
  历经了这么多任务,在翻看原主记忆时,顾晓晓还是忍不住可怜起这娘儿俩。
  她现在的身子叫细娘,原本名字应该是喜娘,不过命苦,街坊邻居叫着叫着就成细娘了。别看细娘是三四岁孩童的母亲,她现下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
  这个世界不似顾晓晓以前待过的任何年代,若细细比照倒和地球上的民国差不多,不过时代人物风俗发展相似,那些国家和地名又有许多不同。
  她现在待的镇子叫玉清镇,在民国靠江的一个内陆城市底下的不算富庶的县城里,细娘身世坎坷,三四岁的年纪碰上战乱跟家人走散,又被人贩子拐了去。
  后来几经倒手到了丰年县玉清镇上,被一户姓杨的人家买走时,年纪已经八九岁,虽然骨瘦如柴小脸漆黑,但干起活来手脚利索。
  杨家买细娘来是做童养媳,这在玉清镇上很常见,乱世里家中稍微宽裕些家里若有个男丁,心心念念的就是养成后为家族传宗接代。
  以免哪日,被人拉走做了壮丁再也回不来,也正是乱世,今天的大官儿明天就被拉去砍头了,今天的富绅明儿就被劫匪给闹了。
  老百姓们朝不保夕的,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不计较门当户对,也不爱那娇滴滴的小姐,不管男女只想养个能干活的,好收拾起一家生计来。
  杨家买细娘,为的就是她能干活,不过养下来发现细娘长的不够结实,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杨家一共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俩儿子各个都是宝贝,一个行二一个行五,行二的成事儿早,刚撇下一个孙子,不知被谁煽动的,脑袋一热跑去闹革命了。
  这人一走,天南地北的,杨家爹娘哭天抹泪也没办法,只得养着不足一岁的小孙孙,和才四岁的小儿子。
  小儿子大孙子各个都是爷娘的命,夫妇俩拉扯着一帮孩子,忙不过来这才生出了买童养媳的心思。自从到处闹革命后,上面发了话,严禁买卖家奴,为了不让官老爷捞到把柄,凡是买了小丫头的对外都说是童养媳。
  童养媳这可是多年来的老传统,不管是以前垂着大辫子的官老爷,还是后来大沿帽的官老爷,谁也不能挑出错来。
  以后要是不想当童养媳了,就当女儿嫁出去,也能收一笔彩礼,总归是亏不了的。
  这年头,媳妇儿的命本来就苦,童养媳的命就更苦看,细娘本分老实本人转手卖了几次后,吃够了各种苦头,遭人打骂便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再被人卖来卖去,沦落到更不堪的地方,她只能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
  细娘来杨家时才八九岁的年纪,心里却像个老人儿似的装了一肚子的明白,将杨五娃,也就是她那个小丈夫,哄的眉开眼笑,去割猪草时也要一路背着牵着,生怕磕着碰着。
  杨家见她照顾杨五娃周到利索,也就打消了将她转卖,再换个人的念头。不过在杨五娃爹娘眼里,他们这可是做了大善事,平时对细娘非打即骂,哪怕杨五娃自己不小心磕了,也要将细娘给抽一顿。
  连乡亲们看不过去都会劝上一嘴,让杨母别打那么凶,万一打坏了以后不好生,那不是白养了。
  杨母嘴硬要是不能生,她就买个更俊的伢子回来,不过以后下手时也挑地方,不再往肚子上踹,专打屁股拿藤条抽大腿和肩膀。
  杨家不算富但也没穷的揭不开锅,不然也没心思养什么童养媳来干活,老大出嫁的早,老三老四年纪和细娘差不了多少,但在家里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老二去闹革命了,留下了个小孙子,以后能不能回来还是两话,杨父杨母自然宠着幺儿和孙子,出嫁的丫头是泼出去的水,没出嫁的丫头就是以后换彩礼的盼头,不见得宠到哪里去。
  但有了细娘和二儿媳妇儿,粗活重活当然要由两人先干,两个闺女上头有人顶着,倒养出些娇小姐的脾气来。
  二儿媳妇儿娘家姓桑,家里也有两个兄弟,性情又泼辣,又给杨家生了孙子,杨母欺负她还要掂量些。所以,一家子里最受苦的当属细娘。
  大家都觉得,细娘能好端端的在杨家长大,又和杨家老五圆了房,生了孩子也算是有运气的。不过运气也是有限,细娘生了个丫头,要不是那年刚好年景好了些,杨父杨母心头高兴,恐怕孩子一落草就被他们浸到马桶里溺了。
  杨家五个孩子,说是养下来成人的,其实大女儿后头,二儿子后头,各有一个闺女,一生下来就被扔到了塘子里去。在老王前头还有一个儿子,养了三岁多,玩耍时落了水,杨父杨母哭天抢地的,这才想着给老五找个童养媳。
  溺女在玉清镇就像买童养媳一样常见,这里人早就对此习以为常,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比生儿子,生更多的儿子重要的事情了。
  只有儿子足够多,才不怕天灾人祸,不怕征兵,为他们老X家留个根儿,将他们的香火传下去。

☆、第五一二章 民国苦命童养媳2

  至于香火传递下去有什么用,这是没人考虑的,或许读书的人会想这些,但那些读了书的人,玉清镇是装不下的,他们要么出去闹革命了,要么一路往上头读,读出县城读出省城,甚至读出外国去。
  外面的月亮比家里圆,玉清镇的人都这么想,他们也没想到杨家的老五能读出去。又有谁能想到一个乡下伢子有这么大造化,人人都说细娘有大运,命苦的是没趁着杨五娃出门念书前生个男娃来。
  杨五娃有个学名,玉清镇有些文化的还能说出来,泥腿子一些的只知他叫五娃。
  细娘自打来到杨家之后,就知道杨五娃是她未来的丈夫,所以服侍的尽心尽力,大字不识,硬是认下了他的名字杨天籁。细娘只是能认能读,想写出了那就难了。
  杨天籁幼时看不出聪明来,进了学堂才显出不凡来,读书识字总比人快些,什么算术、科学和外文也能头头是道。虽然世道变了,不能考举人做官老爷了,但家里出个读书人,到底比被抓到军队里做壮丁,一去生死未卜强。
  杨家还是很支持杨天籁念书的,只是念书不仅要交学费还要交伙食,杨家一大家子,自打老二走后一帮子女流,光景时好时坏,全看老天爷给不给碗饭吃。
  为了给杨天籁凑学费,细娘每日挑着灯织布纺麻做衣裳,眼睛都熬昏了,也没赚多少钱。只因洋布卖的便宜颜色又多花样还好看,平民多买洋布去了,真正需要绣花衣裳的还是那些揣着旧派作风,思想转不过弯儿来的老派夫人小姐。
  细娘艰难的攒着点钱,一个铜角一个铜角的攒到银元,全拿去供小丈夫读书了。
  杨家也没真穷到这份儿上,只是杨母还有俩闺女要打扮,杨老爹要出去应酬,桑二娘又守着儿子谁也不搭理护食的紧,细娘从小累到大,细脚伶仃的跟圆规似的,穿个粗麻的衣服,空空荡荡的像套个麻袋。
  在乡下人里细娘长的不算矮,一米六多的个子,像根长竹竿儿。
  杨天籁知事起就开始跟细娘,几乎是她带大的,本该关系亲厚。但一家子都对细娘呼来喝去,人街坊邻居都指着细娘逗弄他,杨天籁又是个聪明的,知道大家讥诮他年纪小,压不住媳妇儿,所以对细娘也没了好颜色。
  细娘长的不好看,杨天籁是很不喜欢她的,尤其是读书后,在杨天籁心里细娘连当个红袖添香的丫鬟都不相称。他连杨父杨母都不怎么看的上,嫌他们没文化和愚昧。
  妻子能换,爹娘是不能随心换的,杨天籁只能想办法让爹娘少几分泥腿子气。
  但看不上是一回事儿,杨天籁一直和细娘睡在一起,年轻时初有冲动,夜里难忍也就和细娘成了事儿。细娘从小就知自己是杨天籁的童养媳,也不敢反抗,只能受着。
  这一来二去竟然有了身孕,细娘营养不良,月事不调有时一来半个月,有时两三个月不来,又是皮包骨头加上年纪小,怀上了也不知道。
  直到五六月的光景,还是杨母发现了,这才知儿子已经和细娘好上了。但眼瞧着儿子有读书的本事,她也就顺势让细娘养了这一胎,万一生个小子家里丁口也能兴旺些。
  杨天籁对于细娘怀孕之事毫无感觉,他本来就是个半大的孩子,和细娘翻云覆雨也是年轻冲动,别说做爹的心思,他连做丈夫的心思都没有。
  可惜耐不得杨天籁,杨父杨母怕着小儿子胆气大,念书念到天边去不愿回头了,所以一合计给他和细娘摆了酒拜了天地,算是过了明路正式成了夫妻。
  杨天籁不信这些,但也不想和父母吵闹,他还要他们供着他念书,反正结不结婚对他来说都一样。玉清镇上的人才不会知道,外面早就天翻地覆了,包办婚姻行不通了,年轻男女们崇尚自由恋爱,解开封建枷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