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阳琼玉十分得意,一切进行的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若非玉玺还没到手,号令大军的虎符消失不见,阳琼华早就伪造禅位诏书登基了。
她派人借着肃清宫闱铲除奸佞的理由,翻遍了皇宫每一个角落,玉玺和虎符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完全不见踪迹。
阳琼玉拷问清和帝身边伺候的宫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下她开始逼问皇夫。当今皇夫与清和帝青梅竹马,养尊处优多年,如今女儿被以谋逆罪拘押,豺狼般的二皇女控制了禁宫。
若非心中还有一线希望,皇夫早有慷慨赴死之心。阳琼玉拿阳琼华的生死来威胁皇夫,但他对玉玺虎符下落浑然不知,如何能交待出两物下落。
阳琼玉迟迟找不到玉玺和虎符,又担心天长生变,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老臣奏请她以太女身份监国。
由于清和帝中毒昏迷,唯一能接触到她的只有阳琼玉,再加上她在民间除了之前算计姊妹一事,口碑一向很好,众臣担心若她真的成功上位,得罪她将会有抄家灭族之祸,所以只能选择隐忍。
顾晓晓沿途放出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巨大震动,她所士卒全都是在战场上经过历练,百里挑一的好人。故而经历急行军之后,依然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北光军的到来,让阳琼玉惶恐不安,她以监国太女身份下令阳琼晚不得进京。
顾晓晓一路奔来,又怎会将阳琼玉的号令放在眼中,顶着一道道诏令毕竟京城。
北光军的神勇在顾晓晓与蛮族对战时,传的人尽皆知,静王阳琼晚在民间声誉极高。
得知大英雄即将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喜不自禁,希望静王能够坐镇京城,解除当前困局。
阳琼玉连下几道命令之后,发现阳琼晚不为所动,顿生惊惧之心。她没有虎符不能调动锅中几路军队,手中能用的只有京中禁卫军和北疆左右中三军残部。
阳琼晚有血罗刹之名,阳琼玉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仍然恐惧与她交手。
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身边有人谏言,阳琼晚仁孝,以姜侧君安慰威胁她,定能收到奇效。
眼看大功将要告成,阳琼玉不顾骂名,将姜侧君带出深宫,着人看押带到城楼上,以他的安危要挟阳琼晚。
清和帝尚未离世,阳琼玉便拿君父的性命威胁手足,百姓暗中唾骂到不忠不孝。
姜侧君在清和帝倒下之后遭到拘禁,衣食简陋生活辛苦,坚持她撑下去的信念就是见女儿一面。
没想到女儿好不容易率军回京,阳琼玉竟然拿她的安危,逼迫阳琼晚放下兵器,带上几个随从入京。
宫中已经被阳琼玉的人手 掌控,京城境况危急,姜侧君怎会看不出阳琼玉的狼子野心。
皇长女被打上了谋反的名义关押,他不愿女儿重蹈覆辙,想要自裁以免连累女儿,却被人阻止。
千算万算还是来迟了一步,顾晓晓离京前,已经向清和帝讨了人手保护姜侧君的安危。
没想到阳琼玉竟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手中有了兵权之后,直接做出杀母登位的决定。顾晓晓低估了阳琼玉心狠手辣的程度,又担忧姜侧君吃苦性命不保。
为了保住姜侧君,顾晓晓只能退了一步,带兵守在城外。
☆、第三六四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完
姜侧君容颜枯槁,与女儿隔城相望,心中悲苦难言。既欣慰女儿担忧他的安危,乃是至情至性之人,又怕她真的放下兵器入城,反遭阳琼玉毒手。
只恨他身陷囹圄,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在城下,却不能劝她莫顾自己性命,按照计划行事。
坐以待毙岂是顾晓晓的风格,她在京郊安营扎寨之后,寻了机会带上亲卫,偷偷潜入城中,与姜玉景会合。
姜玉景先前假意投降为阳琼玉出谋划策,实则在等阳琼晚入城,同时为其通风报信。
这次姜玉景主动提出愿亲自出面劝降阳琼晚,阳琼玉对她心存怀疑,于是派人和她一起守在城楼处,姜玉景只是配合劝降。
会合之后,顾晓晓与姜玉景交换了京城内外消息,姜玉景将姜侧君被关押的地方,以及守卫情况告诉了顾晓晓。
有了姜玉景提供的地形图,顾晓晓回到营中之后,与谋士连夜商议,决定次日夜里夜上城楼,救出姜侧君。
这是一个冒险行为,但为了姜侧君的安危,顾晓晓只能迎难而上。对原主来说,龙椅未必有生父重要,对她来说,既然接替了原主的生活,就要对姜侧君的生死负责。
姜玉景劝过阳琼晚莫要冲动,在她主意已定之后,只能想办法帮她引开部分官兵。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当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唯有星星点点火把照亮夜色。
营救打的是时间战,顾晓晓带上身手最为敏捷的几个部下,依着烂熟于心的地形图,潜入城楼中,救出了尚在熟睡中的姜侧君。
父女相逢来不及激动,顾晓晓直接背上姜侧君,争分夺秒冲往城外。
这一夜乃是顾晓晓行事最为冒险的一夜,直到将姜侧君安全带会营中,他仍恍然如梦,不敢相信自己已经顺利逃脱。
天还没亮,阳琼玉已经得到了姜侧君被人救出的消息,她震怒之余怀疑姜玉景在其中动了手脚。
但阳琼玉和姜玉景对峙时,对方矢口否认,又因需要荣国公府提供助力,她将信将疑中怕将姜玉景推到阳琼晚阵营,只能忍下。
顾晓晓救出姜侧君之后无所顾忌,直接举起匡扶正业之旗,斥责阳琼玉罔顾人伦,嗜母囚父对长辈不敬迫害手足,列数她的罪状,极尽慷慨激昂。
阳琼玉虽在掌控禁宫,奈何她没有名正言顺的传位诏书,又无虎符在手,不能调令军队。她几乎将宫中翻了一个遍,玉玺就像消失了一样,京城中有关她弑母的传言甚嚣尘上。
京中流言飞窜,城外又有阳琼晚大军压境,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一不做而不休,直接敲响了丧钟,宣告清和帝驾崩,由她继承皇位。
阳琼玉仓促登基,朝中百官不敢苟同,只能装聋作哑,等着局势分朗。
姜侧君得知清和帝驾崩的消息之后泪如泉涌好不悲切,顾晓晓念及清和帝曾经的信任也有几分恻然。
阳琼玉以奔丧为名,下令让阳琼晚进京,同时下发诏书,命其将北光军撤离京城回镇北疆。
为了坐稳皇位,阳琼玉甚至私底下派来使者,与顾晓晓商议,两人一南一北各自为治共享江山。
顾晓晓不是阳琼华,自然不会上当。清和帝驾崩的第三天,顾晓晓营中出现不速之客,一个面容白净的孩童模样的女子,拿着玉玺以及虎符出现在她面前。
这女童武功高深莫测,顾晓晓与她对上两招之后,竟觉吃力。直到女童拿出了玉玺虎符,做了自我介绍,顾晓晓才知,原来这人乃宫中不世出的高手,由于练功走火入魔,所以一直停在幼童之身,她的年纪比清和帝还要大上一轮。
玉玺还有虎符,乃是清和帝在中毒之后托付与她,并且交代若她遭遇不测驾崩,就将这两样东西交给三皇女,并由她继承大统。
顾晓晓从未想到清和帝竟会留这么一手,还将皇位传于她。
虽然只有口谕,但玉玺在手虎符在手,又有北光军和左军支持,顾晓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阳琼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清和帝驾崩的不明不白,她的势力只在京城和连安。青萝国大部分地区只发丧,不接受其它政令,作壁上观等待大局落定。
顾晓晓得了高人相助,直接拿出玉玺虎符,将清和帝遗言大白于天下,调遣军队讨伐阳琼玉。
大势已去,阳琼玉欲做垂死挣扎,奈何朝中已然人心涣散,连她的支持者如今也装聋作哑,生怕待三皇女攻入京城之后清算旧账。
龙椅像是烙铁,阳琼玉无计可施,妄图靠正统压过阳琼晚,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大势所趋,顾晓晓清点兵将,诏令军队支援,开始直接攻城。
京城禁卫军多保卫皇城安全,鲜少经历战争,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士卒相比,自然逊色一筹。
若非顾晓晓心怀怜悯,怕伤及无辜百姓,不想用太过激烈的手段,京城早已被攻下。
阳琼玉好不容易坐上龙椅,没想到等待她的是这个结局,为了扭转乾坤改变颓势,她竟采用了部下的昏招,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驱赶到城楼上,以她们血肉之躯抵挡阳琼晚攻势。
百姓何辜,受此驱使无不对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原本对谁做皇帝并不在意的普通老百姓,转投向阳琼晚。
京城到处都是呼吁让三皇女殿下进城,铲除奸佞肃清社稷,还青萝国泰民安。
民心所向,阳琼玉愈发害怕,顾晓晓暂停了攻势,决定曲线救国,从民心入手。
正是秋冬之际,她命人做了孔明灯放入城中,灯上全是劝降之言。
风灯起,人心浮动,阳琼玉丧尽人心,百姓对她失望,又害怕自己被当做炮灰牺牲掉,诸多百姓开始关门闭市进行抗议。
这种时候百姓关门闭市无异于火上浇油,阳琼玉束手无策,几乎可以预见阳琼晚进城之后,她落败时的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