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炮灰当自强 (夷陵)


  顾晓晓在这一个月中,隔三差五的溜出去一下,给位于京郊的贱民上思想课,同时也给府中护卫上课,拿出现代信息轰炸的架势,扭转着她们的固有思维。
  为了让贱民有抗争意识,顾晓晓派人教她们简单的文字,还替他们起了正经的名字,同时许诺只要绝对忠诚于她,就可以摆脱贱民的身份。
  生为贱民,她们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能摆脱这个屈辱的身份。顾晓晓的话富有诱惑力,但她们不敢相信,害怕这是另一场贵人的游戏。
  害怕当她们真的相信时,对方残酷的宣布这只是一个笑话。
  顾晓晓不急,她每次出现在农庄上时,都会发现那些刚开始唯唯诺诺的贱民,她们在改在变。只要有变化就好,顾晓晓陆续又买回来了一些贱民,因为她发现,这些被受人鄙视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这意味着什么,从她们身上能获取全国各地,底层人民的生活。
  这时代的人安土重迁,平民百姓鲜少会千里迢迢的迁徙到京城。商人虽然四处奔走,但他们重利,忠心上难以保障。
  顾晓晓凭着异于常人的眼光,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机会。贱民分布在全国各地,数量相对庞大,如果能将这些人招揽在手中,将来夺位就多了一些筹码。
  接到清和帝的诏令,顾晓晓将下人代笔的《孝经》交了上去,和阳琼华同天返回了朝堂。
  阳琼晚听政有一定年月,但对顾晓晓来说这却是头一次。阳琼华被分到吏部当值,阳琼玉在礼部,阳琼玉则分到了兵部。
  相比之下,礼部在朝中最无关轻重,但阳琼玉偏偏是三位皇女中混的最好的,顾晓晓以局外人的身份评鉴,若她是朝臣三选一的话,同样会选阳琼玉进行支持。
  阳琼华有太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虽然有些的确有利国计民生,但却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一个改革派的储君,对于朝臣们来说并非好事,她们最想要的是稳定。
  皇三女醉心于兵法对朝政没有兴趣,性格又有些偏激,朝中有支持她的人,但看好她登基称帝的人却不多。
  在这种情形下博学多识中规中矩的阳琼玉,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顾晓晓与阳琼玉的第一次相见,发生在太极宫外的汉白玉桥上。阳琼玉皇女雍容华贵皇女朝服,手持玉笏英姿飒爽,气质温润如玉,在见她顾晓晓和阳琼华时,关切问好表达思念担忧之情。
  阳琼华见到顾晓晓时横眉冷对,与阳琼玉说话时言语随和,关系较为亲密。
  以前的阳琼晚与大皇女交恶,与二皇女关系却是不错,顾晓晓对阳琼玉为人一清二楚,自然不会如从前那般热络。
  “马上就要早朝了,多谢二姐关心。”
  顾晓晓捧着玉笏,身子站的笔直,目光投向了大殿上悬挂的太极殿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阳琼玉受了冷落,不由有些尴尬,阳琼华刚好开要刺顾晓晓几句,侍卫鸣鞭宫人传召,早朝开始了。
  清脆的鸣鞭声中,顾晓晓尾随着长长的队伍进入大殿,为了让彰显皇家仁厚,清和帝没有给三位皇女特权,让她们跟在各自的上司身后,排到了殿中央的位置。
  金銮殿中装潢奢侈豪华,顾晓晓随便一打量,脑海里飞快将那些陈设换算为金银之物,恨不得将柱子上镶嵌的宝石,还有一整张龙椅全都搬走。
  当众朝臣各自就位之后,一片庄严肃穆,清和帝有宫人引路,坐上了龙椅,好不威严大方。
  顾晓晓站在殿中央,偷偷抬起了头打量高坐在龙椅上的清和帝,她今日身穿绣着火红凤凰的朝服,头上戴着冕旒,玉旒将她脸遮了一半,朱缨在她下巴下打着优美的结扣,衬得她肤色分外白皙。
  鲜少有敢像顾晓晓这样冒犯天颜的人,清和帝察觉到有人在盯自己看,扫了一眼发现是皇三女后,下巴稍点了下露出了威仪表情。
  顾晓晓被抓了正着,乖巧的缩回了脖子,一来二去中朝会开始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头一次站在一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会堂,顾晓晓早起的瞌睡虫呼啦啦的飞走了。
  在众人眼中被神化的朝堂,被顶礼膜拜的帝王,说到底也是一众骨肉凡胎,站在一起,陪着被人奉若神明的骨肉凡胎议事而已。
  顾晓晓窝在兵部众官之中,瞧着其它吏部、户部、刑部、工部,不时的有人上奏折,在大殿上叙述自己的奏议,接着清和帝问话,众朝臣参言。
  几个周替下来,顾晓晓摸到了规律,爱发言的积极踊跃投身于政事中,每部也就那么几个人了。兵部多大老粗不善言辞,发言的次数不多,吏部和户部话最多,礼部本该是清闲的部门,但在阳琼华的带领下,颇有操心天下替六部做主的架势。
  阳琼玉的表现可圈可点,他很少反驳别人与人争论,极擅长语言的艺术,将别人的言论进行总结,再加入自己的观点。
  一个朝堂就是一个微型社会,顾晓晓越看越觉得里面学问太大深不可测,她自恃比别人多几个心窍,站在这里,在未完全了解青萝朝堂布局之前,竟不敢贸然开口。
  在没有和阳琼华争锋相对前,阳琼晚在朝堂上是沉默的,她在兵部历练,但接触到都是一些琐事,和她兴趣不符,所以她很排斥参与其中。
  后来对上了阳琼华,两人关系越来越差,阳琼晚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无论阳琼华提什么,都要跟着打擂台,这才多了几分存在感。
  所以在两位皇女闭门一个月,重入朝堂后,阳琼华侃侃而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谏言(顾晓晓望天,阳琼华她也想旁引博征,奈何文化水平不够啊,子曾经曰过……),与被关禁闭前没什么不同。
  没有了阳琼晚的步步紧逼,大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不时有人将目光投向她。
  顾晓晓沐浴着大家关心的目光,泰然自若的继续做旁观者,默默记下发言人的名字和官职。
  “陛下,臣认为如今国泰平安,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方能让我青萝长盛不衰。”
  阳琼华慷慨激昂的陈词,让朝堂有片刻静默,她一连四个为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带给文武百官巨大震撼。
  于是,被四句耳熟的话惊到的顾晓晓由衷感慨,原来穿越者想要语惊四座,还得靠前辈的留下的经典语录。
  阳琼玉握紧了手中玉笏,如此有哲理的话,她竟然没听过,什么时候这个草包读过的书比她还要多了。
  “哦?以卿之见,该当何如?”
  若是别人在朝堂中慷慨激昂的建议君王广选人才,恐怕会被当做对当今圣上不满。但皇长女开口,清和帝没有表露出不满,其她臣子更不敢置喙。
  阳琼华面露红光,按捺住兴奋之情,放缓了语速进行陈词:“回禀圣上,我朝如今多以地方举荐选拔人才,以及祖上蒙荫,吏部进行考察选用任命。臣认为如此选拨,会让许多有才之士遗漏民间,同时让许多无才之人混入官署。”
  先前还沉默的朝堂瞬间多了窃窃私语之声,顾晓晓听着听着恍然大悟,原来阳琼华要提出科举制度了。
  这在剧情中有过提及,不过是较靠后的事了,阳琼华此举比提出提高商人地位,引起的反对浪潮还要高。
  近千年来,有多少人靠着恩荫入官,就有多少人反对科举的实行。

☆、第三五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11

  能站在太极殿的,至少在五品以上,也许她们当中有寒门出身。当年一步步向上爬时,由于身份地位限制,比起士族女子定然多吃了许多苦。
  然而辛苦升迁到这个位置,她们自然想让子女靠着恩荫,扶摇直上免除她们当年波折。阶级从来都是相对的,能站在其它阶级角度发声的只是少数。
  科举对寒门女子来说,堪称不折不扣的福音,能够极大的促进社会阶级流动性,但对朝中高官厚禄的官员来说,开放科举意味着她们苦心经营的势力将被分一杯羹。
  顾晓晓在心中琢磨着科举制度的利弊和先进性,阳琼华侃侃而谈之后,终于迈入了主题:“凤帝英明神武,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才人辈出。臣奏请陛下设立分科考试制度,举行乡试、院试、春闱的方式,选出有识之士进行授官,以免埋没英才。”
  她的话音刚落,立马有人出列,疾呼到:“陛下,万万不可,察举恩荫制度传世千年,我青萝兴盛与之密不可分。祖宗之法不可废,以科考选才太过儿戏。”
  说话的乃是吏部一位老臣,四十有五乃是两朝臣子,她说完之后,又有几人出列纷纷附和。
  朝堂之上,顷刻乱成了一锅粥,除了阳琼华嫡系,几乎没有人赞同她的意见。先前还踌躇志满的阳琼华一下子傻了眼,她以为自己的建议会得到旁人的赞赏和刮目相看,清和帝会为此嘉奖她。
  为什么会这样,一定是她说的不够清楚,所以她们没弄明白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陛下,科举制度乃是治国良方,这里臣的奏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