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笑着没说话,苏英华当做他默认了,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个问题问:“你带粮票了?”上次买衣服的时候陈志军带她下过馆子,那个时候她看什么都新奇,清楚地记得当时陈志军给的是粮票和钱。
陈志军指指包,“我早就拿了。”他既然想带媳妇下馆子,自是在出门前就把粮票给备好,而且现在政策宽了,很多时候多给点钱,不用粮票也能买吃的。
他们出来领证穿着是结婚的那套新衣,这回服务员见到他们态度笑眯眯的,丝毫没有上回的不耐烦。陈志军坐下直接点菜;“一个红烧肉、一个小鸡炖蘑菇、一个红烧带鱼和一个油焖大虾。”他一口气点了四个菜,问苏英华,“英华,你要吃点什么?”
苏英华想着他们就两个人,陈志军点的菜够多了,摇了摇头,陈志军见状又要了三碗猪油拌饭和一碗汤。
服务员看他们不再要其他的了,微笑着说:“一共四块七毛和六两粮票。”陈志军交好钱和粮票,两人坐着说了会话,菜陆陆续续地端上来了。这个时候到饭店吃饭的人很少,上菜的速度很快。
陈志军夹了块肉到她碗里,“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苏英华看着他夹起一只虾剥皮,以为他是自己吃,不想他又一次夹到自己碗里,陈志军说:“上回你没吃几个就没有了,这次多吃点。”苏英华一愣,怪不得这些个菜听着耳熟看着眼熟,全都是上次他们其中点过的菜,不过上回人多,这些菜她夹过一两回就没了,不想陈志军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苏英华感动极了,吸了吸鼻子,咽下嘴里的肉,笑着说:“那你可不许吃啊!”她是打趣说着玩的,不料陈志军严肃地点点头应许道:“我不吃,这些全归你。”苏英华以为他是在开玩笑,陈志军还真的不碰这些个菜,也不吃饭,把虾端到跟前一个个剥皮放到她碗里。
“够了够了,你也吃。”苏英华用手挡住碗说。陈志军看她碗里的虾肉堆得尖尖的,这才住了手自己开始吃饭。苏英华见他只吃饭不夹菜,学着他的样子把装有红烧肉的碗推到他跟前,学着他的话说:“快吃,凉了不好吃。”见他还是不伸筷子,白了他一眼,“再来两个我也吃不下这些菜。”饭店吃饭不便宜,但他们量也给得十足,全都是用大海碗装的。
陈志军吃饭很快,在苏英华放下筷子不久,他就把剩下的饭和菜都扫光。吃完饭陈志军提议去百货商楼逛逛,苏英华摇头拒绝,虽然现在才十二点,但他们要去趟苏德贵家把自行车拿回来,从城里到小陈村得走两三个小时,回到家还不得天黑,想了想问:“你说我学自行车怎么样?”她如果会自行车的话,回家只要骑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你想学吗?”陈志军问,媳妇不会自行车也没关系,等他脚好了,媳妇想上哪自己载她去,不过媳妇要是想学的话,自己也愿意教。
苏英华心里也说不上来想不想学,在她看来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很不安全,每次坐在后边她都要紧张一下,担心自行车会倒下去,觉得自行车比不上骑马和坐马车,不过来到这个时代她就没看过马和马车。陈志军走在她身旁,见她脸上犹豫,说:“你慢慢想,想学也方便,家里就有自信车,什么时候学都可以。”他私心是不想媳妇学车,这样以后他可以载媳妇,两次看到媳妇坐在别人身后,他都恨不得那个人是自己。
苏英华这个时候却想明白了,她还是得学,会了出门比较方便,虽然她不觉得以后自己出来的机会多,但总得会骑,她把想法跟陈志军说了一遍,陈志军心里多少有点失落,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行,等回去了咱再院子里教。”陈志军刚说完,他们身后“嘀嘀”声响个不停,苏英华好奇地回头,看呆了。
第三十二章 三二
陈志军拉着苏英华靠边,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他们身边驶过,直到小轿车变成个黑点,苏英华依旧一脸的震惊,陈志军松开她的手说:“那是汽车。”
汽车?苏英华疑惑地看着陈志军,陈志军把他知道的说了一遍,苏英华还是听的稀里糊涂,唯一清楚的就是汽车也是载人用的。她恍然大悟,这跟她们的马车一样,都是箱子里坐着人,只是一个是用马拉的,另一个则是人开的,至于人怎么开,陈志军说的什么汽油,什么发动机的通通没听懂。
听到汽车不是一般人拥有的,苏英华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一个村家里有自行车的也就那么几户,汽车比自行车还多了两个轮子,可想这价格不便宜。她不知道的是汽车不常见不单是钱的事,现在能开汽车的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有机会我带你去坐火车。”陈志军说。
苏英华自然无不答应,火车她知道,陈爱玲说过,这里的人要去遥远的地方都是坐火车的,听说很长,虽然不知道陈志军什么时候带她去,但不妨她现在小小地期待。陈志军看着苏英华脸上雀跃,眼神暗了暗,紧拽着拳头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似的,率先迈开步子,“走吧。”
苏德贵的家苏英华没去过,不过有地址,他们问了路很快就找到了。苏德贵住的是楼房,在二楼。家里只有刘胜美在,苏德贵已经上班去了。
“你们也真是的,在家里不是也能吃饭,何苦要费那个钱下馆子,外面的东西可不便宜。”刘胜美见到陈志军和苏英华抱怨道,苏英华手里头没钱,陈家刚办了婚事,她具体不晓得花了多少,但大致能估算出个数,彩礼钱就四百,三转一响不算票就得四百多,新打的家具、二十桌的宴席和苏英华身上的新衣,这样就不下于一千,还有两大筐的红鸡蛋和回门礼,陈国强和陈志军这么多年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手里那点钱该节省着点,你们刚结婚,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的是。”等以后有了孩子,哪哪都得用钱,不过想着两人刚新婚,苏英华脸皮薄,这话还是没说口。
这些话本不该她这个做婶子的来说,可谁叫苏英华没有个正经的婆婆,正经的亲妈又没把人当回事,只得她惹人嫌地开这个口。好在眼前的小两口没露出厌烦的神情,专心致志地听她说话,刘胜美心里稍稍安慰。
她又单独把苏英华叫道边上说起悄悄话,无非是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的夫妻相处之道和持家之道。婚前的那晚她因嫁妆的事跟苏英华有了隔阂没说,为这苏德贵得知后第一次冲她发脾气说了她一顿,后来回门的时候陈志军醉了拉着人不放又没时间说,趁今天把那些话一并说了。
“婶,你不用送了,我们回去了。”苏英华对着刘胜美挥挥手,陈志军扶着自行车在一旁等着,刘胜美到没开口留人,新房一个月内不能空着,她叮嘱了几句路上小心,站在门口目送小两口的离去。
“胜美,你家来客人了?”刘胜美刚要关门,对门的邻居走过来问,刘胜美淡淡地说:“张大姐,是我大侄女夫妻来了。”
“那就是你那大侄女,长得挺不错的,怎么就找了个破相跛脚的?”张大姐惊呼,“你是没看到他脸上的疤,腻吓人了。”她跟在那两人身后上楼,多看了几眼那男的脚,那男突然回过头吓得她差点腿软。
刘胜美皱眉,“张大姐,我那侄女婿只是受了伤,医生都说能养好。要是没事的话我先进屋了。”张大姐这人嘴巴大,东家长西家短,谁家有个什么事到她嘴里第二天整幢楼的人都知道,她往日是喜欢听她说话,可轮到自家的事就不想跟她多说,谁知道会被传成什么样。她装作没听到张大姐的阻拦声,“哐”的关上了门。
张大姐看着差点撞上鼻子的门,暗恨不已,好你个刘胜美给老娘我等着,愤怒地甩上自己的大门。
陈国强说不管事真的不管事,在家吃完饭就拄着拐杖乐呵呵地出去找人说话,至于家里的事全都由陈志军和苏英华两口子做主。陈家人少事也少,苏英华花了几天时间,和陈志军两人把家里彻底收拾干净,又跟着陈志军认了一遍周遭的邻里,都是一个村的,山上山下住着,很快就说了上话。中间又送走了陈国强的战友张涛,张涛是回家探亲,参加完陈志军的婚礼就要赶回部队,至于王建党和陈志军一样复员回家,不过他家在城里,又被安排进了工厂工作,这几日张涛就是住在王建党家。
闲下来的苏英华惦记着学自行车的事。那天从城里走路回家,苏英华到最后都觉得脚不是自己的。那个时候她就想着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车给学会。她吃过饭就拉着陈志军说要学车。
“啊!”苏英华惊叫,身下的车不受控制地往一边倒,突然身后有股大力拉扯,车倒下的速度减慢,她趁机一只脚着地,稳住身影。
车哐当一声砸在地上,陈志军拉着她上下打量,关切地问:“怎么样,有哪儿摔着了?”他手还没完全松开,媳妇骑在车上就要摔倒,快速地拉住后座,虽然全程盯着,可保不齐在他没看到的地方磕着了。
苏英华拍着胸喘着气,看着陈志军摇摇头,“我还是不学了。”她听到陈志军舒气的声音,不禁感到难为情。可学了一上午,她愣是学不会,有陈志军在身后扶着还好,他一旦撒开手,她不是弯弯扭扭地骑上几步再摔倒,就是想方才似的立马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