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极品宝镜 番外完结 (宝镜)



陆敏之把事情说破,其实是为了徐老根夫妻好。

她哪里是心狠了?

分明是心太软。

……

徐海东跟着去医院,宝镜才能得知后续消息。

郑润芬果然怀了两个月的身孕。

徐城究竟是不是徐海南的儿子,她还能咬紧牙关死不承认,不过她给徐海南戴绿帽子已经板上钉钉。

当着医院众多人,郑润芬跪在地上给徐家老夫妻磕头。

“我是一时犯了糊涂……”

不明真相的旁人听了,心里都有点松动。

婚内出轨当然不对。

可结婚生子,丈夫就去坐牢,一晃儿子都有七岁,女人生活寂寞,一时走岔了路也能理解。

这种家事



这种家事,谁也没办法插手。

徐家家丑外扬,也算丢了个大脸。

连郑润芬的父母都接到消息,赶来替女儿说情。

翻来覆去,也不过是让徐家原谅郑润芬一时犯糊涂。

徐老根却咬住不松开,让医院做那个亲子鉴定。南县的医院并没有这项技术,省城的医院也不敢做,可以说全国都没有面对私人开放的“DNA亲子鉴定”机构。

徐老根再难堪,也只能向最有能力的养子求助。

听到徐海东愿意帮忙,郑润芬无力瘫倒在地。

鉴定结果一时是拿不到的,虽然宝镜早就知道徐城不是徐海南的种,也唯有慢慢等“鉴定结果”。

在此之前,徐海东终于考虑好了改姓的问题。

这一天是正月初五,徐海东将陆敏之夫妻,陆舅公,李家老两口儿,以及徐老根约到了一起。这些人,一个是生母,一个是继父,一个是舅公,还有岳父岳母和养父,徐海东所有长辈都齐聚一堂。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妻子和儿女,姓什么,和长辈有关,也要和妻儿交待。

徐老根才知道,原来陆敏之并没有和海东的生父在一起生活,如今嫁了姓楚的先生。

徐海东的视线缓缓扫过众人。

大多数时候,徐海东其实是个特别好说话的人。

徐老太可以明目张胆偏心,正是因为徐海东心宽不记仇。

李淑琴也能把徐海东管得服服帖帖,蜀中这边盛产“耙耳朵”不假,如果徐海东本身不乐意避让,两个李淑琴加起来都打不过他。

在儿、女面前,徐海东也没啥脾气。

宝镜小时候最黏他,李淑琴脾气火爆,宝镜姐弟都要靠徐海东“保护”。

从前在单位,“徐工”也是最好说话的,老实本分,勤劳低调。

这还是第一次,徐海东要自己决定一个大事。

他望着众人,眼神很平静,语气也很平缓,却有毋庸置疑的坚定:

“按照血缘关系和华国的习俗,我本该姓许。但我厌恶生父,更嫌弃这个姓氏,姓许是万万不能的。母亲嫁与继父,我似乎也能选择姓楚?然而继父已有一子一女,无功不受禄,我不愿和星辉、曼灵去分享楚家的家产,不会选择姓楚……想我母亲半生飘零,舅公为了重振家业终身未娶,待两位百年之后,谁还记得曾经的羊城陆家?我愿意随母姓,将羊城陆家好好传承下去……母亲,舅公,我能不能姓陆?”

陆谨行早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也没个儿女,羊城陆家的传承眼瞧着就要断了。

外甥愿意从母姓,陆谨行求之不得!

“能,怎么不能,我现在就是陆家的话事人,海东你就今后就是真正的陆家人了!”

陆敏之眼角泛着泪光。

姓什么并不重要,可儿子坚定站在自己一边,拒绝承认“许”这个姓氏,让陆敏之觉得自己从前的人生还不算是太失败。

徐老根笑得有点勉强,又有点轻松。

白捡的儿子,终不属于徐家,但他完成了当年的许诺,心里再无愧疚。

楚修谚心情有点微妙。

说好话,继子要是选择姓楚,他才别扭呢。

倒不是他小气心疼要分一部分家产出去,连养子、养女楚修谚都能一视同仁,钱财于楚修谚而言是为了保障家人生活的更好,却不是最重要的。

只是他和继子没有相处多长时间,感情谈不上深厚,继子身上流着一半许泰达的血,叫楚修谚喜欢不起来。

不过继子真的不选姓楚了,楚修谚又心情微妙。

好像莫名其妙丢了一个儿子的感觉……真是复杂啊!他若是真心接纳了海东,敏之或许会更高兴?

李家夫妻也替女婿高兴。

姓什么是个大事儿,人的姓氏,代表他的来历,和对自己的定位。

女婿将自己定位成陆家子,与什么京城许家,就没有关系。许泰达的行事风格,宝镜外公还真瞧不上,一想到要和那样的人做亲家,李老爷子也觉得心累。

姓陆好呀,那个许首长就没有资格对淑琴指手画脚了。

“徐朗,陆朗?陆朗……姐,你说哪个好听?”

宝镜摸摸弟弟的脑袋。

“徐宝镜”这三个字,成了她的代号,前后两辈子都是她的名字。

到了今天,她姓了陆。

陆宝镜。

有什么不同了,有什么好像还是没变。

第三百四十六章 吴郡祭祖,再见师兄

天下陆氏出吴郡。

陆姓最早的起源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而得姓。田通第五世世孙陆烈,西汉吴郡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戴,其余陆氏族人举家迁移到吴郡,江左吴郡就成了陆氏聚居之地,故说天下陆氏出吴郡。

羊城陆家,自然也是吴郡的陆姓人,不过是几代前才搬迁到两广地域。

古时的吴郡,便是如今的苏州。

陆氏的宗祠就在苏州,徐海东……不,现在应该称作陆海东。陆海东选择了从母姓,陆谨行十分高兴,就要带着外甥一家前往苏州祖祠祭祖。祭了祖,以告慰陆家老夫妻在天之灵,陆谨行身为这一房的长子,竟未替陆家留下血脉,一直无颜见老家族人。

“战乱纷飞,不知多少名门望族由盛转衰,更有像羊城陆家这样,几乎湮灭在战火中的……幸而,天不亡我陆家,竟让我寻到了海东。”

正月初八,大年还没过,华国各地都残留着春节喜庆的气氛。

陆谨行穿得一丝不苟,拜访苏州陆氏的老族长。

老族长今年八十有二,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好,杵着拐棍被人扶出来,整个村子都被惊动了。

陆谨行在老人家面前很恭敬,也很低调。

陆谨行虽然年过古稀,老族长却是他隔了房头的叔叔辈,小时候每年都会随父母回苏州祭祖,陆谨行对宗族很有归属感,自然对堂叔恭敬。

刚回国时,他其实就回过祖祠。

不过孤零零一人,虽带了大批礼物,却不被老族长待见。

因他没有子孙,羊城陆家这一房头算是绝了嗣,陆谨行亦十分愧疚。

外甥从母性认祖归宗,羊城陆家一下子添了好几口人,颇有重新枝繁叶茂的趋势,陆谨行想法颇为孩子气,觉得自己又能在老堂叔面前挺直腰杆做人。

陆老族长带着老花镜,打量着陆谨行寻回的外甥。

“都是你妹妹当年糊涂,不过这孩子既然愿意认祖归宗,那就为他开祠堂,在族谱上添一笔。”

陆老族长还是老封建思想,说起陆敏之当年私奔,语气中都是不耻。

陆谨行硬是咽下这口气。

这些年他和妹妹各自飘零国外,去世父母的坟茔,全靠苏州的陆家族人打理。说到底,他们同出一姓,在危难时会守望相助,被老堂叔教训几句也只能忍了。

老族长又简单问了“陆海东”的情况,听说身旁站着的少女便是陆海东的女儿,闺名宝镜,去年考入了京城大学。老族长连连说了几个好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男娃女娃,都要多读书!”

这种场合也没有宝镜高谈论阔的资格,她礼貌笑笑,老族长毕竟上了年纪,说了会儿话就精力不济,和陆谨行约好了开祠堂的时间,便很委婉下了逐客令。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谁让宝镜是先天境的大高手,耳目聪颖不似常人。

走出了老族长家的院子,听得族长儿子问,“这可怎么好,不是说要在族里过继孩子给陆谨行那一房?现在忽然认了个从母姓的外甥……”

留在苏州的陆氏族人,恪守着读书人的清高,几代以来日子过得都不算宽裕。

而陆谨行这一房的先辈赴两广经商,攒下了偌大的财富,可能没有了清贵的名声,日子却实实在在滋润。

等陆谨行回国后找到吴郡族人,大家知道他那房头还没有落魄,家大业大,族中就有人动了心思想要过继孩子。眼下陆谨行找到了愿意从母姓认祖归宗的外甥,叫族人的打算落了空……改革开放的风还没吹到陆家宗祠所在的村子,却吹活了人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