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妃降为嫔,并且永远不可再获得晋封!将胤禛的玉牒改到佟佳皇后的名下!
这两道旨意简直是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众人一时都愣在了那里,还是德妃……不,应该叫乌嫔了,乌嫔被康熙的两道旨意打击得一口气没提起来,当即就昏倒在地,这番动静才让众人醒过神来,呼啦啦跪倒一片,高呼:“谨遵皇阿玛圣谕(谨遵皇上圣谕)。”
一直以来,和乌嫔之间的母子关系,对于胤禛来说,都是一种束缚,如今康熙在临终之前将他身上的枷锁给他除去,让胤禛只觉得浑身轻松,不过心里一时间又感觉有些空荡荡的。
胤禩垂着头,眼中却满是郁结,原本还打算利用乌嫔和老十四给老四制造一些麻烦,如果能够运作的好,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如今皇阿玛却帮着老四解除了后顾之忧,日后乌嫔和老十四的身份却是不怎么好用了,看来他之前所想的计划还要推翻重来才是。
相比于胤禩的郁闷,宜妃却是高兴得很。原本还想着,虽然是老四继承了皇位而不是老十四,可是到底都是德妃的儿子呢,老四继位之后,德妃还不得水涨船高的成为皇太后啊?
宜妃和德妃斗了几十年了,哪里能甘愿让德妃在自己头顶上压着呢?
如今倒好,德妃竟然在皇上面前明目张胆的质疑皇上传位的旨意,还口口声声的说老四不好,话里话外都是想让老十四继位的意思。他们这位皇上打小主意就正,当初擒拿鳌拜,连太皇太后也是不看好的,偏就被皇上给拿下了。撤三藩的时候也是,朝廷内外大多都不同意,太皇太后也是反对的,皇上却坚持撤藩,最后也是胜利了。
皇上都已经下旨传位给老四了,德妃竟然还敢有不同意见,这不是自己撞到枪口上么?
从德妃降为乌嫔,还是自个儿瞎蹦跶整的,要不是康熙现在身体不好,宜妃真是恨不得叉腰仰头大笑三声了。好好的居然拱手把就要到手的皇太后的位置给让了出去,乌嫔这一回做的还真是大快人心啊!
看着乌嫔晕倒在地,宜妃眯着眼睛,眼中全是兴奋和欢喜。有个当皇帝的儿子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便宜了别人?宜妃盘算着,以后可是要好好的“宽慰宽慰”乌嫔妹妹才是。
☆、第542章 丧钟
康熙原本是不准备给胤禛更改玉牒的,毕竟佟家已经出过一个太后和一个皇后,要是再让新君和佟家扯上比较深的关系,康熙也怕到时候佟家会变得尾大不掉,既对新君有不好的制约,又会让佟家自取灭亡。
至于乌雅家不过是包衣,当初抬旗也只给乌嫔一人抬旗,并没有给乌雅家一族抬旗。虽然看在乌嫔的面子上,下了恩旨让乌雅家的女孩儿也参加大选,但这毕竟只是特例,并不是常态。康熙想着,一个包衣家族作为新君的母族,将来也不至于太过制约新君。
可是康熙是万万没想到,乌嫔竟然偏心到了这种程度,连他亲自颁发的传位诏书她都敢质疑,要是他撒手去了,作为新君的生母,乌嫔岂不是要仗着身份上蹿下跳的给新君使绊子?
为了给胤禛铺平道路,解决后顾之忧,康熙不得不违背初衷,将胤禛过继到佟佳氏名下。唯一让康熙庆幸的是,佟佳氏已经去世多年,不可能要求胤禛这样那样。而佟家如今虽然成为了胤禛的母族,可到底是名义上的,总归没有血缘关系,这就要隔了一层,对于胤禛的影响力也就有限。
乌嫔晕倒之后,康熙厌恶的让奴才将她拖了出去,然后他也因为这一番折腾被气得够呛,没一会儿就整个人都晕晕沉沉的昏睡过去了。
太医们顿时又一阵忙乱,诊断的结果却是说康熙是气急攻心,之后还能不能醒来都是个未知数。
太医们也是人精,知道康熙是真的厌弃了乌嫔母子,而新君又彻底的和乌嫔没了关系,并且刚才乌嫔那一番话可是使劲的往新君心窝里戳刀子,把新君也是得罪惨了。在这种形式下,他们自然是乐得对乌嫔落井下石,将康熙身上的一切不利症状都往她身上推了。
听了太医的诊断,宜妃心里更加的乐了,有这一个“气死先帝”的罪名顶在头上,乌嫔这辈子是别想翻身了。她现在是无比的庆幸老九没有跟着老十四瞎闹,要不然现在担心的就要换成她了。
宜妃想起以前和黛玉之间相处得还比较好,她还为黛玉说过几次好话,从来没有为难过她,也算是和黛玉之间结下了些善缘。看来等新君登基之后,她也要多多的递牌子进宫和黛玉聊聊天才是。
宜妃对雍亲王府的局势看得很明白,乌喇那拉氏因为弘昊迎娶了她的侄女乌喇那拉诺欣之后,算是彻底的和黛玉结盟了。李氏现在无宠也无势,唯一能给黛玉造成一点威胁的就是佟佳氏了。
不过佟佳氏没有生下儿子,只抱养了耿氏的八阿哥。更何况刚才皇上还点了黛玉的名,明眼人都该知道,皇上看好黛玉所出的几个孩子,这就让弘昊比之弘昼多出了不少的筹码。
再说,论及宠爱,佟佳氏也是完全比不上黛玉的。
因此,宜妃想和黛玉打好关系,要是胤禛还是记恨着前些年胤禟和他作对的那些事儿,也好让黛玉帮着说说情。
康熙昏睡了过去,胤禛自然是要在跟前伺候着表孝心的,但是有些事情也不能不处理。
皇位交接的时候是最为敏感也是最为危险的,要防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乱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胤禛先是请宗室王爷和皇子皇孙们在偏殿候着,派了人守着门,不让人出入。之后又立即派人去把还在等着上朝的其他大臣们也都请了过来,一并命人看了起来,当然理由是冠冕堂皇的,皇上病重,请大家为皇上祈福。
安排好了这些大臣,胤禛心里就不慌了,看住了这些人,外面的人基本上就闹不起来了。
接下来,他又让隆科多调集了九门提督所有的兵力,关闭城门,将整个京城都控制起来。另外又让胤祥拿了令箭将丰台大营的兵力调了过来,一部分守卫畅春园,一部分派去把守宫门,一部分将诸位皇子的府邸“保护”起来。除此之外,又派了亲信将圆明园和雍亲王府守卫起来。
因为胤禟和胤誐的反水,使得胤禩孤掌难鸣,而康熙在宣布了遗诏之后,还有精神宣召后宫嫔妃,这也让胤禩不敢妄动。而德妃在康熙面前的愚蠢行为,让康熙釜底抽薪,不仅为胤禛正了名,亲口说出胤祯比不上胤禛的话来,又给胤禛改了玉牒,使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嫡子。嫡子继位天经地义,这让胤禩想捣乱也找不到借口了。
最重要的是,康熙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在场的还不只是皇子皇孙,还有宗室王爷们在场。这些宗室王爷们身份比较超然,不管是谁当皇帝,对于他们的地位都没有什么影响。当初和安亲王交情较好的几个和胤禩走得比较近,后来也在胤禩被康熙厌弃之后,他们也看明白了,摆正了自己的姿态。
有这些宗室王爷们作证,胤禛的帝位就变得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黛玉的神识一直关注着畅春园的动静,在看到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之后,才终于的放下了心。
胤禛并不清楚,他能够和德妃断绝关系,全部都是黛玉的功劳。黛玉深知历史上就是因为德妃偏心胤祯,在胤禛登基之后,德妃和胤祯一直和胤禛闹,这才使得胤禩等人有机会钻空子,传出胤禛帝位得之不正的谣言来。
这一次,托了康熙精神清明的福,在看到康熙要召见后宫嫔妃的时候,黛玉就已经打好了主意,要趁着康熙还在的时候,把德妃和胤祯的完全的打压下去,省得他们以后老是和胤禛作对。
黛玉做出这个决定,一是因为心疼胤禛,他从来没有在德妃那里得到过母爱,也从来没有在胤祯那里得到过兄弟情谊,反而是为德妃和胤祯付出良多,到最后却得不到一点的回报,反而是在登基之后,还受到了他们深深的伤害。黛玉不希望胤禛这辈子还重复历史。
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胤禛把过多的经历放在内部争斗中去,西方列强们一日日的强大,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落后他们很多,已经浪费不起时间了。
所以,黛玉在德妃进殿之后,就刺激了她的精神,使得她变得“心直口快”起来,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嘴里面说得就是什么,将她的心里话全部都掏了出来,让康熙彻底的认清了她。
康熙无论怎么贬低德妃都没有人会说什么,可是如果不趁着康熙还在的时候,借着康熙的口处置德妃,断绝胤禛和德妃、胤祯之间的关系,等将来康熙离世,让德妃顶着胤禛生母,让胤祯顶着胤禛同胞兄弟的名头,胤禛再想要处置他们,就不方便了。
处置德妃,世人会说他不孝,处置胤祯,世人会说他不悌,无论怎么样,都是他的错。
如今康熙将胤禛的玉牒改了,又让德妃降为乌嫔,且永不得晋封,那么胤禛就再也不用“孝”她了,只将她当做普通的太嫔就是了。而胤祯也不能以胤禛的同胞兄弟自居了,和其他皇子一样,不过是胤禛的一个普通兄弟罢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红楼之林家姨娘 (七月龙妞) 2014.12.14完结睡梦中去世,无感无痛,应是死了也知足了可是吴谨只想骂天了,原因是,她才28岁,风华正茂呀重生到了一...
-
[综]村哥母上炼成记 (冢宰一千石) 2014-11-29完结男穿女BG文当一只宅男(属性男)一朝穿越网王世界,当这只宅男(属性爹)一朝变成村哥母上,从生孩子到换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