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没回复?”
“我觉得有价值的几个,暂时都没回复我。”
“呵呵。”
陈昭昭将自己转向她的方向,“这么巧?你私信了多少人?”
“二十多个。”
陈昭昭一条胳膊搭在桌面上,屈起手指敲了敲,“太少了。找线索原本就是大海捞针一个事,既要敏锐又得细心,继续吧。”
姜衿:“……”
她着实有点忍无可忍了,淡声道:“我觉得这件事我回家了也可以做,不一定得待在办公室完成。而且晚上还有事,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记者这工作就是这样,作息很难规律,受不了你干嘛选择它,回家当大小姐挺好的?”
姜衿一笑,看着她没说话,眼眸里流露出一丝挺复杂的情绪,继续道:“我选它是基于理想,当然做好了牺牲和奉献的准备,可这不代表着我需要以不必要的牺牲来做无谓的证明,其实没什么意义。”
她一本正经地说着话,陈昭昭噎了一下,板着脸道:“确定了明天的采访主题,你就可以走了。”
“好。”
姜衿话音落地,转身走了。
陈昭昭松了一口气,看着她的背影。
熟料——
姜衿拎了包,直接出去了。
陈昭昭:“!”
这人,听不懂她的意思吗?
陈昭昭僵着脸咬了一下唇,直接将椅子转个方向,看着屏幕抑郁。
其实她和阎寒许久不曾见面了,每天回家都是冰锅冷灶,结婚和没结婚根本没什么区别,看到姜衿,她当然打心眼里不爽,再加上,跳槽之后并不算非常顺心。
一来是因为她尚且没能让社会版这些小年轻信服,二来是因为从华夏台落到朝阳网,并不好听。
她迫切地想要有一番作为,自然焦虑,也因此,每天在办公室待的时间都挺长。
事实上——
这些年她都习惯了忙碌和加班。
陈昭昭咬咬牙,关了网页,关了电脑,脸色很难看地收拾东西。
与此同时——
姜衿已经下楼了,还在停车场遇见了一个人。
李朝阳正准备上车呢,远远看见她都觉得意外,笑着问,“怎么这么晚?”
按理说,没有轰动性新闻,一般记者基本上能在五点多下班的。
实习生更别提了。
没有记者证原本就很受桎梏,眼下国家对网络新闻这一块越发重视,实习记者很难单独出去采访,每天跟出去再回来,写完稿子一般也就三四点,哪里需要加班。
待到七点多的还挺少见。
李朝阳和陈昭昭不一样,男人嘛,讲究效率,更喜欢事半功倍。
因此——
没等姜衿回答,他又道:“刚开始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注意休息,不然没几天身体就吃不消了。”
本来嘛,记者这一行,采访写稿费脑子,来回奔波又消耗体力,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哪能一开始就直接进入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循序渐进才行。
姜衿这姑娘有点拼劲,他看得出来,自然以为她对自己要求过高了。
姜衿晓得他误会,也没解释,笑着道:“谢谢关心,我知道。”
两个人简单说了几句话,各自上车了。
姜衿给晏少卿打了个电话,问了地址,将车子倒出了停车位。
上微博查看了一下,私信回复多了三条,都是她先前挺看重的线索,其一,来京游客在微博吐槽出租车不好坐,拒载情况非常严重,他和某车牌的出租车司机理论,还被蹭了一下;其二,某市民在连锁餐厅吃饭期间,托盘里惊现了好几条蛆虫,她恶心到吐,还第一时间发了照片;其三,某市民在著名景点拍到了挺感人的一幕,一大爷背着他白发苍苍的母亲,上台阶看风景,据说,他母亲已经九十一岁,这是两人环游世界的第七个年头,华夏国是两个人到达的第十一个国家。
眼下,前两条都已经在微博引起了广泛讨论,第一个讨论热点自然是首都司机素质问题,吐槽很严重,第二个讨论热点则是饮食安全问题,那家餐厅几乎成众矢之的了,第三个热度一般,尚未形成气候,原因也挺简单,这老大爷和他的母亲并非亚洲人,人家怎么旅游,距离普通民众有点远了。
按着市民关心度来看,这三条新闻应当是第二条最热,第一条次之,第三条再次之。
姜衿又依次回复了私信,希望和三个博主有更便捷的联系方式。
回复完,她将车子开出了停车场。
路上,途径电子商城,进去给自己又买了一个手机,办了张手机卡,作为工作用。
下去开车这途中,她就将手机号码分别私信给三个微博当事人。
继续往晚宴目的地而去。
开着车,脑子反正也没停下。
将三条线索又想了好几遍,她戴了耳机,给江卓宁拨了一个电话。
电话响了好一会那边才接听,姜衿问,“你干嘛呢?这么久?”
“整理东西。”江卓宁淡笑道,“手脏着呢,不得洗了手才能接电话,你有事?”
“哦,有几个新闻线索你帮我参考一下。”
“上班了?”
“朝阳网,昨天去的,我们领导和我有仇。”
江卓宁一愣,“怎么回事?”
“你先听听这三条线索,觉得我追哪一条比较好。”姜衿懒得说陈昭昭,话锋一转。
江卓宁嗯了一声。
姜衿在电话里大概说了一下。
江卓宁笑着道:“追第三条吧。”
“你也这么觉得?”姜衿反问完,松口气道,“我在微博上联系了三个当事人,感觉第二个那人不怎么靠谱,第一个事情有点敏感,我又没记者证,很难深挖,倒是第三个,挺正面有趣的。”
“嗯。”江卓宁听她说完,补充道,“第二条线索里那几张照片有问题,不足以采信,第一条线索我们这边准备做,结合前几天明阳市出租车司机拒载H国游客那个事,新闻落地形成专题追踪,你可以去追第三条,了解一下国外游客眼中的云京,又或者从生命不息,好几个方面都能入手。”
他说完,姜衿就愣了一下,“你开始上班了?”
“嗯,第一频道社会新闻。”
“不错。”姜衿忍不住笑道,“我想追第三条就是担心前两个会做无用功,微博上都引起关注了,明天去追这两条的记者应该挺多,又得一窝蜂了。”
“热点就是这样。”江卓宁说话间愣一下,“你这才第三天就单独采访?”
“不知道。”姜衿叹口气,无奈道,“我现在情况有点麻烦,我不能追太热的新闻。刚才不说了吗,我们领导和我有仇,要是我的目光落在热点线索上,那其他同事肯定也是,别人一提起我就不能再提了,这样一来不等于我又没线索了,我只能独辟蹊径,先准备着,到时候让她无话可说。”
“哈哈。”江卓宁都难得地笑了一声,赞同道,“你有优势,这条线索估计没多少人能去追。”
主要——
那对母子并非亚洲人,语言差异,采访自然有难度。
国内的记者,外语过关的应该不在少数,可,能毫无障碍和国际友人交流的就没多少了。
很多人考试可以,口语基本不行,因为毕竟没处在那样一个语言环境里。
姜衿刚回国,这方面自然没问题。
尤其——
江卓宁觉得她在这一方面还挺变态的。
两个人在国外同校两年,姜衿其他方面不及他,学习各国语言这方面,却是让他有点叹为观止。
他学习一向有目的性,也就熟练掌握了英语而已,用起来游刃有余。
姜衿却花大把时间,熟练掌握了四国语言,约翰逊大学的华人学生里,她是出了名的朋友多,干嘛呢,就为了学人家说话,方言俚语都学,能不变态么,他反正觉得挺变态的。
江卓宁当然不晓得她是为了和晏少卿看齐,每每想起这一点,都觉得有点想笑。
毕竟——
姜衿跟着那些学生,闹了不少语言笑话。
有几个段子,在他们那个圈子里都挺出名的。
江卓宁胡乱想着,就听到那边的姜衿又迟疑着发问,“对了,你刚说你整理东西,买房了?”
两个人眼下挺熟悉,姜衿对江卓宁的底子也算挺清楚了。
不说其他,他这几年在学校里各种奖金加起来,在云京买套房都完全没问题,尤其他有着定居云京的打算,先前也说起过回国挺迫切的几件事,是以,姜衿有此一问。
江卓宁却笑了一下,“哪会那么快,正看呢,暂时住酒店。”
“哦。”姜衿应一声,提醒道,“乔迁新居的时候记得请客。”
江卓宁:“……”
半晌,无语道:“忘了谁也不至于忘了你。”
姜衿嘿嘿笑一声,突然又想起昨晚孟佳妩打电话的事情了,试探道:“你和孟佳妩在一起了?”
她说话是疑问句,语气却笃定。
江卓宁淡声道:“嗯。”
“也挺好。”
“你在开车?”
江卓宁听到电话里传来了刺耳的鸣笛声。
“嗯,路上呢。”
“那你专心开车。”江卓宁微微蹙着眉,叮咛道。
“好,先挂了。”
姜衿挂了电话,摘了耳机,略微想想,也就确定明天上午的打算了,专心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