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第883章 偷梁换柱
“你们太天真了,苏渊,岂止是收被帮助群众的那一点钱。说实话,那点钱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不收这些钱,日子照样过得比我们在座的各位滋润得多。”
陈炆光叹了一口,似乎很为苏渊感到惋惜。在陈炆光的介绍下,苏渊的一些不为同学所知的事情,才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苏渊的“老百姓”法律服务中心出名后,当地的政府机构除了给服务中心和苏渊荣誉,还给予“老百姓”很多项目扶持资金,而且一给就是几十几十万的给。
比如,苏渊申报了一个项目,租了一个地方,开展“法律知识老百姓公益大讲堂”活动,为市民无偿讲解各种法律知识。
这个项目其实就是市里扶持的项目,从办公地点的租金、装修到平时的各项开支,都是市里的有关部门拨付的。
可是,这么好的一个项目,可以让市民免费学习法律知识的项目,最后却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苏渊根本没有发挥这个大讲堂的作用,平时都是闲置在那里的。就是项目中的五六十万专项经费,真正花到项目中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
上面有人来检查,或者是媒体记者来采访时,苏渊去拉一些人来大讲堂坐在那里装着听课,应付检查和采访。
因为长期与人打交道,实际工作经验也很丰富,加上苏渊能说会道,每次在大讲堂上的表扬,总是绘声绘色的,下面的人听得很认真。
经媒体一宣传,大家都认为,大讲堂是天天都在向市民宣讲法律知识,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谁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月难开一两次讲座,平时,都是作为服务中心的办公地点在运作的。只是,水电费、房租和物业管理费,全都算到那个项目里去。
项目主管部门也许知道真实情况,但他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认真去审核。反正媒体报道好就是好,实际情况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
类似这样的项目,苏渊一年要承接好多。比如,在团委系统,他接下“普法知识进校园”项目,一年有二三十万收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那里,他有接下“关注务工一族,让法律为他们保驾护航”项目,每年也有一大笔收入……
项目接的越多,进到“老百姓”法律服务中心的账也越多,为了让这些钱最后都进入自己口袋里,苏渊一是通过做假账、重复账等冲账,其次则是家里的任何开支,都开发票到服务中心报销,哪怕是买酱油、纸巾、米等日用品,都开发票去报销。在用途方面,他就写上“慰问困难务工人员”。
原本ZF用来帮助各种弱势群体的专项资金,还有开展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的钱,就这样通过各种变通的手段,从各个方向,流到苏渊个人的账户里。表面上看,他是在做公益,但实际上,他却赚得钵满盆满。
☆、884.第884章 幕后策划者
“原来苏渊这么厉害,既得到好名声,又捞到这么多钱,真是高手啊!”
听完陈炆光对苏渊一些做法的剖析,大家心里觉得真是小看苏渊这个人。表面上看,他是在做公益,但实际上,他获得的不当私利,却是惊人的多。连专项经费都敢贪的人,还有脸经常站在各种场合大谈特谈公益,他的脸皮也真厚的。
“炆光,难道那些主管部门的人就这么傻,不知道苏渊的这些做法吗?他们完全可以制止啊!”
“唉,虽然不敢说有些部门的人和苏渊是沆瀣一气,但其中也有不少利益关系在里面,或者说他们的利益共同体。”
“你的意思是说,ZF有关部门的经办人员也从项目经费中抽水?”
“那是你的理解,你的理解或者是对的。这个我不敢妄下断言。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明亮明亮的。”
“想不到,在耀眼的光环下面,竟然隐藏着那么多肮脏龌龊的事,看来,以前是我们太天真了。”
……
听到大家议论纷纷的言论,徐紫蕙的心里感觉很不好受。像苏渊这样的人在公益界不是没有,但也不全都是这样。在华夏,公益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管理是比较混乱。行业中的个别乱象,破坏的或许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这让徐紫蕙不禁担心起红棉公益在水木清华的那个工作站,以后看来得多和姚小凤交流,多了解一下服务站的一些项目,千万不能做出违背初衷的事。
这是原则,这也是红线,不能践踏。
“可是,炆光,我觉得有点奇怪,如果仅仅是贪那些钱,苏渊也不至于去坐牢吧!现在贪污的人可是不少呢,如果贪那么点钱就去坐牢,恐怕连牢房都不够用。”
“你这小子,哪里有这么说话的,是不是你也贪污了?”
“我倒是想贪污,但是没没机会啊!我一个小小科员,哪里能贪污什么,大不了就是跟着领导吃去外面吃个饭。现在管得严,连吃饭都没机会。”
“我觉得吧,现在大家有份稳定的工作就知足吧,别去想那么多,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就能想得到的。”
接下来,陈炆光对苏渊案子的介绍,简直让大家觉得不敢相信。
原来,苏渊为了提高“办案率”和“结案率”,他竟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比如,有人的孩子在医院死亡,在还没出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死者家属找到苏渊,让苏渊想办法,苏渊暗中策划,让死者家属去医院闹事,并说“闹得越大越好”,还很有经验地筹划白底黑字的横幅,设灵堂,烧纸钱等做法,给医院的正常运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在社会上散布言论,说医生医死人,要一命偿一命。
最令大家感到诧异的是,前一年,S城有家医院,有个小孩医治无效死亡,家属控制住医生,要医生跪下向孩子的遗体磕头行孝。这件事,在整个华夏影响很坏,而其幕后的策划者,就是苏渊。
☆、885.第885章 畅所欲言
据后来苏渊交代,凡是有病人家属向他求助,他首先向病人家属强调的一条,就是把主治医生控制住,但不能打,只能骂,或者让他做其他事情。
除了做医闹的幕后主使外,根据公安部门调查结果显示,苏渊还参与到很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中来,并且有不少事情是主谋。
比如,某公交公司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给所有司机都买社保。在苏渊的怂恿下,公交车司机举行罢工行动。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再三介入,公家车公司也迅速为员工补办社保手续,但因为程序和工作量太大的原因,无法三两天办好手续,可那些司机听从苏渊的指示“绝对不能妥协,不办好社保坚决不复工”的指示,造成一些区域的公交系统瘫痪两三天,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此外,证据显示,苏渊还策划过好几起工人罢工,欠薪人员到市ZF门口静坐等事件。只不过,苏渊很有心计,每次策划什么活动,他从来不会站在其中,更别说打头阵。
他,只是幕后那只操作的手。
只是公安部门在调查这些事件的时候,最后矛头都指向苏渊。后来,公安机关再根据种种线索,也都有很多证据证明,苏渊是这些时间的背后决策者。
说到这里,有同学为苏渊的这种做法辩解,发表议论道:
“炆光,这些事情,我真的不好怎么评价。有时候,感觉底层的老百姓很无奈,苏渊这样做也许有不对的地方,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很多事情也许根本无法解决。”
“不可否认,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步子太快,政府不少部门很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加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干部养成高高在上的大老爷性格,对于百姓的诉求,不能及时作出反映,甚至敷衍了事。但是,无论情况如何,我们都不能以要挟社会秩序为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
“是啊!很多人要上学、上班,如果社会秩序乱了,那整个社会也就乱套。大道理也许我不懂,但我是真心不想这个社会乱。社会一混乱,最受影响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社会的稳定。试想,如果哪天我们外出搭不到车,买不到菜,甚至连生命都有危险,我想,有谁喜欢这样的社会现状呢!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满现象很看不惯,但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现状。”
“我们天天痛恨腐败,但事实是我们一旦有小小的权力,却也常常把权力用到极致。很多人觉得,******只是反别人,不要反到自己身上来。”
“还是像唐君霈和徐紫蕙那样比较好,办私营企业,想怎么干,该怎么发奖金和补助,自己说了算,根本不会涉及到什么违规违纪。”
“现在的企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商业,比以前难做多了。”
☆、886.第886章 锁定目标
徐紫蕙见大家把话题引到自己和唐君霈身上,她微微笑了笑,但并没有说话。无论在什么社会,企业怎么可能和ZF脱节,哪个企业不是和ZF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些部门的检查,就足以让企业头疼好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