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屋子,见小小的院落里还中了芭蕉和梨树,梨树下还设了石凳和石桌,许怀安很喜爱这处幽静雅致,笑道:“若在月色好的夜晚在此处读书,才有情致。”杜大壮笑道:“你即喜爱,这里就归你了,明儿县衙休沐,你就在这儿歇着,我来找你喝酒,最妙!”
顺着游廊再走是一片艳红喷薄的杏花,约有百来株,杏花里隐约是一带黄泥铸就的矮墙,两溜青篱,里面是数间茅屋,篱外是一口深井,上面还有辘轳,旁边分畦列亩,遍种佳蔬菜花,茅屋的外墙上还挂了两串子老玉米。杜氏见了,忙推门而入,但见屋内是北方的大炕,炕上还放了精致的小几,很像顺义镇的老屋,杜氏欢喜,笑着道:“这里倒很像咱们原先的家嘛!”
杜大壮一拍手道:“我就说你肯定喜爱这吧?这屋子里的炕是我后找人修的,贞娘说你受过大寒,不能受凉,那填漆床约摸你也住不惯,还是这炕好吧?”
杜氏点点头,许怀安也一直惦记妻子的身体,每到冬日,杜氏就浑身酸楚,他看着也觉得心疼,今日见了这大炕,心中感激大舅子的心意,笑道:“只当大哥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原来竟心细至此,大丫原就不惯府衙里的住处,这里有田有水有炕,大哥,我们俩口子日后就在这里养老可好?”这原是玩笑话,杜大壮却十分高兴:“住着,住着,这就是给你们预备的。”
纯哥不乐意了:“我的呢,舅舅,我的屋子在哪里啊?”
杜大壮指指杜石头:“儿子,快带你小舅子去瞧瞧他的住处。”杜石头脸一红,领着纯哥儿带着众人一起走出茅屋,沿着绿柳堤岸走了百步,就见到一座拱形石桥,其下清水脉脉流动,两旁皆是桃李杏树,水上面落英纷纷,沿水而去,却见几间清厦隐在四人抱的几棵银杏树之间,四面是窗,一面临着荷塘,凉风徐来,清爽中带着荷香,门上一副对子写道:台榭漫芳堂,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碧树,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许怀安看了对子,赞道:“合情合景,好对,好对啊!”
杜大壮道:“我们爷几个都住这好不好?这里最是凉爽,我最爱这里爽快,四面通风,你哥哥还让人种了艾草和薄荷在旁边,不怕蚊虫,闲了,舅舅带你去挖藕,摸鱼,回来咱们做藕夹做鱼吃好不好?”纯哥最是不耐热,见此处靠水而居,凉爽又有玩的,当然一叠声的说好。
杜大壮指着荷塘另一侧又道:“那边还有一大溜宅子,是暖阁,冬日里住那边去,也是好景致。”
一行人又沿着溪水走到一处僻静清幽的院落,一行十来间屋子,皆修的精致整齐,青瓦白墙,当院栽了一棵西府海棠,后园是一个花园,遍植了梅花。这里却是给贞娘和丫鬟住着的地方。屋内设计的也别具匠心,没有设多宝阁,却在墙壁上凿出一个一个的凹来,上面放了许多胆瓶、梅瓶、玉石盆景、琉璃盏等,家具皆是紫檀木的,沉稳大气透着华贵。妆台上妆盒、胭脂盒、头油、香露、宫花等竟然一应俱全,房里不只有高大的添漆床,临床的位置还放了一张紫檀木贵妃榻,上面放着几个杏黄色富贵白头花样的大迎枕。
暖语等惊喜道:“好细腻的心思呢!”
杜大壮得意的道:“这是专门给我们贞娘住的地方,是石头着人布置的,可还满意吧?”
贞娘看了石头一眼,心里微微有些暖意,虽是自小一处长大,她对杜石头只是做亲人看的,况且她两世为人,心里头一直不自觉的当他是个孩子,很多事情看的颇为宽容,这次答应了婚事,也不过是觉得想过些简单宁静的日子,杜石头为人厚道,想来将来就算纳妾,也会敬重自己,倒从未想过这男孩对自己却实是有一番情意的。
微微一笑,向杜石头盈盈一福:“多谢石头哥哥费心了!”
杜石头慌忙摆手:“不费心,不费心,你,那个你满意就好”他脸涨的通红,语无伦次,惹的周围人都促狭的笑了起来。
许怀安心下安慰,原想到这门婚事是有些委屈女儿的,如今看来,石头对女儿颇有情意,倒是意外之喜了。
杜大壮自怀中摸出一卷子纸来递给贞娘:“来,拿着。”贞娘接过细看,吓了一跳,这是碧溪园的房契,见上面落得名字却是自己的。
“舅舅,您这是?”
杜大壮笑道:“当年舅舅就说过,将来必要好好给你备一份嫁妆,不承望你嫁到自家来了,这个宅子就当你自己的嫁妆,将来石头若对你不好,你就把他撵出去”。
大金的规矩,女子出嫁,所有嫁妆归自身,若被夫家休离,女子可以带着嫁妆自己生活或是回娘家。对未过门的媳妇,若夫家很看重,是可以给媳妇添箱做嫁妆的,而且添的越多,越说明婆家对媳妇的尊重。
杜大壮这份礼送的极重,一家人都呆住了,半晌许怀安才道:“大哥,这如何使得?太重了些了”
杜氏也掉下泪来:“大哥,你对贞儿好,可这也太重了些。”杜大壮笑道:“这算什么?我这外甥女将来就是儿媳妇了,我又是舅舅又是公公,当然得送重些的礼才显得郑重。”
许家几口苦辞了几番,杜大壮爷俩坚持,贞娘只好收下。
晚间贞娘少不得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杜大壮和许怀安对饮了几盅,杜氏和贞娘也陪着喝了一盅,对着满池荷花,如水月色,许怀安兴致极好,趁着兴带着纯哥儿和杜大壮驾船游览了一圈,才尽兴而归。
碧溪园虽大,仆佣却少,不过*个小厮,竟一个侍女都没有,许家跟来的侍女也不过暖语等四个人而已,洒扫房间整理行囊等事都要亲力亲为,贞娘等整理好也到了二更十分了。
杜氏母子三人在碧溪园住了下来,许怀安每日散了晚堂便来碧溪园休息,若忙时就留宿在县衙,有时也带着杜师爷回来,俩人在淇水或对弈或谈古论今,十分得趣儿。杜氏每日在茅屋前侍弄菜地,或种花弄草,贞娘自然也跟着帮忙,闲时跟丫鬟做些针线,看些闲书。纯哥儿更加如鱼得水,每日散了学就带着阿昌并两个小厮下河摸鱼或是挖藕,日子过
☆、209第五十九章
转眼到了九月,贞娘接到元敏书信,元敏的婚期就定在九月初六,林家将四少爷的婚礼定在吴县,想是以后小两口就住在吴县的府邸与林二夫人周氏同住了。
吴县与嘉定紧邻,骑马只需半日,贞娘收拾了给元敏的贺礼,带了暖语和俏月两个,让杜石头带了四个小厮赶了车送了她们去吴县。
林家是镇江望族,世代有族人在朝为官,后宫为妃,族人彼此帮扶,因而声望鼎盛,只是祖宗定下规矩,为免入朝为官者因事获罪,祸及族人,每一代出仕只许两人,其余皆不准入仕,且族长和为官者不可是同一人,为保家族昌盛不衰,族中开办学堂,族中男女皆读书,文风最盛,族中有清贫者由公中出资供其读书,族中男子一到弱冠可四处游学,族中多有资助。
林家这一辈出了两个为官的,一位是二房的二老爷林从龙官至都指挥同知,另一位是四房的七老爷林从源,官至吏部右侍郎,如今宫中正得宠的贤妃林氏却是长房大老爷林从平的嫡长女。
林家二老爷在浙江左军都督府任职,家小却在吴县,只因林从龙的母亲是吴县人,最爱乡间风景,林从龙侍母至孝,特意在吴县建了一座精致华丽的府邸,并让自己的夫人妾室都留在这里伺候母亲。林家这位四少爷实际上是林从龙的长子,名叫林致雍,字潜君,林家六房的少爷们他排第四,因而都称他为四少爷。林致雍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钟爱,七岁后被送到镇江族学中读书,一直住到十六岁,中了秀才后四处游学,十九岁中了举人,是这一辈中的第一人,因而族中长老对这位四少爷都寄予厚望,才为他求娶辅国公的嫡长女。
林致雍的侍婢侍茗是原先林家大夫人的婢女,大夫人有心在林致雍身边安插一个自己人,所以将侍茗赏了他,这侍茗容貌娇美,言语俏丽,与前世的玲珑十分要好,侍茗在四少爷跟前服侍了几年,对他颇有些心思,言语间多倾慕,俩人凑到一起常常说起这位四少爷,因此贞娘对他所知甚多。
来送嫁的是元宗,婚礼的前两日就到了吴县,先咬将嫁妆送入林家,送嫁妆的队伍排了整整两条街,轰动了整个吴县,都说这辅国公家的大小姐果然不一般,看这嫁妆,够得上咱们江南那十里红妆的排场了。
元敏在吴县城西的林家大宅待嫁,等着正日子新郎官来接亲,贞娘到了林宅,被那门前的仆人迎了进去。
过了前堂,穿过游廊,走了盏茶的功夫,到了几件精致的绣房,见元敏正试嫁衣,神色颇为不虞,见到贞娘,脸色立刻有阴转晴了:“你可来了,贞娘,你一走两年,我想死你了”吩咐丫鬟上茶点,也不管那嫁衣了,随便脱了就扔在了一旁,奶娘欧氏识得贞娘,忙上来见礼:“许小姐来了,我们大小姐可想你了,哪一日不念叨个三五遍的?日盼夜盼的,总算把你盼来了,快,茶绣,快让许小姐坐。”贞娘笑着谢了座,看了看跟来的丫鬟,却不是原先熟悉的杏核等人了,却是几个苗条俏丽的丫头,看着眼生,笑着问道:“这几个姐姐看着眼生,是新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