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诗蓝夹在中间,笑吟吟跨出教室走向她,“没课了吧,待会准备去哪儿?”
周霁佑与她一同朝休息室的方向走,手提画具,说:“回学校。”
“我也回校。师妹,你带我一程吧。”
她扭头,挑起眉梢:“带?”
冯诗蓝像是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轻轻捂嘴,笑意歉然:“瞧我,我没别的意思啊师妹。我来的时候听他们说,你开周师兄的车来的。我这不是就想着,既然我们顺路,我也能搭个顺风车嘛。”
周霁佑眼波幽静:“他们是谁?”
冯诗蓝被她盯得不敢直视:“你何必问呢,大家也就是随口说一说,你别多想。”
“我能想什么。”周霁佑嗤笑,她并没和她继续纠缠的耐心。
休息室在走廊尽头,此刻,里面坐着两个提前过来等待上晚课的老师,一个已经毕业工作,一个刚加入机构没多久,读研一。
巧合的是,机构的另一位老大,周启扬的合伙人梁乐新也坐在里面,他手里翻看一份学生名单,正和两位老师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冯诗蓝透过窗户窥见到室内人影,计上心头;追她步伐,拦她去路,用谆谆教诲的口吻说:“师妹,你别怪我多嘴。我想,周启扬师兄把他的车送给你,一定是特别喜欢你。我知道你不是随便的人,你既然接受了,一定是也接受了他对你的感情,你和你男朋友那边应该都已经说清楚了吧?”
休息室的谈话声早在她一声响亮的“师妹”之后就戛然而止。
包括梁乐新在内的三人都转头望向窗外。
周霁佑当然也看见了。
冯诗蓝还在无辜关切状看着她,她嘴角一撇,笑容缓缓,冷漠无边,冯诗蓝一瞬间竟觉得回暖的空气有点发寒。
周霁佑上前半步,脖子一弯,冷笑着凑到她耳边:“师姐,别给脸不要脸。”
嗓音低沉、冰冷,冯诗蓝心脏剧烈地一震。
她脖颈挺直,睨着她,眼底无一丝温度,抬脚欲走——
“你……你什么意思?”冯诗蓝仿佛一位受害者,开始叫嚣委屈。
相较于周霁佑的轻声,她分明是在嚎叫。
周霁佑感到没劲透了,她把已经迈出去的脚步收回,似赌咒一般凉凉地说:“你信不信,周师兄很快就会有女朋友。”
冯诗蓝以为她在炫耀和示威,伪装的柔弱迅速褪去,换成愤恨和憎恶。
周霁佑的声音依然很低,像黑色羽毛,阴测测,轻飘飘:“不是我,更不可能是你,但会是一个你非常讨厌却又处处比不过的人。”
“你……”
周霁佑不再理会,直奔休息室门口,远远甩下她。
推门而入,屋内三人的视线齐刷刷扫来,表情都十分微妙。
梁乐新笑了笑,眼神指向窗外神色异常的冯诗蓝,问:“你们……吵架了?”
周霁佑放下画具包,耸了耸肩,目光淡漠。她拿起背包,“我还有课,先走了。”
行至门外,与调整好状态的冯诗蓝错身而过,她斜眼瞪她,再不掩饰,周霁佑却半眼都不看她,目不斜视地径直离开。
沈飞白又出差了,这回去的是四川宜宾。
她从学校回到家后已过九点。
天气干燥,她掬起一捧凉水扑了扑脸,擦干水渍,把毛巾挂回去,整齐捋好边角,将前后垂落的长度和左边的蓝色毛巾比对得一模一样。
一粉一蓝,她以前明明对粉色无感,现在却怀揣上一丝不一样的感触。
单独,不喜欢;凑双,反倒越看越满意。
人真奇怪。
九点二十,她准时打开电视,调到央视新闻。
本期《今日聚焦》播放的是四月在黄山时录制的专题。
老小孩老小孩,七八十岁的老人,如同天真孩童,缺乏完善的思考,戒备心薄弱,容易受骗。骗子进村,专挑“空巢老人”这样一个被社会经常忽视的新群体。
与沈飞白对话的老婆婆今年七十二岁,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每逢春节才会带全家回来一趟,平时只有同村的外甥女偶尔过来探望她。
这样的老人在灵源村数不胜数。
前不久,一个叫孙进的年轻小伙挨家挨户给空巢老人送温暖,隔三差五地,还陪同老人们坐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唠家常。
“我来灵源村快有一个月了,爷爷奶奶们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我吗?”
“喜欢。”
“你们说,小孙累不累?”
“累。”
“小孙辛苦不辛苦?”
“辛苦。”
“小孙既累又辛苦,你们也喜欢小孙,你们心疼不心疼小孙?”
“心疼。”
“你们都是小孙的爷爷奶奶,都是疼爱小孙的家人,现在小孙有困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孙?”
“愿意。”
老人们的部分积蓄就这样被一个化名为“孙进”的骗子骗走了。
沈飞白问:“您喜欢他?”
老婆婆用方言说:“喜欢啊。”屏幕底下配有字幕。
沈飞白:“为什么喜欢他?”
老婆婆:“我孙子也像他那么大。”
沈飞白:“您把他当成您孙子了?”
老婆婆点头,又摇头:“孙子就是孙子,不一样。”
沈飞白:“可您把钱给了他。”
老婆婆低下头,神情似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我知道不能拿钱给他,可他对我好。”
沈飞白:“您觉得,他对您孝顺?”
老婆婆用满是皱纹的枯手比划:“小孙给我捏肩、捶背,帮我打水,还帮我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晒。”
沈飞白:“所以在您心里,他代替您的子女陪在您身边?”
老婆婆眼眶一红,开始想念:“代替不了,代替不了……”
沈飞白:“村里有人照顾您吗?”
老婆婆:“有,我外甥女。”
沈飞白:“她多久来一次?”
老婆婆:“她48了,身体不好,还有一家老小要照顾。”
意思是不经常来,沈飞白说:“您外甥女刚刚和我说,您一到晚上就尽可能地少喝水少吃饭,您家厕所在院子里,您在怕什么?”
电视机屏幕里给了一个厕所的粗略镜头,四方围墙,中间一个刷抹了水泥的蹲坑。
老婆婆眼泪哗哗:“我这么大岁数了,跌倒了就起不来了。他们在外面都不容易,我在家出事,还要耽误他们工作和学习……”
总共采访了很多人,这只是其中一段。
沈飞白给老婆婆递纸巾,沈飞白在老婆婆起身站立不稳时予以搀扶……
周霁佑眉心轻蹙。
递纸巾没剪掉能够理解,毕竟尚在采访过程中,有重要谈话内容。可,搀扶呢,和老婆婆的对话已经结束,这段为什么会留下?
是有意,还是无心?
莫名地,她心头隐隐不安。
☆、Chapter 56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老董关闭机器,沈飞白起身,向办公桌对面的陈主任致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不能有效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全国各地大量的纠纷和矛盾时有浮现。
这不是沈飞白第一次做征地题材的相关报道,但却是最棘手的一次。
走楼梯下来,老董问:“下午去采访谁?”
另外两人也一并看着他。
“找开发商。”话刚说完,兜里手机震动。他拿出来看一眼,是雷安。
“小白啊,什么时候回来?”
沈飞白微作寻思:“最早也要后天。雷老师有事?”
“没事儿……”一声轻笑,似是想说什么又没说,顿了几秒,换成另一句,“嗐,也的确有事儿。等你回来再说。”
回到宾馆住所,一行四人卸下工作必备的行装,准备出门解决午餐。
沈飞白手机又响,这回是张琪。
“沈主播,是我。”张琪声音略微发怯。
“我知道。”沈飞白踱步,站在铝合金窗户边,淡蓝色的玻璃窗外,沾染一块块土黄的灰尘。
“沈主播对不起。”张琪窘迫,“雷制片吩咐不让说的,怕你在外采访心情受影响,可篓子是我捅的,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告诉你,万一你已经知道了,我连自首的机会都没了。”
这样的开场白无疑有些莫名,沈飞白联想到一小时前雷安的那通电话,“出状况了?”他平静无波。
张琪难以启齿,沉默好一会,期期艾艾地说:“就上次,我跟着你们去黟县的那次,片子后来是我编的,我把你在屋里扶老奶奶的镜头编进去了……”
短短的十几秒镜头里,沈飞白修长的五指稳而有力地环扣在老人瘦弱的肩膀上,目光涌动,静默中自带一股深邃和广袤,像容纳百川的海洋,沉静中独具力量。
网上争议很大,有褒有贬。
贬者,有人说:现在连新闻记者都学会自我炒作。
也有人说:又见一位“表演性主持”。
09年5月,微博尚未诞生,广大网友依然积极活跃在各大论坛、贴吧和博客。
沈飞白也有一个博客,他平时很少在上面发表文章,之所以开通也只是为了能在节目播出后及时听到观众最真实的反馈。
往日不见浪花的评论区在这期节目播出后,平地一声雷,轰隆隆掀起巨浪。
相似小说推荐
-
看你不顺眼 (桥舒芸) 2016.4.12完结一对互相看不上的男女。在陈知安眼里—— 隋玉人品差,碰瓷骗人样样在行,小小年纪没啥...
-
与老干部的严肃日常 (大牛图乖乖) 2016.3.24完结鲜肉常有,老干部不常有。物以稀为贵!拿了他的智商推倒他情有独钟 轻松 甜宠 系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