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空间]我有一个小秘密 (疲惫的候鸟)


  王胜摸摸王玉兰的头,嘱咐女儿,“咱不求她给你使多大的劲儿,毕竟关系在那里,就当是结个善缘,趁这个机会跟老太太多接触接触,说不定哪天就能帮你个忙。老太太要是实在难处,反正也快过年了,到时候找个借口把这活推了。”王玉兰点点头,跟王胜保证自己好好干。买了回平月的汽车票后,把身上带的所有的钱都塞给女儿,王胜才左叮咛右嘱咐的赶回家。
  王玉兰手底下不缺钱,赵四和王勇都是不操心的主儿,在王玉兰小学毕业之后,王胜就把记账的活交给她。在王家小院里,王勇写作业,赵四看电视,王玉兰和王胜在桌子上对账是王家每天定时出现的场面。
  对自己这个女儿,王胜是一万个满意。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老婆缘,但能享到女儿福也应该知足。王玉兰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在赵四的指导下炒菜烙饼,当时周围的邻居都看不惯,闲话不少。但赵四就是有这么一个功能,只要不让自己干活,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王玉兰学会了做饭之后,洗衣服擦地打扫卫生,这些活也慢慢交到她的手上。王玉兰每天放学回家,这些活等着她,更不爱学习了。有她在王家的生活水平直线提高,慢慢的赵四在家里竟然没有了位置。
  有段时间赵四对着王玉兰横挑鼻子竖挑眼,直到王胜瞪起眼拖着养了一身膘的赵四一块去肉摊干活才消停,这时候王家的生活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王胜对自己这个女儿是千依百顺,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他们家的洗衣机冰箱都是整条街头一份。只要王玉兰开口要,王胜没有不同意的。
  王勇和赵四在王胜那里要钱,每一分怎么花都要交代的清清楚楚,但对王玉兰完全是大撒把。经常两个人拢完账,王胜抓过领钱数都不数给王玉兰做零花。王玉兰也不客气,把这些钱全存到自己小金库里。嫉妒的王勇两眼通红,经常软磨硬泡,撒赖打滚的从王玉兰那里骗钱花。
  除了学习好这一点,王勇能拿得出手的优点真是乏善可陈,他一点没遗传到王胜的精明劲儿,手里的钱绝对不会过夜,有多少花多少。
  但王勇有一点是家里人公认的,这人运气够好,高三快毕业的时候,空军到学校选人,那真是过五关斩六将,从头发梢检查到脚底板,整个平月县就选上了他一个。高兴的王胜歇业一天,专门领着儿子到丰城游览一番。
  但王勇不想上军校,他当时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为含冤进监狱的好友父亲伸冤报仇。气的王胜口不择言,骂王勇痴心妄想,就他那笨嘴拙舌的样子还相当律师,能的他上天。
  在王胜的棍棒教育及威吓治下,王勇屈服了。等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王胜怕王勇搞幺蛾子,把儿子锁家里,亲自拿着志愿表到班主任填好交上才放心。
  王玉兰端着王勇最喜欢的鸡蛋面,坐在正躺在床上闹绝食的王勇面前引诱着他,
  “哥,爸爸也是为你好,就你这脾气,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打官司还不老输啊。”
  “你知道个啥,我的理想是伸张正义,上天开飞机有这功能吗。”王勇饿了一天难受的很,实在撑不住了。他忽的从床上坐起来,王玉兰很有眼色的递碗递筷子。
  王勇边呼噜呼噜的吃面条,边跟王玉兰描述理想中的生活,王玉兰点着头,等王勇吃完又塞给他一个西红柿,边织毛衣边跟哥哥聊天,
  “我觉得军校挺好的,别人想进都进不了,吃穿住行国家都管了,你以后就操心找个媳妇,给咱爸妈解决多少负担啊。而且以后坐飞机还不用花钱,想回家就回家,多美的事儿。”
  “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跟你说这些是浪费吐沫。把你前段时间弄得肉松拿过来,吃点面条更饿了。这毛衣你可要快点织,我开学的时候要带着。”王勇摆摆手,反正也无力回天,干脆多吃点弥补一下受伤的心灵吧。
  王勇上学走后,王玉兰的时间空下来不少,她想出去长长见识,所以张自在跟她说在丰城找个活干的时候,一点没犹豫就点了头。
  等王玉兰回到的病房,看到的是动了几勺的小米稀饭和傻乎乎咧嘴笑的大馒头,孙张氏虎着脸一声不吭,对她的到来一点没反应。王玉兰暗自琢磨了一下,老太太别是饿了吧。
  她把剩饭稍微收拾了一下,到医院外面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提着一碗酒酿圆子,一碗米饭和一块清蒸鱼。还没等她把饭准备好,孙张氏的眼睛就睁开了。王玉兰冲她笑了笑,手脚麻利的伺候老太太吃饭。
  这次老太太吃的不少,看了看笑眯眯的王玉兰,终于开口说话了,“你这饭不是在食堂买的吧,手艺还行,花多少钱?”
  “您吃着还行吧,这可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在门口借了个锅自己做的。这医院周围的饭馆都是做北方菜的,您可能吃不惯。”王玉兰边收拾东西边跟老太太说话,
  “医院后门有家小饭馆,老板娘是我老乡,看她忙的不可开交我顺手就帮了她一把,这不她就把炒菜的锅借我用了用,就那鱼花了点钱,其它的都不收钱,这怎么好意思啊,最后我给他孩子蒸了个蛋才走。有了这个老乡,以后吃饭都不用愁了,我都跟她说好了,您想吃什么,我去做去,十天算一次钱,只算成本价。”王玉兰夸自己从来不客气,
  “我师傅把我找来就是因为我做饭手艺好,只要你说的上来的,我就能做出来。食堂里的饭干净是干净,但也就是做熟的水平,不到万不得已,咱不在那里吃。本来就是病人,再吃不好,受老罪了。”
  王玉兰手不停,嘴也不停。老太太这次可能吃高兴了,没瞪着眼让她闭嘴。没一会,医生就来查房,王玉兰趁这个机会出门找护士聊天。
  王玉兰的人缘到哪里都不错,没过几天,医生护士都知道她,认识的人多了,干什么都方便,消息也灵通。护士医生都愿意跟她聊天,顺便教她怎么护理病人。
  就在王玉兰觉得生活逐渐美好的时候,孙张氏又出幺蛾子了。她吃饱了饭,等王玉兰给她按摩完,竟然拿出份丰城日报让她读。王玉兰从小到大就没看过报纸,当时脸就黑了。
  前面说了,王玉兰初中毕业,学习还不好,硬着头皮跟苍蝇哼哼似的给老太太念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就糊弄过去,或者念白字,她以为老太太听不出来。但孙张氏怎么可能让她蒙混过关,念的不清楚就重来一遍,把她弄得一个头两个大,不得已还借了个新华字典。
  有了报纸,王玉兰彻底的拴在孙张氏的身边,上个厕所她都要打报告,每天来打针的护士的眼光别提多同情了。
  不过王玉兰也会苦中作乐,凤城日报很多页,王玉兰最喜欢的是美食专栏和小说连载部分。给孙张氏念完头版头条之后,这两部分就开始重复播出。
  念的次数多了,只要条件允许,报纸上的菜也会在孙张氏的饭桌上出现,这个时候孙张氏会跟王玉兰交流几句,评价一下她的手艺。慢慢的两个人熟了,也开始聊天。老太太说话很有水平,哄得王玉兰高高兴兴的把祖宗八代自己都交代清楚了。
  看出王玉兰不是有心眼的人,孙张氏对她也不那么严厉,晚上不必靠在床头,允许她睡在陪床上。王玉兰高兴的两眼放光,蹬鼻子上脸的申请闲的时候织织毛衣。
  在老太太的默许下,王玉兰读报纸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变成织毛衣聊天。没过几天,老太太头上就多了顶八角帽,也就是在那天,孙张氏闹着要溜达溜达,王玉兰的苦日子算是来了。
  孙张氏高高壮壮,虽然体重没达到赵四的水平,但王玉兰一个没干过力气活的姑娘,扶着这么一个大块头断腿的病人来来回回的活动,也够她受的。所以在王勇放了寒假到医院找妹妹的时候,王玉兰简直跟看到救星似的。
  孙张氏习惯了王玉兰的闹腾,再加一个嘴不停的王勇也适应的很快。王勇上了大学,懂事了不少,竟然能想着省下钱给妹妹买了副手套,把王玉兰感动的不行不行的。
  王勇说话跟赵四一样不过脑子,跟孙张氏聊天的时候顺嘴就邀请她会平月过年,王玉兰在边上踢着腿起哄架秧子,两个人真把孙张氏说通了。一边安排王勇去找车,一边使唤着王玉兰收拾东西,老太太还抽空往北京打了个长途电话。
  孙张氏摔断了腿按说应该在北京养伤,也不知道怎么的非要回老家。回老家就回吧,她也不全回,回了个80%。说到底也是跟张自在太生分,摸不清这个远房侄子的态度。现在有了王玉兰这个熟人,心里有了底气,在医院里干什么都不方便,呆的够够的,王勇一邀请,顺坡下驴就跟着她们回了。
  王勇在出去找车的时候赶紧跟老爸打了个电话,把最新的情况转告给张自在。所以孙张氏时隔一个甲子再次回到老家,感受到的是家乡人夏天般的热情。
  由于口味和习惯的问题,回到平月以后,王玉兰直接住到了张自在家,贴身照顾孙张氏。这个安排让王家和张家还有老太太都满意,王胜家能经常看到女儿,张家也有时间缓冲,重新定位跟老姑姑的关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