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的东西一般都要透三道水,直到水清亮了可以直接透下一缸的为止,把水扭干,就是席虹的工作了,负责把这些枕巾枕套晒到铁丝上。
起头结尾的两张边上各夹一个夹子,中间的全都是两张稍微重叠一下夹一个,席虹突然想到后来的数学题,就有这么经典的一道,问几张毛巾两头都有夹子夹住,至少需要用几个夹子才行,可惜那时候的小朋友哪有这个经验呢?
等枕巾枕套解决掉,那边的被子床单已经堆了很大一堆了,于是先在搓衣板那边使劲在再搓一遍,然后再透。透好了的,就需要两个人一人一头抓住反方向使劲,把水拧干。
席虹年纪小,没什么力气,拧到最后总是会被带的踉踉跄跄,于是这个工作也不需要她做了,只负责晾就好,抓住被子的一头扔到铁丝上,然后抖松,两只手拉着往一边跑就很快把半边被子拉平了,再拉另外一头。
很快,院子里就全是迎风招展的被子和床单了,看着挺有成就感的,不过,好浪费人力啊!
席虹真是从没有一刻如此怀念全自动洗衣机!
☆、29、挽松毛
爸爸妈妈要上班,席虹要上课,待在家里的时候并不多,席虹已经是尽量多的时间陪二姨、三姨和三姑了,可惜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又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区,二姨、三姨和三姑也就只能天天和婆婆一起在家里带席卫。
她们都是做惯了活,闲不下来的人,于是家里的菜地全被翻了道,砍下来的菜做了腌菜,地里又新种了青菜,家里的饭这时候也不用婆婆做了,她们全包了,剩下的时间就爬山捡柴。
秋天风大,山上的松针落了一地,松果和吹断了的松枝也很多,就算是天天上山,也不愁没柴捡。
家里有大中小三个背篼,大的是爸爸用的,中等那个是席虹的,至于小的那个,造型比较独特,背篼下面窄窄的,中间编出个凳子形状,上面比较宽而且编的较高,整个背篼的高度有一个三岁小孩站着那么高,这是专门用来背小孩子的。
大人比较忙或者要走哪里的时候,就把孩子放背篼里,他醒着的时候可以站在背篼里,手就刚刚好扶着背篼,因为下面窄,差不多就刚刚把脚卡住,因此也不会担心背篼晃站不稳。而累了就可以直接坐下,还可以很安心地睡一觉。
席虹和爸爸上山去捞松毛的时候,就各自背自己的背篼,背篼上还得加两根绳子,再拿上自制的耙子。这个耙子街上也有卖的,不过席虹的爸爸会做,他们老家那边山不高,种的最多的就是竹子,因此竹制品完全难不倒他,太精细的不行,编个晒东西的篾折子,捞松毛的竹耙子,那完全就是小儿科了。
取一根长成的竹子,一头破开七八十厘米的样子,用一截竹片将破开的地方撑开并固定,破开的那头再分成几等分,一般也就八根或者九根,因为被撑开了的缘故,再这么一分这个头也就很宽了,然后再把最顶上用火烤得弯回来,一个耙子就做好了,拿到山上,用这个就可以很轻松的把松毛搂到一起,为了省力,一般都是刚刚进入山区就选好位置,把背篼在山脚处放好,然后人爬到山顶上,然后从山上一路把松毛往山下捞,一路象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到了山脚就可以装了。
把背篼放倒,背篼上栓的绳子认真的拉直顺着背篼口的方向铺到地上,绳子是直接套在背篼檐口的,这时候需要稍稍分开,呈射线状,然后松毛先紧紧地塞到背篼里,必须压实,不然松了装得少不用说,路上还容易一路走一路掉,那就浪费表情了。
背篼塞紧后,剩下的松毛就开始放绳子上,因为是一路滚下来的,本来就裹成了团的,这时候再裹裹,并不会散开,看着差不多了,就抵着背篼,把绳子拉起来,再套回背篓的另外一边,拉紧,这样背的松毛就很多了,而且高出背篼口的松毛其实才是占大头的。
每次这样一栓好,这个背篼的高度就可观了,这时候耙子立刻变身拐杖,得靠它撑着才能把背篼背起来,而且这么大背重量也不轻,杵着这个,路上实在累了还可以稍微歇歇气。
现在阿姨姑姑们要去,自然就看不上席虹的那个小背篼,跟别人家又借了一个大背篼,还有一个背夹,这个东西适合背挽好了的松毛以及柴火松枝,于是席虹每天回来的时候都得面对一堆堆得高高的松毛山。
松毛捞回来并不能就这么堆那里,公用地方不可能就一家就这么霸占了,太占地方不说也不适合存储,而且拿也不好拿的,这就需要挽好了再放。洗衣台旁边是一排旧平房,破旧没法住人,就分给各家做了柴房,堆点杂物。
于是,席虹每天的任务就多了和爸爸一起把这些松毛全部挽好。
先把松毛泼湿了水,发一下,这样松毛就不会那么扎手了,然后席虹爸爸搬个小凳子坐松毛边,手上戴个劳保手套,其实就算这样,松毛也会刺进去的,不过怎么也比就这么徒手上要轻松一点。
然后抓一把松毛拧成一条线,席虹就拿个绞搅,这个也很容易做,就是一根圆棍子,中间用铁丝缠几圈,铁丝的另外一头拉直再弯回来,整个绞搅呈一个“丁”字型。需要注意的就是棍子必须圆滑,没有木刺,铁丝要用非常硬的那种粗铁丝。
席虹把绞搅的勾勾住松毛拧成线的中间,然后两只手顺时针方向交换着握绞搅的两头,爸爸就不停地加松毛,于是就把松毛搅成了长长的一条,看长度差不多两米左右了,爸爸就停止加松毛,紧紧地握住他那一头,而席虹就使劲地多搅几下,直到感觉搅不动快反弹回来为止,然后爸爸站起身,双手张开,一只手捏住自己那头,一只手握住中间,然后人走到席虹身边,把握住中间的那只手一放,因为惯性的作用,松毛就自动卷成了麻花状,这时候席虹才把钩子退出来,爸爸把手里的那头从钩子的那个洞里穿过去,脚踩着另外一头一提,就很紧地固定了,一点都不会散。
这样搅好的松毛堆在一起,松毛山换成了一堆麻花山,等太阳出来使劲晒一晒,然后收进柴房,用的时候一条一条的拿,方便又不占位置。
松毛一般都拿来引火,或者炒菜需要大火的时候塞一把进去,火力一下子就可以提上来,实在是个好东西,就是灰太多,还需要烧火那个人一直不停地加,不过现在家里人多嘛,一个人专门烧火也没什么困扰。
阿姨跟姑姑轮流转灶,不过三姨和三姑还好,大家都还算是一个大地方,饮食习惯都还一样,味道也差不了多少,二姨外嫁多年,吃的早就跟这边不一样了,她做的菜那个味道嘛,大家都吃不习惯,于是妈妈就说话了:“二妹就不要忙了,实在坐不住,你就打两个鸡蛋,蒸个蛋花就行了。”
没想到这一蒸,就蒸出了二姨被取笑了好久的笑话来。
☆、30、蒸蛋羹
自从席虹决定从小就把身体好好的养好,家里就保证了每天都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
鸡蛋用白水煮着吃总有点噎人,后来就改成中午煮饭的时候顺便蒸两个蛋了。
说来鸡蛋羹真是最最好做不过的一道菜了。先将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沿一个方向使劲的搅散,要想蒸出来的鸡蛋羹爽滑细嫩,没有凝结成块的蛋白,那就得把鸡蛋好好的搅匀,让蛋黄和蛋清充分的混合,然后放一点盐,一点点猪油,再加煮饭时候沥出来的米汤,再搅匀,放到锅里的米饭上,把饭蒸熟的功夫,鸡蛋羹也熟了。
这样蒸出来的鸡蛋羹特别嫩滑,用调羹舀一勺,浅浅的嫩黄光滑细腻,颤巍巍的好似果冻,好吃又有营养。两个鸡蛋就可以蒸出老大的一碗,全家都可以一起吃,席卫就特别喜欢用蒸鸡蛋拌着饭吃。
现在家里多了三个人,蒸鸡蛋自然也要多打两个,不过等席虹中午回来,才听到妈妈在笑话二姨,原来二姨蒸鸡蛋搅是搅散了,可是她就这样直接把鸡蛋放在了饭上,没有加米汤,于是四个鸡蛋就成了死铁铁的一小团。
原来二姨从来没有蒸过鸡蛋呀?!
可是等姨姨姑姑们走了之后,席虹偶然听见妈妈很心酸地对爸爸说,家里困难,二姨一个人远远的嫁了,夫家条件也不好,看这日子过得,连鸡蛋也难得吃一回,蒸个蛋都不会,说到后来,席虹听妈妈的声音都哽咽了。
说来现在的大人除了叫孩子们好好读书之外,是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些别的什么的,席虹还是工作之后,爸爸妈妈退休了慢慢地忆当年才隐隐约约地了解了一些。
爸爸家还好,家里就三兄妹,底下二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还是抱养的,妈妈家里兄弟姐妹就多了,足足七个,妈妈是老大,跟最小的舅舅差了有二十多岁,家里的弟弟妹妹也差不多是她从小带大的,总有丢不掉的责任感。
平时也尽力要照顾了,可是就她和爸爸两个人上班,养着两个小孩,也只能顾上双方的父母了,至于兄弟姐妹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能在她们回去的时候,把席虹和席卫小了的衣服,捡好的让她们带回去,多的,也实在没有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娱乐圈]对你宠不完 (萌憇) 2016.3.25完结【娱乐圈】甜文——御姐偏爱小鲜肉 男神爱上小沙漏 某日微博头条:「新任“国民...
-
亲爱的偏执狂 (慕拉) 2016-03-30完结“我做过的最偏执的事,大概就是喜欢你。” 甜宠 HE 小虐只为撒糖 都市情缘 情有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