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局长的一番话给这件事定了性,就这样,又一番轰轰烈烈的宣传开始了。
两天后,区电视台播出了杜君琦和齐远共同创作的传奇类故事《天道》被美国公司看中,在美国漫画杂志上连载刊出的新闻,大大的表扬了两位主创大胆创作,发挥想像力,将中华传统哲学以另一种方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拓行为。
又一天后,市电视台也转播了这条新闻,播报主持人还特意在新闻开始前做了简短的介绍,又是一段表扬之词。
之后的市晚报也做了相关的报道,市晚报的销量极好,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很多不怎么看电视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新闻,一时间,这条本地新闻成了最热火的话题。
杜君琦又红了。
宣传之前谢局长已经给杜君琦打电话交代过了,杜君琦感谢谢局长的苦心安排,虽说这里面掺杂了几分谢局长自己的考量,但是这些宣传实实在在的给杜君琦带来了好处,在榜样学生的光环上又镀了一层金,杜君琦受了益,自然是要感谢谢局长的,但是没想到这次的宣传力度这么大,后来连省晚报都刊登了,杜君琦真是觉得心里有些发虚,这几天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老实说,《天道》就是一个打怪升级流的热血少年漫,硬说这个故事带着多少的中华传统哲学,带着多少的五千年文化底蕴,带着多少的上古神话传说内涵,向西方展示了多少的中国文化,杜君琦实在厚不下脸皮认下这么多的头衔,所以她心里发虚,被人一夸更是觉得脸上发烫,只能龟缩在家里当个宅女,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等着这阵风过去了再出门见人。
不过杜君琦再不想出门也不可能当宅女,就算设计工作可以拿回家做,但是还是有很多事她不得不出面。
比如服装图案,设计图上的图案再漂亮,机器做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漂亮,不漂亮了就只能一遍遍的修改机器数据让图案美化,但是机器实在改不了的时候就需要修改图案了,这就要杜君琦守着机器,看机器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比如场地施工,装修设计画的再精细,但是实地施工的时候,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要不停的临时修改,要遇到要求高的顾客时,杜君琦也只能过去实地查看,听顾客的要求,然后修改设计图,尽量满足顾客。
一旦出门,杜君琦就会经常遇到主动和她打招呼的大妈大婶阿姨们,夸她聪明本事,夸她会写故事,夸她能把故事卖到美国去,被夸的次数多了,杜君琦的脸皮一次次的得到锻炼,竟然慢慢的厚实了起来,后来竟然成了别人眼中的端庄稳重了。
到了文溪奖颁奖的那天,杜家人全家上阵,陪着杜君琦进了区教育局的大会议室,引得与会的人们纷纷注目,杜君琦竟然也淡定的受住了。
奇怪了,不是听说她没进前十吗?她怎么来了?
听说她今年考了13名,13名也有奖吗?
是不是有人成绩作假了?被取消了?
没有吧,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啊。
是啊是啊,就算有一个成绩作假,也不可能轮到13名啊,总不可能有三个作假吧。
场上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纷纷出炉。
随着县长和谢局长的进场,场上的议论终于停止了。
按照流程,先是领导讲话,再是颁奖,一轮领导讲过话了,前十名的考生上台领过奖了,谢局长拿过话筒又开始讲了。
“今年我们区的高考成绩非常好,学生们都很努力,辛苦没有白费,祝贺所有考上大学的学子们,除此之外,我们区的文化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对外文化输出,这个很不容易啊,我说的这个,在场的各位都知道这个新闻吧。”谢局长笑了笑,场下教育局的人员和各校校长瞬间领悟,纷纷鼓起掌来。
“这个新闻里的两位主创,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区的高中生,也是今年的高考生,为了奖励她的辛苦创作,为本区争光为本市争光,区教育局和文溪奖基金会共同决定,今年设立一个特别奖。”谢局长拿起手边的一面小锦旗,“来,让我们鼓掌欢迎,杜君琦。”
杜君琦微笑起立,向四面鼓掌的人们微微弯腰行礼,然后稳步走上主席台,接过了谢局长手中的锦旗和奖金。
场上掌声雷动,杜君琦三次登台,三次领奖,成为了l区不可撼动的学界励志榜样。
第84章 开学报道
欢快的暑假过完了,大学入学报道的日子到来了,大一新生的入学时间总是要提早许多,因为要留出时间搞军训,军训虽然苦,但是这点是怎么逃都逃不了的。
杜君琦上的是a大,行程近得不了的,到了报道第二天杜家人才送杜君琦去a大,东西收拾的也不多,日用品到了学校再买就是,除了几件衣服,杜君琦完全没有行李,因着是夏天,衣服轻薄的不得了,全部装起来也就是一个小提袋而已。
杜广明开着皮卡,副驾驶座上坐着杜爷爷,后面一排就坐着奶奶、宋惠兰、杜君琦和杜君琬,全家人一辆车,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开向f市了。
一路上全家人的心情都非常好,虽然外头烈日炎炎,但是坐在车里,享受着窗口吹进的清风,一点炎热感都没有,感谢现在的交通,因为车少,尾气少,空气都清洁,而且不堵车,顺顺当当的就开到了a大的大门口。
a大有三个大门,北门、东门、南门,正大门是北门,杜广明把车开到北门外,拿着杜君琦的录取通知书进了大门里边的保卫室,得到了临时行车允许,杜广明就大大方方的把皮卡开进了a大。
顺着大道边的纸牌指引,杜广明把车开到了新生报道处,报道处边上有一处小型停车场,停了五六辆车,杜广明把皮卡开过去停好,一家人就陪着杜君琦往报道处走去。
能考入大学的新生本身素质就不错,而且大学在这些新生的眼中本就是十分严肃的地方,他们心存敬畏,不敢在老师们的面前有一丝一毫的不礼貌行为,所以报道处前的空地上虽然站满了新生,但是每一位新生都乖乖地排着队,顶着烈日,背着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规规矩矩的排着队,一点抱怨都没有。
队伍很长,周围还走动着几个戴着校徽套着红袖套的学生在挨个分发一张单子,来一个新生就发一张,估计是注意事项,帮助新生了解报道的流程,与后来热情的排列在大门口的新生迎接很不一样。
看到眼前长长的绕了几排的队伍,杜广明担心地看了小女儿一眼,然后弯下腰与小女儿商量:“琦琦,前面的队伍太长了,站在这里太晒了,我们明天再来吧,反正报道有三天,明天还能报道。”
杜君琦也皱眉看着前方:“那好吧,明天下午再来吧,下午的时候报道的人应该就少很多了。”
“那走吧。”杜广明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女儿的手往停车场走,晚一天报道他就能多留女儿在家一天,天天养在身边的,猛地一下要把女儿送到学校寄宿,昨晚他心里难受的一整晚都睡不好。
一家人就掉头往回走,没想到才走了几米背后就有人喊他们。
“喂,那边的小姑娘,是不是叫杜君琦啊?”一道男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一家人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人跑了过来。
年轻人快速跑了过来:“你们好,我是建筑工程系的辅导员。”年轻人看向这家人中间的两个一看就是双胞胎的小姑娘,“请问你们其中一个是不是叫杜君琦?”
杜君琦开口应声:“我是杜君琦,老师好。”
年轻人的有些紧绷表情一下就放松了:“太好了,我没叫错人,你好,我叫刘建,是今年园林设计专业的辅导员。”
“刘老师好。”杜君琦应道。
杜广明马上挂上热情的笑容上前一步拉住刘建的右手用力的摇晃了两下:“刘老师好,刘老师好,我是杜君琦的爸爸,今天我们一家专门送琦琦来报道,没想到还没报道就遇到琦琦的老师了,真是太幸运了。我这人学历低,没上过大学,不知道这大学里的事情,所以不知道该教导她注意什么,她又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多照顾照顾,要是她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您尽管说她,有什么事您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们家离得近,我一接您电话马上就来。”
刘建还很青涩,看起来更像是还没毕业的学生,被杜广明这么一握手一拜托,青涩的脸上马上呈现出一层不好意思的羞涩:“您放心,我一定留心照顾她,让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实a大很好的,我就是a大毕业留校的,我们系的老师都很不错的。”
“毕业留校?”杜广明完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都毕业了还留校?这是留级的意思?
刘建赶紧解释:“就是毕业后留在学校里当老师。”
杜君琦也拉了拉爸爸的衣角:“爸爸,只有学习成绩好,品德也优秀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后被学校留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刘老师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