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的地位提升自然带动了奇锋公司的地位提升,一些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奇锋公司与临时同盟的对峙,一开始由于临时同盟的强势,奇锋公司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后来通过杜君琦的一系列举动,奇锋公司拉拢了很多边缘化的影视公司,临时同盟的实力已经变弱了,后来万花筒又拉拢了公共喉舌传媒业,有报纸和电视台为奇锋公司说好话,发表各种锦上添花的新闻稿,奇锋公司已经在公众层面上,将官方形象正面树立起来了。
传媒业对于奇锋公司的吹捧,这事虽然让几个影视大头公司很不爽,但是它们没有能力影响传媒业,它们自身还需要传媒业的吹捧呢,所以它们只能隐忍了下来。
有时候态度就决定了发展,几个影视大头公司的隐忍被圈内人有意放大,临时同盟内部再次分裂,很多原先还保持中立的公司明晃晃的倒向了奇锋公司。
在这些公司看来,既然几个大头都忍了,那么自己就不用再顾忌几个大头的情绪了,直接向奇锋公司示好才是最实际的做法,哪边能让自己赚到钱,自己就跟着哪边混,毕竟商场看的是钱,赚钱才是绝对真理。
在内部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临时同盟解散了。
奇锋公司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争斗中获得险胜。
为了保持住现在的地位,杜君琦指示万花筒视频网的管理层,尽快从原创视频分类中挑选出几个好剧本,拍摄新的网络剧,而她以前创作的两本仙侠小说,因为技术条件有限,杜君琦不想把故事拍残了,对不起众多的原作粉丝,所以只能暂时搁置,等技术条件上去了,她一定会拍摄这两部小说的。
在影视方面的争夺暂时告一段落了,杜君琦把事业重心再次转移回到了海购网和乘风物流上。
海购网的注册会员越来越多了,只是短短半年,会员就已经达到了近十万,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因为会员数量已经如此庞大,海购网的商品种类必须得扩大丰富起来,不然就太浪费这么庞大的会员基数了。
想要加入海购网的厂家很多,只是这些厂家都是中小厂家,大厂家在各个省份各个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经销商甚至直营专卖店,并不需要网购平台,而且网购平台还要压他们的出厂价,大厂家并不乐意,只有中小厂家才需要网购平台来提升销量,打响知名度,而且也愿意为了销量而降低出厂价。
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海购网有一套完整的评分系统,这套系统的评分要求很高,能达标的中小厂家并不多,大概只有30%左右的达标率,所以发展了半年后,海购网也只是增加了十几家供应厂家,商品种类也只是增加了服装和鞋业这两项。
服装和鞋业这两类,是杜君琦指定增加的商品项,因为根据某宝的经验,这两项是在网购初期最容易吸引网友们进行购买的项目。
因着乘风物流的运输网络限制,海购网的供应厂家大多是省内厂家,乘风物流会直接派车去仓库取货,发货速度很快,但是省外的供应厂家就只能走邮政运输了,这就增加了时间成本,对于这一点,省外的供应厂家以及众多的省外会员就很有怨言,经常向海购网进行反应,希望海购网能普及一下派送区域。
乘风物流开设省外分公司和增加营业网点的事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杜君琦在邻近的三个省中挑选了一个海购网会员最多的省份,说来奇怪,这个省的经济水平并不是三个省中最高的,但是海购网会员却是三个省中最多的,也许就是因为经济水平不是最高,所以当地物价会更贵,网购会更划算一些。
选定了省份,接下来就是开设分公司的事了,杜君琦从乘风物流中挑选出一个业务能力强的高层,派他前往邻省开设分公司,他以后就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了。
分公司的开设以及分公司总经理的指派,一下子就激励了乘风物流的其他管理人员,现在开设了一个省级分公司,后来肯定还要开设更多的省级分公司,而一个省级分公司需要很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就给他们展示了一条具有广阔职业发展的道路,大老板这次的职务指派很明显只看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不看公司资历多久,也不看是不是与大老板同乡,是否讨好大老板,这就意识着,只要他们能在公司里好好表现,以后肯定也会获得指派的任务,成为省级分公司的高层,甚至能成为总公司的高层。
这真是太诱人的前途啊,谁不想成为公司高层啊,更何况公司制度上明明白白写着,成为公司高层后大老板会给予公司股份,有了股份,这就是自己真正的事业了啊,再不是为别人打工了。
一周后,新任的省级分公司总经理,领着自己的团队,意气分发的出发了,去开疆扩土了。
羡慕眼红的同事们目送他登车离开,心中的干劲更足了。
分公司的注册流程比总公司的注册流程要简单,只是在税务上有所限制,而且运输行业的公司布置也很简单,租仓库,买车,招司机、派件员和仓管员,基本就可以了,管理和财务两个部门就是分公司总经理带去的团队,人员是现成的,所以,很快邻省的分公司就开起来了。
为了防止天高皇帝远,让分公司管理层生出私利之心,杜君琦让丹尼尔制作了一款在线考勤系统,一款财务系统,分公司的一切人事情况和财务情况,杜君琦都可以通过这两款系统进行远程监控,这两款内部系统在后来的大公司管理中很常见,杜君琦只是提前让这种管理模式出现罢了。
丹尼尔制作出这两款系统后,杜君琦照例让丹尼尔进行部分修改后上传到优友软件平台,反正都制作出来了,那就顺便赚点钱呗。
杜君琦原以为这种管理模式会比较超前,这两款系统可能没多少公司会去购买,没想到这两款系统一放上去,很快就获得了可观的下载数,虽然排不上首页的热门下载榜,但是在考勤分类和财务分类的中,却是上了分类下载榜的,可见分公司的监控管理是许多大公司的头疼项啊,这两款系统倒是给大公司提供了新的监控手段了。
随着分公司的设立,以及下属市级县级营业网点的布设,乘风物流在邻省铺开了自己的运输网络。
很快,有邻省的海购网会员发现自己的省份进入了乘风物流的派送区域,不仅送达时间快了,运费还便宜了,兴奋的会员在商品的评论区里留下了相关的评论,激得其它省份的会员嗷嗷叫嚷,纷纷跑到海购物在线客服网页催促乘风物流快点开设到自己的省份来,自己的省份比那个省经济发达,怎么可以在物流运输上落后那个省呢,太伤自尊了。
第241章 乘风物流和海购的大招聘
要满足海购网会员们的快递派送要求,乘风物流就必须急速扩张,而急速扩张对于乘风公司来说,首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培养问题,资金链反而不紧张,背靠着奇锋公司,乘风物流的后备资金是十分充裕的。
物流行业人员的从业资质并不需要多高,只要能说得好普通话,看得懂派件地址就可以了,但是要做成物流行业的老大,乘风物流的员工素质必须要好,这是成为行业老大必须要有的基本素质,所以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招聘,乘风物流都是很严格的,而且员工入职后还要进行为期七天的入职培训,这是在物流行业从来没有过的,显得十分的专业化。
但是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专业和严格的要求,让每个乘风物流的派件员都很有自豪感,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是最专业的,由此,派件员们工作时的状态专业很多,客户们的服务感受也很好,对乘风物流很有好感和认同感,两者形成了良性循环,保证了乘风物流的金字招牌。
海购网的成交量促使乘风物流必须扩张,但是扩张带来的员工招聘和入职培训却是急不来的,所以海购网的会员们喊是喊,杜君琦却没有因此一味的求快,急进式的开设更多的分公司。
不过说是不急进,但是也只是相对的不急进,乘风物流的招聘工作还是大规模的展开了。
网上的招聘广告就直接放到了奇锋公司的官网以及下属几个网站上,包括海购网、畅聊软件、万花筒视频网等,这些网站和软件的用户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了,可以在最大范围内让最多人知道这个招聘消息,而网下的招聘广告就放到了几份销量大的综合性报纸以及几个省台的综合频道上。
这种网上网下一起广发招聘广告的做法果然很有用,乘风物流很快就收到了源源不绝的简历,有线下的信件简历也有线上的电子简历。
这次的大规模招聘还引来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求职者的学历有了一个明显的增长,有50%是高中学历,有30%是本科学历,而之前乘风物流招聘的员工大多是中专学历,少部分是高中学历,结果这一次招聘,求职者的学历一下子就拔高到了大部分是高中学历,少部分是本科学历,不过是短短半年,求职者的学历就发生了这样的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