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你入室 (乐如leru)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乐如leru
- 入库:04.11
他们居住的地方,离铁路不远。
被炸毁的铁路,满目狼藉。
他们沿着铁轨往前走。
铁轨两边的田地,庄家都被烧焦,远山上的树,被大火变成一个又一个黑色幽灵,毫无灵魂地矗立在悲惨世界里。
走过的路,山已烧透,前方的路,大火不休不止。
烟火味浓烈刺鼻,炙热的火浪由远处传来,鼓着马车上的帘子,人的巴掌一样,打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驴子在热浪里战战兢兢前行,苏老爷撩开车帘往外观看,今日所见所闻,大概就是古书上所写的山川凋零、满目疮痍。
人受伤,可以求助医生,国家重创,求助何人?
能救治国家的军队,比老弱病残更快一步逃离。
苏老爷遥望着危难重重的国家,感慨万千。
驴车在路上缓缓前进,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赶至兰坪县,登上难民火车。
他们在赶往兰坪县的路上,遇到无数无数的逃亡人。
人性在危难时刻发挥出来,无论是趁火打劫的恶,还是伸出援助之手的善。
小离在逃亡路上受过许多陌生人的恩惠,同时也帮助过许多陌生人。
有一对他们载过一程的老夫妇有过数次被搜查的经验,他们好心告诉小离,路上遇到日本兵,就是不杀人,也要洗劫财物,看到他们这一身打扮,一定不会放过。
老夫妇建议小离他们也乔装打扮成穷苦人,他们主动将自己的几件衣物相赠,并且在老夫妇抵达目的地的时候,赠给小离若干可用的东西。
患难见真情,小离除了感激热心的老夫妇,最感激的还是姜南泽。
他们换上老夫妇留下的破旧乡衣,乔装打扮成乡下最普通的一家三口之后,继续前行。
逃亡的夜夜日日,姜南泽与苏老爷二人,每日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穿越日军的封锁线。
小离他们谈的认真而投机,虽然相识没多久,倒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
由于姜南泽不太愿意与小离多做交流,而苏老爷又想多多了解姜南泽的品性为人,因此两人热络相谈,反将小离置之于外了。
商议过后,姜南泽与苏老爷得出两个方案,一个是继续跟随众人,去兰坪县登难民火车。跟随众人,一路之上难免遇到日军搜查,但是行程快,人多好照应。
另一个选择是山间小道,即使无数的日本兵已遍布乡野,但山间便于躲避,遇到日本兵搜查,随便找个树洞山洞,就可以躲过一难。虽然多耗费一些时间,但的确比跟随众人安全保险。
为安全起见,大家一致决定选择第二个方案。
既然选择第二个方案,他们就须得与众人分离,自行一路。
新走的路,荒凉而残破。
黄土小道因为炎热的太阳暴起干燥的尘土,渐渐能听到几声知了叫。
天气炎热,他们牵着疲惫的驴子到河边饮水,疲惫的人也在河边略作休息,吃一点包裹里的硬干粮。
知了的叫声中夹杂着一个孩子的哭声,正休息的姜南泽突然抬起头,站起身,四下观望。
四周除了烧毁的房屋和荒废的田地,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他转而问苏老爷和小离:“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小离是个孕妇,苏老爷是个老人,他们由于太过疲惫,并没有精力注意到孩子的哭声。
姜南泽确信自己听到哭声,他顺着声音远处去寻,在一棵大榆树下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
姜南泽见小男孩孤身一人,就蹲下来问他:“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哭?”
小男孩一开始不敢说话,姜南泽将手里拿着的半块饼给他吃,他才抽抽噎噎地说:“爹爹妈妈丢下我不要我了。”
姜南泽早猜到他是和家人走散。
他问狼吞虎咽的小男孩:“你和爹爹妈妈什么时候走散的?”
小男孩嘴巴里含着干粮,含含糊糊地说:“不记得几天了,好几天了,爹爹妈妈要去赶火车。”
姜南泽一听,竟是同路。
逃难中的同路者不计其数,兰坪县的火车,目下是逃出地狱的唯一出口。
姜南泽摸着小男孩的头:“叔叔也要去赶火车,叔叔带你一起走,你愿意吗?”
小男孩先是难以置信,后来流露出渴盼的目光,那份渴盼,姜南泽再熟悉不过。
小离在原地等姜南泽,见他抱着一个小孩子回来,奇怪地问:“怎么会有一个小孩子?”
“他和父母走散,我听他说他的父母也要去兰坪县赶火车。”
姜南泽说到这里,意思已然明显,他想带着这个小孩子,一同去赶火车,也许他们能在那里碰到他的父母。
小离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姜南泽对小离说:“再给他找一点吃的吧,我看他的样子,像是饿了许多天。”
小离从他怀中接过男孩子,先带他到河边洗一洗身上的泥泞。
替小男孩清洗的时候,小离问他:“你几岁了?”
小男孩伸出四个手指头,大概自己也不确定,犹豫一会儿,又伸出五个手指头。
小离就当他是五岁,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名字小男孩确定,他回答:“我叫小熊。”
小离替小熊清洗泥泞的时候,姜南泽又递给小熊一块面饼,摸摸他的头说:“快吃吧。”
小离抬头看姜南泽,姜南泽又一次避开她的目光。
这几日的姜南泽着实古怪,小离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他,他总是对自己保持漠然态度。
小离啃面饼的时候,小离取出那对老夫妇送给她的针线,为小熊缝破掉的衣裤。
苏老爷坐在河岸上一条横躺的枯木上,观察着越来越奇怪的小离和姜南泽。
等姜南泽坐回苏老爷身边时,苏老爷就明问他:“你预备带着这个小孩一起上路吗?”
多带一个小孩子上路,说来轻巧,实际上则会遇到无数问题。比如小孩子哭闹可能引起敌人注意,比如他们越来越短缺的食物不足以供应四人。
第96章 一路逃亡1
眼下的情形是他们自顾不暇,多带上的一个孩子,极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姜南泽不是没有想到这些。
“小孩子太可怜,我不忍心丢下他。”
姜南泽做选择时,更多的是被人性左右。
姜南泽说:“再坚持一下,等抵达兰坪县,一切都会好起来。”
比起姜南泽的乐观,苏老爷更多的是务实。
多出一张嘴巴,他们仅有的食物就会减少。
他看清了自己是将死之人,无甚所谓,但新的生命在小离腹中生长,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养,怕是难以保存。
苏老爷提议道:“如果前面有农庄,如果农庄里的人愿意收留孩子一段时间,或许我们可以暂时放下他,让他在农庄中等待父母寻找。国家危难的时候,即便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彼此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姜南泽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
他一向尊重苏老爷,苏老爷方才的提议也无可厚非,然而他搭救小熊,答应带小熊一同上路,转眼又在农庄将他放下,这对孤苦无依的一个孩子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打击。
他做小乞丐的时候受过同样的打击,从希望的天堂落入绝望的深渊,还不如从来没有拥有过希望。
今日的小熊除了家亡,还有一层国破,比之昨日的他,处境更为悲惨。他如何忍心伤害这样一个可怜孩子。
姜南泽不表态,苏老爷就明白他的意思。
他既要坚持,苏老爷就不再坚持。
战火连天的日子里,谁又能料到自己是否能够活到明日,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
带上小熊走了两日,大家在一个太阳当空的中午,走到三岔路口。
所谓的三岔路口,就是前方有三条小道,通向未知的远方,而他们四个大活人,没有一个人清楚应该选择三条中的哪一条。
幸亏有一个黑脸农夫,摇着蒲扇坐在路边,兜售筐里装的几个西瓜。
眼下的形势,是个人就有随时丧命的危险,可路边居然还有人悠闲地卖西瓜,姜南泽也是佩服。
姜南泽上前和农夫问路。
“大叔你好,请问前面三条路哪一条是通往兰坪县?”
黑脸农夫抱起最顶上的一个西瓜:“要问路须得买一只西瓜。”
姜南泽身上还有一些钱,想着大家赶路辛苦,口干舌燥,买一个西瓜也好,因此也就没有提高警惕,从农夫手中将西瓜接过来。
“西瓜要多少钱?”
黑脸农夫向他身后的驴车一指:“你的驴车钱。”
“我的驴车钱?”姜南泽顺着农夫指的方向望过去,没听明白。
“你拿我的西瓜,将你的驴车给我。”
黑脸农夫的声音又响又亮,仿佛车瓜交还,不是明抢,而是最公证的买卖。